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昌华回到北宁,他的重点落到了新车研发上。

  发动机厂的新型发动机已经完成了验收。

  生产许可证也下来了。

  拖拉机厂正在进行新车型的优化。

  拖拉机是农用车辆,行走在乡间的土路上,作业时还要在田间负载行进。

  最大的要求就是它要能应付最极端的作业环境。

  在东北,拖拉机最大的敌人就是涝灾和冰雪路面。

  大雨过后,排涝不及时,就会形成内涝。

  拖拉机根本无法行走。

  这时候就需要给拖拉机“换鞋”。

  东北叫“大脚”。

  实际就是给轮式农用机具换上链轨。

  这些东西在几年前就有了,这就是为了应对涝灾的。

  可就算有了“大脚”,涝灾严重的时候,依然不好使。

  该陷车还是陷车。

  对于这个情况,昌和拖拉机厂的18马力新车型进行了改进。

  一是增加前后轮胎的宽度和加深轮胎花纹。

  这个举措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这相当于为新车型专门开发新型轮胎。

  轮胎加宽了,轮毂就要定制。

  好在后桥厂已经可以试生产了。

  原本他们是不生产轮毂的,现在没办法,一切自立更生。

  轮胎大了,后桥的传动系统就要重新设计,这涉及到了动力匹配问题。

  变速箱厂也在抓紧调整变速箱的传速比。

  都是为了适应全新的轮胎。

  这里边还有差速锁的问题。

  以前的12马力小四轮拖拉机,它的传动是皮带传动。

  有好处也有缺点。

  好处就是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是软连接软传动,在发动机或这变速箱发生故障时,可以减少损失。

  缺点就是发动机的动力在传动时会丢失动力。

  当时昌和厂生产的12马力拖拉机也是这样的传动模式。

  后来的14马力依然是皮带传动。

  现在的18马力新车型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改成了硬链接。由前后传动轴传动。

  农用拖拉机需要一车多用。

  不仅可以在田间作业,还能挂上后挂车,在公路上跑运输。

  这是现在的农村实际使用情况的要求。

  为此,车上配备了气泵。

  在田间作业的时候,轮胎气压要降低,在公路跑运输的时候,轮胎要加气。

  这台拖拉机是昌和厂最新技术的应用体现。

  尤其是全新橡胶“大脚”的出现。

  东北垦区的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大脚”,都是铁制或者钢制链轨,成三角形。

  自重大,还容易陷车,效果有限。

  你想啊,东方红拖拉机都陷进去了,你收割机换上拖拉机的大脚,不照样陷车吗?!

  而昌和厂设计的橡胶大脚,完全打破了传统。

  它不需要换轮子,而是在轮胎外加挂橡胶大脚。

  就是给轮胎穿上一双大鞋。

  为了研发这双鞋,陈立国和谢尔盖头发都愁白了。….大家都知道,橡胶很软,要耐磨需要添加其他耐磨材料。

  还需要有衬骨,否则根本无法做出橡胶链轨来。

  有好几次他们都提出,干脆就用钢铁的,这样也简单。

  可卢昌华就是不同意。

  主要的原因,卢昌华多次跟他们说了。

  一个是减轻自重,一个是减少大脚链轨间的间隙,使橡胶大脚可以排除稀泥,增加动力输出。

  最后还是卢昌华出了一个主意。

  能不能每块橡胶链轨里增添钢骨,用这样的方式增加它们的支撑度。

  他们和轮胎厂家联合设计研发,终于做出了一套橡胶大脚。

  这套大脚直接套在轮胎上。

  在80公分宽胎的基础上,在两侧各增加了20公分。

  形成了一个120公分的超宽大脚。

  整车组装完成后,进行了实际测试。

  在重载的情况下,18马力的轮式拖拉机动力输出优异,通过性极强。

  在冰雪路面上更是附着力强悍。

  省里专家看到了样车,都很惊讶。

  一辆小小的四轮拖拉机,被昌和厂玩出了花样。

  可以说根本不输于国外的先进拖拉机了。

  在像农业部农机局申请生产许可的时候,农机局的专家大吃一惊。

  卢昌华只看到了拖拉机生产上的应用。

  而农机专家看到的更多。

  很快就有后勤部的专家跑到了昌和拖拉机厂。

  参观了这个新车型。

  还亲自驾驶了。

  当陈立国把这个消息告诉卢昌华的时候,小卢正忙着跟王瑶造小人呢。

  他急急忙忙来到厂里。

  军工专家一笑笑容的问道:“卢总,你们这个大脚能不能改造成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链轨啊?”

  一听这话,卢昌华心里一惊。

  “我们这个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材料工艺也不完善,恐怕无法达到你们的要求。”

  为啥卢昌华这么说呢?

