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彼时君明臣良,足以纲维天下,然达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叹。”
“自是以后,元之臣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有如大德废长立幼,泰定以臣弑君,天历以弟鸠兄,至于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礼仪者御世之大防,其所为如彼,岂可为训于天下后世哉!”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今一纪于兹,未闻有治世安民者,徒使尔等战战兢兢,处于朝秦暮楚之地,诚可矜闵。”
“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假元号以济私,恃有众以要君,凭陵跋扈,遥制朝权,此河洛之徒也;或众少力微,阻兵据险,贿诱名爵,志在养力,以俟衅隙,此关陕之人也。
“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为名,乃得兵权。及妖人已灭,兵权已得,志骄气盈,无复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为生民之巨害,皆非华夏之主也。”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专权,宪台抱怨,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虽因人事所致,实乃天厌其德而弃之之时也。古云:“胡虏无百年之运,验之今日,信乎不谬。”
“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二十有三年,华夏疆域西抵巴蜀,东连沧海,南控闽越,湖、湘、汉、丐,两淮、徐、邳,皆入版图,北伐数年,河、洛、关、陕尽归我华夏。”
“即万民奉朕为华夏家主,代管四方,自当励精图治,恢复华夏,自治理之下,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执矢,然目视我华夏,北元猖獗于塞北,掠我百姓,欺我华夏无人,如何能忍。”
“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虑民人未知,视为横征暴敛,不视民生,枉顾民意,故先逾告:
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膻腥,生民扰扰,故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尔民等其体之。”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天道好坏,中国有必申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朕苦塞北百姓受胡虏之苦,民不聊生,故,朕兴百万之兵,集天下钱粮,遣九子于河西要塞卫国戍边,百年大业,誓灭北元,恢复中华,安定塞外,令蛮夷不敢轻犯我华夏。”
动荡不安的大明皇朝再次掀起了惊涛骇浪。
一道《奉天讨虏北伐檄文》,一天之内,传遍大江南北。
好像大明皇朝突然就多了很多的宣抚使,手握北伐檄文,奔赴各大州府,当着万千百姓,宣读北伐檄文。
所过之处,群情振奋,报名参军者不计其数。
凤阳府。
朱棖听着精简的数千字北伐檄文,看着蒙圈听不懂却又振奋呼喊着‘誓灭北元,恢复中华,安定塞外,令蛮夷不敢轻犯我华夏’言语的百姓。
朱棖终于明白,老朱究竟想要干什么了。
将北元彻底的踩进污泥里。
赞誉自己所做出的功绩及重申身为华夏家长的责任。
痛斥北元远走塞北依旧屡翻边境。
所以。
征兵,征粮,北伐!
为此。
老朱不惜九皇子亲赴河西要塞,置身于塞北最险要的地方,卫国戍边。
一石激起千层浪,仿佛这一刻空印案造成的风波荡然无存,老朱抓捕各地官员没有造成任何不安。
只剩下群情激愤。
北伐,一瞬间变成了大明的颜色。
老朱北伐的决心,人尽皆知。
一道道不知从什么地方刮起来狂风开始肆虐凤阳府。
“九皇子朱棖在半个月前便被陛下封为蓝城王,即刻出发北上戍边,途径滁州,定远,已经到达我凤阳地界。”
“陛下雄才伟略,不灭北元,誓不罢休,皇子封王戍边,便是战死塞北,也是死得其所。”
“九皇子朱棖乃是陛下最疼爱的皇子,蓝城王离开奉天门之时,陛下站在奉天殿门口仰天大哭,垂泪洗面,恨不能亲赴塞北平灭北元。”
“蓝城王才九岁,但为了我华夏一统,为了华夏百姓,在奉天门前立誓豪言,‘此去,不灭北庭,誓不还京,若儿臣战死漠北,一具金棺足以。”Μ.chuanyue1.℃ōM夶风小说
“陛下苦恸天地,赐蓝城王九五金棺,代陛下亲赴塞北,卫国戍边,誓灭北元,恢复中华。”
“连陛下都能忍痛让最疼爱的儿子北上戍边,我等身为陛下子民,怎可将儿郎困于家中。”
“蒙元荒淫无道,被陛下逐出中原远走塞北,竟还敢犯我华夏,此仇决不能忍,我要报名参军,去灭了北元。”
狂风开始肆虐,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声讨大军。
宣抚使是由朝廷专门派遣到某一地区传达皇命,并安抚军民,处置相关事宜的官员。
安抚使是专门各路军务治安,并行招募新兵入伍,征调粮草事宜。
一时间随着北伐檄文盛传。
一个又一个的百姓报名参军,堪称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再一次的点燃了百姓对北元的愤怒啊!”
