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科幻小说 > 感伤西行 > 第26空间 周文王演周义 周公旦传礼乐
  离开法门寺,孙小空骑着自行车沿山路而行,走村串户,一路奔波,有时停下来问一下路,直到中午才来到岐山县岐阳村周太王陵前。

  陵墓外表简朴,不高的一座土丘,苍松翠柏,看起来似有荒凉之气象。陵前有一块石碑,上刻“周太王陵”四个大字。这块碑也是在清乾隆时期才雕刻的,可以想到在这之前周太王陵的存在可能被人遗忘了。碑前有一个简单的香庐,孙小空就跪在墓碑前缅怀周太王。

  周先祖后稷在帝舜时教民耕稼,被封于今武功县境内。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今宁县一带,周太王古公掸父又率众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也就是今天的岐山县。在这里周太王发展农业生产,建立起国家的雏形,终于定国号为“周”。周太王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是周王朝的奠基者。后来周文王广施仁政,诸侯归从,后不幸被囚于羑里演绎易经,出狱后发誓消灭商朝,拜姜子牙为军师,北伐东征,将周都迁到今长安境内,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威胁到商朝的政权。周武王继位后,任命姜子牙为军师、周公旦为辅佐,观兵孟津,大会八百诸侯,两年以后在牧野消灭了商朝的有生力量,推翻了商纣的统治,建立了周王朝,开创了最初的华夏文明。

  遥想周先祖创业艰难,周太王承前启后,周文王广施仁政,周武王蓄势待发,牧野一战,终于灭纣。可以这样说周先祖占天时,周太王得地利,周文王和周武王得人和,顺天承运,一个王朝神奇地诞生了。

  周太王得地利,这是周朝强大起来的关键。周原北依岐山,南临渭水,依山傍水,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周朝的农业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冶炼业也十分发达。周原开创了博大精深的周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晚清四大国宝中,大盂鼎和毛公鼎均出自周原。

  孙小空祭拜完周太王后,推着自行车在岐阳村中参观了周祖祠堂。殿内有周太王、周季王和周文王的石像,还有太伯和仲雍的木牌位。祠院内古色古香,雕梁画栋,松柏参天,一帮小孩子在院内正高兴地玩耍着,他们童真可爱,却不知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鸽子不见了,羊A身处祠堂,倍感孤寂冷清,没有人陪他,看着升起的香雾,孙小空开始陷入沉思。

  周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给《周易》赋予了博大精深的内涵,《周易》一书包含着周文王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周易》一书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周易》一书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周易》充满智慧与真理。

  周文王被囚羑里,表面上看犹如鸟儿在笼中失去自由,但相对安静的环境反而让他脱离了尘世的束缚,他的思想是无限自由的。

  据孙小空考证:易,通义。《周易》实际就是《周义》,全称是《周文王主义》,简称《周义》。在孙小空看来,这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周文王叙述历史论述历史的百科全书。《周义》是周文王战胜商纣王的思想武器,周文王号召诸侯推翻暴政建立共和国,实现大同社会。孙小空相信,《周义》在那时候,人手一册,非常流行,周文王成了万民崇拜的伟人。周文王曾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周文王决心走一条革命之路,用革命来推翻商朝。被囚羑里,大儿子伯邑考被杀,周文王已无路可走,只有革命才是出路。

  《周义》的首卦“乾”代表天,实指革命对象商朝;“坤”代表地,实指革命力量周国。《周义》开门见山就暗示了敌我双方,周文王发誓要使天翻地覆,扭转乾坤,重整乾纲。“屯”表征了革命的艰难曲折;“蒙”表征了周文王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师”表示出兵征伐诸侯;“比”表示革命要寻找联盟和朋友;“小畜”表征着西岐的农业经济繁荣;“履”表示周文王为了革命事业而不怕冒险;“泰”表示革命小有成功;“否”表示周文王劝大家革命不要骄傲;“大有”表示农业大丰收;“谦”比喻周文王立志做一个内圣外王的政治家。“盅”表示周文王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革命事业……其它卦象就不用一一说明了。Μ.chuanyue1.℃ōM

  孙小空以为,《周义》有时讲述社会生活,有时叙述史实,有时又论述革命道理,以及治国安民的方针政策。

  孙小空觉得周文王太伟大了,他的思想太深奥了。怪不得《周义》是中国文化的源泉,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孔子也对《周义》推崇备至,曾因读《周义》而韦编三绝。后来,《周义》成为五经之首,地位崇高。《周义》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历久弥新,散发着引人向上的精神光芒。

  周文王为了实现大同社会而广施仁政,诸侯归从,百姓从各地来到西岐,西岐的国力日益增强。周文王的勤政爱民感动了岐山的凤凰,凤凰也为周文王欢呼飞鸣,这预示着周国的强大。

  离开歧阳村,孙小空马不停蹄地来到岐阳县城。走了大半天路,又累又饿,孙小空迫不及待地随意走到一家面馆,要了一碗面。映入孙小空眼帘的是浮在最上面的红油、红萝卜丁、卤水豆腐、蒜丁、鸡蛋、肉臊子,手工做的面条丝丝缠绕。孙小空有点渴,先喝了口汤,酸辣香味。孙小空吃了两口臊子,味道鲜美,再捞起一筷子面条,吃起来很有韧性,和着鲜汤,吃得有滋有味。

  孙小空付账时问老板娘:“这是什么面呀!这么好吃!”

