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晴带着桃子见到老娘和妹妹的时候,两人也正啃着烂桃子吃。

  桃子本来是好的,不是人家给她们烂桃子,是她们自己不小心手颤的时候划到了。

  “娘,知晓,你俩好点了没?”

  “嗯呢,闺女啊,今个任务完了,我们还得抄多久啊?

  我告诉你啊,马上我们家也该收稻谷了。www.chuanyue1.com

  甭管抄啥书也没有粮食重要,知道不?所以我得跟你请几天假,准备秋收了。”

  宫月娥想着能歇几天是几天,这一家子成天这样,至少得做半天兢兢业业的抄书工可还行?

  自己和知晓还好,可怜两个小子,晚上回来给妹妹抄,白天出去给夫子抄。

  抄得书法和文采直逼张举人和老夫子。笔下生烟花,袖中出诗句。

  老夫子未曾想到,还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遂将计就计,将抄书任务从几个人,扩大到整个青云镇所有会写字的人。

  学前班小娃们也没放过。

  他们还好,年纪小的多,手劲儿不够,只能描大字本。

  学堂就惨了,上到先生徐言之,下到七岁娃娃小石头,每一个人都领了任务。简直惨不忍睹。

  不仅他们,就是张县令的儿孙,老沈和小婶父子俩,新来的账房班管事夏林,没有一个人用勇气拒绝老夫子。

  就这样,整个青云镇都沉浸在轰轰烈烈的抄书事业中。【穿】 【书】 【吧】

  直到此时,他们才深刻体会,为啥总感觉吴大镇长的手,最近端水杯都不太稳当。

  而最悲催的就是老沈父子俩。

  老沈没想到自己都捐了那么老些书了,还要负责给抄书?这是啥命?

  小沈更是哀莫大于心死。

  好容易盼着他爹把书都给捐出去了,以为自此可以告别书本了。

  没想到临时被抓壮丁抄书就算了。

  他爹竟然还问老夫子,要了旁听课程和自由出入图书室的名额。

  这是为甚呢?他爹这是既让他管理好生意,又让他融入书院读书?

  想一想暗黑的未来,小沈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不是才出狼窝,又入虎穴了吗?

  哎哟,多么痛的领悟。

  众人的苦逼心理不提也罢,再回到知晴娘三的唠嗑现场。

  “是啊,姐,我也想收稻子去。

  我的手太不知道珍惜眼前美好生活了,得让它拿拿镰刀,才知道好歹。”

  “噗~哈哈~”知晴被妹妹的说辞逗笑了。

  可依然残酷地拒绝了满眼期盼的娘和妹妹,道:

  “娘,妹啊,你们放心,家里稻子我都想好了。咱和插秧时候一样,请婶子们过来帮忙。

  顺便让她们帮忙散散教育院开课的消息。

  咱再坚持坚持,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等咱正式开课入学了就暂时停止。不过呢,我找到了缓解手颤的好法子。”

  “真的?啥好法子?我告诉你啊,抄了这些天,我的手越来越适应了。

  抄书真是练胳膊练手腕,比小时候抱你还累。

  现在我跟你爹掰手腕,他指定掰不过我。”

  宫月娥一听闺女堵死了自己偷懒的路,忍无可忍,准备给她点颜色瞧瞧。

  接着又被闺女的好法子给吸引了。

  “别急啊,娘,你们今天都好了。等明天你们抄完书的时候,我帮你们缓解。”

  “好,我们等着。”知晓应和道。

  什么法子呢?哎~!

  。。。。。。

  接下来的日子里,护国夫人果然又用茶话会,请来了热情的宣传小分队们。

  原本没指望能来多少,毕竟收获季节,谁家都要忙活的。没想到竟然一个不落地都来了。

  这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让宫月娥着实自得了一番。

  对于护国夫人的召唤,小分队的大婶小媳妇们纷纷表示:

  自家劳力是够的,早等着夫人召唤了。

  现在又有了车马行随时接送,来回比插秧的时候还方便。

  而且孩子马上就过来上课了,虽然有亲戚,可是能跟青云镇的乡亲们多打些交道,熟悉一点总不是坏事。

  于是宣传小分队各家的奶奶、婶娘和小姐姐们,再次投入到村里收割稻谷的大军中。

  倒是其他各处,除了车马行正常运营外,都暂停放了秋收假。

  商业区秋收后回来再继续修建。

  工坊里、果园里、菜园里的劳力,也都暂时转到了田地中。

  大家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在地里劳作的时候,吴家也在书房里埋头苦抄、奋笔疾书,完成知晴布置的最后一哆嗦任务。

  日子就这样在收割、抄书的时间中,度过了知晴姐妹的生日,也度过了中秋团圆佳节。

  等到教育院开课的时候,吴家老小,不仅个个腕力大增,书法飞升,还在知晴的忽悠下,多学了一项技能:简易皮影戏。

  没错,这就是知晴忽悠他们的,可以缓解手颤抖的好法子。。。

  每每大家抄写累了,就被知晴忽悠着玩起皮影戏。

  牵线木偶一般,操纵着小人在前面动作。

  与其说是缓解,不如说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宫月娥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就是所谓的好法子?可她咋感觉被闺女耍了呢?

  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觉得自己跟那牵线木偶一样一样的,命运都牵在闺女手里。

  悲伤的事情一言难尽,暂时到此为止。

  说点高兴的事情,八月十八,教育院敞开大门,入学开课了。

  今天是个好天气,金风送爽,天高云淡。

  车马行的车,从辰时开始就陆陆续续载着先生和四面八方的学子们到了。

  一个个小脸上洋溢着开心,又有些陌生的紧张。

  今天开始,他们就是护国夫人教育院的学生了。

  今天开始,他们就可以学手艺了。

  今天开始他们就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了。

  先生们也兴奋,也紧张。实在这辈子不仅没经历过,也没听说过。

  以往只是个上不得台面的工匠手艺人,如今居然可以为人师表。

  之前没有强烈感受,可是这样庄严肃穆的教育院就在眼前,心里莫名多了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

  护国夫人说了,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自己从今天开始就要作为学生的表率,会受到如书院先生一样的尊敬。

  所以要更加自律自重,对得起“先生”二字。

  尤其觉得感动又震撼的,是几位女师傅。

  从来没想到自己一介女流,真的能被称为“先生”,真的能有这么多学生给自己行礼。

  除了他们,孔夫子作为教育院院长,自然也是期盼已久。

  他为了今天同样准备了很久。

  首先就是洋洋洒洒地给大家,之乎者也了一段入学致辞。

  可惜他错估了下面学子和先生的理解水平,不似吴勇以前的大白话,蛊惑人心,受人欢迎。

  下面听着的是一众先生、学生,吴勇一家人,老沈父子俩,还有来旁观捧场的独眼、钟离墨和林阳,青云镇有些脸面的管事们。

  这些人大半都是睁着眼的文盲。

  剩下的,要么是不喜啰里啰嗦的武将,要么是更擅长白话的吴家,要么是文墨本就处于糊弄水平的商人。

  哎吆,这一群人,真是白瞎了老夫子的铿锵有力、文采斐然。

  说得口干舌燥,竟是对牛弹琴了半天。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全家穿越到流放路上,我笑了更新,第431章 教育院开学了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