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吴咏川三天两头前去客栈拜访周羽。
随着话题的深入,吴咏川越来越震惊,感觉周羽的学识简直是深不可测。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儒学、医学、道家、佛家、乃至于一些失传的百家学说,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让人叹为观止。
吴咏川在国子监念书,里面有不少当朝名儒。
可在吴咏川看来,恐怕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周羽。
这天,吴咏川特意拎了一些礼物来到客栈,一见面,便恭恭敬敬拜了一礼:“学生仰慕先生学识,想拜先生为师,还望先生成全。”
周羽笑了笑,没有正面回应,只是指了指:“坐吧。”
“先生……”
“先坐下再说。”
待坐下后,周羽这才道:“其实,我之前也看出来了,你天赋不错,是个读书的料子。
只是,我发现你心事重重,以这样的状态,是很难有成就的。”
“这……”
“那天在你家里,我观察到,你看琪儿姑娘的眼神似乎有些异常……”
说到这里,周羽停了下来。
吴咏川愣了一会,终于叹了一声,苦笑道:“真是什么也瞒不过先生的眼,是,学生的确有心事……”
于是,吴咏川讲起了个中缘由。
“小时候,父亲去世的早,大哥也大不了我几岁,但他却很懂事。
不仅协助娘亲打理着家事,同时努力读书,空闲时还要教学生念书……”
“后来,大哥考上了功名,一家子都替他高兴。
大哥到京城做官,又让我参加了国子监的入学试……”
“但万万没想到,大哥突然遭遇横祸,不幸亡故。大嫂悲伤欲绝,学生当时也很伤心,整个人也变得消沉。
父亲不在了,大哥也在不了,家里就剩下我一个男丁,我不知道能不能担起这个家……”
“安葬了大哥之后,嫂子让学生回京念书,可是学生哪想不想去,整日里昏睡……”
“那段时间,嫂子每天都开导学生……其实学生知道,她的心里恐怕比学生还要难受……”
“慢慢的,学生发现,已经离不开她了……”
听到这里,周羽问:“你所说的离不开,到底是产生了一种依赖,还是爱,这点你必须要弄清楚。”
吴咏川叹了一声:“一开始,学生也迷茫,以为或许是一种依赖。
但慢慢的,学生的心里越来越明了,那并非依赖……”
言下之意,是一种深沉的爱。
“那琪儿姑娘知道么?”
“这……”吴咏川犹豫了一会,摇了摇头:“这个学生不清楚,但学生一直不敢表露心迹。”
“那你就准备一直这样拖着?浑浑噩噩渡日子?”【穿】
【书】
【吧】
“恳请先生指点迷津。”
“其实,你不必有什么顾忌,既然是真心喜欢,那便不妨大胆地表白……”
“可……”
“怎么?你是顾忌她的身份,还是觉得对不起你的大哥,也或是怕遭到拒绝?”
吴咏川沉默不语,看样子,这三点都占全了。
“前两点,你大可不敢顾忌,毕竟你大哥已经不在人世间,你娶了琪儿,反倒是一桩美谈。
这样,她也不至于孤苦零丁,不管怎么说你们原本就是一家人。
至于第三点,如果你连这点勇气与自信都没有,那便没资格做我的学生……”
“学生受教!”
经过一番长谈,吴咏川终于下定了决心。
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迈出这一步。
讲出来,至少还有一线机会,不讲,那就一线机会都没有。
毕竟,就算琪儿对他有好感,也不可能主动说。
回去之后,吴咏川借故让柳儿出去买东西,这样家里就只剩下他和琪儿,也好开口表露心事。
“咏川,今天又去见了老先生?”
“嗯!”吴咏川点了点头:“先生学识渊博,我本想拜先生为师……”
“哦?”琪儿眼睛一亮,急急问道:“先生同意没有?”
“先生……”
吴咏川欲言又止。
“没答应?”琪儿有些失望。
吴咏川摇了摇头:“先生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这就说明有机会……快,你过来坐下,好好给我讲讲,我也好帮你出出主意。”
“琪儿……”
吴咏川脑子一热,颤声唤了一句。
“嗯?你……”
琪儿以为自己听错了,一脸疑惑地转过头来。
因为,吴咏川一直称呼她嫂子,怎么突然间唤起了她的名字。
“我……”
吴咏川一脸涨红。
“你到底想说什么?”
