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朱大典湖广之溃,高斗枢关中再败的先例在,文安之经略川陕五省,绝不能再走老路了。

  皇帝一再强调相忍为国,团结一心,统一战线。

  但这也是得有底线的。

  “为父就不去送你们了,你们这一路上自己多加小心。”

  凤凰山大营里,经略文安之的帐中,文安之背对着三个来辞行的儿子,手里握着份名册,声音平静的道。

  文逢吉三兄弟都有功名在身,一个举人两个秀才,被皇帝恩荫官职后留在文安之身边帮办军务,从郧阳到偏沅,再到如今的川中,也算积累了一些经验,不过此次要前往朝天关却不容易。

  张献忠虽然还没公开再打出反旗,可反意已现,他们要穿越他们的占领区,随时可能会遇袭,更别说还得经过摇黄十三家的地盘,那可是食人的土暴子。m.chuanyue1.com

  “儿等不孝,不能再侍候父亲身边了,受儿子们一拜!”

  逢吉三兄弟向父亲叩头拜别。

  文安之始终没转头,等儿子们脚步声远去,他才缓缓转身,却是泪流满面。

  “儿啊,忠孝不能两全,国家有难,父亲也只能让你们冲在最前面。”他也知道这次艰难,但陕甘行营要立起来,张大鹏要增援,刘进忠得接应,都得有可靠的人去才行。

  只依靠那些军头,到时还是一团混乱。

  唐镇邦也来辞行,这位彪悍的土司勇敢而又自信,“请阁老放心,末将定能赶到朝天关。”

  “嗯,崇祯年间天下大乱,湖广动荡,唯有你们水尽原是最平稳的,你的能力本阁非常清楚,这一趟,拜托了。

  到了朝天关,好好辅佐张大鹏,他虽品级低,但代表着圣人,也是个忠厚有能力的,刘进忠此人可信,但也得带三分提防,好好跟他说明情况,让他们先撤往阶州整编行营,然后听候朝廷旨意再战。”

  “末将明白。”唐镇邦很清楚,论能力,论名望,论品级,怎么都轮不到张大鹏这么一个新任守备来做陕甘行营提督,但正如文安之所说,他是皇帝亲信,是从南京来的,本身又是原川陕行营的营官,他代表的是皇帝,是中央。

  而唐镇邦再能打,也不过是一个土官。刘进忠再骁勇,他也不过是新附降将,其它如贺弘器等,又皆是西营出身。

  所以既然要立的是御营行营,那就必须推张大鹏为首,这也是权宜之计,毕竟现在就他在那边。穿书吧

  唐镇邦离去后,文安之沉思许久。

  他跟秦良玉达成一致,让张世鹏接掌新的川贵行营提督,并且把所有原军官撤走,就留下士兵、武器、钱粮,就是要彻底改变现状。

  而这个改变,可能意味着内乱。

  这是需要极大魄力的,外敌当前,现在他却还要先对内,可他还是最终决定了,攘外必先安内,否则就算张献忠和鞑子两败俱伤,但剩下的那个,都还是能横扫明军。

  甚至川中明军自己这样下去,早晚还是得内讧相攻。

  哪怕不互相攻击,现在这样下去,四川也会糜烂不止,人口锐减,田地荒芜,然后是大饥荒,再然后是土司们叛乱,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之前奉旨整编,虽拉起了一个大框架,可实际上还是老样子,甚至那些军头们大多升官晋爵后,更加肆无忌惮的在招兵买马。

  朝廷所谓的经制,所谓的粮饷皆出于粮台,经略督抚分巡负责等,还是一纸空话。

  军头们都在忙着分地盘。

  曾英占据顺庆府,秦良玉占据重庆,王祥占据遵义,杨展占据嘉定等,都把这些地方视为自己的禁脔。

  他刚巡视了凤凰山的大营诸军,兵马众多,但装备上就很乱,甚至到现在,他们的营制等也还都是老样子,有的人三千一营,有的人一千一营,也有几百一营的,反正各行其事。

  不仅如此,整个大营都乱哄哄的,毫无纪律可言。

  文安之取得了川中最大军头秦良玉的全力支持后,现在决定出手,但愿能够来的及。

  否则他便是下一个朱大典和高斗枢。

  ······

  张世鹏请了文安之和秦良玉到御营宣布军令,当着几千御营军将的面,宣读调令,把所有原各部来的军官调走。

  然后他宣布了行营两协五标十营四十哨各级主官副官的任命名单,主副官全是御营调来的军官。

  队级军官,和什伍的士官,他宣布将从各部中选拔任免。

  全军第一件事,重新编制。

  这五千来自施州、石柱等土司的土兵,来自原重庆遵义等地官军,以及江南随调来的少量御营兵等,不管原来出自哪部,现在统一重新编伍。

  按御营编伍之法,各选其能,力大善射者充弓箭手,能骑的为斥候哨骑,敏捷灵活的为刀盾手,高大的为大盾兵,其余的部份为长矛手,部分为火铳兵。

  严格按照御营编制,五百人为一战营,配一百八的辅兵营。

  张世鹏做为提督,亲领一个提标营,副提督朱万化也领一个提标营,剩下八营战兵,分为左右两协,每协下协两标,每标又各分两营。

  各营基本上都是花编,也就是各式武器混编营。

  各协标营军官任命好后,张世鹏和朱万化让各营军官自己选哨官,然后让哨官再自己从本哨军士中挑选队总,队总再自己选什长,什长再自己选伍长。

  “所有兵将都必须对军令无条件服从!”

