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原来是夏侯兄,幸会幸会。”夶风小说
虽然马超表面上没什么波澜,但是,实际内心里面,他早开了花了。
为什么?因为这个人姓夏侯!
夏侯这个姓氏,放在别的朝代,也许是没什么,但是放在汉朝,放在三国时期,这个姓氏就是了不起的。
这个,熟悉三国的大家都知道,这夏侯惇、夏侯渊等等夏侯氏的人都是支持曹操的,而且还算是曹操的亲戚和亲信。
那么,眼前这位夏侯伯南,会不会也是曹魏的夏侯呢?
如果是这样,那可就是敌非友了!
但是,马超从他刚才的那一番话里面,确实听出他对于曹操有着很浓烈的不满与恶意。
如果是他是曹魏的人,按照常理来讲,是不应该出现这种说自己顶头上司的情况的。
其实,这还是马超先入为主了,虽说汉末三国这一时期,有名的夏侯氏成员都是曹操那一堆的,但是天下姓夏侯的不一定都是曹操的亲戚,起码眼前这个夏侯伯南就和曹操和曹魏夏侯氏没什么关系。
夏侯氏源于姒姓夏后氏。以爵号为氏。夏侯氏为汉族复姓,周武王克商之后,封禹后裔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国,杞国杞简公的弟弟佗奔于鲁国,鲁悼公(前468年—前431年在位)因其为夏禹之后给以采地封他为侯爵,后人以爵号为氏称夏侯氏。得姓历史距今2400年左右
夏侯氏的郡望为鲁国郡、谯郡。鲁国郡:西汉初将秦朝原有的薛郡改为鲁国,到三国魏及晋代又改为鲁郡,其地相当于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谯郡:东汉建安年间设置,其地在今安徽、河南二省之间。当代后人除安徽、山东二地之外,现大部分居于江西吉安、赣州、分宜等地。
谯国堂:以望立堂,亦称亳州堂。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任城堂、汶阳堂。
汝阴堂:西汉时有夏侯婴,开国功臣。自幼年起就与汉高祖刘邦是好朋友。刘邦在沛起兵,任夏侯婴为太仆。夏侯婴随刘邦击项羽,入蜀,定三秦,立下大功,封为汝阴侯。夏侯氏因以“汝阴”为堂号。
这个夏侯惇、夏侯渊,以及剩下的一部分曹魏夏侯氏,就是出自于这汝阴夏侯氏,是汉初开国元勋滕公夏侯婴的后代子孙。
而这个夏侯伯南则不是这一支,他原属于鲁郡堂的这一支,后来流落北方,甚至是还有胡人血统。必然身上也不会有刺青和那一脑袋的红头发了。
“二位是从何处而来啊。”
“小徒姜伯约原是冀城人士,后居天水,两个月前随父到此,在下也一样。伯约快快见过孟起将军,文长将军。”
马超听到了“冀城”两个字,心里面“咯噔”,就是一下子。
因为这个地名对于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噩梦!
