穿书吧 > 言情小说 > 买活御井烹香晋江 > 第 344 章 新食谱的演化
  “玉米卷饼好来,番茄下来,新鲜西红柿卷饼吃了来,便宜又实惠来,两文一个来!”

  六月里,滚热的太阳灼烫着水泥路,才刚刚是早上九点多,街上已经热得不太能站人了,就连食街上的小贩,也缩在支起的竹蓬底下,不再叫卖,只有一个新来的小食贩子,还站在自己的摊位后头,起劲地吆喝着,“县里的新鲜吃口,《周报》上也刊登过的,来尝尝?”

  “玉米卷饼?”

  虽然街上这样热,但到底许多人也要为自己的生活奔忙,戴着斗笠在路上忙忙碌碌地走着的行人,有一个停下了脚步,“新鲜,是单用玉米做的吗?”

  “是,脆口的,好吃着呢!”

  小摊主是个爽快人,二话不说,立刻揪下一个淡黄色的小面团来,用擀面杖几下擀成圆饼,放到铁盘上摊开烘着,另一边拿起勺子,转向料盆,“吃不吃芫荽、洋葱,吃不吃辣、吃热的还是吃冷的,加不加肉,加肉要另外两文。”

  “这……”

  客人倒也是失笑了,“两文一份,名堂倒是多的,现尝一个吧,就不加肉了,不要芫荽,洋葱是什么?味道若刺激也暂不要,加些辣酱——有糖么?”

  “有的。”摊主却没有立刻行动,而是望着客人,过了一会耐心地重复,“热的冷的?”

  “天气热,吃凉的吧!”

  “好嘞!”

  这时候,面饼也烘成了一半,表面开始出小鼓包了,摊主连忙将它翻了一面,过了一会,这通体微黄焦脆的饼子便做得了,摊主趁热将它弯了一下,做成个荷叶夹似的,往里头填了一大勺明显事先腌好的西红柿,又加了三四个鲜红翠绿,闪着油光的辣椒圈,又加了一勺辣椒酱,一勺通红的番茄酱,递给客人笑道,“给,尝尝,脆口的,可好吃解腻呢!”

  自从买活军开始引种玉米、土豆、红薯这三大新作物的高产品种以来,新鲜的食物立刻就进入了人们的菜谱——在此之前,这些新的作物虽然已经在国内有所传播,但是因为产量、种植上的考虑,还不算是多么的普及,但现在,有了报纸的宣传,再加上高产种粮的引入,几乎是一夜之间,华夏国南北,许多旱地、山地的犄角旮旯处,都已经种上了这几样东西,并且获得了很好的收成,几乎是立刻就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像是这样高产的主食,是不存在着‘因为不会吃所以无法普及’这种事情的,不可能只有蒸煮一种吃法,这就好像几乎所有需要宽油处理的菜色没有普及一样,传播不开,不是因为百姓傻,而是因为物资实在是紧缺,对大多数肉都吃不起的人家来说,比起把菜料理得美味,他们更关注的是怎么能把主食供给全家人吃饱。

  也因此,人们对于这三种高产作物的喜爱和开发,其热情是所有新鲜蔬菜都无法比拟的,直到现在,西红柿在买活军外还不算是常见的蔬菜,但只是一年之内,不论南北方,都多了无数围绕这几种食物的新菜——杂面馒头的‘杂’里就多了这三种食材,这是最基本的,此外,还有红薯粉、土豆粉,都是把食材碾碎之后,提取其中的淀粉再进行加工的方式,米粉、面皮面筋都是类似的办法做出来的,用一样的原理,百姓们一眨眼就制作出了风味相似,可以长期保存,成本也比较低廉的风味干货来。

  不过,比起红薯、土豆,玉米面的处理是有些特别的,这个东西因为能给食材上色,很快受到了一大批面点师傅的喜爱,用玉米面和白面混合,可以蒸出黄橙橙的金点心,色泽讨喜,入口松软发甜,若是能多加了油,更是油润可口。

