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根连和呼延赞交手的机会都没有,就被一枪刺穿了喉咙,倒在地上了。

  呼延赞杀上了山坡,却没有看到一个人,估计是跑了!【穿】 【书】 【吧】

  “奶奶的!还是来晚了一步!”呼延赞想要抓住吕范露一回脸,但是这脸没有露成。

  不过,在吕范撤退之后,也就没有人给蛮族人施加号令了,儒根也同一时间战死,蛮族士兵群龙无首,被黄权等人很快就给击溃了。

  黄忠处理完前军的敌人,和沙摩柯回援中军,把蛮族士兵击溃,这些人虽然溃败,但是跑得飞快,沙摩柯率领族人去追,奈何这些百越蛮族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再加上熟悉地理,连沙摩柯的武陵蛮都没有追上。

  黄忠看到了杨兴和呼延赞,上前搭话道:“二位将军是?”

  “关三公子帐下呼延赞、杨兴,特来相助老将军一臂之力!”

  “关三公子随云长远在南中,如何得知我于此地中伏?”

  “当初与吴军谈判之时,关将军派我等沿着荆州与交州边境进入交州,探听虚实,我等三日前探得交州蛮族快速前往苍梧,似乎有什么打的动作,便紧随其后,今日正撞见老将军被蛮人袭击,故此来相助一臂之力。”

  “原来如此,那云长何日进兵交州啊?”

  “只因南中初定,事务繁多,关将军欲来交州,但恐南中复反,于是准备叫关三公子与关平、关兴公子,刘封,张苞,并严颜老将军率军先行进入交州。”

  “在何时动身?”

  “南中往交州之道路,险恶难行,三公子等人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怕行进不易,需半月方可与老将军会师交州。”

  “倒也无妨,只是此地蛮族对我群起而攻之,只怕还需精兵强将入交州啊!若是子龙或翼德而人之中有一人得以在此,便好得很。”

  “老将军,张将军与赵将军只怕脱不开身,张将军领兵去汉中帮助御敌,赵将军回成都镇守。”

  “翼德去汉中御敌?不知汉中又出了何事?”

  “近日马超将军突染疾病不起,魏延将军掌管防务期间,曹魏再度结好羌人骚扰汉中,遣鲜卑族轲比能犯境,另有西羌迷当、彻里吉再度反目相攻,形势危急,张将军因此前往汉中。”

  以对方的实力来看,迷当和彻里吉应该弱一些,迷当,三国时期凉州羌王。正始元年,蜀将姜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强中,维退,遂讨羌迷当等,按抚柔氐三千余落,拔徙以实关中。

  而彻里吉上次和张郃一块儿攻打汉中,结果被马超给打得连元帅越吉都被俘虏了,再次出兵八成也是因为魏国威逼,不是真心的。

  轲比能(?~235年),为中国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之一。

  轲比能出身鲜卑支部,因他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所以被鲜卑民众推举为大人。轲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条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技术和文化,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轲比能统率下的部众,战守有法,战斗力相当强大。自曹操北征后向曹氏进贡表示效忠。魏文帝时,轲比能受封附义王。轲比能在进行部落统一战争时,受魏国干涉,受沉重打击,于是对魏怀贰,献书魏帝表忠,以麻痹魏庭,使之放松警惕。此后,轲比能的部众变得强盛,控弦十余万骑,为害魏国边境。每次钞略得财物,轲比能都公开透明地均平分配,所以得部众死力,各部大人都敬畏之。实力强大后,他继续部落统一战争,于是威行诸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鲜卑族政权。深感威胁的魏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轲比能于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登场。呼应曹丕五路进攻蜀汉的计划,与羌兵一同出征。知道对手是令异族闻风丧胆的“神威将军”马超后,便不战而自行逃回。

  轲比能野心勃勃,而且部下的鲜卑人能征善战,现在马超生病,对于魏延来说,还真的是一个挑战。

  马超身体向来康健,为什么突然得病了呢?

  都是因为他一日演武出汗过后,吹了凉风,受了“卸甲风”,因而卧床不起。

  “卸甲风”,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将军打仗之后,回到帐中,因为身体太热、又出了很多汗,立即卸去盔甲,贪凉吹风,引起所谓“中风”之疾。中医认为,人大汗之后,腠里不固,风邪易侵,拘束经络,使筋脉拘急,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按照西医的说法,由于寒冷的刺激,引起了肌肉的一种无菌性炎症,叫“腰背肌筋膜炎”。古代这样的事例不少。

  魏王豹是战国时魏国的贵族,项羽大封诸侯时,封豹为西魏王。汉王刘邦平定三秦,魏王豹以国属焉。汉败,豹以探望老母为由回乡,回到封国,与楚约和,反叛汉王。后韩信拜左丞相攻打豹,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魏王豹陷入韩信的迷魂阵被擒,豹不服,韩信放其再战,连战三天不分胜负,魏王豹回帐中,因“卸甲风”阵亡。豹死后,韩信念其姑表之情,将豹厚葬,并命士兵每人捧一兜土,培于墓地之上,即成魏王豹墓。

