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我,刘辩,不做少帝! > 第十七章 示之以贤
  刘辩看着荀彧那俊脸上全是迷惘,思考和挣扎,心中暗笑不已。

  答案他当然有,前世中学都学过,答案也很简单,用历史书上的话说就是——解放、提高生产力,更变生产关系。

  而通俗的说就是更变社会阶级关系。

  再通俗些说,就是革命!

  但这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若是真的实施起来,需要农业,科技,商业,军事各个方面的提高,这才有可能去挑战旧的社会利益既得者。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即便刘辩是穿越者,也不可能一个人,一夜之间完成人类经过几千年发展才能办到的事情。

  不过对于忽悠荀彧来说,让他认识到这些便已经足够了。

  荀彧是什么?有理想的进步青年!

  倘若放在宋、明,荀彧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如王安石、张居正那般的改革者。

  但是如今毕竟是东汉末年,刘辩要做的就是用跨越千年的知识体系粗暴打碎荀彧的旧有认识体系,才有可能让荀彧对于“救世”这个概念转变到和刘辩同一跑道上来。

  对于理想家来说,只有相同的理念才有可能成为志同道合的同行之人。

  要不然刘辩一个还没有亲政的天子,对荀彧来说还有什么吸引力?

  荀彧可是一个大士族的子弟,理想是匡扶大汉,但是只怕前提也是在不损害自家利益的情况下,就算是荀彧想到了抑制士族土地兼并这一点,但所想的策略依旧是从维护统治阶层,缓和社会矛盾层面出发的,从未想过要打破旧有统治体系。

  刘辩作为天子,即便熟读《毛选》身怀屠龙术,自然也不能随意急于打破这个体系,今天说这么多,不过是让荀彧和他一样,能够站在更高层次往下思考,那么他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共同语言,不求建立更为坚固的政治联盟体,只求荀彧在未来争霸选主之时,能够优先想到他刘辩。

  刘辩很聪明,他当然知道,王朝更迭对于世家的影响并不大,比如魏晋后的五姓七望,足足存在了四五百年,即便是黄巢之后再无世家门阀,但是五姓七望还是以宗族的形式存在着。

  但是荀彧不知道啊,刘辩很聪明的偷换概念将士族和皇族绑定在了一起,让荀彧觉得王朝更替也会有新的贵族代替旧有士族。

  这也能最大程度增加荀彧的使命感。

  “此乃天道使然……臣……臣……实在不知……唉……”

  一时间,荀彧居然有些颓然的叹了口气。

  看自己“鞭挞”荀彧太过,刘辩也不能不安抚一下,苦笑道:“文若不必如此,朕也如你般恐惧过,但是今日见到文若,朕却觉得以文若这般大才,定能人定胜天。”

  说完,刘辩朝大殿窗外看了看天色,笑道:“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若文若与朕一起用过午膳之后,再想可好?”

  见荀彧点了点头,刘辩招呼道:“来人,做些膳食来。”

  才吩咐完,便见王仕肿着脸带着一干宦官宫女抬着做好的饭菜进来。

  二十多个人摆了三十几道菜,刘辩正要在荀彧心中留下好老板的印象,因为微微皱了皱眉,吩咐道:“朕一人吃不下那么多,且太过浪费,撤去多余的,留下四菜一汤即可,以后御膳皆以此来定,若是开宴再论,省下的钱粮入内帑,朕若知道有人侵吞,定严惩不贷。”

  “诺!”

  王仕赶紧行礼,喊人撤去多余的菜,留下四菜一汤。

  “陛下贤明,有宣帝之资。”

  不管刘辩是不是惺惺作态,但是作为士人的荀彧看刘辩如此做法,也是发自内心的赞道。

  桓灵二帝奢靡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是如今这少年天子却是有勤俭之心,无力论如何对于朝政来说都是一件好事。Μ.chuanyue1.℃ōM

  刘辩摇了摇手,笑道:“你我二人,又吃的掉多少,多的饭菜不过浪费而已,此终究不过小道,若是每日解约几个菜,能让几个百姓吃饱饭,倒也是朕记得了,但终究不是治国之策矣。”

  荀彧摇头道:“上行下效,陛下德行乃天下表率,可教化万民,绝不是什么小道。”

  刘辩笑着摇了摇头,再看肿着脸的王仕,冷笑道:“想通了么?”