  主要是农用拖拉机的大脚是在泥地里行走,对链轨的耐磨性要求不高。

  要是装备到坦克和运兵车上,那它的耐磨性要求就太高了。

  它要适应很多砂石路面。

  卢昌华知道自己的这个东西完全达不到军工标准。

  要是重新研发,得把他们搞死。

  咱只是个拖拉机厂,不是坦克工厂。

  面对卢昌华的拒绝,这些专家都点点头,没有为难他们。

  农机局很快就下发了生产许可证。

  卢昌华赶制了三台样车,在北宁召开了东三省的新车发布会。

  邀请了各省农机口的领导,专家,还有农机公司的业务人员。

  一时间北宁热闹了。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

  省市电视台都在大肆宣传,昌和拖拉机厂新产品上市的消息。

  北宁也涌来了大量要预订车辆的用户。

  去年,昌和厂的14马力拖拉机成为很多农民的好帮手。

  再加上广告宣传和分期付款,销售量大增,一下就打出了自己的名气。….紧接着,今年18马力的推出,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这个车型不仅延续了分期付款的政策,还为很多农民的痛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橡胶大脚是选配装备,可以选装。

  裸车价5万,选装增加5000。

  在农机公司单独购买8000元。

  在买车的时候,一次性选装更便宜,优惠力度很大。

  昌和厂这次的销售方式和以前有些不同。

  采取了预售的方式。

  承诺一个月内到车。

  一时间,预订者十分踊跃。

  同行大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通过各种方式来诋毁昌和拖拉机。

  说,新车型的选配件是智商税,不实用。

  说,车价太贵,这是压榨农民的血汗钱。

  说,很多功能没有必要,都是高价的借口,还是简单实用好。

  等等,不一而足。

  为此,卢昌华在央视投入巨资,买下新闻报时冠名。

  “昌和拖拉机提醒您,现在是京城时间……”

  这下所有谣言不动自破。

  这辆18马力四轮拖拉机,兼顾了农田作业和公路运输的双重作用,真正实现了一车多用。

  仅仅东三省的订单就有上万台。

  陈立国带着营销团队又征战京城。

  力邀华北各地的农机专家和农机公司,来参加订货会。

  本来,这种事不应该陈立国出马的,他管着十几个工厂,根本就忙不过来。

  可是,没办法,谁让管这事的胡大贵没时间呢!

  这几天,吴玥要生了。

  卢昌华不忍心这时候还让好兄弟远赴京城。

  干脆上老陈上了。

  胡大贵当然感激。

  吴玥住进了医院,胡大贵请假陪着,胡大娘也从三分场赶上来帮忙。

  王瑶去医院看了几次。

  这会儿,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掐着时间去住院的。

  不到生孩子的时间是不会去的。

  为啥?

  还是钱闹的。

  而胡大贵不缺这点钱,他早早的把媳妇送到了医院。

  都住了两天了,孩子还没生。

  卢昌华正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电话就响了。

  一接起来,是胡大贵。

  “昌华,要生了,快来。”

  “啊,这回是真生吧?”

  “真生,医生已经把吴玥推进产房了。”

  “好,马上来。”

  卢昌华赶紧喊上王瑶,带着营养品,直奔医院。

  两人刚冲到产房门口,就见胡大贵靠着墙,蹲在地上,手脚一个劲儿的哆嗦。

  胡大爷不知道啥时候也来了,在走廊里直转圈。

  “哎呀,老头子你就别转了,看的我头晕。”

  “咋还没生呢?”

  老胡头搓搓手,一脸的焦急。

  “吴玥家属,谁是吴玥家属?”

  “我,我。”

  胡大贵站起身来。

  “胎位不正,可能有生命危险,你签字吧。”

  胡大贵一听这话,腿都软了。

  卢昌华说道:“赶紧签字,没事。”

  这样的情形,他已经经历过了,有些经验。

  签了字,胡大贵像断了嵴梁骨一般,靠着墙滑到地上。

  卢昌华见他脸色苍白,就安慰他。

  “别怕,医生跟谁都这么说,他们怕担责任,谁都要签字。”

  “我,我心里发慌。”穿书吧

  胡大贵早已没了大大咧咧的样子。

  “慌个屁啊,有我在,别怕。”

  王瑶也过来安慰。

  也就八九分钟的样子,产房里勐地传出嘹亮的哭声。

  “听这声像儿子。”

  卢昌华自言自语道。m.chuanyue1.com

  胡大贵这才站起来,扶着卢昌华的肩膀。

  “儿子?”

  “像儿子。”

  96.

  无色非龙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重生84,从养鱼开始更新,第0273章帮帮忙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