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我在春秋当暴君 > 第224章:诸侯拿什么跟俺斗?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晋国西部的城邑数量非常多,开发度上面其实也远比北部和东部……,乃至于中部和南部更高。

  这个是晋国扩张的原因导致,初步扩张就是先灭掉故绛西边的诸侯,随后又再向南进行扩张。遭到灭亡的那些诸侯,他们努力的成果给晋国做了嫁衣,再因为晋国扩张的顺序,不就是先行扩张的地盘得到更多的开发吗?

  晋国的北部以及东部,曾经盘踞的不是狄人就是戎人,指望他们筑城或是开展农耕,基本是在开玩笑了。

  所以了,晋国从晋景公时期开始向北和向东扩张,消灭或是打跑了狄人或戎人,得到的都是一些未经过开发的处女地,以至于从地图上看去城邑极少,大多数区域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

  晋国的南部?大多数城邑其实也是从其他诸侯手里抢的,有一部分曾经还是隶属周王室的公卿,乃至于就是周天子的地盘。

  晋国与楚国争霸的阶段,周天子完全就是嘴巴里含着翔在忍受晋国,再眼睁睁地看着晋国一再南扩。

  晋国与楚国争霸时期,郑国倒血霉不单独体现在成为受气包上面,晋国从郑国夺取的城邑数量同样不少,致使郑国最为感到不能忍的则是“五氏叛乱”后晋国夺取了“滑”地。

  智瑶在脑海中捋了捋,结合看过的一些山川舆图,很能搞懂晋国为什么不想搭理秦国。

  “河西再往西,一大片无人区,不是什么黄土高坡,纯粹就是原始森林密布,不然就是大片草原。当然有利用价值,可是相似的地盘简直不要太多。在晋国看来肯定没有太大吸引力啊。”

  现在的扩张真心不是单纯为了土地,也不是其它什么资源,重要的是人口、人口、人口!

  无主的土地太多,大片大片没人宣示主权的处女地,单纯为了获取土地何必去打打杀杀。

  晋国向西扩张已经抵达了山川地势限制下的一种局限。简单说就是目下的分界线对晋国有利,再往西会变成对秦国有利,何必再西扩呢?

  “我家口众迁徙此处,多为‘邦’,经年如需筑城亦可。”智瑶有专门统计,智氏在‘邯郸’和‘邺’周边已经聚拢了将近三十万人口。

  到了这一步,不止智氏内部清楚智瑶向东发展的意志坚决,连带其余家族也看清楚智氏未来的发展核心东移。

  有三十多万的人口,城邑却是只有两座,可以想象“邦”会有多少。

  不过,智瑶不是让谁胡乱选个地方建立村庄,一样是进行了很有秩序的安排。

  他根据可用耕地的多寡,安置了相应的劳动力,充分利用起了人力,又不至于使某地过于荒废。

  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大概只剩下人口膨胀后的麻烦,届时能不能再将人口分散将成为关键。

  春秋时代的“邦”就是村落,只是智瑶往集体农庄的趋势发展了。

  集体农庄这种玩意当然只适合特殊时期,用好了就是将劳动力往更可控的方向发展,轮到不再和适宜就是阻碍社会往更先进的等级进阶。

  等待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智瑶会在新开垦的区域再大肆搞集体农庄,什么时候集体农庄会消失,取决于土地的开垦进度,最后就是爵位制度什么时候实施了。

  没错,智瑶后面会大肆地赏赐土地,不是一大片地奖赏给某个家族,其实就是一小块一小块赏赐给立功的个人。

  类似的制度其实是赵鞅作为先驱者,后来被商鞅等等法家借鉴,由于商鞅太过出名,并且秦国被改造得很成功的关系,搞得其余变法者的成果被忽视了而已。夶风小说

  总的来说,智氏核心利益东移已经成为既定事实,魏氏和韩氏对智氏核心利益东移很乐见其成,认定向东转移的智氏跟他们几近不存在利益冲突点,能够更友好地进行相处。穿书吧

  相反,韩氏跟智氏置换封地,不独是直面秦国,同时也因为跟魏氏封地变得更加犬牙交错,导致韩氏和魏氏不得不密切注意对方的动向。

  这个是邻居之间的提防心理在作祟,何况魏氏在晋国西部的封地不少,两个卿位家族挤在西边,地盘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不可能没有利益冲突的。

  后面,智申自己到处溜达……,啊,不,是尽责地巡视家族的产业,智瑶则是留在“邺”城就地监督各种特殊人才的进驻。

  新筑的“邺”城长约两公里,宽一点七公里,以规模来跟一座“侯”级别的城池差不多。

  智瑶没有强迫症,还是将不同类别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又根据事先掌握的风向将冶炼安排在下风位置,宿舍布置在上风区域;锻造作坊在冶炼区的隔壁,为的是就近获得铁锭、铜锭之类的物资;涉及到木材、皮革等等的产业一样有专门的划分,再分出各自更细的类别。

