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了领导的意图之后,建筑总公司的人马就完全明白该项建筑的重点在哪里了。
“说到底,这是个大会场,不是啥体育场。”梅晚看着堆在自己面前的图纸,这些都是手下们画了几个晚上出的图纸,本时空可没有大型宽幅打印机,出图那是硬碰硬的在绘图板上一笔一笔的画出来的。
“跑道要不要造?”负责规划设计的李潇侣问。
“跑道还是要造的,阅兵和群众游行要用。材料就用煤渣。”梅晚托着下巴考虑了一下,“场地用砂石拌石灰铺上碾压一下,下雨不积水就可以了。其他设施一概不要。”穿书吧
建筑材料匮乏,所以体育场环绕四周的大型阶梯式看台暂时不建造。重点,放在主席台部分。按照马千瞩的设想,这座主席台必须宏伟,坚固,让人一看就能产生崇敬。
“雄伟、壮观,而且要感觉非常的稳固,你明白吗?稳固,象征着我们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欣欣向荣的前景……”马千瞩比划着,不知道用啥语言来形容。
“就好像天安门广场一样?”
“对,可你别给复制一天安门出来。”
“你要我复制我也复制不了啊。”梅晚有点牢骚,“哪来这么多的资源。”
“尽可能的把效果做出来。你可以集思广益嘛。”
于是晚上大家就开始集思广益这个大型主席台的结构了,最常见的自然是体育场主席台的常见模样,当中一个高台,两翼是略低延伸出去的看台。主席台上方设置出挑的雨檐。很传统,但是相当的实用。不过这个设计实在过于普通,显然不能满足马千瞩的想法。
不过这个建筑的事情传出去之后,跑来了许多建筑爱好者们,纷纷来建筑公司献计献策了。各式各样的效果图纷纷出笼。
最后投入建造的是一种新古典主义的建筑物。一个巨大的砖石台阶,长300米,高12米,最上面一级是一条贯穿整个台阶的柱廊。柱廊正中是一块巨大的照壁墙――用来悬挂穿越政权的标志、国徽之类的东西,在整个柱廊上均匀的分布着12块稍小的长方形照壁,用以悬挂旗帜东西。
在台阶的两端,则设置一个类似烽火台造型的方形台座。根据设计,这里将安装两座巨大的火炬笼。
这个设计制作了模型,拿到了执委会的会议上。石膏模型一露面,就在会议上引起了一阵难堪的沉默――这群人个个都看过纽伦堡党代会的电影,马上认出这个东西就是纽伦堡策佩林机场上的观礼台的翻版――它是由施佩尔博士设计的。
所有在场人士都小心翼翼的没有提到这建筑的蓝本。其实每个人都很喜欢纽伦堡党代会电影上的壮观感觉,但是深怕一旦揭开这层,普世遮羞布会逼得大家只好弃之不用。
“很壮观。”马千瞩表示同意,“不过结构是不是太大了?”
“还可以,照这个体育场的规模,我们可以设计成台阶高24米,”梅晚指点黑板上挂着的效果图,“现在台阶高只有12米,少了一半。”
文德嗣也喜欢这个设计,的确够壮观,他已经想象自己站在主席台上阅兵和发表讲话时候的模样了:“要我看最好还是24米,这个长度配12米稍微矮了点。”
“主要是材料劳力有限,只能缩减一点规模了。”梅晚说,
“我看没关系,这是百年大计。多投入一点也有好处。”文德嗣说。
“没错。提高些高度就是了。”这个问题上马千瞩倒是很大方,“建筑材料呢?看效果貌似是石头的,这得多少石料方?”
“这个不可能是纯石建筑了,石匠不够,现在用黑火药采石虽然效率高,但是打磨和切割也需要人手。所以准备采用技术简单一些的夯土结构。类似造城墙那样,外面包石块。”梅晚对这个问题早有准备。
“石头颜色怎么样?能配吗?最好能做出近乎白色的效果来啊。”
“百仞滩开采的石头颜色是发青灰色的,不过我们可以用石灰涂白,效果应该还可以。”
“为什么要涂成白色?这个时空的老百姓可觉得白是凶色。”
“难道涂成天安门一样的红色?”
