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海站在青海湖畔的白云县城楼上,目送着第三子汉王前往封地。
一队皇家侍卫身着棉甲骑着铁马,背着骑铳护卫着这位三皇子南下就封,湟源至贵南,五百里路途。
汉王的队伍人数并不算多,一群皇家侍卫,一支禁卫御营,这都是奉旨护送到封地然后就要返回的。一群汉王招募到的护卫,大多是河湟一带驻防明军的子弟,也有些贵族子弟,他们接受汉王的招募。
朱弘椮给他们开出了不错的条件,不仅有不错的薪俸,而且分授他们土地草场,每人五十亩可耕地和三百亩草场,而本事更强的军官还能获得更多,能得到一二百亩地和三五百亩草场。
这个条件吸引了不少人,甚至皇帝还给了汉王一道特旨,允许他招募的护卫、佣兵不超过一个营,即五百人。这些人给予王府护卫和团练的名义,可以向朝廷采购相应的团练营武器装备。
朱以海还给这些王府护卫军官授予武士衔、骑士衔,他们不属于大明正规军,但纳入预备役中,他们的这個衔不是官职也不是军衔,但武士衔视尉官地位,骑士视校官地位。
他们是藩王的家将,也是朝廷的预备役人员,藩王给他们授分土地,他们需要为藩王服役护卫,但不需要自己提供装备,由藩王出银向朝廷购买,甚至他们的土地税赋,也不需要向朝廷缴纳,而是由藩王代他们向朝廷缴纳。
这不仅仅是一个雇佣的关系,身为骑士武士还可以有些其它的待遇,比如藩王在领地建的学校,他们的子弟可以免费入小学,天资聪明成绩好的还可以得到藩王推荐进更高的学府,或是推荐入军校等。
“陛下好小气,给三皇子那么点领地。”阿奴挺着隆起的肚子在旁边看着离去的队伍,城门外好多人给皇子送行,甚至也有不少商人跟着一起南下新封地,还有朝廷派去营建贵南县城和汉王府的工匠等。
出身卫拉特的阿奴,父亲是和硕特的汗王,祖上也一直是卫拉特的盟主,按卫拉特甚至蒙古的传统,不仅财产会分给儿子们,甚至整个部落、领地、草场这些也都会分给诸子,只是分多分少没个数,全凭父亲对儿子的喜爱。
大明天子拥有四海,统治的子民超过两万万,结果给三皇子仅分了一个县,还是一个新设的县,算是半从青海汗和伊勒都齐诺颜那里强拿过来的。
这里以前都不是大明的实际控制领地。
“也太拿不出手了吧?”
朱以海目送着还显得有几分年少的儿子离去,他的新婚妻子汉王妃沈氏还在北京,这次受召前来,然后就被封藩贵南,也是有些突然。
“相比起草原上的传统,我们中原不同,朕这并不是分家,而是分封皇子,朕很喜爱汉王,跟喜爱太子以及其它儿子们一样,但朕不仅是汉王他们的父亲,更是大明皇帝。”
经过数年的反复思虑,朱以海最终还是没有采用朱元璋的那种大分封制,但也没再沿续他称帝之初时对宗室的苛刻对待。
汉晋的大分封,都造成过藩王内乱,削弱朝廷,威及帝国。明朝的大分封在朱棣之后改成养猪,无数宗藩子弟,对朝廷毫无贡献帮助,纯粹成养猪,既害了宗室也苦了朝廷,都是不可取的。
而像唐宋甚至后来满清那样,把宗室圈在京师不放出去,也不可行。
朱以海既希望宗藩能够为国出力,屏藩朝廷,也不希望他们危及中央,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打算高级宗室实分封之制,比如皇子十岁册封为亲王,十六岁后授封一块封地,然后就藩之国。
但为防宗藩割据甚至叛乱,朱以海最终是决定亲王只给一个县为直接封地,且都要封在传统的汉地十三省以外之地,传统两京十三府不封。
封边疆之地,给一个县之地为直接封地,另外给予封地所在一个府的监察权。
亲王最多五百人的护卫,以及封地内不超过三千人的团练民兵。且那个封县,也只是给了土地等所有权,其治民之权,民政征税司法这些权力都没给他,他只是有监察权,以及严格规定数量的护卫和民兵统领权。
但要调动护卫、民兵,须得朝廷批准,否则护卫、民兵禁止出县。
