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科幻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 > 第二百零六章 七次实验,完成研究,一口唾沫一个钉?王浩:大气!
  湮灭拓扑相变理论,听起来确实很复杂,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实际上,举例说明就可以简单理解了。

  邓肯-霍尔丹的研究,理论上发现了超导内的拓扑相变,也就可以简单理解为,他发现了‘微观形态被挤压’。

  微观形态被挤压,结合其他的因素就形成了超导现象。

  王浩则是进一步的做理解,研究‘微观形态被挤压的原因’,也就是‘湮灭力挤压了微观形态’,然后微观形态的改变,则产生了其他影响,也就是形成了交流重力场。

  这就像是发生皮球爆炸一样,邓肯-霍尔丹是发现了皮球爆炸,王浩则是研究皮球是怎么爆炸的,以及爆发产生的冲击,导致的外在影响。

  因果,很重要。

  物理的研究设定好了理论,就要以实验来展开了。

  王浩在确定下来研发方向以后,和向乾生、何毅、肖新宇、颜静等实验室研究员们讨论了一下,说起了主要的研究方向,随后就让实验室开始进行准备。

  同时,也让人向相关部门打了报告。

  交流重力实验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要保密的,在超导机制相关的方向,保密的强度并不高,而交流重力强度,也就是反重力的研究方向上,则是要绝对保密的。

  两个研究方向不同,做的实验却很相似。

  所以实验开始前,做个正式的汇报,相关部门也可能会派人过来,一方面是保证实验数据的安全问题,一方面也方便直接上报数据。

  这個项目的保密研发机构,是一个叫‘244工厂’的研发部。

  244工厂,就只是一个代号,实际上也是个大型的科研部门,做的都是重大保密的项目。

  在做了汇报以后,只过了两天时间,244工厂就有人来了。

  前来的是一个小队,主要负责人是两个研究员,一个是阮伟平,一个是王强,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王浩招呼着几人进了实验室,一番寒暄之后,也说起了交流重力的研究项目。

  阮伟平道,“本来这次只有王强一个人来,但是,我们正巧也接到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那边的消息,他们的研发也有了进展。”

  “哦?”王浩感到有些意外。

  阮伟平继续道,“我会一直在这里,也参与你们的实验研究,直到完成这一个阶段。王强下周要去基础科学中心,看看那边的情况。”

  王浩对基础科学中心的研究并不关心,他有些好奇为什么会派出两个研究员,还直接参与到实验中,也干脆问了起来,“为什么会直接参与实验?”

  “我的意思是,你们部门不是在做自己的研究吗?”

  王强叹气道,“还不是因为研究卡住了。”

  他是以叹气的语气说的,但表情明显十分得意,“我们做了很多次实验,交流重力场的强度,也跟着实验有了提升,但最近的三次实验,就没有再提升了。”

  “我们经过讨论认为,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技术上能达到这个强度,已经是顶点了。”

  王浩更好奇了,他小声追问了一句,“能具体说说吗?强度有多高?”

  王强看了阮伟平一眼,凑在王浩耳边小声说了个数字,“百分之十。”

  他说完翘起了嘴角,也以为王浩会很惊讶。

  结果只是看到,王浩很淡定的点了点头,好半天才简单给出了个评价,“还不错。”

  王强和阮伟平对视一眼,觉得王浩大概是害怕其他人看出来,所以才压住了心里的惊讶。

  对于这个数据,他们内部可是非常得意的。

  他们拿到了交流重力实验相关的数据,并以‘交流重力场强度百分之6’作为起点,从技术角度出发去做研发,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把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超过了百分之十。

  这个数据,可以说是成果斐然。

  因为类似的研究,一般来说数值越高就越不好突破,交流重力场强度从2%到6%,从6%到10%,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这项研究非常有意思,研究所里的物理专家们都很感兴趣,过来参与的人也非常的多。

  他们一起做论证,一起对技术进行修正,才使得技术有了很大突破。

  不过当交流重力场强度达到10%以后,连续做了几次实验,都没有再继续提升了。

  这也是他们出来的原因。

  西海大学的物理实验室,正准备做同样实验另一个方向的研究,实验过程和数据肯定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每一次实验数据都是很重要的。

  后来又听到首都大学的基础科学中心,也汇报说做了同样的研究,甚至研究上还有一定的突破,他们也要派人过去看看。

  王浩听了王强口中所谓的‘高数值’,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心里波动,连后来的点评都是礼貌性质的。

  他确实觉得百分之十并不高。

  在对交流重力场强度的理解上,王浩和阮伟平、王强是不一样的。

  在王浩看来,研发来说,百分之二提升到百分之六更难,因为复刻交流重力实验初始数值就有一点多,百分之二就是最初始的数据,从百分之二开始提升,就可以理解为从零到一的突破。