  完成士兵编伍和军官任命后,发放装备开始训练,副提督朱万化提出直接实战练兵,拉着队伍去围剿顺庆府境内的摇黄贼和那些小股山贼流匪等。

  这位副提督是湖广督师朱大典的儿子,有侠义之风,而且武艺出众知兵事,当年东阳许都作乱,白头军无人可挡,朱万化在金华老家募乡勇抵御,击退白头军。

  但是事后知县却说许都的花名册里有朱万化的名字,朱大典纵子交贼,朱大典和朱万化都因此被下狱。

  弘光出逃,杭州投降,朱大典在家乡再召乡勇抗清,朱万化更是为先锋。方国安溃入金华,索饷攻城,朱万化也是身披铁甲坚守城头,数次击退方国安军。

  两位阁老的儿子,又都在皇帝身边当过侍卫,参与过北伐,很熟悉御营的打法,御营不是靠练出来的,而是靠打出来的。

  之前他们入蜀,行营一直没能打开局面,说到底还是行营士兵是各部抽调,不仅调来了兵士还调来了各级军官,甚至后面又安插了不少将领进来,这导致他们这些空降的御营军官们,命令并不顺畅,他们的命令是要通过那些军官们来下达,而这些军官却手握兵士,而对他们这些上面来的阴奉阳违。

  这些人抱团,让他们也很头痛。

  现在文安之秦良玉全力支持,把军官全调走,两人便立马把所有兵打乱,不让他们有机会再互相抱团。

  谷毠</span>“朱提督说的有道理,没时间慢慢练了,派夜不收出去打探情报,然后出击吧。”

  这支御营现在要装备有装备,要兵有兵,而且装备都是最好的,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件甲,这放眼整个川中,都是最豪华的了。

  可如果不能打,那就一切白给。

  文安之这次的调整,也是顶着很大压力的,曾英、王祥等都有很大意见,毕竟拔给御营五千件甲,都是从各部中挤出来的。

  曾英他们的兵,披甲率都不高,尤其是都大肆扩兵后,更缺甲胄。

  所有目光都在盯着这支御营,就看他们这些江南来的公子哥们,到底能不能行。

  御营夜不收四出,侦察摇黄贼的情报。

  很快,就得到了不少有用情报,侦察到好几股贼匪的据点,因为明军进驻凤凰山,许多附近的贼匪都吓的远离,但也没跑太远。

  “集结部队!”

  集结号吹响。

  行营五千战兵喊着号子迅速集结,自张世鹏接掌行营后,把行营拉到了凤凰营脚下安营,独立一营,不受干扰。

  山上的各部听到这声音,都往山下瞧热闹。

  在军官们的带领下,行营集结很迅速。

  刚拉出来排好,十营战兵从山上往下看,好像是十块大豆腐一样整齐。

  忽然,

  雷声炸响,紫电急闪。

  狂风大作,暴雨倾盆。

  提督张世鹏、副提督朱万化却都仍然站在点将台上,一动不动。

  他们旁边的监军、咨议参军以及协参将、标游击也都如泥塑一样按剑立在雨中。

  十个战营最前面,是各营的守备营官,营副等,这些江南来的军官们,同样披着铁甲站在暴雨中任大雨浇淋而不动一下。

  五千战兵虽然有不少兵想躲开避雨,可军官不动,他们不敢动。

  虽然才重新编伍拉练了几天,但御营最强调的就是军纪军令,所有人都得盯着自己的上司,听从上司命令。

  士兵们盯着士官,士官顶着队总,队总盯着哨总,哨总盯着营官,营官盯着将旗。

  山上,看热闹的人早就一轰而散。

  文安之不知何时,走出了大帐,举着把伞看着山下那雨幕里的行营将士们。

  他们就如同被冻住了一样,一动不动,让人恍惚以为是一群石刻冰雕。

  七十多岁的秦良玉也来了。

  雨一直下。

  解散的军令一直没传下,行营五千战兵就一直站在雨中。

  雨越下越大,山下积水渐深,很快没过了腿肚,但他们依然不动如钟。

  此时,山上那些本来去避雨的将领们,听说后也忍不住出来观看,越来越多的人出来观看。

  一开始还有人笑骂这些人真是蠢。

  但渐渐的这些声音没有了。

  山上变的沉默,天地间只有哗哗的雨声。

  一直到半个多时辰后,雨停,乌云散去,金光洒下,浑身浇透的五千御营兵仍站在那里,队伍齐整。

  文安之仰天大笑。

  “不愧是江东子弟,都说浙东出精兵,这些御营军官可真是有几分当年戚家军之风范,好,有此军容,何愁行营不能战?”

  秦良玉当年更是亲自与戚家军并肩战斗过的,现在看到山下那支落汤鸡一样的兵马,也一样的想到了那支军纪极强的铁军。

  “看来我们赌对了。”

  这时山下传来号角,那支兵马动了。

  没有解散回营,而是直接发出了出兵剿贼的命令。

  他们就这样全身湿漉漉的举着旗帜,端着刀枪出发了。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一首戚继光亲自所做《凯歌》,自山下激昂响起,响彻云宵,那支兵马挺胸抬头,激昂前进!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海上升明帝起点中文网更新,第421章 觅个封侯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