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师傅在说的过程中都不需要杜雁书问什么。

  这个猪场他真的是倾入太多心血了。

  建立之初,遇到身体虚弱的小猪,他把小猪抱到炕上和他一起睡,晚上时不时地起来看看,和照顾孩子一样。

  要是赶上不会吃奶的小猪他会自掏腰包给小猪买奶瓶,再把母猪的奶挤到奶瓶里喂养小猪。

  母猪舍没建立的时候,每到生产他就把待产母猪赶到自己住的屋子,耐心守着。

  猪场的猪是一年年的递增的,到现在发展到五六百头。

  今年还会继续增加。

  罗师傅讲着讲着就笑了,想起小猪的趣事就和讲孩子小时候的事情一样。

  张秀琴在旁边也笑着帮他补充。www.chuanyue1.com

  罗师傅经她的提醒笑着连连点头,“对,那个时候你第一次看到母猪生产,说小猪好玩,抱着小猪当孩子哄,结果被老母猪追得满院子跑。”

  张秀琴笑得低下头,“那个时候刚来一年,没见过小猪仔是什么样,谁知道那头母猪那么护崽子。”

  那时的她也不过才二十来岁,城市里来的人哪见过母猪生崽子的,她也好奇。

  两个人一起的回忆还真挺多的。

  到现在也有七八年了,谁又能说这么多年的时间里两个人一点感情基础没有呢?

  杜雁书看看自己写的大纲,等着罗师傅讲到现在的猪场发展和未来计划,把没问的问题问完就站起身,“罗师傅,班长,我先回去了,等着写完了给你们看看。”

  罗师傅这会儿也完全放松了,“行,小杜,别写我啊,就写咱猪场的发展。”

  杜雁书实话实说,“肯定要写一些的,你可是咱猪场的灵魂人物。”

  罗师傅一听这话又紧张了。

  张秀琴笑着拍拍他,“没事,让雁书写吧,写完你看看。”穿书吧

  杜雁书拿着记录的简稿回到广播室。

  趁着广播间隙一点点理出来。

  这些东西写个上万字都能写了,她得好好理一理,挑重点的写。

  而且还不能太过宣扬个人荣誉,还要结合畜牧业的发展来写。

  她写的很认真,广播室的门被推开了。

  李卫红拿着通讯稿走进来。

  “雁书,忙着呢?”

  杜雁书抬头看见她笑了笑,“写个稿子。”

  李卫红将手里的通讯稿递给她,“这是两篇通讯稿,已经审过了,徐姐让明天播。”

  杜雁书拿起来看到徐敏的批复和签名,“行,我明天播。”

  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你坐着歇会儿,壶里有凉开水你自己倒。”

  通讯员挺辛苦的,风里来雨里去的,每天都要挖掘点新闻出来,李卫红这段时间已经晒得黑了一圈。

  李卫红也没客气,坐到椅子上用手扇着风,“今天够热的。”

  她现在已经调整好心态能正常面对杜雁书了。

  刚开始那几天每次见面心里都难受。

  谁输了能不难受?

  但是能咋样,怨人家太优秀么?

  她拿了水壶倒了白开水和杜雁书闲聊着,“何队出差了?”

  “对,去调集粮食了。”

  杜雁书现在觉得和李卫红相处还挺舒服的。

  之前她还暗戳戳的在脑子里编了一出职场内斗、针锋相对之类的大戏。

  毕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很多时候都只是说说而已。

  想当初在大学里的一个对手输了以后每次看见她都是鼻孔朝上,打招呼永远一个字,“哼!”要不就是“嗬!”

  但是李卫红只是在刚开始的几天看见她神情有些不自然,到了广播室放下通讯稿说不了两句话就走。

  后来就能聊几句,再后来就能坐一会儿说点她出去看见的新鲜事了。

  让她白白在脑子里回想了一遍宫斗大戏结果没用上。

  李卫红好奇地问,“是不是咱农场每年都有青黄不接的时候?”

  杜雁书回忆了一下,“其实还好,库存的粮食吃完就吃返销粮,去年也调集了一些粮食。”

  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但是人没有这么多,好像何远斌出去没两天就回来了。

  不过记忆里原身在刚来的那一年还是陈茂青做后勤队长,曾经断过一次粮,当时职工们闹着不给吃饱就不出工。

  后来调集上来的粮食做成的馒头就一股子霉味,用职工的话来说就是臭脚丫子味儿。

  当时还有知青编了一个顺口溜,“汤、汤,刷锅汤,没油没菜一把盐;馍、馍,黑绿馍,又霉又馊像啃脚……”

  杜雁书和李卫红说着这段顺口溜逗得她直乐。

  “黑绿馍是怎么回事?”

  “就是麦子受涝发霉了,又磨成了面粉,好麦子要上交,场里只能把这种留下来自己吃。”

  李卫红又问,“和咱们现在吃的这种一样吗?”

  “差不多吧,现在食堂的还算好的,没那么严重。但是每年都会有一些受潮的麦子要留下来自己吃。”

  现在都是人工翻晒,很容易就涝了。

  杜雁书说完有些奇怪的看看她,“你之前在哪下乡?”

  只要是下乡了,基本都多多少少吃过这种霉麦子磨成的面粉。

  返销粮中也有类似的面粉。

  李卫红总不能和小哭包一样在家躲了两年吧?

  李卫红笑了一下,笑容里带着一丝落寞,“我之前没下乡……在工厂里上班。”

  杜雁书觉得更奇怪了,“在工厂上班好好的,怎么又下乡了?”

  李卫红又无奈地笑笑,“我当初上班是为了替我弟弟占着位置,那时候他年龄小,长得也小,这不过了两年他长得大了一些,就改了年龄顶了那个工作岗位,然后我呢,要么嫁个陌生人要么下乡,所以我就选择下乡了。”

  杜雁书听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都是些什么骚操作?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来的。

  重男轻女的家庭还真多。

  李卫红拿着水壶喝了一口水笑了,“我觉得下乡也挺好的,天高皇帝远没人管,挺自在。”

  她站起身拍了拍衣襟,“我走了,一会儿还要去南塘农场看看……对了,你要是想买什么可以告诉我帮你带回来。”

  场里会给通讯员配自行车,出入比较方便。

  “好,我需要什么会和你说。”

  李卫红挥挥手离开。

  杜雁书摇摇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想到李卫红看起来挺开朗的还有这样的经历。

  还有姚小翠,在家里也是极其的不受待见。

  估计她们这种的下乡了反倒比在家更自在。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七零:北大荒农场文艺小知青更新,第124章 宫斗手段没用上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