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李修立于桌案之前,目光已经定格在桌上的一副草图上许久。
草图之上,几行小字,亦是清晰可见。
兵部,五军都督府,以及武渊阁。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自然是已经固定的机构。
兵部掌调兵权,掌后勤粮草军械,掌武将升迁选授……
五军都督府掌统兵权,负责军队操练,卫所军户管理,得到调兵之令后,统兵作战。
两者职能都很是清晰,且是一个相互钳制,相辅相成的存在。
虽说在明末,两者的权利已经完全失衡,五军都督府,几乎完全沦为兵部下属部门,沦为文臣圈养武将“猪圈!”
但一开始,两者是完全制衡的,若非留学生朱叫门的那番神奇操作,纵使大明重文轻武,但也绝不至于沦落到了文贵武贱地步。
这种情况,直到李修掌京军开始,才慢慢得到改变,直到现如今,反倒是兵部的权势被侵占了。
调兵权没了,后勤权也没了,人事权,也没了,皆被牢牢的握在李修自己手中。
而现如今,经历了那么多以武勋为首的战争,以及已经初步完成的军改,乃至于最重要的改朝换代,至少在北方,文贵武贱的惯性思维,已经被扭转了不少。
大权独揽己身,虽是好事,但显然,对一个国家而言,这并非是长久之计。
他李修,也不在是那個只需要顾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秦公,而是统治天下的君王。
一个完善的制度,才是长久的根本。
以军功崛起,以军队为倚仗,对军队这个暴力机器,李修自然是了解得无比之透彻。
也正是因为这份透彻,李修才看得更长远,也才有了兵部,五军都督府这两者之外,武渊阁这第三者的出现。www.chuanyue1.com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一个掌统兵权,一个掌调兵权,两者,只要并行,那无疑就是保证了文武的制衡,保证了军队的稳定。穿书吧
如此,制衡已有,稳定也有,李修考虑的,俨然就是军队的专业性,与战斗力的维持了。
五军都督府统兵,虽未有调兵权,但,任何一支部队,无疑都是处在个人意志的统领之下,一部主将,便是那一部将士的天。
只知将,而不知朝廷天子,在这个时代,是极其普遍的事情。
而且,以一人的英明与否,来决定一支军队的成败,这无疑是颇有风险之事。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可是屡见不鲜。
再严谨的升迁考核制度,也确保不了每个将领都是绝世名将,纵使是他一手铸就的这支京军,其中绝大部分,也只能说是勉强堪用。
毕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军中,也不是什么罕见之事,总有不少靠熬资历,靠苦劳晋升的,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庸才,也总有爬上高位的,这种事,他也阻止不了,只能尽可能的将庸才荣养在五军都督府。
如此,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场景,无疑是稍有不慎,便会出现。
纵使运气好,没有战事,这种庸才统领之下,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可想而知。
而且,最重要的便是,如今的军队,已经恰好处在一个冷兵器向热武器转换的特殊阶段。
随着如火铳,火炮这些武器的正规化,慢慢的先进化,对兵将的素养,也比以往要高得多。
战争形态,也复杂得多!
如此情况之下,相比较个人意志代表的统帅决策,李修更倾向与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纵使是庸才,几个庸才集思广益下来的决策,也比个人意志下的决策要好上不少。
准确的说,他是想把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军师幕僚,参军参议,整合成一个独立于五军都督府及兵部之外的正式机构。
武渊阁,也就相当于后世的参谋制度!
由朝廷组建总参谋部,再于各部组建下一级的参谋部,直至基层。
就相当于原本个人将领需要自掏腰包请的幕僚军师,被朝廷包揽,成为彻底的公职人员。
兵部调兵,军械后勤,粮响拨发,军官选授,五军都督府统兵作战,日常军队管理,军籍黄册整理。
而总参谋部则负责组织日常操练演练,做好战争预案及作战准备,战时则负责作战计划,整个作战大局把控。
如此,总参谋部,就相当于军队这个暴力机器的大脑中枢,五军都督府,就相当于负责实施执行的躯干手脚。
而兵部,就是拴住这个杀伐的巨人的缰绳。
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已有完善且严整的制度,只需慢慢肃清调整即可。
唯有总参谋部,却非一朝一夕能够健全的。
要让总参谋部起到军队大脑的作用,自然不是在武渊阁摆出架势就能做到的,而是要借着这次军改,将参谋制度,贯彻到所有军队之中。
且,还需要一个完善且严谨的人才培养系统,和漫长时间的制度适應及調整。
而且,纵使这些都完成,短时间内,總参谋部,也不可能一下子打破数千年统帅决策的惯性,一跃成为军队的头脑中枢。
这也绝非他一道军令,一道旨意就能完成的。
他能做的,就是将参谋制度完善好,在军队中种下这颗种子,再时常呵护浇水,最终,能否成长起来,成为军队头脑中枢,还得靠参谋制度本身。
就如曾经的内阁一般。
毕竟,权利………是争取来的。
如今,他赋予武渊阁的,是参议兵事之权,准确的说,是如最开始内阁的辅助处理政事,并且提出意见的权利。
参谋军事,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只有用事实去证明,参谋制度,给出的意见,是堪用的,是能起大用的。
只有一次次用事实证明,才能慢慢的让参谋制度,在军中站稳脚跟,而不至于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种种思绪流转,李修缓缓拿起书桌一侧的一摞奏本,其上所书,皆为武渊阁参谋上呈的作战预案。
也是他对武渊阁的第一个战争命题。
若蒙古后金联合,叩边大恒,大恒当如何反应?
不得不说,至少,他目前挑出来的这一批武渊阁参谋,都是有着真材实料的人才。
这些参谋,曾经皆是各部的中上层将领,对各部军队自然了如指掌。再加之武院培训,增强其军事素养,以及武学工科那些专业性极强的学子之存在。
仅仅是这封战争预案,就已经是证明了,如今之武渊阁,俨然已是一个颇为专业,正规的军事智囊机构。
能不能从单纯的智囊,轉变成能够影响决策的参谋机构,李修颇为期待。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长生从锦衣卫开始李修徐滔更新,第三百七十九章 武渊阁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