  比如松仁蜂糕,这味点心本来是用米粉做的,要加大量猪油才好成型,口感有时过于厚重,但是一旦加入玉米面,做成黄金蜂糕,口感可不就更加轻盈了?因为玉米面是比较少见的,不加油不加糖口感也相当不错的面粉,天然就有一股淡淡的甜香味道,再加上物以稀为贵,玉米刚大批量引种不久,还是个新鲜东西,因此黄金蜂糕一旦面市,立刻受到众人的追捧,在几座大城市间流传了开来。

  但是,用做点心,始终是比较次要的一种吃法,玉米的产量既然如此之高,食用又可以饱腹,那就一定需要一种晒干了以后能吃的办法——鲜玉米光煮就挺好吃了,但还得考虑到仓储运输不是?还是要晒干了保存啊。

  在北方,百姓们试着把干玉米粒搓下来,磨粉后和糜子一起煮粥,这种吃法让粥多了一丝甜味,很受到鞑靼人的欢迎,但是这样的吃法比较麻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干玉米粒泡水,然后粗粗过一道石磨,直接煮成略微有些发粘的稠粥,这是大家在许多失败的尝试后,总结出最经济也最美味的选择。

  玉米、土豆、红薯这样的东西,对北方的意义实际上要远远高于南方,尤其是抗旱抗寒的土豆,这几年间有效地安抚下了最为动乱的关陕一带,而玉米也似乎正在取代糜子,成为百姓们喜爱的作物,因为他们的产量要远远高于糜子,相应的卖价也就更低,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比糜子做成的稀饭要管饱。所以,不论是城镇中的平民百姓,还是山沟沟里的农民,现在都很习惯于吃玉米稠粥——又叫大碴子粥作为自己的主食了,殷实的地主人家,还能尝试买活军在报纸上推荐的搭配——大碴子粥配咸鸭蛋,那才叫一个绝呢!

  但是,在粮食没有这么匮乏的南方,人们对于玉米的利用就没有这样单调了,大碴子粥再好吃,又怎么能和白米粥相比呢?再说,一般人家里也不会特意熬粥,南方人的习惯是多煮一口干饭,第二天早上起来用水淘着搭配腌菜,不论如何,大碴子粥似乎还没到能撼动水淘饭的地步。

  而且,他们也不像是北方人一样习惯吃玉米面的窝窝头——窝窝头在南方也是有的,从前都用糯米面来做,叫□□窝窝,香甜可口,算做一道细点,玉米面出现之后,不知道是谁天才般地用玉米面杂着细面、豆面,做成了更大一些玉米面窝窝,因为和原来的小窝窝比,一个至少有拳头大,于是也有人叫它窝窝头,这名字一下就流行开来了。

  这样的东西,是非常可以果腹的,而且可以随便放上几天都不坏,在北方受到了力夫们非常热诚的欢迎,在南方则做得很小,被当成了一道配菜来食用,往往还会给它浇上蜜汁,或者填入红枣、果干,这种馅料的口味是多变的,也有人填入炒三菇丁、梅菜扣肉这样的咸荤菜,也相当的解腻可口,不过,单独的玉米面窝窝头,在食街上是没有什么销路的。

  对华夏天下来说,南富北贫,是多年来累积的问题了,从饮食上的选择便可见一斑,南方这里,人们主要食用鲜玉米,干玉米粒主要卖到北方去,玉米芯子用来喂猪,玉米面则多用来给食物染色之用,也做一些细点,像是这样做卷饼的办法,比较少见,用西红柿来搭配它,那就更少见了。

  这个戴着斗笠的客人,接过了这热乎乎的饼子,先狐疑地端详了一会儿,随后一口咬下,斗笠下,他有些拢起的眉毛先是一皱紧,随后,伴随着咀嚼,很快又松开了——“滋味不错!很开胃!”