亲王就藩后,也要定期入京朝集,要接受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察,甚至所有封地,也还是得纳田赋地丁,缴纳工商等税的。
这个分封,其实给的权力不多,能过问本地府县的事务,有监察权,没有直接治权。
相比起以前那种养猪,要好些,算是大明朝廷在地方上的一个备份。
亲王之子,嫡长子封为世子,将来降一等袭为嗣王,其余嫡子,则降三等,袭为国公,十岁授爵,十六岁授边疆一乡之地镇守。其余庶子,则降五等为侯,封地十里,伯爵封地一个庄园。
亲王之爵,虽世降一等,但降至侯爵不再递降,以后世代为侯。
以汉王为例,他是皇子首封汉王,那他嫡长这系,如无功勋特旨,便要世降一等,一直降到侯爵,就不再降了,嫡长一系就代代是侯爵。
而他的其余嫡子、庶子,就一直往下代降,降到男爵以后,就降为庶民皇亲,不会有世袭不替的爵位保留。
汉王孙子辈就会更复杂一些,长房嫡长孙降一等为郡王,其余嫡孙降三等为郡公,其余庶子降五等为伯爵,曾孙辈便是嫡长是国公,其余嫡曾孙是县公,其余庶曾孙是子爵。
到玄孙辈,嫡玄长孙是郡公,其余嫡玄孙是县侯,庶玄孙就是男爵了。
到了第五代的来孙辈,庶出的就已经降到底,就不再授爵,而是成为出五代的红带子皇族子弟。
汉王的第六代孙晜孙,嫡长也降到了侯爵,从此以后不再降。
这样设计,其实也是因为古代讲究五服,到第六代时,其实就跟当代皇帝出五服了,这都不算亲了。
从亲王传到侯爵,刚好六代,也正好出五服。
这前朱以海保留了一些郡王爵位,其实也都是跟他出了五服的,有部份是如唐王朱聿键这样的大明太祖之子封藩传承的,也有些是原本如鲁藩的郡王。
这些郡王到如今总共是还有十八个,南阳王朱聿键做为皇叔,也是大宗正,朱以海破例将他晋封为唐王,算是唯一非皇子封亲王的。
朱聿键的嫡长系子孙也可传到侯爵后,世袭不降。
现在的另十八位郡王,包括崇祯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嫡长系子孙则可以传到伯爵后,世袭不降。
至于其它的宗室爵位,都要世降一等,直至为无爵位的皇亲。
当然,如果这些宗室有爵者立了功,也还是可以得到晋升爵位,或是让其本人或儿子不降等袭爵恩赏的,就看本事了。
相对应的是朝廷对宗室王公爵位者不能拜相入阁,统兵挂帅,不能参加科举。侯伯爵位者可以参加科举,也能官至文武三品。伯爵以下者,不限参加科举,也不限当兵,甚至不限工商四业,有功勋能力者也可拜相挂帅。
这个限制,主要是防止皇子皇孙们争权,皇子皇孙的地位较高,影响力也较大,要加以限制。至于王公以下,隔的远了些,也就没那么大威胁,适当的放宽让他们入朝为官甚至统兵挂帅。
一个爵位,虽可代代相传,且嫡庶皆可封爵,但其余嫡子庶子要代降三等五等,且只有嫡长系可代降到第六代时不降为世袭,其余的是要一直降到没的。【穿】
【书】
【吧】
而非宗室的异姓功臣爵位七级,则只能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不能分封,国公降到子爵后保留世袭子爵,郡公降到男爵后保留世袭男爵,其余爵位降到男爵,再降一级就为庶民,不再有爵位。
这就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唯皇子可封亲王。
异姓不得封王。
在这个爵位体系下,高级爵位不会泛滥,更不会裂变式增加。
外藩的爵位最高为郡王,外藩的汗王、国王都可世袭郡王爵,各济农副汗、诺颜副都护、珲台吉都督可世袭国公、郡公、县公爵,其余外藩子弟,则也是降等袭爵。
对外藩的王公子弟,除嫡长外,其余的甚至是先只授最低的五等台吉,然后再视功绩等慢慢晋升,就算是汗王的嫡次子,那也不会直接授他县公、珲台吉爵衔,而是先从五等台吉、男爵开始,对一些庶子,可能一辈子只授个五等台吉,男爵可能都不一定给。
而非军功的文臣,一般不授爵,如果能做到地方巡抚、总督,朝廷的尚书九卿,甚至入阁,三师三公等,则授予终身爵位,从男爵开始,晋升官职或是资历增加后,相应提升终身爵位。夶风小说