  “这就是我们岐山有名的臊子面。没吃过吧?”

  是没吃过。据她说,周文王当时从羑里回到西岐,亲朋好友去看望他,周文王吩咐做“和气面”以示庆贺。一个锅里煮面条,一个锅里调汤。大家吃面时浇上一定量的汤。这种吃法因为表达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被后人流传下来,并发扬光大。

  吃完美食,又该上路了。一路上,桃树李树树树硕果累累,小车货车自行车车车迎风急驰。玉米地里已结上了玉米棒,绿油油的在阳光下发亮。微风吹过,孙小空还回味着刚才的美味,十多里路很快就被甩在后面。

  雄伟的岐山,巨大的石雕,伟大的石像,孙小空终于看到了周公庙。庙前三棵古柏傲然屹立在大地上,高大参天,略显苍劲。

  周公庙建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院内有周三公殿,还有后稷殿,另有各种亭台楼阁。

  庙内有一洞,名玄武洞。洞内有一石像,名玄武真君像。玉石白色,孙小空摸了一下,手感光滑。

  正殿东有一泉,名润德泉。相传润德泉时隐时现,泉中有水象征着风调雨顺,泉中无水意味着干旱。可惜,孙小空没发现那神奇的泉水。夶风小说

  去年,孙小空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周公庙的新闻。西周大型墓葬群位于周公庙遗址内,考古队发现了大型墓葬十九座,其中带四条墓道者九座,三条墓道和两条墓道者各四座,单墓道者两座,另有陪葬坑十三座。并在其外围多处发现甲骨七百多片,辨识出甲骨文四百余字,首次发现有“周公”字样者四片,并发现了一千多米的夯土城墙和六处大型夯土建筑墓地。这里很可能就是周公当时的采邑,墓地应该是周公家族墓。

  孙小空有幸看到这个墓葬群遗址,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曾经有一位神奇的政治家。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二弟。灭纣后的第三年,周武王突然病危,周公旦向先祖太王、王季、文王祈祷,请求祖宗让他代替武王受罪,死也不惜。周武王还是走了,临终前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周公旦,周公旦伤心不已,不肯接受。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可是他年仅十多岁,没有能力管理政务,责任自然落在周公旦的身上。

  这引起周公旦三哥管叔鲜的不满,管叔、蔡叔鼓动殷纣王之子武庚一起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

  周王室刚建国三年,立足未稳,岌岌可危。周公旦临危受命,摄政称王,花了三年时间平定了这场叛乱,又趁势灭掉了东方五十多个国家,不仅巩固了周政权,而且开疆拓土,扬了大周国威。

  周公旦为了治理好这个新生的王朝,推行封建制,大封同姓诸侯。接着又迁都成周,天下尽在中央控制之中。

  周公旦文才卓绝,《牧誓》、《康浩》、《酒诰》、《梓材》、《无逸》等文章皆出自周公之手。

  周公旦多才多艺,又推出一套治理天下的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实质上是宗法制,目的是分尊卑、别贵贱。周礼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化解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纷争。周礼明确了等级制度,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中央内部的关系问题,有效地控制了同姓诸侯和异姓诸侯。周公旦又确立了井田制,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制度确立了一套人与人之间的新秩序,社会就是一个明显的金字塔,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位置。

  周公旦大公无私,为了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制礼作乐之后,周公旦还政成王,三年之后,因病逝世。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礼是为了分尊卑别贵贱的,而周乐是为了等尊卑等贵贱的,一张一弛,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社会就调和了。周礼实际上是一套严密的道德和法律制度,不仅很好地处理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臣臣关系、臣民关系,而且逐渐成为社会风俗,周礼甚至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表征。

  孙小空一心想着周公,不知不觉天已黄昏,伏在一棵树上,竟然睡着了。梦中依稀依稀看到了周公,周公把孙小空引到一片森林中。

  孙小空问:“您是周公吗?”

  周公笑着说:“是啊!”

  孙小空上前问道:“周公,您能不能给我讲一下周礼?”

  周公坐在地上说:“一座森林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有的树木高得直插云霄,有的树木又小得一脚就可以踩坏,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动物,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社会也是这样的,社会的本质就是人与人是不平等的,只有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社会才能安定。周礼就是一种规定,一种理性的规定,一种心灵的秩序……”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感伤西行更新,第26空间 周文王演周义 周公旦传礼乐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