“琪儿,我……我……我想照顾你……”
“你不是一直在照顾我么?你大哥不在了,家里就你一个男丁,大家都指望着你出人头地。”
“不,我……我的意思是……是,我想照顾你一生一世……”
其实,琪儿又不傻,她的心思何等细腻,早就看出吴咏川的心思。
只不过,她也不点破,顺其自然。
今日里吴咏川终于道出了心事,她的心却一下子乱了,眼圈一红,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琪儿,我……对不起,对不起,我……你知道,我一直很敬重大哥,也敬重嫂子你,可是……”
“你在同情我,对不对?”
“不,不是同情。”
“那是什么?”
吴咏川长长吐了一口气,极力稳住自己的心神。
随之缓缓道:“一开始,或许我只是一种依赖,但慢慢的,我发现,我已经离不开你……”
“咏川,你离不开我,是因为你习惯我在,是因为你身边没有一个相知相爱的女人。你清醒一点好不好?”
“不,我很清醒。如果大哥在,我绝对不会说这些话,也绝对不会做出违背伦理的事。
但大哥已经走了两年了,我想,大哥在天之灵,也不愿你孤孤单单。
所以,我要替大哥照顾你,照顾你一辈子……”
“别说了……”
“不,我好不容易才鼓足勇气讲出来。先生之前也说了,如果我连表露心迹的勇气都没有,就不配做他的学生。”
“啊?你……你居然把这些事也讲了?”
“不是我主动讲的,是先生看出我有心事。先生说,背负着心理负担,一辈子就不会有成就……”
“咏川,你先不说了,太突然了,你容我好好想一想……”
“嗯!”
吴咏川点了点头。
没有当面拒绝,就意味着他有机会,也意味着琪儿对他也有好感,只是一时半会接受不了。
过了两天。
琪儿找到吴咏川道:“你去告个假,也找先生辞别一声,咱们回乡一趟。”
听到这话,吴咏川便猜到,她可能已经做出了决定。
无论如果如何,他必须要去面对。
于是,先去国子监告了半个月假,又去找到周羽辞别。
“先生,琪儿已经做了决定,让学生陪她回乡一趟。”
周羽笑了笑:“回去吧,这是好事。”
“哦?”吴咏川心里一喜:“先生认为,她应该是同意了?”
“八九不离十吧,她回去,应该是去你大哥坟前讲一声,也要回家与你娘亲商议,毕竟这是大事。”
“嗯,学生明白了,多谢先生……对了先生,这次回乡来回恐怕要半个月,不知先生……”
“没事,你去办你的事。”
“太好了,多谢先生。”
吴咏川告辞而去。
果然,陪着琪儿回乡之后,琪儿先带着吴咏川去了亡夫的坟前,上了香,又让吴咏川跪在坟前。
随之道:“咏川,你自己给你大哥讲。”
“嗯。”ωWW.chuanyue1.coΜ
吴咏川应了一声,随之在大哥灵前讲了一下自己的心思。
“大哥,你放心,小弟待琪儿一片真心,绝不会让她受委屈……”
上完坟回到家,吴咏川又带着琪儿找到娘亲。
“娘,孩儿给你商量一件事。”
“什么事?”
“孩儿想娶琪儿为妻?”
