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班长领取命令离开后,马含章先是就着凉水吃了点作为干粮的烙饼。吃了五分饱后,他把剩下的干粮用麻布包好,拔出别在腰间的那支“二十响旁开门”匣子枪,也就是西班牙生产的阿斯特拉m902驳壳枪,仔细擦拭了起来。
这是马含章从家里带来的私人武器,为了准备和日本人的战斗,他一共带来了七支这样的“二十响旁开门”,每支一百三十五元法币配送一千发子弹,七支枪七千发子弹一共花费了九百四十五元法币!此时法币和银元可是一比一的兑换!
好在马含章家里是牡丹江有名的富户,父亲虽然出身贫寒,但很有生意头脑,加上和马占山的族亲关系,这些年很是攒了些家财。马含章作为家中独子,这些钱还是花的起的。
为了加强自己部下的火力,马含章特地购买了十支这种1928年才开始生产、目前算是火力最强的新式驳壳枪,将其中七支带来了部队,三个班长各有一支,自己和两个通讯员兼卫兵也各有一支,还有一支给了排部负责日常训练的士官。原本配发给自己的那支全排唯一的沈阳兵工厂出品十响驳壳枪被他交给了排里那个猎人出身、能攀岩会上树的特等射手“猴子”侯登科作为自卫武器使用。
马含章擦拭好驳壳枪,将那个作为快拔式枪夹的土制S形铁卡子牢牢夹在了驳壳枪上,“S”中长一些的“U”形顺枪管轴线的方向固定在枪身上,短一些的“U”形预留于枪身的左侧(老电影《地道战》中男主角高传宝的挂枪方式)。接着,他又将系在握把底部铁环上的牛皮枪纲,也就是俗称的“保险绳”、“枪绳”套在了脖子上,这样就算在战斗中驳壳枪脱手,也能顺着枪绳把这个昂贵的吃饭家伙拽回来。
之后,马含章将水壶装满背在腰部右侧偏后,将工兵锹背在腰部左侧偏后,扎上称为“九龙带”的十二格皮质弹夹携行腰带,把水壶和铁锹固定住。
他早就在那十二个皮质子弹盒外侧订上了一条不宽的皮带,如今只需将那铁卡子在枪身左侧预留的一端挂在子弹盒外钉上的那条皮带上即可,不需要原本又笨重又麻烦所以让马含章基本没用过的木头枪匣了。
将驳壳枪别好并将牛皮枪绳挂在脖子上之后,马含章清点了身上的弹药,十二格子弹盒里装满了用二十四个十发桥夹携带的二百四十发子弹,加上驳壳枪里已经压满的二十发,一共二百六十发子弹,足够用的了。
不过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马含章又从自己早已打好的行军背包里抽出了一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勃朗宁m1910“花口撸子”,将枪身左侧的拇指保险拨到可击发位置,在九龙带和军装之间的空隙里找了一个方便左手快速拔枪的位置插了进去。由于勃朗宁m1910除了拇指保险外还有握把保险,也就是只有用手握住握把时才能击发,所以马含章并不担心走火的问题。“花口撸子”的两个7发弹容的备用弹匣被马含章分别塞进了两侧的裤兜。
随后,马含章又将一把插在牛皮刀鞘中的匕首别在“九龙带”的左侧肩带上,稍作调整以便于右手拔刀。
最后,他将八枚手榴弹的弹盖拧松,用一根绳子打出八个环扣,将手榴弹插在环扣里,正好弹头朝上串成一串,系在了腰间(一战德军暴风突击队手榴弹携带方式)。
八枚手榴弹在腰部偏下的位置排成一排,马含章逐个试了试,环扣距离合适、松紧适度、抽取方便,行动时不容易互相碰撞或者碰着水壶和铁锹而发出响声。
整理完武器、弹药和装具,马含章把包好的干粮斜挎在身上,黄褐色的麻布在黄色军装上一点也不显眼,就是让背部凸起一块有些妨碍隐蔽。马含章皱着眉头将干粮袋解下,用力压了压,再背上的时候就好多了。
本来战术行动中不应该携带干粮的,但是这个年头当兵的大多很穷,加上军中伙食也很难和好这个字搭边,所以士兵体力都很成问题。马含章不得不让大家带上一些干粮,以免影响战士们的战斗力。
很快,出发的时间就到了。马含章戴上沙袋麻布做成的伪装帽走出指挥掩体,三班长崔乐已经带着三班和排部的战士们做好了出发前的准备。
马含章随便抽查了几个战士的装具,各个都做到了衣裤口扎紧,装具扎牢,步枪都装上了刺刀并在刺刀上抹了防止反光的湿泥,戴着的也全是麻布伪装帽,连干粮袋都全部压扁了,这让马含章很是满意。
左翼机枪组已经来到了阵地中央偏右的位置,马含章见所有准备已经全部完成,低头看了看表,时间过了三十五分钟。他向一班长胡彪命令道:“开始佯攻,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胡彪一点头,转身下命令去了。
很快步枪、机枪的声音响成了一片,马含章带着参加突击的战士们猫着腰从交通壕前往左翼突前观察哨的位置。
到达之后,所有人都半跪在交通壕里,马含章叫来三班长崔乐,交代道:“我们这个观察哨前方的铁丝网被炮弹炸掉了一截,等会儿我们就从这里过去,利用炮弹炸出的浮土掩护,低姿匍匐过去问题不大。过了铁丝网,继续用浮土掩护,前面不到二十米有一条纵向的浅沟。本来应该藏不住人,但是鬼子之前撤退时沿路扔了好些手榴弹,加上之前的炮击,把土炸松了。
现在浅沟的左侧有一段塌下去了近三十公分,大概有二十多米长,我们从那里爬过去。之后一段八米左右的距离基本没有太好的掩蔽物,我们只能依靠还没塌的那部分浅沟,虽然基本藏不住人,但是敌人注意力被引开的情况下,依次通过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崔乐探出小半个脑袋看了一眼,马上就缩回头来说道:“我看行。过了浅沟往左边一点就是个小土陇,过了土陇虽然是一片平地,但有大片枯草丛可以隐蔽,而且这些枯草不算很高,只能低姿匍匐过去,所以敌人对这种不高的枯草丛不会太在意。枯草丛一直延伸到那个小洼地,正好可以接近到距敌六十米!”
