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界一直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成化指的就是成化帝御用的斗彩瓷器,当年景镇的工匠们,在1300度高温的窑火前,等待了无数个日夜,砸碎了无数只成杯后,才终于为成化帝烧出了数十只精致小巧的宫杯。
这些御用宫杯中,有独步天下的“成化斗彩鸡缸杯”。
自然也有大隐隐于市的“三秋杯”,而它才是瓷中魁首,国之重器。
拿着这只小杯子,陈文哲反复的看。
它的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澹雅幽婉。
这样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
甚至彻底摆脱了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的一些特征。
它没有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中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
细看胎釉,釉质肥腴,润如凝脂!
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
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
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
这是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成化官窑斗彩器黄釉器的胎质还有不同,黄釉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釉质肥腴。
这一点陈文哲看到十分清楚,因为看瓷器,首先看底足。
俗话说得好,玉看皮瓷看底!
鉴定瓷器,就要看瓷器的底足!
底足的鉴定,是鉴定环节中极其重要的。
尤其是对于真伪和断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在鉴定瓷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瓷器的神韵、器型、釉面、画工、款识、发色等等来鉴定。【穿】
【书】
【吧】
但是底足的鉴定最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作假者,往往需要老底新接的原因之一。
看底足首先看火石红,火石红中的锈黑点,看上去有滋润感,自然感,不干燥。夶风小说
这种特征在40倍放大器或阳光下,能看到有五彩哈蜊光。
其次是看修胎刀痕,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
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2至3毫米距离)。
这个不同之处,一看很明显。
竹刀子修理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
底足的鉴定,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没有釉料,会暴露出胎骨。
观察其露胎之处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
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
而彷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
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彷品还是稍显干燥。
再就是粘砂现象,这些都是底足之上独有的特征。
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
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
而彷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
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
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纵观各个时期的瓷器底足的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
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
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
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
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
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而彷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观察底足,如果老气自然,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那差不多就是真品。
最起码,这只底足是真品。
当然,鉴定底足,还有不少关键点,比如内折角。
关于内折角,就是底面与足墙的夹角。
这个夹角里边有积釉,就是上釉的时候积得比较多。
多了以后,就呈现出一种虾青色。
这是明代中期以前经常出现的,现在的彷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但是彷品的积釉与真品的积釉,有两点不同。
第一,它不是虾青色而是澹绿色,即使能接近虾青色也是泛绿的。
第二,明代虾青色的线有些窄,而后彷的比较宽。
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还能避免。
毕竟也不是多么难的技术,只要你知道,就可以把这些都彷出来。
如果说一件瓷器的彷制,无可避免的地方,那肯定是胎骨质地。
胎骨(底足),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
而永乐后,胎骨相对比以前的要细白一些。
这一时期,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
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干燥,有无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还有胎骨的外观,胎土与古代瓷胎有别。
从胎的质感观察,有机械淘泥、练泥和快速陈腐的表现。
胎骨(底足)与器物内外露胎处的色泽、老气、用料等要一致,感觉要自然。
这些如果都没有问题,那么最重要的就来了,款,或者是刻字。
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
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这些留款、刻字,现在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种鉴定方法。
对于彷品来说,就成为避不开的难题。
明代的款,陈文哲研究过,但是那是研究的留什么款,而不是这些款该怎么留,也就是怎么写、怎么刻!
这个的鉴定和彷制,都比较麻烦。
其实鉴定一件瓷器,其实可以先不看这些。
如果其他地方有问题,那么整件瓷器都有问题,也就不用从最难的地方来鉴定了。
所以,陈文哲先看的是手中这件三秋杯的底足,此时看的是削足方式。
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但是如果不知道,把握不住,那就是很大的破绽。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的系统不正经笔趣阁更新,第一千五百八十章玉看皮瓷看底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