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明末求生记 > 第二十六章 战和之议二
  第二十六章战和之议二

  “以朝廷现在的财力物力,根本无法与东虏开战,甚至与东虏媾和还有一个好处。”张质说道:“就是盐场。武兴之役,国家丧两淮,两淮盐场尽为敌有,湖南一带,盐价腾高,以至于以至于百文一斤,即便如此,还只要攀升,没有下降的。百姓淡食,盐不仅仅是国之财源,也是百姓日常万万不可或缺之物。而各省盐务一时不能支撑,只有从东虏哪里买了。”

  “尽有此事?”张轩大吃一惊。

  对盐务张轩之前并没有多注意,也是在两广主政之后,才知道盐务的重要性。

  在明朝,盐税从来是仅次于田赋的财政收入。而两淮盐税更是甲于天下。总体来说,虽然沿海各省都有盐务,从山东到广东,但是产盐大端还是在两淮。明时各地产盐区的分销都是有严苛的规定的。两淮盐分销南直隶,河南,湖广,江西。

  当然了,分销区与省份并非完全重合。但是大差不差。

  两淮盐区的失守,两湖,江西,南直隶一部分都缺少盐,而广东,福建,浙江三省的盐产出量都不是太大。这与环境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之下,都是仅仅供应本省,多出来一些支援一些其他地方,但本来产量不多,即便下令扩大生产,以这个时代的效率,从张轩下令,到下面扩大生产,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更让张轩不确定的,浙江,福建,广东三省的盐场,能供应起这么多的海盐吗?

  不想,不知道,一想张轩就觉得头大。

  盐这东西,在后世看来从不觉得多重要,但是如果不吃盐的话。根本干不了力气活。

  “陛下,臣也是刚刚知道的。”张质说道:“不过,西京与南京之中,还有一些存盐,支撑军需却是可以的。不过支援百姓,却是未必可以了。故以臣之见,与东虏议和,开关互市,如此民间得盐,官府也可设卡收税,当为一大端。”

  张轩明白,如果真的按照张质说法,这关税定然是一大笔银子。

  刚刚开始的时候,张轩以为只要开海关,就财源滚滚来了,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张轩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十七世纪的海洋贸易,与十九世纪的海洋贸易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清末在海关被英国人管控的情况下,依然能收入数千万两白银,成为国家经费的大端。但是在这个时代是不行的,因为即便对西洋文明怎么推崇,而在这个时代,东亚海洋贸易份额,远远比不上大明内部的交易量。

  也就是说,中国本身才是最大的消费市场。

  倒不是海洋贸易没有前途,而是海洋贸易有的是前途,但是在实际上,却比不上中国经济体量。

  如果这样做的话,每年收个几百万两,恐怕在预料之中。但是并非没有坏处的,纵然夏朝在这样交易之中得到好处,但是东虏得到的好处只会更大,张轩用脚趾头想,就知道,东虏一定会用盐换粮。

  张轩本意不想与东虏议和,但是心中也不由的动摇起来。

  “陛下。”曹宗瑜说道:“东虏南下江南,天下为之禁声,唯陛下高举义旗,一战而定,乃有今日。然天下士子誓死效忠陛下,所为何事?乃是汉虏之仇,华夷之辨。”

  “天下汉人宁跟随陛下战死沙场,不愿意为东虏牛马。”

  “今日陛下与东虏议和,恐失天下之望。”

  张轩听了,心中有些惭愧,不敢出声。他很清楚,这一套当初是他说给曹宗瑜的听的。

  大义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说有用,很有用,说没有用,也相当没有用。但是作为朝廷即便是立牌坊,也要立下来。故而才有清廷的口号,“为明报仇。”

  当然了,提出口号,也是一种政治智慧。

  张轩给自己的按上的口号,就是华夷之辨。

  以华夷之辨来笼络人心。也正是张轩这个口号,在东虏南下的时候,才有那么多文人士子来投奔张轩。与东虏议和,恐怕是自打嘴巴。但是现实因素却让张轩不得不考虑是否与东虏缓和一下关系。

  “唐王此言差矣。”张质说道:“而今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曹宗瑜冷笑一声,说道:“公道自在人心,天人可鉴。张相自以为是权宜之计,却不知道是不是某些人的太平之策。”

  两人仅仅说了两句,就不说了。毕竟他们两人是大佬,下面的将领文官纷纷发言,就这个问题争的面红耳赤。

  张轩分析来,总体来说是,武将主战,文官主和。武将高举大义名分,而文官却高举现实问题。

  张轩也知道,双方说的未必是那么冠冕堂皇的。对很多人来说,大义这东西,看上却很重要,也很虚无。有实力支撑的大义才是大义,没有实力支撑的大义都是空谈。

  这就是张轩暗中倾向于不和谈的原因。

  因为南方的经济体量在北方之上,恢复速度也在北方之上,而今双方两边都打不动了,但是张轩却敢肯定,将来主动进攻的人,必然是夏朝,故而这大义名分不应该现在就丢。

  当然了,现实问题还是要解决了。

  清夏之间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并非只要盐这一端,但是比起来,也就盐这一件事情最大罢了。

  文官本身并非厌恶打仗,而是不想打没有把握的仗。但是打仗这东西,哪里有什么必胜的把握?自然要竭力阻止武将一方不靠谱的决断了。

  一时间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张轩见争吵不出一个结果来,说道:“好了,东虏使者是什么意思?”

  文安之立即说道:“臣已经问过了,李雯不说话,说是唯有见了陛下才说。”

  张轩说道:“既然他想见朕,就让他来吧。”

  “是。”李国辅低头答应下来。随即用嘹亮的声音喊道:“宣满清使者觐见。”

  “宣满清使者觐见。”

  “宣满清使者觐见。”

  声音一层层的传递了下去。

  不管怎么说,东虏是与大夏能够匹敌的大国,即便不想议和,也要给东虏的使者,该有的尊重。张轩或许不觉得,但是下面的人却不愿意在这样的外交礼仪上给李雯看笑话。

  故而从宫门口到议事的正殿,一路上有千余甲士而立,一个个都是甲胄明亮,刀枪犀利,这些人可不是花花架子,而都是从各部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卒,还要个头体格达标。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集结起来,冲一下清军八旗阵势,八旗也未必能挡得住。

  这样的情况之下,李雯就感受到了一股凛然的杀气。

  不过李雯也算是见过大场面的,心中暗道:“夏果然是强国,不容小视。”但是脸上却毫无表情,一点也没有变化,似乎没有将眼前的一切看在眼里,穿着一身清朝官服,迈着平稳的步伐,一点点的走在南京皇宫的正道之上。m.chuanyue1.com

  南京皇宫很多地方都破败了,虽然整修好,但是与北京皇宫相比,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但是在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之下,这些破败的痕迹,却更显得有历史的厚重之感。

  “外臣大清礼部行人司员外郎李雯,拜见大夏皇帝陛下。”李雯没有什么傲气规规矩矩的行礼说道。ωWW.chuanyue1.coΜ

  张轩目光扫过李雯,心中却有一丝可惜。

  李雯相貌堂堂,可谓是青年才俊,但是一想到头上的金钱鼠尾,就让张轩觉得有些过不去眼,有一种卿本佳人,奈何为贼的感觉。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明末求生记更新,第二十六章 战和之议二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