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刘桂琴身上那是再贴切不过。
在当民办老师的时候,为了能拿到当老师必备的两证,刘桂琴是在边带孩子边学习的困境中完成的,可谓考取不易。后来参加转正考试,她付出更多,几乎是两耳不闻家中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学习也毫不为过。虽说两次考试她都没考上,但她付出的心血是不容否定的。好不容易苦尽甘来托政策的福转正当了公办教师。她想,这下自己学习的脚步也该停一停了。可不曾想,学海无涯,在她从教的道路上,又有一座座山丘等着她去翻越。【穿】
【书】
【吧】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管理者对老师们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一些旨在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考试机制应时而生了。先是教师普通话等级考试,接着是教师专业考试,最后是信息技术考试。一次次考试意味着会有一张张合格证书在前方等着老师们去拿。只有老师们拿到了那一张张合格证,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老师。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只有不断去学习。
普通话等级证,这是刘桂琴转正后第一个要考取的证书。当时学区是根据县上分配下来的名额择优报名的。一开始报名的大都是近几年的师范毕业生。主要考虑到他们在学校里接受过正规的普通话培训,有一定的基础,让他们打头阵,目的是希望开个好头。ωWW.chuanyue1.coΜ
实践证明,学区领导的决策是英明的。第一批人员,过关率很高,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再接再厉,第二批人员在一些年轻教师里面选拔。通过考前培训,参加测试竟也战果辉煌。
刘桂琴参加的是第三批,她们这些人年龄被锁定在三十岁至四十岁之间,多少有一些普通话的底子。
当时的测试是在地区师范学校进行的。在测试前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对于这一个星期的培训,刘桂琴和她的同事们是认真对待。她们吃住在学校招待所里,可谓足不出户一门心思备战测试。可事与愿违,因着自己水平不够,这次测试,刘桂琴没能过关。
带着沮丧,刘桂琴回到学校。为了能在下次测试中一雪前耻,刘桂琴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每天早上,她都拿着那本普通话测试教材在操场上逐字逐句地朗读。那些书本上的演讲题目,她是一个不落全都填写好内容背诵了下来。功到自然成,在第四轮测试中,她顺利过关拿到了那张属于自己的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
刘桂琴的普通话证是拿到手了,可苦了学校里的那些老同志了。对于他们这些土八路来说,拿这张证书无疑赶鸭子上架。可难也要上,无奈底子太薄,每每测试下来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动起了歪脑筋。先是央求普通话过了关的同事帮忙给替考一回。那些年,总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报名时是老同志,进去是年轻同志。对不上号的,就被主考往门外面撵。当然也有极个别长相相似的蒙混过关了的。替考不成,就去求情,拿上自家产的大蒜清油之类的特产堵到主考老师家门口硬给人家塞。若这些招数管用,那就谢天谢地。若不凑效,只好一次接一次去考。能过了关固然好,过不了,熬到一定年龄就不考了。
经过不懈努力,大部分老师的普通话证书算是拿到手了,可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教委又出台了让老师们参加专业考试的方案。
对于专业考试,老师们在思想上是抗拒的。道理很简单,因为要考试就得复习,而复习是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的,而这两样恰恰是他们最欠缺的。本来教学生就够辛苦的了,现在还要挤时间来学习,这不是让老师们苦上加苦吗?
老师们反对这样的考试,可反对无效,考试如期进行。考题涵盖语数及教心学知识。考前,大家本以为这样的考试不会太严格,无非是走个过场。但到了考场上,大家才知道这是一次真刀真枪的正规考试。考纪从严,致使那些个原打算靠救济过关之人希望落空。答不上,总不能交白卷,无奈之下只得不顾颜面行作弊之事,最终招致监考老师的不满要给没收试卷。你要没收我的试卷,等于让我当不合格的老师,我走到今天这一步容易吗?这试卷说啥我也不给你。于是就发生了在考场里考试老师与监考老师抢夺试卷的场景。死乞白赖抢过来的,在剩余时间里还能胡乱诌上几道。抢不过来的,脾气火爆的一气之下离场罢考,性格懦弱的则像个没娘的孩子坐在那里恨恨地看着监考老师做着无声的抗争。
过了几天,考试成绩下来,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自然是考及格的老师,忧愁的自是没及格的老师。根据考试方案,当年专业考试不合格者不得晋升职称。再看整体考试成绩,全县不及格人数占一半比例,这就意味着有一半的老师会受到晋升职称的影响。
在这一次的考试当中,刘桂琴考了68分。这一成绩的取得,完全是靠她一己之力所得。要追根溯源,这离不开她这些年为转正考试下得苦功夫。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尺讲台更新,第151章 普通话合格证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