  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则都属于后续的拓展了。

  有了前期如此多的数据支持,只要正常做研究都可以慢慢达成。

  王浩随后解释了自己的研究想法,“我们是进行超导机制方向的研究,但实验都是一样的,我们首先还是要在交流重力的场力方向上做研究。”

  “这样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超导内部的拓扑相变形态、方向,以便能找出其中的规律机制。”

  “如果能摸透一些机制,就可以以此来做实验设计……”

  王浩仔细解释了一番,也是想问一下两人的想法。

  阮伟平马上不在意的道,“王教授,你们想怎么做实验就怎么做实验,这种研究,如果有限制就根本无法进行。”

  “这个道理,我们还是明白的。”

  “在实验上,我们只是旁观、记录,或者也可以参与,但是对你们的想法、实验方法,我们不会插手。”

  这就是给了研究的自主权。

  王浩听了以后也放心了,马上招呼着其他人继续准备实验。【穿】 【书】 【吧】

  其他人都忙忙碌碌的。

  阮伟平、王强只是刚来实验室,并不了解详细的情况,他们就坐在一旁看着,也小声说着话。

  阮伟平问道,“你刚才听到王教授说的理论了吗?”

  王强点头,“我刚才听着就很疑惑,什么超导内部的拓扑相变,好像是一个阿迈瑞肯科学家的理论吧?”www.chuanyue1.com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邓肯-霍尔丹。”阮伟平直接说了出来,“我看过他的研究,是以拓扑学来解释薄层传导现象,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微观理论。”

  “不过,我不相信这种理论,拓扑是数学里的概念,他也只是用拓扑的方法,来解释凝态物理现象,而不是超导内部真正发生了拓扑相变。”

  “至于湮灭,好像是王浩自己的理论?也就是说,他拿自己的理论结合邓肯-霍尔丹的研究,弄出了一套新的理论?”

  “这个……”

  王强思考着,好半天也做了个点评,“超导理论机制引入拓扑学,还结合自己的理解……很有想法。”

  阮伟平也点头认可道,“确实很有想法!”

  他们并不相信王浩说的理论,但也不会接插手到研究中,而他们认可的是王浩的研究很新颖。

  新颖,是值得肯定的点。

  国内的学术是缺乏创新性的,这是学术环境造就的问题,缺乏创新性,有个问题就是,一些年轻学者从事科研的自由度不高。

  直白来说,“年轻学者,并不是想研究什么,就可以研究什么。”

  很简单的一个例子,邓肯-霍尔丹和同事一起做的研究,放在国内就不可能拿到经费,他做申请根本也不可能审批通过。

  他们的研究被同行认为是‘疯了’,做项目报告申请经费时,评审专家也会有同样的看法,项目自然就不会得到审批。

  这些离经叛道的研究,想要申请经费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年轻人才会有创新的想法,创新的想法才会是新的研究,可年轻人却是最难拿到经费的,他们必须要申请符合常理的研究。

  这就是学术缺乏创新的原因之一。

  现在王浩的研究,听起来就非常的离经叛道,他竟然以自己的理论,再结合一项‘非常离经叛道’的内容,去投入大量经费做实验?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都可能会被扣上一顶胡乱使用经费的帽子,研究也就很难继续下去。

  但是,王浩不一样。

  他早已度过了‘年轻’阶段,已经成了学术界的大佬之一。

  哪怕是做再离经叛道的研究,也能够申请到相应的经费,条条框框已经限制不了他了。

  ……

  实验,正式开始。

  实验开始前,还是进行理论会议,但理论会议和之前不同。

  王浩并没有要求所有人去论证怎么样提升交流重力的强度,而是让其他人一起研究新颖的超导材料布局,从各种超导材料的布局出发,来做统一的数据分析,研究超大材料布局和交流重力强度之间的关系。

  一次实验会议,就决定了之后的七次实验内容。

  “我们要在两个星期之内,完成这七次实验。”

  “大家都努力一下。”

  “我们更加精细的数据,尤其是在交流重力场的强度上。”

  两个星期进行七次实验,绝对是高强度了,因为交流重力实验的准备和后续数据汇总,都是很需要时间的。

  每个人都打起了精神。

  第二天就进行了一次试验,最终的交流重力场强度是5.3%。

  这个数值相对比较低。

  阮伟平和王强看着实验结果,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他们最开始做研究也是这样的。

  即便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支持,再进行实验也很难把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

  后来则是一群人认真做论证。

  每次进入前面的数据都要研究很久,才会决定实验要怎么样进行。

  这样才慢慢提升上来。

  王浩并没有在意,他只是让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数据汇总,随后就开始自己做研究。