只是这终身爵位不世袭,没有什么实际特权,顶多加点津贴,名头好听点。而以军功封的是世封爵,其中又有实封和虚封食邑,主要是影响赐封的田地数量以及食邑折俸钱数量,世封是世袭爵位,降等袭爵,会赏赐相应的永业田、勋田、爵田等,并根据爵位可以封妻荫子,追赠先人,选送子弟入国子监、保送讲武堂,入勋卫当差等等,算是给儿孙多了条直接入仕之路。
相比起宗室亲王能封一个县,郡王能封一个镇,国公能封个乡,伯爵都能封个庄园,异姓功臣就没有实封地这个待遇了。
直接是赐田,国公封地五千亩,男爵五百亩,一样都封边疆,但没有护卫、团练。
“太小气了,陛下就不怕汉王不高兴么,他现在年少不懂事,等大了些,只怕就会不满了。”
朱以海要不是深知阿奴的性格,这番话就会让他怀疑她是在谗言陷害汉王了,知道她不是故意也就没往心里去。
“蒙古那样的分封是取乱之道,绝不可行的。”
“可亲王一年才几百块银元几百石粮食俸禄,再只边疆蛮荒分上这么一片荒地,连人都没有,这不跟流放一样?陛下富有四海,也不能如此苛刻皇子们呀?”阿奴肚里也怀着孩子,她也不希望将来自己孩子是这待遇。
总不能都是皇帝所生,结果天下江山、财富人口全都是太子的,其它人却什么也没有吧。
“一县之地也不小了,汉王封地小吗?万顷可耕地,十万顷草场,这里有多大的潜力你可知?现在是没什么人,但要慢慢经营,哪个王公贵族名门大户豪强,能够给儿子分这么大家产?也就皇帝才有这能力了,皇子们应当知足。”
他笑着抚摸了下阿奴隆起的肚子,“一个皇子亲王有一个县的封地,其实很好了,要是给他一个府一个省,你以为这是对他好吗?那是害他,朕可以给一府一省,但他的太子兄弟当了皇帝后会高兴吗?将来他的侄儿当了皇帝,只怕会更不满了,早晚是要出乱子的,而且地盘大了野心就会更大,都是害人的东西。”
这番话看似有些歪,但却也是话糙理不糙,就跟有人说那些商人一样,当你身家过亿时,可能会十分潇洒,但如果你有百亿千亿身家时,那这钱可就未必是你的了。
猪养肥了,就到了宰杀吃肉的时候了,总不可能一直养着。
什么时候肥了,就什么时候下刀子了。
资源要有权力匹配才安全。
不管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还是晋朝的八王之乱,甚至是大明的靖难之役,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藩王们实力过强,威胁了中央,于是中央必然要削藩,结果也必然引起反叛。
朱元璋想分封亲儿子们屏藩朝廷镇守边疆,没有错。
但等到他孙子建文当皇帝时,看着那些叔叔们手握重兵,镇守一方,可就很难安心了,宁王手握着朵颜三卫,号称有八万蒙古骑兵。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也是统兵经验丰富。
还有其它那些塞王叔叔们,个个手握兵马,谁吃的消啊,削藩那是必然,内乱也是必然了。
朱以海若是以皇帝以父亲的角度考虑,那应当给皇子们多分些封地,甚至最好是封到富裕点的地方,但如果他要以朝廷,以天下的长远角度来考虑,就绝不能那样做。
边地划块地设个县,让儿子们去镇守,远离京城,也远离政治,其实是保护他们,也维护朝廷安稳。
要是朱以海把儿子们分封到长安、洛阳、南京、杭州、九江、广州、成都、辽东、太原、汉中这些地方,估计他一死,尸骨未寒,新皇帝龙椅都还没坐稳,这各地皇子们就要起兵叛乱了。
所以还是务实点吧。
封地小是小了点,偏也偏了些,但起码更安全,慢慢发展吧。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海上升明帝零点看书网更新,第876章 皇族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