  李存孝,五代时的名将,一日力敌五候28将,诛杀15人,用尽气力,因热血沸腾,卸去盔甲,连饮三杯冷酒,忽然倒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中了“卸甲风”。敌将高思继在城外搦战,众将皆败,无人能敌。晋王怕激怒存孝,其病难好,嘱手下对其隐瞒战况。康君利妒忌存孝,送药之时,故意激怒存孝:“自汝染病之后,新来一将,姓高名思继,……有万夫不当之勇,被他杀败七十二阵,今日老父引领五百家将,十二太保出阵,又被杀败大半。看来世上英雄,只有此人,兄弟虽然人称好汉,亦不及此人矣!”存孝听罢,果然大怒,浑身是汗,遍体生津,卸甲风竟然痊愈了。遂披甲上马,迎战高思继,二人战上十余合,存孝大喝一声,将高思继生擒回营.

  常遇春,明朝开国功勋,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每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可惜,他只活到四十岁,就病死于柳河川。临死前留下遗言:“恨不能再报效太祖。”洪武二年患上卸甲风,在击败元军,大破上都(开平城)之后班师途中病卒军中,后追封开平王。

  不过这种死法倒是颇符合常遇春不痛快宁愿死的性格。而且死于军旅,遂了常遇春不死于田头、不死于床头的心愿。但是毕竟是因为脱衣着凉就死掉了,对于一代武将而言,实在也是太可惜了。

  索性马超受风不严重,就是短时间需要调养,上马打仗是不行了,只能由魏延全权代理汉中防御,要不是如此,羌人借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来犯汉中啊!

  原历史上,马超马上就要离死不远了,但是自从关索改变了原历史,马超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起码心态变了,不再郁郁寡欢了。

  马超在蜀,和刘备可谓是君臣相得,受到刘备的高度信任。

  投降刘备后的马超,反而跟曹魏的贾诩颇为相似:都是名门出身,投降前都有不好的名声,都被君主别有用心地封高官,晚年都怀着危机感而低调活着。

  我们还可以通过史料看马超投降刘备前后已经是怎样一个状态:马超战败后,全家被屠,进退狼狈,变成流浪军团,只能投靠张鲁。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马超归顺刘备后,马超小妾的弟弟董种去给马超恭贺新年,马超捶胸吐血说:全家百口人都死了,我们两人在这里庆贺?

  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马超戎马半生,归顺刘备,一直怀有危机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

  马超临死前给刘备的上疏:“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原话是《三国志·马超传》里面的: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可以这么说:马超的一生是失败的,很凄惨,很落魄,投降刘备后已经是风中残烛罢了。

  马超在张鲁处是什么待遇?一是不让马超掌握军队,乃至于马超想反攻凉州,还要向他“借兵”。二是张鲁本来想当马超的岳父,结果幕僚一劝,他就打消念头,叫停结亲,一点诚意都没有。三是部下杨白等人想要加害马超,张鲁也不加以制止,甚至是默许,搞得马超只能丢下家人部属孤身奔蜀。

  而刘备呢?正好与张鲁的三条待遇完全相反。听说马超来了,高兴得直说:“我要得到成都了!”(这个评价的级别非常高了)又是派人去迎接,又是偷偷把自己的一支军队交给孤寡中年马超直接指挥,等于是让他重建部队,结合精神病彭羕后来找马超说“卿为其外”,足见马超是一直握有军权的,这还不叫重视吗?Μ.chuanyue1.℃ōM

  随后还跟马超做了儿女亲家,让马超的女儿嫁给了自己小儿子刘理当王妃,也算半个外戚了。难道刘备幕僚没劝刘备?你看刘备理他们吗?不说有汉一代外戚是什么地位,刘备一辈子可就留下三个儿子啊,老大娶了张飞的女儿,老三娶了马超的女儿,关羽的女儿都没轮上,这还不叫重用吗?

  再是关羽此前和马超没交情,听说马超来投,颇有敌意,刘备派诸葛亮亲自劝解,打消关羽的顾虑,关羽还配合得把书信在组织内部分发传阅。信里咋说的?——说马超和张飞可以并驾齐驱。张飞在咱们组织里是什么级别的人物不用多说吧?领导拍了板定了性,他马超就是张飞,大家要搞好内部团结,这比张鲁任由家将侵犯马超高到哪里去了?这还不叫重用吗?

  马超辅刘七载,在蜀汉众将中,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平定益州就是平西将军,一当汉中王就是左将军、假节(此时全军就一个假节钺,俩假节),一称帝就是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这还不叫重用吗?