《三国演义》里的马超被称为“锦马超”,羌人将其奉为“神威天将军”。出场时十七岁,在长安连杀之前逐走吕布的董卓部将王方、李蒙,可谓少年英雄。
后曹操诱杀马腾,马超为报父仇,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连续击败曹营诸多将领,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渭水射得曹操夺船避箭,让曹操两次差点丧命。颇有天下无敌之势头。
而后大战虎痴许褚,被贾诩用离间计击败,败走凉州。不久马超卷土重来,占领冀城,虽然非常勇猛,战场上将杨阜七位兄弟击杀,但仍被夏侯渊、杨阜等人联合击退。投奔汉中张鲁,而后在葭萌关前大战张飞,被劝降归附刘备,随即引兵迫降刘璋,并活跃于汉中之战。蜀汉建立后马超镇守西平关,令伐蜀五路兵的羌兵不战自退,不久病死。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于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登场。杨阜为凉州参军,马超占领安定后。诈降之,欺骗马超妻子病故,与赵昂、尹奉、梁宽、赵衢等人用计击退马超。还曾和超当面对战,宗弟七人战死,本人身受五处创伤才将马超击退。受曹操重用,为讨伐马超有功十一人之一,被封关内侯。
马超在潼关兵败入羌,已经两年多了。这期间,马超纠集羌兵,攻取陇西州郡,所到之处,全都归降,只有冀城攻不下来。
后来凉州刺史韦康献城投降,被马超所杀,有人说杨阜劝韦康不要投降,可以杀了他。
马超说:“此人守义,不能杀他。”
马超仍以杨阜为参军,杨阜推荐梁宽、赵衢二人,马超都任命他们为军官。
杨阜对马超说:“我妻子死于临洮,请给我两个月假,我回去葬了妻子便回来。”马超答应了他。实则是杨阜不满于马超,借兵攻击马超。
杨阜经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姜叙。
姜叙与杨阜是姑表兄弟,姜叙的母亲是杨阜的姑姑,这时已经八十二了。
经过劝说,姜叙同意与杨阜攻打马超,姜叙、杨阜屯兵历城,尹奉、赵昂屯兵祁山。王氏将所有首饰变卖,亲自到祁山军中,犒赏士兵,鼓舞士气。
马超听说姜叙、杨阜联合尹奉、赵昂搞事情,大怒,当即将赵月斩首,然后令庞德、马岱起兵,杀奔历城。
结果当时夏侯渊出兵前来,马超两面受敌,抵挡不住,回冀城时,城已经被杨阜手下占领了。
梁宽、赵衢站在城上,大骂马超,并将马超妻子杨氏砍死,从城上扔下来,又将马超三个幼子和十几个至亲一个个杀掉,扔下城来。
马超气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这时背后夏侯渊追兵赶到,马超不敢恋战,与庞德、马岱杀开一条血路逃走。
自此后,马超与庞德、马岱商议,前往汉中投奔张鲁。
自此,马超就开始了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流亡生活,直到投降刘备,受封五虎上将,这境遇才算是缓和了一些。
可以说,马超这辈子的不幸也就不幸在冀城这里了。
如果说姜维他原本是冀城人,那么他又姓姜,莫非和姜叙有什么关系?如果是这样,他岂不是马超的仇人了!
那位夏侯伯南似乎看出了马超的眼神流露出了一丝杀气,立刻明白了什么,然后立刻说道:“此子祖籍冀城,祖父时已经举家移居天水,两月之前已经加入蜀军了。”
这一句话打消了马超的杀气,否则姜维就危险了。
对于蜀汉来说,姜维自然是蜀汉后期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姜维是蜀国上将军,得到诸葛亮真传和诸诸葛亮后是兵马大元帅。诸葛亮统一国家的宏愿没有实现,姜维六出祁山的基础上九伐中原。从历史的横截面看,姜维的才能很高,武艺很强。但结果姜维象诸葛亮一样,一切付出东逝水,只能浪花滔尽英雄。三国重头戏在诸葛亮而不在姜维,故对姜维影响不大,很多时候一略带目,烟云过去。姜维能杀能战,有勇欠些谋略。
姜维的武功强不强,应该是在中等水平。三国里面最强的应该就是五虎上将或者吕布他。如果他强就应该跟五虎上将或吕布匹敌,很显然他不能。如果说弱的话,他一生中还有那么多战绩,他一生中有那么多战绩说他弱吧,有点儿说不过去。所以我感觉他的武功综合来说中等水平强就应该跟最强的比,如果比不过那么他就是弱,那就跟最弱的比,如果他比弱的强,那么位于的水平就是中等。但是由于后期三国的人才凋零,所以姜维的武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最重要的是,他完全自学成才,如果在成长期能够有名师调教,只怕是成就不仅仅是如此。
