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
这个地方类似于陪都的地位。
江东的大世家大多都是以此地为根基。
不过随着江东地域的开拓,各大世家慢慢的迁移重心,向着荆州发展,毕竟作为战乱的危害,荆州有了一定的空窗。
陆家比起完全想走出去的张家,陆家则是投石问路,慢慢的向外移动。
至于剩下的朱家,那是一点心思都没有,巴不得其他人走光,让自己成为吴郡的唯一大世家。
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此消彼长,朱家确实就是吴郡的第一世家。
李善长现在思考的无非是怎么合理的处理这一次的问题,让各大世家削减官吏,这可是大难事,刘辩怕世家尾大不掉,世家怕刘辩卸磨杀驴,谁也不信谁。
李善长入吴郡的消息瞒不住的,他还没到吴郡郡城吴县,朱家的人倒是先来了。来着是一位客气的中年人,按照辈分应该是朱桓的某位叔伯。
“见过李先生,中年人尊敬的开口。
“朱使君让我来迎接您,先提前招待您一番。”
朱使君就是朱治,从孙策败亡开始,就一直担任这个职位,可以说真的是在吴郡根深蒂固。穿书吧
收到这种善意,李善长自然不会拒绝,他满口应下,然后提了一句。
“此次前来是替吴郡诸位宣读陛下口谕,请务必提前准备,莫要失了礼数。”
“在下明白。”
“吴郡的官吏大部分也都是朱家之人呢。”
当初提了一个唯才是举的口号,结果这么多年后才能去开始实施。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外部矛盾还没处理完,又怎么能解决内部矛盾呢?
但还是把私兵制这个东西给掐住了,私兵制的根源其实还是中央衰微,地方割据。
休息一晚,第二天就到了吴县,李善长见到了朱治,朱治已有了老态,显得有些憔悴,但是眼神里的锐气却还是一点没消失,那个当初的谋士依然还存在着,地位仅次于二张。
李善长掏出一份文书,然后站起身,朱治也站起身,神情严肃。
“吴郡郡守朱君理,忧勤王事。性俭约,虽在富贵,车服惟供事。
任吴郡太守,政治清明,路不拾遗。拜安国将军,封毗邻侯。”
后面还有一部分,李善长没读,只是把文书递给朱治,然后小声开口。
“食邑收回,以封赏代替。”
朱治面色不变。
“谢陛下厚恩。”
李善长看朱治没反应,也没多说什么,食邑其实就是封地,以前是为了安稳人心,或者封赏有功之臣,但是现在朱治的身边特殊了,有些东西就要收回了。
“不过是封个官爵,却让善长跑上一趟,应该还是还有什么事情没说吧,或者是不能明说?”
“也许吧。”
“对于陛下收回食邑一事,您似乎很平静呢。”
“因为老夫听到了一些风声,周瑜自请交还食邑。难道老夫还不如一个小辈吗?而且他这么做,肯定是有所授意。
想明白了这些,老夫为什么不平静呢。”
朱治看清楚这些关节,李善长一点不意外,他接着话茬。
“那您应该知道陛下的决心了,有些事情不可阻挡了。”
“比如?”
“官吏品行不端,人民怨声载道。”
李善长停下手中动作,看向朱治。
“意有所指?”
“不只是这。”
朱治看着纸条上的名字,表情稍微有些难看,最后有些无奈。
“老夫若是说不知情,善长信吗?”
“这重要吗,发生在吴郡这里,您撇不开关系。”
“本来就不只是吴郡一地的问题,我还要去会稽一趟,回来的时候再和您商量此事。”
“还要去会稽?”
朱治家宅,看着那封书信上的名单,朱治的眉头都散不开。
“私信给他们,要他们立刻自己上书辞官,同时送信到濡须口给休穆,告知此事,就说我倚老卖老,先斩后奏了。”
侍从应声而去,朱治拿刘辩的诏书发起了呆。
“敕令”
“安国将军,毗邻侯……”
一行人离开吴县,下一步就要到会稽郡,李善长在路上有些沉思,顾雍,会比朱治好说话吗?