  而且,现在的马超也确实看到了报仇雪恨的希望,自然不会甘心早早的死亡了。

  至于魏延,刘备封他为汉中太守,汉中防务的大梁他就需要挑起来了。

  在刘备手中,魏延是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在关羽死后,魏延几乎就是蜀汉政权中驻外大将中最有实权的将军。

  而在诸葛亮手中,魏延是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官位看似是很高,但是充其量就是丞相府下的一个领兵将军,凡是也都得先经过丞相才可以。

  公元230年,魏延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丞相府高级军事参谋)、征西大将军(掌管攻伐的高级军事将领),而且授予假节的权力,并加封爵位为南郑侯。从这个官职来看魏延,他既是丞相府中的高级军事参谋,也是蜀汉政权的高级将领,算起来是军队中除了诸葛亮之外,官职最高的实权将领了。直到234年魏延被杀去世,都是这个官职。

  魏延是蜀汉不可多得的将才,也可能是蜀汉在五虎将后没有将才的原因,才凸显出魏延的实力,总之,魏延的去世,给蜀汉带来的尴尬局面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被诸葛亮或多或少的压制,也让他失去了许多可以自我发挥的机会。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出自于《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如此,有了足够的平台之后的魏延,便是这样的:“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出自于《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魏延的能力从刘备时期就是非常出彩的,而且也是让刘备极其看重的,甚至把其当做韩信来看待的。

  只要给他足够的信任,他就能给你以足够的惊喜。

  魏延武力在三国演义中属于二流(五儿子级)中等偏上。上限张郃、徐晃,下限王双。

  早期吕布雄霸天下,非一人可胜。打赢他需要三英战吕布。

  再后来关张交相呼应,分别成为第二位第三位天下第一,不仅有万夫不当之勇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夸张称号。

  再往后便是赵云长期独霸榜首,之后是马超不亚于吕布之勇,杀的曹操割须弃袍,但是混快就兵败了。

  赵云、马超之后便是三国后期了,名将凋零,赵云也去世之后,张郃意外的成为了这大后期的天下第一。魏延此时便是天下第二,唯一可以抗衡张郃的武将。

  庞德的实力和老年关羽持平,属于一流猛将,但还是得“奋力向前”,才能“战退”魏延,魏延和庞德应该在一个档次,魏延可能稍稍弱一点,差距基本上忽略不计。

  文聘是带着人群殴魏延,魏延的部下折损干净才突围。

  跟泠苞的战斗属于魏延的人生污点,魏延从战役的一开始就瞎闹腾一气,被泠苞以逸待劳给打败了,要不是黄忠前来救命,魏延性命不保。后面魏延带人秒擒泠苞算是挽回一些颜面。重点来了。魏延和张郃打过,而且是打了三次。

  第一次: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二次: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三次: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奔剑阁张郃中计。

  足以证明,这两个人的实力,实际上是在伯仲之间。

  魏延是蜀汉明面上五虎之下第一人,具备保八争六的资格,能与之一争第六的估计只有关平、疑似还有李严,李严的最好战绩五十合战平黄忠,黄忠在中期是对标魏延的。同等级下的还有姜维。

  而对于魏延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汉中没有足够的骑兵对敌。

  汉中有少量的西凉铁骑,这是马超和马岱的最后家底,除此以外,蜀汉战马稀缺的状态还是没有改善。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北伐就想直取雍凉的原因,因为盛产马匹。

  步兵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戚继光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步兵结阵而战,合千百人之力于一体。这是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弱点。从古老的青铜时代到近代燧发枪兵,所有步兵战术的核心都基于三种姿态的转换。

  方阵(防御,对近战强势,对投射弱势)

  横队(火力,对投射强势,对近战弱势)

  纵队(机动,对所有伤害弱势)。

  但这三种姿态间的转换是需要时间的。军阵规模越大,部队组织度和训练度越低,转换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会在三种姿态间反复横跳,让自己的扛线步兵活的更久,同时抓住机会小步走位。但如果反应太慢被对手抓住空隙,一次骑兵冲锋或一次集火齐射会对没有及时转为对应姿态的步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而骑兵对步兵的最大优势在于,骑兵是离合之兵,不用结阵也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再加上骑兵的冲锋速度,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步兵的有效火力范围一般是100-150米外发起突袭。

  所以,骑兵占绝对优势的军队能把对方步兵锁死在

  方阵姿态,再利用火力优势(己方工弩兵、横队步

  兵)直接消灭之;或者利用机动优势(己方骑兵、纵队步兵)破坏对方后勤线。

  同样,所谓步兵击溃骑兵也不能歼灭,只是因为步兵两条腿跑不过骑兵四条腿吗?步兵要追袭逃敌就必须散阵,等于自我消解了绝大部分战力。而骑兵散阵不减战力,随便组织一个短促反击,就能打垮十倍追兵。

  而对方这次不管是鲜卑人还是羌人,基本上都是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骑兵的数量十分的惊人,要是在野外野战,步兵打骑兵,还是要吃大亏的。

  而他最好的方法还是把敌人挡在西平关外,以深沟高垒的防御态势御敌,毕竟游牧民族野战厉害,但是攻城这一方面始终是他们的短板,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对于攻城的战法也不是很熟悉。

  他完全可以用这种防御战法拖住敌人,等待张飞的部队从阆中敢往汉中,只要是张飞到了汉中,想要收拾这些蛮族,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

  只是,魏延自己还是想要主动出击,虽说他是汉中太守,但是实际上在汉中的军事主导地位还是马超当先,他也确实是想要找一个机会来证明一下自己。

  要是被动防御,估计是立不了什么功劳的,但是主动进攻,就会能有所斩获。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更新,第83章 战端再起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