朱棖在人群之中毫不起眼,瞅着激动的人群,摇头一叹,悄无声息的离开回到了凤阳府驿馆。
站在房间内,都能听到外面人声鼎沸的声讨声。
他没有想到,老朱竟然用这种方法来备战。
而且是一种完全没有退路的方法。
一道北伐檄文传遍天下,看似群情激愤,但实际上,却是赌上了大明王朝的命运。
老朱这要是不扫平北元,对于想要推翻大明王朝,比如像姚广孝这种人来说。
将北伐檄文的意思反过来,便是老朱没有得到上天的认可,专权霸政,欺骗百姓,不是华夏人主。
再加上征兵征粮这种操作,大明王朝的北伐,已经停不下来,将一路狂奔。
知道历史的他固然清楚北伐的结果。
可对于北元这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是庞然大物的北元,老朱乃至于朝堂诸公选择破釜沉舟。
需要很大的勇气。
若论做出的功绩,老朱无愧于华夏千古一帝。
可是!
这样的功绩血淋淋的。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玩弄舆论的经典操作。
而他,成为了这场舆论的焦点。
又或者说。
一个不被看好,又特别重要的工具。
他的生死没有那么重要。
他到兰县能不能做出功绩也没有那么重要。
他到封地卫国戍边更没有那么重要。
踏出应天北上戍边,彻底引爆百姓对北元的仇恨。
才是这场政治风暴的真正目的
朱棖有点意兴阑珊,奉天殿内的铿锵言语,未尝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只是现在,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
可刚回到驿馆。
方孝孺却惊喜连连的恭贺朱棖,“恭喜殿下,贺喜殿下,此去兰县,必将是殿下建功立业,名垂千古之机。”
朱棖烦躁的摆了摆手,“孝孺兄,你这是在嘲讽我?”
现在朱棖倒是想明白了,为什么在历史之中,他这个九皇子朱棖的没有任何的记录了。
因为他挂了。
成为了这场政治风暴的牺牲品。
这就是将他弄到西北去送死,然后他没有扛下来死了,成为了点燃战火的引线。
所以,没有人被记录下来。
这种猜测一经出来,他都准备跑路了。
方孝孺竟然还恭喜他。
方孝孺反而笑了起来,“殿下,此行虽然危险,可殿下想想,我们一直缺少的名声,不是已经送上来了吗?”
“朝廷北伐檄文,现在全天下都知道殿下的英雄壮举。”
“有此声望,殿下何愁不能北迁十万众,在西北打造出一方军事重城。”
“殿下或许略有失望,可殿下不妨想想,若殿下在封地击退北元南下军队,扫平河西走廊,殿下将士何等的荣耀。”
“届时满朝文武必将惊叹殿下壮举。”
“陛下必将震惊殿下的才能绝学。”
“天下百姓毕竟歌颂殿下的丰功伟绩。”
“皇子卫国戍边便不再是一句虚言,殿下必将开万世的之先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岂能不喜,岂能不贺。”
“殿下雄心壮志,携十万黄金,十万百姓,无数钱粮,此去塞北,必将开创无边功业!”
方孝孺震声高呼,颇有一种给朱棖黄袍加身的气势。
朱棖听着也是沸腾,大喝一声:“管他天下风云诡谲,干他丫的!”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更新,第10章 奉天讨虏北伐檄文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