“和这个风格不配,难看死了。”
“我看涂成金黄色最好,熠熠生辉,神圣的黄金祭坛。”
“金黄色就是公然造反了!另外你准备拿什么来涂这个金黄色?涂得不好就和庙一样。有啥神圣的?”
最后通过的设计里还是决定还是用石灰水涂白,反正古人的房子也是用石灰水涂白的,没听说他们觉得是什么凶色的。
正式的图纸里这个大型主席台被去掉上面的柱廊。在临高批量建造这样的罗马柱实在有些困难。不过在建造时还是留出足够的宽度以便未来增添。整个建筑的高度也被提升到了18米。
上面柱廊虽然不造,但是用来悬挂徽章的照壁墙还是出现在正式的图纸里。至于那些悬挂旗帜的照壁,梅晚决定暂时用木架来代替,每座木架高达12米,用来悬挂旗帜,当然得是风力比较小的时候才能实用,否则旗帜会象船帆一样被吹得鼓起来。
考虑到这里的夏末秋初会有台风,所以这些木架被设计成可拆卸式,不用的时候可以拆卸下来储存在建筑的内部――虽然是夯土内构,但是其中也开辟了一些房间和通道。
设计通过之后,梅晚开始着手施工。夯土结构的一个好处是工人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可以大规模的使用普通的力工。福建过来的客家人普遍有建造土楼的习惯,比较有经验。用这些人作为夯土的领工。再配合从公社和外来招募的农民,工程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最忙碌的时候,整个工地上有近一千名民工在工作。在各个采石场上也有超过两百人采石和切割石块。另有百多人在海边采集蛎壳烧石灰。
为了争取进度,梅晚还动用了工程机械来协助,挖土、堆砌和简单的压实都使用机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收到石匠的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梅晚发现一些大型复杂的构建石匠加工不了。当地的石匠加工过的最大石料也不过是修桥用的石拱梁,而且也有好多年不做了。
“要是有钢筋就好了,直接做混凝土预制件。”梅晚从堆料场回来,感到很遗憾。
“现在钢材这么匮乏,冶金部门根本不愿意做钢筋。”燕雀志说。
“用竹子做怎么样?”梅林说。他是个小小的施工员出身。在高人如云的临高建筑公司里自然只能充当底层工程技术人员。
“竹筋混凝土?”梅晚想了下,他倒也的确听说过这种工艺,用竹子取代钢筋做预制件结构。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流行过一阵,大跃进的时候为了解决物资匮乏的问题,在国内也搞过一阶段。
“不行吧,竹子的屈服强度远不如钢材――”冰风赶紧说。他自己是搞钢架结构出身,这点歪门邪道当然听说过。但是长期被建筑业摈弃不用,显然是达不到使用的要求的。
“不试试看怎么知道。”梅晚想如果试验成功,那对建筑公司和穿越者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不用再浪费大量的木材制造梁柱和地板了。
“老大,水泥预制件这种东西,一旦垮掉是要死人的。”冰风苦苦谏言,难道后世的豆腐渣工程还没闹够,又要上新时空来折腾了。
“冰技术员啊,这个问题提高到总体的高度来看,一味的死抠过去时空的安全标准是行不通的。”梅林说。
“什么?!安全标准还有现代过去之分?”冰风火冒三丈。
梅晚劝阻道:“不要发火嘛,这是技术问题,大家商量着办就是了。”他转头问在一边画总体结构图的李潇侣。
“这个呀,你们看好了。”李潇侣仔细的勾勒着图纸,“我是学规划和环境的,不懂建筑结构。”
燕雀志在旁道:“老大,你要慎重啊,建筑这事情乃是百年大计,一旦出了事情要遗臭万年的。”