  “可不是!”小贩一下就高兴起来了,“这东西第一个不油,大热天的,谁也受不了吃那些油汪汪的东西,连炸鸡店的生意都清淡了,还是酸辣口能开胃,您说是不是?再一个就吃这个脆韧劲儿,不是我小子夸口,这个玉米饼子的口感还真是别的饼子难以吃到的呢。”

  这个又脆又韧,算是说到点子上了,面团里按说没揉太多油,可饼子半点不干涩,嚼在口中又有咯吱咯吱的脆口,仔细咀嚼,又能感觉到面饼中的韧劲,西红柿被腌得到位,空口吃偏咸酸,但一旦和面饼和在一起,便是搭配开胃的风味,西红柿那股子特有的酸溜溜香气,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又有那油浸浸、咸滋滋、酸兮兮的辣椒圈配合着,还撒了几滴酸辣酱,在口中略嚼几下,真是胃口为之一开,口内自然生津,仿佛连暑气都被祛除了不少,再喝一口小摊主送的薄荷熟水,这客人一口咬了一小半,咀嚼了几下,便分两口把剩下的都吃了,赞道,“果然好饮食!再给我来一份——”

  捞了一眼,见那盆子里用薄纱布盖着的是几块白煮的鸡肉、猪肉,也不是生肉,不由暗暗点头,这天气,生肉放不得多久,白煮了才能让人放心。“——再来两个吧,一份加猪肉,一份加鸡肉。”

  说着,便从袖子里掏了一张钞票出来,放到一旁的钱碗里,“一共十文,可收好了。”

  “好嘞!”少年摊主欢欢喜喜地将钱碗倒入钱箱里,这样双手便不必碰到钞票了,维持了干净。他这里又烙了两张饼,取出料碗,先挖了腌好的西红柿丁放入,又切了两片肉来,用刀斩碎,在铁盘上略微翻炒加料,这白肉切碎炒加热之后,又加了酸辣酱,染上褐红色,一时间香气四溢,惹得人垂涎欲滴。

  这一次客人一份加洋葱,一份加芫荽,摊主也都照搬,一份鸡肉芫荽西红柿馅,一份是猪肉洋葱馅的,芫荽、洋葱都是生食,对于不能吃的人来说,异味冲鼻,但可以吃的食客却觉得浓香异常,开胃可口,食客连吃了三份,意犹未尽,但摸摸肚子已是饱了,便拿起杯子,啜饮着薄荷水,对摊主笑道,“少年郎,我瞧你勤快利落,做这摊子也十分殷勤卖力,手脚干干净净,只是我想生意倒未必十分兴隆,不知我有几句话,你愿不愿意听那?”

  他说话声口至少是中年人了,摊主忙笑道,“您老一看就是会吃的——请您尽管指教!”

  食客便笑道,“你这个卷饼,好吃是好吃,但是份量实在是太少了一些,价格卖得偏贵了——我知道,你没有抬什么高价,因这玉米面虽然便宜,但西红柿却是要钱的,你要洗、切、腌,得花人工进去,而且这个东西重,它吃秤,我心里为你估了一下,一个一斤的西红柿大概也只好做两个卷饼的,如今西红柿是丰产,两斤一文钱,因此一个卷饼你是要卖两文,不然不好回本,这东西的本,倒是多数都在西红柿上了。”

  这话说得是老成在行的理——这年头,在吃上没什么东西是很便宜的,家家户户都要有个院子是为什么?有些菜,自己种着吃,若是料理得好,不长虫,那就只是费些人工,但若是要往外去买,便没有太便宜的,两斤一文、三斤一文,那都是实惠的价格了,新鲜蔬果刚上市的时候,黄瓜一条要两三文也不算是多的呢。

  一个卷饼两文钱,粗看倒是不贵,但这东西是不顶饱的,买个粽子也不过五文钱,油润润的,能尝着肉味,可以顶饱一个上午,全是实在的粮食在里头,这卷饼一张不过是手掌大小,又轻薄,大肚汉怕不是要来个十张八张的才能饱足?这里的价钱,一下就差出来了。再者说,西红柿这样的蔬菜,喜欢吃的人,自家种个一畦小心料理,也足够吃得饱足得了,舍得花两文钱来买腌西红柿吃的人,又有多少呢?

