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完。
随即又拿起案桌上的奏折,继续看了起来。
“为政者为民!”
“好!”
“说的好啊!”
“这黄鸣身为咱新朝第一批恩科进士,恪守本心,隐忍有谋,是一个人才。”
朱元璋看着奏折,满意的点着头。
“父皇,此次凤阳府一案过后,许多官员位置空缺。
李锦行虽然临时调任了一些人填补,但仍没有户部任命文书。
朝廷是否要进行裁撤调整,报户部后另行挑选官员,下放凤阳?”
朱标对于凤阳的情况也格外的关注。
凤阳不仅是中都,龙兴之地,还是大明皇陵所在,意义重大。
“不必了,他们既然能得李锦行赏识,那咱倒是要看看,李锦行的眼光如何。”
“若是他选的人都是一群酒囊饭袋,那咱就治他的罪。”
………
李锦行回京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密。
几乎是同一时间,李善长便得知了李锦行回京的事。
相国府。
庭院内。
胡惟庸和李善长坐在池塘旁边的亭子里,品茗对弈。
“恩公,李锦行就要回京了。”
“是啊,李锦行这一回京,倒是惹得不少人关注。”
李善长闻言,惬意点了点头。
这几日他一直告病在家。
不用处理繁杂的政务,悠然自得,生活过得倒是惬意。
他也终于明白,为何李锦行总喜欢找机会甩开朝廷纷杂的政务,在京城内喝茶听曲。
这样的日子,确实让人沉醉着迷。ωWW.chuanyue1.coΜ
有时候,李善长甚至萌生了要提前致仕,颐养天年的想法。
“恩公,这李锦行一回京,可能会横生变故,我们的计划是否要提前一些?”
胡惟庸看着李善长,语气有些担忧。
李锦行在朝中的影响力,让他不得不忌惮。
“惟庸啊,那杨宪这几日在中书省表现如何?”
李善长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起了杨宪在中书省内的行为。
“恩公,在你向皇上告病,回府休养以后,那杨宪日益猖狂,目中无人。”
“如今六部尚书,对其已经是颇有怨念。”
“碍于杨宪深得皇上恩宠,倒也相安无事。”
胡惟庸说到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笑了笑,说道。
“不过有一人例外。”
“哦?”
“谁?”
李善长听见胡惟庸的话,也来了兴趣。
“户部尚书吕昶!”
胡惟庸眼里闪烁着精明的目光,语气悠悠。
“吕昶(chang)前些时日来中书省办事,杨宪和吕昶二人因为户部的官员升迁问题起了争执。
吕昶因此大怒,指着杨宪大骂了一顿,随后转身离开了中书省。”
李善长听完,心里也有了主意,看着胡惟庸,问道。
“都察院的人可有了动作?”
“禀恩公,属下全都按照你的意思去办。
如今的都察院,恐怕早已将杨宪在扬州之事查了一遍。”
“不过属下确定,他们查到的,都是杨宪施政过当的一些证据,而我们,则会给予杨宪最后一击,让他再无翻身之地!”Μ.chuanyue1.℃ōM
胡惟庸说着,脸上也是不禁带着笑意。
这几日时间里,随着他的一味忍让,杨宪越来越得寸进尺。
虽说杨宪乃是将死之人,但是这么一个人天天在你面前恶心你,那也不好受。
如今,就要到收网的时候了,他自然高兴。
李善长听完胡惟庸的话,沉默了片刻,转头看向旁边池塘里的游鱼,思绪万千。
不知过了多久。
李善长这才有了动作。
“李锦行啊李锦行,老夫倒是欣赏你,只是终究要分出个胜负。”
想到这里,李善长也已经有了打算,看着胡惟庸,开口道。
“明日的朝堂之上想必会有一出大戏,我在家养病这么多天,也是时候去上朝了。”
“这人啊,站的越高,就越危险。”
“这一次,若是能将李锦行和刘伯温扳倒,自然是可喜可贺。”
“如果不能扳倒他们,也能让皇上对李锦行的信任再度降低,与我们来说,都是好事。”
李善长看着皇宫的方向,心思莫名。
李锦行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李善长也许不清楚,想必不会低。
但是李锦行在东宫的位置,李善长可清楚的很。
朱标对于李锦行的信任,就连李善长也有些羡慕。
此次凤阳之事,他身为中书省左相,知道的东西更多。
李锦行调兵的手谕,就是从东宫发出的,这一点他不会弄错。
原本李善长以为,再多不过数千兵马。
可是直到凤阳的事情结束,李锦行启程回京。
李善长这才得到完整的消息。
李锦行调兵直接替换了凤阳卫。
虽然他手中有着尚方宝剑,但是想要安稳的接管凤阳城,并且不让凤阳卫生乱。
李锦行此次至少调动了两卫兵马。
也就是一万余人的军队。
一个文臣,却能调动数万精锐,怎能让李善长不忌惮。
朱标对李锦行的信任,让他感到羡慕的同时,也怀着一丝担心和害怕。
所以这一次杨宪的事,李善长猜测,李锦行定然并无大碍。
最多就是免除官职,保留爵位,在侯府反省。
待时机成熟,再官复原职,另行启用。
而想到这些,上次李锦行被朱元璋罢官,在家反省的事,再度爬上了李善长的心头困扰着他。
事到如今,他仍旧不知道当时的李锦行是因为何事,惹得朱元璋勃然大怒。
当时他就在武英殿外,朱元璋震怒的声音做不得假。
可奇怪的是,事后却什么也没有发生。
朝堂上也相安无事。
所以他当时也没多想。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却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久久不能消散。
………
另一边。
杨府。
杨宪自然也得知李锦行回京的消息。
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浙东大臣这段时间以他为首。
基本上在朝会上他提出的事,就会有众多大臣附合,一呼百应,如鱼得水。
然而,如果李锦行回来了,那他的位置就似乎有些尴尬。
所以,他必须在李锦行回京之前,尽量的拉拢原本支持他的大臣。
这样,他才能在朝廷中有话语权。
而不只是一个浙东党的代表。
然而,杨宪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大难临头,自身难保。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士子风华更新,第71章 回京风波,各方反应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