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刘明遇在朝堂上发威,其实也不完全是意气用事,而是在试探崇祯皇帝对他的态度。
不声不响,把刘明遇扣在京城三个多月,刘明遇早就厌恶了。如果崇祯皇帝想要学什么帝王之术,给刘明遇一颗甜枣,再打一巴掌,或者说是打一巴掌,给个安慰。Μ.chuanyue1.℃ōM
刘明遇现在就给崇祯皇帝这个机会。
至于说,崇祯皇帝会如何处置刘明遇,刘明遇也不担心,因为崇祯皇帝是一个要脸的人,这边刚刚晋升刘明遇为瀛国公,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明遇就被问罪,这事,其他皇帝或许可以做得出来,然而崇祯皇帝不行。
就像当初在处置袁崇焕的时候,从崇祯二年十二月中旬袁崇焕被问罪下狱,崇祯三年八月中旬,这才被凌迟处死。
其实经过多轮三司会审,是朝廷利用国法杀了袁崇焕,而不是崇祯杀了袁崇焕,至少崇祯皇帝给了袁崇焕法律程序上的正义和公平。
处置刘明遇这样的重臣,其实也是一样,哪怕是网络罪名,那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决定的,刘明遇拥有系统,而且此时他还拥有六千余万分,也就意味着,他现在有六条命。
不过,在刘明遇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众臣听到这里,顿时捂起了脸。丝毫没有怀疑刘明遇说谎。
当然,刘明遇也没有说谎,这是事实。
书生发表意见,本身是大明朝的传统。
只是有些读书读傻的人,被人当枪了,开始散播朝廷不应该杀俘虏,杀俘虏不祥之类的话,应该学习李世民,招抚建奴,善待建奴。
其实刘明遇非常清楚,学生忠直、热血,由于涉世未深,也是最容易忽悠的群体。
崇祯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骆养性!”
“臣在!”
“给朕查,谁在背后出言不逊,颠倒黑白!”
崇祯发话,众臣自觉闭嘴了。
有些话可以说,但是要分场合啊,大明虽然不会因言获罪……
这时,最委屈的反而是那十几名言官,被刘明遇抽了一顿,十天半月,估计吃饭都疼。
崇祯也是被刘明遇出了口气,他冲着刘明遇暗暗竖起一根大拇指,心里想道:“抽得好!朕早就想这么干了!”
其实这些挨打的言官们,此时终于明白过来,这顿打他们白挨了,无论是内阁大佬,还是朝廷重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给他们张目。
几乎所有人装聋作哑,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不仅仅是崇祯皇帝装作看不起,而是所有人。
事实上,也不怪所有人都漠视,或者纵容刘明遇。
正应了那句话,自作自受。
明朝的言官制度,开始于那个在传说中历来轻视文官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设立了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专门用于监察中央和地方百官,这个群体的总人数长期保持在二百人左右,为历朝之最。
朱元璋在制度中明确规定:皇帝临朝时,言官要轮流值日,发现不合理的就要“直谏”,“勿有所顾避”;不分军队百姓、不论制度还是官员,“皆得言之”。如果皇帝受蒙蔽而不自省,朱元璋要求言官“舍身以诤”,不惜批逆鳞、捋虎须!
为了让言官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朱元璋创造性的给了言官一项极大的权利——“封驳”。所有的诏旨和批复的奏章,必须先经六科通过方能执行。
朱元璋曾对给事中张文辅说,“朕代天下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苟政事有失宜,岂惟一民之害,将为天下之害!岂惟一身之忧,将为四海之忧!卿等能各悉心封驳,则庶事自无不当!”
可以说,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惜这个制度,在执行的时候,已经变味了。结果,就变成了顶撞皇帝就是直言谏言,顶撞阁臣和各部堂尚书,就是仗义执言。
结果,这些六科言官们,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歪,咬皇帝,咬内阁大臣,上至内阁辅臣,下至地方官员,世勋、国戚、宗室,至于武将那就不用说了,没有人他们不敢咬。
偏偏这些言官们,最缺乏的就是一点,他们只是进士进入六科观政,也就是说,虽然是官员,既缺乏庶务,也缺乏见解,久而久之,变成了正事不会干,只会乱捣蛋。
他们简直就是属疯狗的,没有立场,没有原则,也没有底线,逮着谁咬谁。这些言官背后都有金主,偏偏又油盐不尽。
晋商为什么可以影响朝堂,为什么可以延伸影响内阁大臣?就是因为这些言官,正所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他们成事的本事或许没有,坏事的战斗力却非常彪悍。
别说是崇祯烦他们,就连首辅温体仁、包括孙承宗他们也讨厌。
“退朝!”
