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活着总要吃喝。
有的天生好吃,有的天生厌食。
“吃三口吐两口,我家这个饭渣又不吃饭,气的我哪哪都疼”
“我家这周也不吃饭,一周都不喜欢吃”
“我家的最可气,自己点的菜,做出来不吃”
同学家庭群,成了饭渣吐槽群。
我就没这样烦恼,小帅哥从小随我,吃嘛嘛香。
为此,好奇心重的我,特地找研究神经学的朋友打听,见吃就开心是触动了哪根神经?
经过一番查阅,朋友告诉我,“吃与情绪相同,是人的本能,情绪是原始感觉的变奏曲。”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人总要吃饭,那为啥不吃出个欢快乐章呢?
01吃出生命的意义
生命,通俗点讲就是人的一生,生命的意义,在我看来就是人生的意义。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先生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好的人生,从认真吃饭开始,用心吃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
蔡澜先生的话,尤其讲吃吃喝喝,就是我辈吃货眼里的圣旨。
对于厨师,客人的买单,是他存在的意义。
对于美食博主,用户的关注,是他存在的意义。
对于我,带领身边人享受吃喝,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拍的《少年派奇幻漂流》里,为了不被老虎吃掉,派想方设法帮老虎弄吃的,免得自己成了洋快餐派。
对于老虎,吃是它活着的意义,包括吃派。
对于派,让虎吃饱,时刻告诉自己只是名字叫派而已。
喂老虎,是他船上存在的意义。
yy一下,没老虎,派孤独不?绝望不?没有派,老虎怎么想?茫茫大海中上哪找饲养员去?
这场海上漂流历险中,想方设法喂老虎,派每天忙的要死,忘了绝望。
老虎呢?没饲养员派,纵然把他当成快餐派,能活几天?
这好比那道无解题,世上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要我说有那时间想答案,还不如研究一下怎么吃蛋,怎么吃鸡。
小时候,玩是生命的意义。
上学后,好好学习是生命的意义。
人到中年,生儿育女,赚钱养家是生命的意义。
步入老年,一切都不重要,好好活着是生命的意义。
每阶段生命的意义都不一样,唯独离不开吃,不能再吃,生命也就终止了。
那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等同于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
02吃出思想与能量
吃这个动作本身没意义,“寻找吃的意义”才有意义。
我们吃的是什么?哪来的?怎么做?什么原理?
思考这些问题的人可能不只是一个吃货,还是一个吃货思想家,吃货哲学家。
但普通吃货也能把食物吃出了意义。
「思想篇」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证明历史上猪最恨的人——苏东坡。
刚经历生死,就惦记吃肉,吃不起牛羊肉,只能打起当时没人吃的猪的主意。
自己琢磨吃法也就算了,还写诗到处宣扬,“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难怪听著名吃货《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讲,很多著名馆子的东坡肉都要炖足6小时,炖完形不散,状不改,皮与肉的边儿都成直角儿。
名家的东坡肉,自叹不如,家里的红烧肉的水平,倒还算可以,如果你想做也可参考我的做法。
防疫期间,大家在家都自制了什么美食?
4赞同·5评论回答
我猜,这就是作《猪肉颂》那会儿传承下来的。
这要现身景阳冈,“武松打虎”绝b能被“苏轼吃虎”挤下热榜。
命都要没了,身处窘境,还有心情吃,要我说他心大呢,还是心大呢?
也有人说这是苏东坡的“猪肉观”,为借小火慢炖猪肉讽刺朝廷急功近利的改革。穿书吧
吃猪肉除了解馋没啥意义,但把“吃猪肉”和“猪肉观”结合一起,有了世人对苏轼为人和世界观的思想解读,还赋予东坡肉除去吃以外的意义。
恍然大悟,终于解决了一个机智的学霸多年的疑惑。
上学时,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提问,通假字的用法,意义与作者思想。
忘背,正巧还被提问,急中生智,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字就是错别字,作者也不知道怎么还多加出这些思想。”
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也在满堂彩中站着上完了那节课。
现在想想我说的其实也没毛病,很可能那些通假字本身确实没意义,都是后人结合当时的情形,解读出的作者思想,赋予这些通假字更多意义。
所以说,无论吃猪肉,还是写通假字,一件事本身可能没啥意义。
人们把这件事与做这件事的意义链接一起,就产生了很多新思想。
一件事与意义链接一起,产生了无数的思想,被赋予更多意义。
「能量篇」
一天,一个人正在吃鸡蛋,对面过来一个美女,过于惊叹对面的美貌,不小心被噎住。
这时,有人会说,“该死的美女,啥时过来不好!”
也有人会说,“要不是美女来的及时,哪能知道细嚼慢咽的重要性!”