马含章笑道:“哈哈,我们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啊!这就是我告诉你们可以接近到距敌六十米的地方。等会儿我第一个出去,你向后通知让后面的弟兄依次跟上,我们成一路纵队匍匐过去。”
崔乐点了点头,便弯着腰向后面移动了过去。
马含章等崔乐到了队尾,便将“二十响旁开门”驳壳枪抽了出来拿在手里,从观察哨位的左侧探出一点身子,一只脚踩着壕壁上挖出的攀爬孔,身体紧贴着地面爬了出去。
随后,一名又一名战士跟着从同样的位置爬出了掩体,跟在马含章后面匍匐着向敌方临时阵地摸去。
他们顺利地通过了铁丝网,进入了浅沟,在被炸塌的二十多米稍作停顿,马含章探出眼睛观察了一下,确定没有敌人在向这边观察后,低姿匍匐着通过了八米的危险地带来到了小土陇后面。
直到这时,他才微微松了一口气,只要后面的战士也能顺利通过,本次进攻就成了一半。
华夏的老天爷当然会保佑华夏儿女而不是汉奸,很快,所有的战士都顺利通过了那段最危险的地带,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接着,众人开始在枯草丛中匍匐前进,由于视觉几乎完全失效,又担心抬头观察会暴露目标,马含章只能匍匐一阵之后就停下,仔细听听有没有异常的动静,尽管在到处枪声的战场上,这种听力实在算不上靠谱,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吧。
马含章的谨慎还是有了成效,虽然和听力无关。在一次停下倾听的过程中,马含章看见了一丝亮光,这让他瞬间紧张了起来,在枯草丛里绝不可能有这种亮光——金属反射的光!
他仔细观察着,确定这是一根距离他脑袋只有不到半米远的金属丝反射出的,毫无疑问,这是一根地雷或者诡雷的拌线!
马含章感到头皮一阵发麻,真是小看鬼子了,马含章确定这地雷不会是伪军布设的,不是轻敌,他们是真没这能耐!
这个地雷一定是鬼子在换防前利用炮火掩护埋设的,他们估计对伪军的能力也是毫无信心,又觉得这片草地可能被用来隐蔽接近,所以提前做了预防措施。
正想着要剪掉拌线拆除地雷,马含章突然想到了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一位工兵科的留学生同学和他说过的话。他急忙停下准备剪拌线的剪子,转而用手指试了试拌线的松紧程度,发觉这拌线实在有些紧的厉害,顿时后背出了一层冷汗!
好在没有剪拌线,这是一颗松发雷,拌线一剪断就会爆炸!怪不得精明的鬼子兵居然没有在拌线上抹泥来防止反光,合着就是为了让他看见!
当然如果他真的没看见也无所谓,因为一旦真的压到了拌线,要么会因为感到拌线比一般拉发雷大的多的拉扯力而发现拌线,要么感觉实在迟钝就会因为力量足够大将另一端固定拌线用的钉子拔出,同样起到了松发的作用。鬼子的确是狡猾的很啊!
马含章没有敢试着去拆这颗他不熟悉的松发雷,而是将有地雷的情况向后传达,然后带着战士们绕开地雷继续前进。
接下来的路,为了防止有压发雷,他还拔出匕首当做地雷探针,这使得他爬的更慢了,哪怕己方阵地上枪声因为弹药控制而变得稀疏、甚至机枪已经基本停火的情况也没有让他的速度快起来。毕竟,慢就是稳、稳就是快!
马含章的慢没有白费,他又拆除了一颗拌线上涂着泥的拉发雷,绕开了一个疑似有压发雷的地方,这才带着全体战士到达了预订的小洼地。
好在鬼子仓促间布设的地雷并不多,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很好的伪装,否则就凭马含章那三脚猫的排雷功夫,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到达小洼地。
等所有战士都进入了小洼地,马含章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命令道:“所有人,右臂缠上白毛巾,手榴弹准备!崔乐,你去发信号。”Μ.chuanyue1.℃ōM
听到命令,战士们纷纷缠上白毛巾,拔出手榴弹,拧开弹盖、将拉火绳圈套在小拇指上,做好了投弹的准备。崔乐将马含章发给他的“二十响旁开门”驳壳枪用和马含章一样的铁卡子挂在了腰上,右手握着手榴弹做好投弹准备,左手拿出手电筒,对着己方阵地右翼的方向发出了信号!
ωWW.chuanyue1.coΜ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铁马冰河十四年更新,第3章 反击(一)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