  这客人说的都是老成有理的话,一旁的小摊贩横竖无生意,也都凑着听,都道,“您老人家说得是,庄子这摊子开张以来,日日有得剩,料一天比一天备得少,常常感叹了要蚀本呢。可见,虽然报纸上时常介绍美食,但也不是样样都能做生意。”

  小摊主庄子一边听这客人说,一边手里已经做得了个究极豪华版足料的大饼子,诚心诚意送了过去,感谢他指点迷津,也是挠头笑道,“我也是头一回开这摊子,原以为自己还有些厨艺,多少能挣点,如今看来,别人不做这个,倒也是有原因的。”

  一看就知道他家境颇殷实,人也有些憨憨的,虽然人情世故也能知晓,嘴上也是甜的,但只怕都是摆摊这些时日新学的,做事上还差了一步,好在这庄子就是在他父亲的铺子墙根前摆摊,此时他父亲庄掌柜早走出来笑道,“您老这一听就是走南闯北,有大见识的老饕,小儿这一点手艺入了您的眼,实在是有福分,不知您还有何见解,可以稍微将其改进一二?”

  “不瞒您说,我们事前也和他说了,这生意赚头不大,小孩子性子倔,总想着试过才灰心,不料因此遇见您老人家,倒可见他这门生意是注定要做起来了。”

  说着,便将他引入了香烛铺子,奉上了热腾腾的凉茶来,道,“这也是我们从报纸上看来的消暑方子,用罗汉果、薄荷、胖大海煮成,喝时虽热,但喝完了遍体清凉,您请尝尝。”

  这客人闻言也就摘下了斗笠,接过庄掌柜递来的蒲扇,一边扇风,一边笑道,“果然买活军这里,一应民风大为不同,百姓们都开明斯文,个个能书会写,争相模仿报纸上的文章呢。”

  他这话,一听便是外地来的,不过看这剃得趣青的光头,也知道是才进买活军这里不久,庄掌柜一问,果然这客人是走水路从衢州入关,也是第一次来,因此处处都是新鲜。对这玉米卷饼和腌西红柿更是好奇,因此才惹来了这么一段交集。

  虽然买活军这里,群众活动迁徙频繁,远道而来的商人更是随处可见,但百姓们还是天然对走南闯北的客人充满敬重,尤其是这个客人,大约三四十岁,满面风霜,面容清矍,穿着短袖麻衫、麻裤,满面含笑,自有一股沉稳风度,一看便是吃过见过的人,叫人由不得的信服。

  见识也的确过人,随口品尝了几个玉米卷,眼睛一眨就是一个主意,“这个东西,开胃在于腌料,白口吃其实还略咸了一点,我的想法,庄少爷不如将它腌得更咸几分,犹如咸菜一般,再加些醋,只不要失掉原本的风味就好了——在西红柿大量上市的时候,若是能熬成酸咸口的西红柿酱,一来降低了成本,二来,做成酱之后,岂不是也能够存得更久一些了,不再是时节的生意了?”