  “此处便是学宫。”智瑶行走在一个高台之上。

  这个高台的周边全是座位,不是椅子之类,环形的平台放上圃团就是一个座位,平台绕着中间的高台一阶又一阶环成一圈。

  学宫就是个统称,智瑶更愿意称呼为研究院。

  所以是个什么情况?直白说就是给技术人员用来交流的地方,遇上意见分歧也能来这里进行辩论。

  如果谁有什么好想法,得出了初步的理论,认为某件东西很有用,或是想要集思广益,一样可以拿出来进行讨论。

  因此这个学宫虽然是让人高台阔论的地方,谈的却不是什么文学,必须是跟技术侧有关。

  不是智瑶歧视文学,单纯就是“邺”城的特殊性质。

  跟文学有关的学府,智瑶早就有在建设,只不过是在“黄父”那边。

  条件允许的话,智瑶也会建立文学相关的学宫,用来吸引列国的知识分子。

  很现实的是,目前虽然是到了春秋晚期,真正掌握高深学识的人不会是什么流浪贵族。他们要是真的掌握秘笈,自己的家族就不会破败,哪怕是在政治斗争中失败到其他国家效力诸侯或贵族一样混得开,才不会沦落成战国时代的后辈那么惨。

  在那种现实的社会环境下,智瑶真的开设文学性质的学宫,打从事实上就很难网罗到高级人才,歪瓜裂枣都不一定有几个。

  毕竟,春秋晚期贵族的身份依旧混得开,哪怕是为了延续贵族的优越性,落魄贵族去其他家族谋求家臣的身份依旧会被接纳,得是名声多差或者脑子有坑才会连个混饭吃的地方都没有。

  “此城乃是兵城也。”子路跟着巡视下来,心中极度震惊。

  别误会,不是士兵的那个“兵”,是兵器的“兵”。

  会有经过程序化处理的煤被运过来,甚至城外就有木炭加工作坊,再有铁矿被不断运输抵达,铁矿冶炼成铁,铁再被送往锻造,打造成为各种武器的部件,后面再有涉及到木材的配装,压根就是一个兵器制造流水线了啊!

  武器是那样,甲胄也能是相似的流程,变的就是不再需要用到木材,改为各种皮革以及绳套罢了。

  哪天水力锻锤被研究出来,制作甲胄的流水线就会被挪到河流沿岸了。

  子路完全不敢想象这座城池运作起来,每年会给智氏提供多少武器和铠甲,能够知晓的是从规模来看产量不会低。

  从未有人将制作兵器和甲胄的作坊进行集中,恰恰是因为没人干过,智氏搞了这么一出,哪怕是还没有真正展开运作,有想象力的人还是会稍微一想就心肝颤颤。

  颜回结合刚才参观用来学术交流的学宫,一脸严肃地说同门说道:“结合智氏督教之策,势必极尽炫耀武力。诸侯有难矣!”

  也就是智瑶不在,要不然肯定会心生不悦。

  冉有摇头说道:“晋复霸业,诸侯焉敢相攻?”

  这话说得没错!

  晋国称霸阶段,中原各诸侯本份得很,有矛盾也是找晋国主持公道,数十年都难得有一个诸侯失去国祚。

  现在呢?短短数年内已经有好几个国家被灭,并且有点实力的诸侯产生摩擦都是尽起大军攻杀。

  颜回无法对冉有的说法进行什么反驳。

  再则,颜回再怎么追求仁义,哪可能不明白有一个霸主存在的必要性,一切只因为没有霸主的天下是真的太混乱,战争也不仅限在军队的较量,涉及黎庶的杀戮是越来越多了。

  另外,仁义或许不分国界,而人其实有归属感之分。

  智氏目前跟鲁国有合作,哪怕作为一个鲁人再怎么讨厌三桓,还是要承认三桓选择抱上智氏这根粗大腿的事情办得漂亮。

  冉有又说道:“我等前次离智,复得世子接纳,些许言语……不可多言。”

  他们也知道忠义难两全,选择了救援老师的义,辜负智瑶给予的各种待遇就是不忠,能够再次得到智氏的接纳,怎么可能不想弥补?一些没用的话少讲,免得跟自己的所学起冲突,再来也活成了白眼狼。

  道理颜回都懂,只是一想到某些事情,觉得跟自己的理念着实是不符,忍不住说道:“回被智氏之臣,不日便向世子请别,归鲁服侍师孔。”

  子路跟冉有对视了一眼,能看出对方的羡慕。

  话说,他们在羡慕什么来着?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春秋当暴君更新,第224章:诸侯拿什么跟俺斗?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