  建立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交流重力实验数据(1)为基础,构建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任务难度:D)】

  【灵感值:0。】

  在首都进行相关研究的时候,研发任务的难度等级是C,主要是因为数据相对比较多。

  现在只是针对一个实验的数据进行研究,难度也就降低到了D级,做数据统计建立模型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为已经有了一次更复杂的经验,王浩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已经完成了研究。

  三天后,第二次实验。

  王浩再次做同样的数学工作,再次建立了数学模型,只是把模型和之前结合在一起。

  又是两天,第三次实验……

  第四次……

  第五次……

  在两个星期时间里,王浩每天都待在物理实验室,要么就是在做实验,要么就是在做数据分析,要么就是在安排其他人的工作。

  每一次的实验,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小研究。

  每次都很认真的完成。

  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完成了总计七次实验。

  ……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王浩、向乾生、何毅等人是全程参与的,但相关的数学工作,都是王浩一个人完成的。

  其他人只负责实验论证和实验记录。

  阮伟平也一起参与了实验,他还在理论会议时提了一个小建议,只不过被王浩‘礼貌’的否定了。

  那个建议就是244工厂‘提升交流重力场强度’的‘正确’方式。

  之后阮伟平就不做建议了,他只是做实验的回报整理,并把实验数据传给244工厂。

  这些对他们的研究也是有帮助的。

  物理实验室连续进行了七次实验,实验结果也阮伟平预料的一样,第一次的5.3%还不是最低的,后来还有一次是3.1%。

  最高的则出现在第五次实验中,数值是6.4%。

  实际上,王浩也向阮伟平解释了实验目的,“我们并不追求高的交流重力场数值,而是要以这几次实验为基础,搭建出相应的数据模型。”

  “这和研究超导内部的拓扑形态影响直接相关。”

  “我需要完善相关的数学框架,并以此作为理论支持,来进行后续的实验。”

  阮伟平倒是能明白,但他并不相信什么‘湮灭、拓扑’。

  理论上的内容确实很重要,他们的研究也缺乏理论支持,但是他更相信凝态物理方向的正常解释,而不是用复杂拓扑学进行的,类似于‘理论物理分析’的数学解释。

  王浩就不关心阮伟平理解不理解了。

  他就是正常做研究。

  在提交了第七次D级小研究任务后,他查看起系统任务,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探究空间湮灭力的表现形式(难度:S)。】

  【灵感值:100。】

  完成!

  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超导状态空间湮灭力里的表现形式,就是挤压微观形态让内部形成拓扑相变,以此就出现了很特殊的交流场力。

  其实可以这样理解。

  超导内部的微观形态,似乎是形成了‘质量单位’一样的东西,会受到整体的空间挤压力。

  空间挤压力针对微观形态的挤压,就会产生微观上的‘拓扑相变’,就像是皮球被压扁一样。

  之后泄露出的‘气’,则形成了交流重力场。

  “所以交流重力场,针对的是空间挤压力,它并不是隔绝引力,而是减轻空间挤压力,也就是直接减轻内部物质的质量。”

  这是很关键的。

  反重力,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隔绝引力作用,自然重力就会相应的减小。

  一种则是减轻质量。

  交流重力场,就是属于后者的方式,减轻物质和空间的作用,就直接减轻了物质的质量。

  在了解了底层的原理后,结合几次实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王浩马上就准备对成果做验证。他迅速召集实验室所有人开会。

  后来考虑到保密问题,还是只召集了核心的几个人。

  当然也包括阮伟平。

  阮伟平还是第一个来的,他是实验室最清闲的一个人,来了以后就坐在王浩的旁边。

  王浩有些期待新的验证实验,再看到阮伟平忽然意识到问题,不由小声问了一句,“阮教授,我有个问题,必须要提前问一下。”

  “有什么问题?”阮伟平不在意道,“王教授,你直接说,别客气。”

  “是这样啊。”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出来,“我们是做超导机制方向的研究,如果实验中制造的交流重力场,超过你们的成果强度,没问题吧?”

  同样的问题,他曾经问过吴晖院士。

  吴晖当时是说,“那肯定是大成果,他们还希望能被超过呢!”

  但是,吴晖并不代表244工厂的态度。

  阮伟平听的愣了一下,随后满脸不在意的道,“这有什么关系?大家都是做研究,方向不一样,但是实验一样。”

  “你们尽管做实验,我就在这里。”

  “要是你们能超过我们,我们就把研究搬到这附近,来给你们当次项目都行!”

  “真的?”

  阮伟平大气的拍着胸脯道,“莪阮伟平说话,一口吐沫一个钉!”

  “大气!”

  王浩狠狠的比了一个大拇指。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更新,第二百零六章 七次实验,完成研究,一口唾沫一个钉?王浩:大气!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