  王仕看了看荀彧,却听刘辩道:“文若是朕心腹臣子,有何不可说?”

  荀彧暂时放下那让他头痛的王朝更迭定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好奇看着眼前这个红肿着脸的小宦官。

  “奴婢乃陛下家奴,实不该吃里扒外,求陛下原谅,饶奴婢一命!”

  “哼!”刘辩冷笑一声道,“好一个家奴,你还不是中常侍,就敢沟通内外朝,若是让你当了中常侍,可是还想效五侯十宦把持朝政?”

  “奴婢不敢!”王仕吓得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头磕的嘭嘭响。

  荀彧看着刘辩训奴,也是暗自点头,这小天子果然和灵帝毫不相同,似乎对宦官防备之心很重,但想想也正常,张让当初可是挟持着圣架出逃,天子对宦官厌恶也好。

  这样的厌恶宦官,荀彧自然很开心,毕竟宦官专政是桓灵二朝的弊病之一。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脑袋,作为士族出身的荀彧,自然不会承认宦官专政的本质乃是皇权和士族之间的纷争。

  而在士族看来,宦官专政便是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

  “你敢,而且你可以,朕告诉你,你背后站着谁朕一清二楚,人想活得久,做事须知道度,把事情做绝的人往往活不了多久,滚蛋吧!”

  见王仕灰溜溜走后,刘辩才转头对荀彧笑道:“让文若看笑话了,即便是皇宫,也有恶奴欺主的事情,此件事情还请文若不要传出去,来,吃,不要客气。”

  荀彧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这是天子家事,他一个外臣自然不好插嘴。但是那一句勾结外臣却让荀彧有些在意。

  看来朝堂暗流涌动啊。

  不过刘辩的处理让他对这少年天子的评价又上一层,聪颖,有计谋,有手段,越看越像史书中的孝宣皇帝。

  和张辽不同,士族讲究礼节,食不言寝不语乃是根本,是故二人也都是专心吃饭,草草吃饱后,才着王仕撤去饭菜。

  “依陛下看来,这天道如何破之?”

  荀彧的心思还在王朝更迭铁律上,在他愈发发现刘辩不一样之后,自然也觉得刘辩很可能已经找到了一些答案。

  刘辩等的就是这个,若是之前乃是他打乱荀彧世界观,而现在便是他交上能否让荀彧决定辅佐他的答卷。

  “对于朝廷来说,所谓稳定之基本,是财政赋税。”

  荀彧闻言深有认同的点了点头,土地兼并带来的绝不只是百姓活不下去,随之而来的更是帝国财政的崩坏。

  豪族兼并入地,隐瞒人口,朝廷税收就会锐减,财政崩溃往往直接导致王朝崩塌。

  “其次,是百姓活不活的下去。究其根本还是土地的分配,这也涉及到华夏百姓生存之关键,土地。”

  刘辩接着道:“而解决此道的,无非四字,开源节流。

  节流自不必多说,开源开的是什么?”

  “开荒增加土地?”荀彧接口道。

  “善,关中关东耕地已然种植近千年,早就无法养于整个大汉百姓,然江南、辽东还有大片荒地,未耕,需征发无土地流民前往辽东、耕种土地,以文若均田之法授予流民土地,使其安定。”

  “可是辽东、江南皆有鲜卑、乌桓、武陵蛮,且其土地贫瘠,如何征伐百姓耕种?”

  刘辩笑了笑道:“文若刚才所吃主食为何物?”

  “粟。”

  “然也,粟乃华夏千年主食,然文若可知,赵佗昔年主安南,安南盛世而至,他们吃什么?”