  “第二步,便是试着在里头填上些温热的糯米饭——糯米和白米杂合也可,这糯米是用来挡饱的东西,为何所有的早餐店都爱卖它,是有缘故的,固然它比一般的米要贵些,可它挡饱,一样的一文钱,吃一个西红柿还是吃一片糯米糕做早饭?大家自然都选糯米糕。何不就以腌西红柿丁拌了糯米饭,也还卖两文钱?如此,一般人吃一个也就大半饱了,便是壮汉,吃两个也足够果腹,不过四文钱而已,又还有些新鲜的蔬果风味,如此便觉得实惠了。”

  这些话倒是入情入理,两父子听得都是不住点头,庄子更是恨不得立刻回家去煮糯米饭,那客人又指点道,“此外,你这孩子,做事是否也死板了些?早饭摊子上的荤浇头,再没有不备着鸡蛋的。”

  “尤其是你们买地,鸡蛋要比猪肉、鸡肉都还更便宜,加两个鸡蛋三文钱,你这里铁板是现成的,滴上两滴油,眨眼间就可炒成一大份,口味重的加一点酱炒进去,也拌在饭里,何等提味?咬下去又是鸡蛋,又是西红柿,又是米饭——若是胃口小的,他自己从家里带一个鸡蛋来,你也给他炒了,不额外收钱,那他一早花两文钱便可吃到一个丰富卷饼,实在是很实惠的。”穿书吧

  “那等做工的大汉呢,行事粗豪,也不在乎一两个子儿,那就来两个鸡蛋,两套饼子,这样算下来七文钱,比吃粽子更饱,口味还更新鲜丰富,而且天热,粽子不如这个开胃。那么鸡蛋市售一般一文一个小的,一文五一个大的,你这里两个三文,一大一小,鸡蛋上暗中就又赚了半文钱了。”

  到底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这话一听便知道是老饮食了,庄子极有茅塞顿开之感,又忙解释自己为何没有做鸡蛋——因《买活周报》中对于这味小吃的介绍,只写了肉馅,庄子便照本宣科,对于鸡蛋、糯米的加入,全家人还真没想到那块去,一味的只在肉馅上下功夫,原也做过了煎荷包蛋,却又觉得和饼子不算太搭配,又觉得炒蛋费油,还不如肉馅来得更有噱头云云。

  说着,便忙取来了剪报本给客人观看——这剪报本,也是如今买活军这里的一大风尚了,有时候朋友相交,一个重要的步骤便是交换剪报本,民间有个说法,这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趣,比如庄子的剪报本,上头最多的就是各种小吃做法的记载,他还有一本小说话本的剪报本,是另外放置的,对于其余什么政治经济,完全是漠不关心的态度。Μ.chuanyue1.℃ōM

  “六姐菩萨原在的仙界,必定是物产极其丰富的地方,因此报纸上的食谱,都是不吝油盐,也不讲究能不能吃饱,以我所见,唯有浆水搅团那几期的食谱是最实惠的。我们做报纸菜,还是要多思考,多结合实际,否则,也不过只是家常吃食,摆摊时靠着报纸食谱的噱头,火上一波而已,想要靠它细水长流做成招牌菜,却是不能的。”

  这些理由,原也在客人料中,像他这样走南闯北的人,老于世故,对什么事都是眼睛一捞便能大略猜出大概,光光是复原报纸菜谱遇到困难的事情,也不是头一回了,不过,他原本不在买活军地界,对于报纸并不能如期买到,少不得要错过几期,这一期的菜谱,之前便从未见过,当下便向庄家父子借了笔来,抄写了一份,自己收好,笑道,“有了这份笔记,临城县我便算是没有白来啦。”

  像他这样有本事的人,走南闯北,当真是一身的本事,便是流落在外地,要找个饭辙也轻而易举,这不是,现下庄家便对他十分感激崇敬,也颇想结交一番,庄掌柜力邀他留下用饭,又恭敬请问他的姓名——虽然对于敏朝的名人,庄掌柜是没有见识的,但他心底已经俨然把这位热心而又有见识,不吝指教他人的客人,当作一个江湖奇人了。

  “某姓徐!”客人也不推迟,爽朗地笑了起来,他笑起来便可看出真实年纪了——其实也不过就是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岁数,满腔的抱负,都写在了眼角的皱纹里。

  “江阴游子,徐振之!”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买活御井烹香晋江更新,第 344 章 新食谱的演化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