崇祯不给任何人说话的机会,转身就朝后面走去,速度那叫顺溜。
……
在古代的历史上,并不缺乏战略大师,其实最杰出的四大战略大师,如姜尚、张良、诸葛亮、包括明朝刘基,基本上都被野史、捕风捉影的故事,来演绎那段过去的历史,弱化着他们的存在。【穿】
【书】
【吧】
周代商,是一场非常典型的以弱克强,汉代秦更是逆转天命般的存在,至于诸葛亮以一隅之地,力压魏国数十年。
如果历史是可以改变的,也改变发展,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姜尚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集团,即消失在历史记载中的一元神教。
即使是标榜科技的西方国家,一样是被神权统治着。而在比较迷信的中国古代,神权却没有自己应该有的超然的地位。而且神权甚至连为封建统治者服务都很小心谨慎,没有谁敢僭越一步。这些所谓的神权,也只是统治者用来愚弄民众,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商朝的时候,主要矛盾就是王权与神权的矛盾,也就是姜尚巧妙的利用了一元神教向利用西周,取代商朝,获得神权压制王权的机会。只不过,姜尚棋高一筹,借机利用了一元神教的力量。刘基辅佐朱元璋,与姜尚辅佐周文王,其实是异曲同工之妙。
张良也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阶级,他是六国遗贵的反扑。从最开始的刺秦开始,为作韩国的相国公子张良深刻意识,六国的存在,对于天下苍生而言,却是最大的不幸。于是,张良与姜尚一样,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与刘邦合作,再创统一。
大明的最后一个战略大师孙承宗没有背叛自己的阶级,但是他却被自己的阶级背叛了,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崇祯就被彻底误导了,袁崇焕给他说五年平辽,他深信不疑,耗尽内库,从牙缝挤出钱粮支持袁崇焕,结果……
文官集团一直向崇祯灌入武将不可相信,结果,明朝总兵官因为各种原因战死三十余人,这可是高级将领,他们死后,又被污蔑为贪功冒进,有勇无谋,到最后,崇祯无人可用了。
在现在这个时空,崇祯皇帝是非常纠结的,他不相信了文臣官僚集团,但是却又不放心刘明遇这样的武官集团。
但是,文臣可靠吗?
想到这里,崇祯仔细想了想,文官其实也不可靠。
要说武臣粗鄙,可文臣真是衣冠禽兽,满朝没有几个纯粹的人。
崇祯皇帝也清楚,不是文臣可信,而是文臣都是一群利已主义者,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因为文臣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没有上马可兴邦,下马可安民的本事。
卢象升可以。
孙承宗也有……
刘明遇也有。
就在刘明遇在京城苦中作乐的时候,辽南的发展又进入了快车道。因为刘明遇在京城有着危机临头的意识,他向辽东刘家军总参谋部下达了刘家军进入新一轮扩军,这一次扩军以往不太一样。
大量的新生代生力军进入刘家军,宽河书院第一批初训三年的刘家军、二代士共计四百余人开始进入刘家军。
这些少年军的年龄最大十六岁,最小的十四岁,毕业之后,就进入刘家军担任少尉排长,刘明遇一口气成立了三百四十六个排,这些新兵排,每个排五十人。
按照军种划分,其中包括七十五个炮兵排,二十五个连,共计新编五个炮兵团。
九十六个骑兵排,共计三十二个骑兵连,编制七个骑兵团。
一百七十五步兵排,五十九个步兵连,编制十二个步兵团。
这一轮扩军足足增加了二十四个团,不过这个团比原来老步兵团和骑兵团,人数略少,主要是这些新编团无论步骑和炮兵,都采取新型装备。
采取刘家军以老代新的原则,刘家军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第四旅、第五旅,以第六旅及近卫旅,共七个旅每个旅抽出步兵团和炮兵各一个团,补充进入一个新兵步兵补充团,一个炮兵补充团,这样以来,这个七个旅的兵力再一次缩减。
但是战斗力不免有限减弱,依靠六个旅十二个团的老底子,新成立,刘家军第七旅、第第八、第九旅、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
原骑兵狼骑战斗群,升级为刘家军骑兵第三旅,猎骑兵战斗群升级为第四骑兵旅,原来五个骑兵团加新编制的五个团,分别成立刘家军第一骑兵旅,以及第二骑兵旅。
现如今,刘家军则有十三个步兵旅,一个陆战旅,以及四个骑兵旅,三个炮兵旅,共计二十一个旅组成,总兵力突破十八万人关,加上地方守备团达到了二十四万六千余人马。
新成立的六个旅暂时不承担作战任务,部队进行换防,原驻扎刘全家军步兵第五旅,移镇东河卫,第一步兵旅移镇双河卫,第四旅移镇建州,第三旅移镇沈阳。
当然,这一切都存在纸面上,想要形成扩军,至少要三个月以后。
现在辽东最繁重的工作,恰恰是安置移民。
一船一船的流民百姓,抵达旅顺港口。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更新,第509章沉默的扩军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