梅林倒还是心平气和:“现在的问题是解决有还是没有的问题,对吧?执委会接下来要上马的工程很多,总用木板不是办法――临高也没那么多的木头,肯定要上预制板的。既然冶金部什么时候能出足够的钢筋还是未知数,我们试试看也不错的。成功的话了,下面的事情都好办了。”
这番话打动了梅晚,这个诱惑太大了。他下了决心:
“好吧,我们就来试试看,先从小型件做起来。”
这临高建筑公司里的人多数都是建筑出身,对竹筋砼多少有些了解。竹筋作为钢筋的代用品从很早以前就是个有诱惑力的话题,毕竟竹子的生长期快,价格低廉,而且加工方便,能够运用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
但是竹筋始终没能取代钢筋,究其原因主要是抗拉强度不及钢筋,最好的竹筋材料也只相当于的钢筋的80%的水平,多数仅为50%。而且竹筋的弹性模量只具钢筋的十分之一。这个缺点相当的致命。而且竹筋砼还有腐蚀、虫蛀和砼料难以附着的问题,运用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是寻找合适的竹筋,竹子种类极多,但是能做竹筋砼的竹子,基本上集中在苦竹、孟宗竹和淡竹上,这三种竹料里,以苦竹的抗拉效果最佳,日本人在二战期间做了大量的竹筋砼测试,认为苦竹是最合适的竹筋料。
苦竹在中国分布极广泛,海南虽然说不上遍地都是,找来也不难。当即电话打到了农业部委员会属下的林业部。
“要苦竹?没问题,我明天就派人去采伐。”吴旷明在电话里说。
“不,一会我们会把采伐竹子的要求发到你的OA上,你一定要和采伐队员说清楚,完全按我们的要求采伐,不然就没用了。”
竹筋的原料竹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它不能来自过于肥沃的土壤,过于肥沃的土壤里的竹子竹壁肉厚,柔软,缺少弹力。竹节很容易在采伐后发黑断裂――而竹节是竹子中扛拉强度最高的部位。
根据日本人的经验,用作竹筋的竹子,最好是从是山区里和杉树等树木混生的里采伐的竹子,竹竿高且直,竹节短,壁肉薄,弹性好。采伐的时间,要放在干燥无月的夜晚进行,因为月夜采收的竹子含有较多水分,竹汁有甜味,易遭虫蛀。
竹子的采伐年龄选5~6年的,过短的太柔软,过长则逐渐失去了油性,弹性不足。甚至采伐本身也有一定的技术要领。看到罗铎从大图书馆里找来的资料。梅晚苦笑着对梅林说:“这玩意可一点都不省事。”Μ.chuanyue1.℃ōM
梅林心里也没谱,眼见这本竹筋砼手册如此之厚实,心里发虚,深怕搞起来过于复杂自己成为始作俑者。但是工作既然已经展开,就不能下软蛋,只好做出信心百倍的模样:
“手续复杂说明确实是有效的。否则写这么本书不就没意义了。这是工程建筑前辈们积累的经验。”
采伐下来的竹子,能用作竹筋的只有竹根以上第2节到第21节的部分,要求竹节密集匀称,没有腐坏和虫蛀的痕迹采下来的竹子被送到博铺的木材加工厂去,在那里首先进行了适度的干燥脱水--不能脱得太干燥了,要保留一定的水分,然后在博铺的化工厂里进行防腐、防水和防碱的处理。
竹筋因为其植物的特殊性,在浇注砼的时侯吸收了水分而膨胀,随着砼的逐渐干燥,竹筋又因为失去了水分而收缩硬化,而且竹筋的收缩比砼要大而且收缩的速度也快得多,这样,用不了多久,竹筋就会在砼中缓弛脱离,两者之间失去了黏合力。
除了脱水的问题,竹筋还面临着碱腐蚀。日本人在二战前的试验表明:未经过处理的竹筋在砼中6个月之后,收到碱分的侵蚀,完全失去了强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临高启明txt下更新,第一百七十二节 万人体育场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