三国越到后期其实越真实。战争已经不再是早期演义中:“某某某大喝一声,敌将一愣,某某某一刀(一枪)挥将下来,将某某砍作两段,大军趁势掩杀,某某某大败亏输。”
无论是演义,还是三国志,到三国末期其实都归于最接近真实的战争。
这时候蜀汉充的挂已经到期,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都已经归西,创始人刘备被一把火烧得郁闷死了,国家已经进入一个极度尴尬的阶段。
北线,东线,南线的正常防务都需要庞大的军资,而政坛却是黄皓刘禅掌握。
国力属于不发动战争,缓慢恢复。发动战争,迅速下跌的处境。这显然是个死局。
蜀汉有名的鹰,鸽两派便分化。
鹰派,武将以姜维,邓芝,夏侯霸,柳隐,句扶等,文臣以陈祗等人为首。代表的是大部分军方将领,和朝中刘备系老臣,蜀中清流派的意见。
鸽派,武将以诸葛瞻,张翼,文臣以谯周为首。代表的是大部分蜀中旧臣,和少数反对姜维的武将意见。
这时候攻或不攻呢?鹰派认为,蜀汉即便不北伐,也因为沉重的防务难以迅速增长国力。(武侯死后近二十年蜀汉国力才堪堪恢复,高阶军事将领反而凋零。)而这段时间魏完全可能迅速发展昌盛,更危险的是曹魏统治时间过久,中原百姓不会再认可“汉室”的存在。蜀汉等于失去一个巨大buff。
就凭着将多,同样你们五虎剩下个赵云,我们五子剩下个张郃,但架不住我魏国人才众多,猛将张郃射死了不怕,猛将徐质被砍死了不怕,王经打没了不怕,王双砍了不怕,郭淮射死了不怕,累的半死的姜维一抬头,邓艾陈泰钟会还在来的路上。
鸽派认为,蜀汉兵少民寡,不如休养生息,倚仗山川之险要,偏安一隅暂避锋芒。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鸽派在这里有个划分,比如诸葛瞻,张翼,廖化等人是硬鸽派,他们不支持偏安,但更加不赞同鹰派无限度北伐。于是暂时和软鸽派联合。一旦时机成熟,硬鸽派随时可能倒向鹰派。或者说,张翼廖化本身就是鹰派后退的一部分,他们随时可能变回鹰派。Μ.chuanyue1.℃ōM
软鸽派例如谯周益州本土人,他们并不关心汉室兴亡,他们只是想避免益州继续遭受兵祸。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益州平安,统治者到底是刘禅还是司马昭司马炎都是无所谓的事。
至于黄皓,他其实并非鸽派,他本质上是一个格局更小的人。他只要大权在握,有利可图。他愿意守着朝堂上的一亩三分地儿。
如此情况之下,姜维苦苦支持多年,可见不易。
“我观此子颇有才华,应当好生调教,日后必成大器。近日军师叫我在汉中发掘人才送往成都入御林军中教习,受军师教导,不知道你可有此意?”
姜维抬头看了看夏侯伯南,夏侯伯南说道:“如蒙将军垂青,自然是伯约的幸事,伯约,还不谢过孟起将军!”
“谢过将军!”姜维起身,有点犹豫的说道:“只是,我父亲还在汉中……”
马超言下之意,是把他送到成都,成为卧龙门生,姜维久闻诸葛亮之名,虽说年轻气盛,心高气傲,但是以师事之,还是愿意的。
只是他实在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父母。
“这你倒是不必担心,你父亲我等自然不会亏待。”魏延也在一旁说道。
“只是我母亲尚在天水城中,我与父亲投降蜀汉,还不知道母亲现今如何,我常常想着练好武艺去将母亲救出天水,如今母亲还在天水,实在不敢离开汉中……”
“还是个孝子!”马超对姜维的观感又好了几分,思考了一下,说道:“既然你心忧母亲,这也好办,我差人去天水城内将她接出就是,文长将军,可遣军中机密之人前往,千万小心。”
“领命。”魏延心说要是派个细作去天水刺死,这不容易得手,但是派人去把一个女人带出城,这倒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可还有顾虑?”
“师父……”姜维看了看夏侯伯南。
“为师这些武艺已经都教给你了,也算是后继有人,你安心入蜀,日后为师就在此地隐居,你若想我,可来此看望。”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更新,第78章 幼麟入蜀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