第一种诅咒美女的说法,传递的就是负能量。
第二种感谢美女的说法,传递的就是正能量。
同一件事,有人传递负能量,也可以传递正能量。
与“猪肉观”一样,一件事与意义链接一起,就会产生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夶风小说
那怎么才能吃出正能量呢?
吃一碗米饭,除了饱腹,可能一点意义没有。
但同一碗米饭,若吃出关怀,吃出亲情,吃出回忆,吃出“粒粒皆辛苦”的感动,这不就是吃出的意义,吃出的正能量吗?
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讲,修行者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觉知知当下。
就是你在走路时,觉知你正在走,在“不停行走”这个动作中感受。
吃饭也一样,做饭时,沉浸在烹饪的忙碌中,先别在意好吃与否,把对家人全部的爱投入其中,享受每一个环节。
这样做出来的每一餐,即使粗茶淡饭,家人也能从中吃出满满的正能量。
所以,作为一个吃货,尤其是会做饭的吃货。
怎么都要吃,倒不如吃出思想,吃出正能量,吃出价值观。
03吃出乐观精神
经常跟老婆开玩笑,等我100多岁那天,也写本自传,书名都为自己想好了《吃过的第一个100年》,把第一个100年中,吃到的所有美味都记下来,奔着第二个100年使劲儿。
有的吃货是天生的,有的后天努力也可以,比如我。
小时候,家人对我的评价是,见啥都亲,就见饭不亲。
大学后,基因突变,变得见吃可以六亲不认。
工作后,体重200+减肥那段时光最苦,最难。感谢您读到这儿,如果你有减肥需求,可以看看我的减肥方法和减肥经历,避免入坑。
有什么容易制作又好吃的减肥餐?
80赞同·13评论回答
不吃饿、馋,吃怕涨秤,最后吃不开心,不吃也不开心。
吃饭店,怕地沟油。
吃猪肉,怕不健康。
吃青菜,怕有农药。
吃淡了怕没劲儿,吃咸了怕血压高。
现在想想,那时的问题,一是由于节食减重过快,导致身体内分泌出现问题。
二是活的拧巴,不洒脱,对事儿,不能预见自己的态度,选择面对的后果,想做又不敢面对。
这点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寿星做的很好——我妈妈的爸爸。
姥爷一生平和,与世无争,在我眼里是个乐观,言语不多的胖子,却总能说出,听着很俗,越想越有道理的话。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说菜咸了,姥爷边上有意无意的接一句,“咸中有味儿,淡了咳嗽。”
后来这句话,听了十多年,每次都是哈哈一乐。
这两年吃的盐多了些,才有点儿明白这话的意思。
菜咸一定有滋味,都能预见,吃多会齁到,所以不多吃,也不会导致咳嗽。
不咸的菜,放松吃,没有预见,容易吃多,反而引发咳嗽。
想到这,不禁对姥爷竖起大拇指,要是他老人家生在古希腊,没准也是苏格拉底一样的人物。
也为他的豁达,乐观点赞,这大概是他长寿的最大原因。
所以说,能预见一件事的态度,才能选择面对的后果,这是一个人乐观的源泉之一。
也有生性乐观的朋友,吃啥都行,只要饿不着,就开心。
像我同学,对吃无欲无求,一天三顿面条,连吃一个月都行。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忙碌一周,周末坐在街边小酌,放松、舒坦。
后来,我也到了深圳,每周末加入酒局,才帮他分析明白。他从小父母工作忙,每天都是妈妈着急忙慌对付点菜,吃饱不饿就行。赶上父母都不在家,门口小卖店赊账是他的唯一选择。
我们开玩笑,留守儿童,不知食为何物,饿是吃的唯一的动力。
周末的酒局多了,发掘一个事儿,每周末无论新来旧去,聊的都是那些话题。路边的美女,小时的回忆,上周遇到的奇葩……
所有的压力,都在吃喝中喷出体外,说破解毒。
就像吐槽大会上的演员们,彼此互喷,说破不伤,但喷国足那期,是个例外。
玩笑归玩笑,像我们每周末怀旧、吐槽酒局一样,当吃喝被赋予驱动力,就成了乐观精神的源泉之一。
结语
人生苦短,想想还有60多年,就得动笔自传——《吃过的第一个100年》。
急的我赶紧找点吃吃喝喝,多积累些素材。
既然吃喝是本能,不可或缺,不如物竞天择,以乐观的心态,吃出思想,吃出正能量,吃出活着的意义,吃出生命的意义,吃出人生的意义。
此处应有掌声,点赞更棒。
吃吃喝喝与活着、生命、人生一样,本身并没有意义,但吃喝在每个人生活中、生命中、人生中牢牢占据c位,所以我力挺蔡澜先生的那句,“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的实力太强了更新,第41章 人生的意义3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