顾雍此人寡言慎行,是内政大才。
但是他作为世家的代表人物,是否又会有另一面。Μ.chuanyue1.℃ōM
此次出行,谈的是触及根本利益的问题,就算顾雍是谦谦君子,也未必会给我好脸色看吧。
相比于张昭虞翻这种刚而犯上,顾雍才是为官的楷模。
“你昨天不是还要敲山震虎吗?怎么今天就大加溢美之词?”
“李先生,一码归一码。”
一旁的吕壹笑了起来。
“公事要做,私人也要崇敬。我很尊敬先生,但是如果先生您违了律法,我也要秉公行事。”
年轻人,真好,踌躇满志。
听了这话,李善长不生气,反而觉得很好,希望世间不要磨平此人的棱角,让他继续一往无前吧。
“使君,李善长已经在来山阴(郡城)的路上。”
“嗯,我知道了。”
去吴郡,朱治派人来接,
去会稽,顾雍派人来接,
这一路之上,到底有多少眼线,世家虽然看起来低调,但是私下里恐怕真的是只手遮天,李善长眉头紧锁。
顾雍在处理政务,看到李善长进来,他则是立刻起身,
“会稽郡守顾雍,拜见吴王使者。”
一丝不苟,礼仪周到,
李善长连忙还礼。
“善长拜见顾使君。此次前来,传陛下口谕。
……封阳遂乡侯。”
“陛下还要我跟使君说一声,收拾一番,不日准备入建邺。”
“臣拜谢陛下。”
从会稽回到吴郡,朱治这边也把事情办好了,不过这边的手段比起顾家,倒是简单粗暴了许多,所谓贪官污吏,直接绑在郡守府外,就开始依法处置了。
军中,朱桓和朱然已经严查一番,驱赶走了那些不遵守军纪的朱家将领。
李善长喊上护卫,就到了虞翻家中。
这位老先生,还是和当年一样,不怒自威。
“匆忙来找您,有要事相商。”
“请坐。”
虞翻让仆人端来茶水,李善长喝了一口,就开始诉说科举之事,虞翻认真听着,表情不变。
直到说完,他才抬起头。
“此事,利在千秋。只不过,现在不容于世。”
“这正是我所担心一点,我本意是在荆州尝试推行。
张裕看向虞翻。
“先生弟子遍布江东,怕是有数百人吧。”
“不敢当。”
“其中寒门子弟,怕是占据大多数吧。”
虞翻抚须,颇为自豪。
“老夫教学不为钱财,有教无类。只要你愿意来听,自当倾囊相授。”
“那么这些人学成出山,如何才能登堂入室?”
“老夫会推荐优秀之人……”
虞翻说到一半停住了。
“如何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
“你既然如此,看来是有什么想法?”
“创办书院。”
“书院?”
虞翻品味这二字的意思。
“乡学?”
“似是而非。”
“乡学也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书院要摒弃这些。在书院之中,人人平等,都只是为了读书学习。”
“我大致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书院如何维持?你若是不拘一格招收学生,那该如何运营书院,难不成所有学生都不收费吗?”
虞翻一句话就戳中关键,事物的核心都是钱,没钱寸步难行,“书院招收学生,肯定是有标准,虽然说是有教无类,但是入学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有钱人家肯定交钱,没钱的人家就要他种田。书院建设,我必然会在旁边购置良田,让学子们耕种,抵作学费。我不会免费,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
“陛下想在江东这边先开设第一座书院,而您就是第一位院长。我要用书院慢慢代替乡学,县学。”
“如果先生下定决心了,陛下倒是写了一首诗。”
“看来又有名作传世啊。”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之少帝兴汉更新,善长寻访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