  “彧却是不知了。”

  刘辩侃侃而谈:“日南郡,也就是现在被占人所占的占城国,有一稻米,名曰占城稻,此稻种不择土地,不需多水,一年两熟,若是移植江南,配合夏稻可一年三收。”

  “而辽东之地虽然苦寒,但却立于冬麦生长,配合栗米也可一年两收,若是移民种之,可安定于辽东、江南。”

  荀彧听闻眼睛一亮,问道:“陛下所言当真?”

  “朝廷有绣衣使者调查地方,这些资料自桓帝时便在宫中,只是没人在意,然农书《氾胜之书》也曾记载,两相佐证,自然不会有假。”夶风小说

  荀彧大喜道:“如此,流民之事定矣!”

  刘辩笑道:“对,辽东江南之开发,可令大汉二百年内再无土地之忧。”

  其实什么绣衣使者调查,什么《氾胜之书》记载不过都是刘辩瞎编的,但也不算忽悠荀彧,中国自古以来人口土地之事,和中国人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汉朝之前,中国人主要口粮都是稷和黎,也就是高粱和小米,汉代的五谷为“麻、稷、黎、菽、麦”,而唐朝之后才是我们熟知的“稻、稷、黎、菽、麦”,也就是唐朝之后,中国人主食才从小米高粱变为稻和麦。

  而今,因为脱壳和吃法问题,小麦基本就是“贱粮”根本没人吃。

  对,汉代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小麦需要二次加工,磨成面粉才能吃……

  而魏晋之后,随着麦的吃法被开发出来,渐渐的才形成了一年一季黎,一季麦的种法,一直到唐代。

  宋朝随着稻米的传入,加上南宋江南多种占城稻,中国主食才形成了南稻北麦的格局,直到明清,黎(栗)和稷才渐渐退出中国主食系列。

  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栗米和高粱在没有化肥的情况下产量有限,且防旱防虫不如稻米和小麦。

  所以刘辩是在忽悠荀彧,但也没有完全忽悠。

  “然这不是能够根本解决三百年怪圈的根本手段,根本手段在于工商农并举。”刘辩声音微沉,认真道。

  “哦?”

  “昔年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以稳定王朝,乃是好事,然世人歪曲本意,致使工商地位地下,便是形成王朝更迭的重要原因。”

  荀彧此时却是摇头道:“农事乃是国器,商人无德而思利,于国无益,若人人都去从商何人种地?陛下万不可舍本逐末。”

  刘辩笑道:“文若之言有理,然商事促进交换,以有余补不足,待得天下清平,人人能够吃饱饭,多余的布绢存粮一定会从事买卖,你阻止不了。朝廷可制定相关文法,监督买卖公正,且可收取合理税务。

  农人在买卖农货时有利可图,则大力发展农业,工人可在此发明更加先进的农具,促进农业发展,各行各业相互促进,这样能够提高农人对天灾的地抵御。

  且不说国内商业,我大汉往西域,倭国,三韩之商事,可流通大量货物,富足民间,若是设置相应关税,也可促进朝廷税收,鼓励对外商事。则大汉稳也。

  而如此,也能将贵族世家利益的重心从土地转移至贸易从商,加之健全法度抑制土地兼并,让世家贵族不与农争利,使得百姓种地亦可活得很好。

  以朕的头脑,根本不敢说什么破除三百年王朝更迭规律,然若真能实现,想必能缓和地主与农人之间的矛盾。”

  道理粗浅,若是商业发达,必然能够产生新的商业类贵族,进一步消化、消灭士族贵族。

  而且说着容易办起来难,科技,制度,经济的发展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完成的。

  刘辩再自大,也不可能认为几年能够走完人类发展的千年进程,他的目的就是忽悠荀彧而已。

  很单纯,很无耻……

  这种话刘辩当然不会说。

  荀彧闻言沉默不语,陷入深深的思考。

  半响后,荀彧站起身,朝着刘辩深深鞠躬道:“陛下所言乃治万世之伟业,荀彧佩服!”

  逻辑没问题,道理说得通,有一些想不通的以荀彧身份和时代的桎梏,也不可能一时半会儿想通。

  他更没有想到,整个闭环中根本没有世家什么事情。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刘辩,不做少帝!更新,第十七章 示之以贤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