“啊?”大娘吃了一惊,下意识抬眼瞟向琪儿。
“娘……”琪儿眼圈一红。
“太好了,其实娘早就在想这件事来着,又怕你俩不愿……咱们本就是一家人,也不怕别人说什么闲话。”
“谢谢娘亲!”吴咏川惊喜不已。
琪儿也羞答答唤了一声娘。
以前,她在这个家里是儿媳妇,现在……还是儿媳妇。
过了两日,二人低调地拜堂成亲,只请了十几个至亲好友见证。
数日后,夫妻二人返回京城。
随后双双来到客栈拜见周羽,也算是谢恩。
要不是周羽那一通话,吴咏川恐怕也鼓不起勇气表白,这桩姻缘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达成。
来到房内,吴咏川一见屋子里坐着的却是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不由愣了愣。
“呵呵,愣着做什么?进来坐。”
周羽笑了笑。
“这……”
“请问兄台,之前那位老先生……”
“呵呵,没有什么老先生,一直都是我。”
一听此话,夫妻二人不约而同对视了一眼,心知周羽果然不是一般人。
这一次,周羽正式收吴咏川为学生,并现场题了一幅字,让他拿回家细细观摩,领悟。
这幅字,其实正是他所创的修行之法,他没点破,而是想再测试一下吴咏川的天赋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回到家里,夫妻二人将字摊开细细观摩。
一开始,只是惊叹于周羽的书法,一致认为就连书圣也写不出这般传神的字。
观摩了一会,终于开始沉浸于文字的内容。
不得不说,周羽的眼光的确够准,吴咏川从字里行间中,终看出了一丝端倪。
“琪儿,我总感觉先生写的这些字,有点类似于道家的心法。”
“嗯,的确有点像,只是,到底有什么深意?”
“我想,这应该是先生给我的一次考验。先生绝非普通人,我不能辜负他的期望。”
“没事,我陪着你一起悟。”
琪儿也是一个天姿出众的女人,当晚,夫妻二人一夜未睡,坐在那幅字边研究了一晚。
次日里,终于悟出了一丝心得。
于是,吴咏川顾不上休息,再一次去找到周羽,并讲了自己的心得。
“没错!”周羽欣慰地笑了笑:“我原本以为你至少也得两三天才能悟出一些,没想到这么快。”
吴咏川回道:“学生不敢居功,是学生与琪儿一起悟的。”
“嗯,说起来,她也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慧女子,既然你俩都有所领悟,以后可一起修行……”
当天下午,周羽又去了一趟吴咏川家里,给夫妻二人细细讲了一下那篇心法的要点。
不觉间,两月过去。
这日,太学院对学生进行例行考核,阅卷时,太学院一个博士阅到吴咏川的文章时,不由忘乎所以,拍案叫绝。
之后,这卷试卷又送到掌教那里,掌教同样有些惊讶。
因为这篇文章不仅文采斐然,而且书法也让人惊叹。
于是,掌教便唤人叫来吴咏川。
因为他了解过,吴咏川之前虽然也算优秀,但这次的表现却让人惊讶,无论是行文还是书法,皆超越了一众同窗。
一问,方知吴咏川在外面又拜了一个先生为师。
掌教一问情况,却完全没听说过周羽的名字。
好奇之下,便约了一个老友一起去客栈去拜访周羽,想要一试深浅。
二人其实是抱着一种优越感去的,毕竟国子监乃是大唐最高学府,而他们都是当朝名儒。
怎么国子监的一个学生,经外面的人随意指点了一下,进步突然这么大?
结果一见面,发现周羽那般年轻,心里更是讶然。
当然,周羽年轻只是在他们眼中而言,他们怎么可能猜到周羽的真实年龄?
接下来,免不了聊起了儒家经典。
结果,周羽滔滔不绝,说起各类儒家经典如数家珍,甚至还讲了不少连他二人都不知道的知识。
这一刻,掌教终于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最后,周羽现场题了一首诗,更让令得二人惊为天人,心悦诚服。
周羽之所以要露出一些本事,自然是为以后推广儒家学说铺路。
首先,他得打出一点名气,不是他在乎名气,没有名气,谈何发展?
很快,周羽的大名便在长安城里传开了。
很多人听了不服气,纷纷找上门来……结果,反让周羽的名气越来越大。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人能与之匹敌。
他的来历也成了一个迷,引起了无数人的猜疑。
最后,连唐王都听说了,一时间也有些好奇,便找魏征询问。
魏征回答说:“微臣也听说了一些,只不过坊间传言不可全信。”
“可是,朕可是听说,就连国子监几个掌教都对之赞赏有加,这样,你亲自去看看,如果真是个人才,朕一定重用。”
“臣,遵旨!”
……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聊斋书生当拔剑起点更新,第十二章 收学生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