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刘备能够称帝,诸葛亮可谓是煞费苦心,先是通知关羽张飞还有现在可以抽得开身的五虎上将往回赶,然后他再度开始了自己的操作。
孔明乃设一计,谓众官曰:如此如此。于是孔明托病不出,来了个带薪休假。
汉中王刘备闻孔明病笃,亲到府中,直入卧榻边,问曰:“军师所感何疾?”对于刘备来说,前半辈子他颠沛流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和丧家之犬也差不太多了,自得孔明以来,如鱼得水,有了两川基业,现在他的忠臣病了,他必须来问候。
孔明答曰:“忧心如焚,命不久矣!”
汉中王曰:“军师所忧何事?”连问数次,孔明只推病重,瞑目不答。汉中王再三请问。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今幸大王有两川之地,不负臣夙昔之言。目今曹丕篡位,汉祀将斩,文武官僚,咸欲奉大王为帝,灭魏兴刘,共图功名;不想大王坚执不肯,众官皆有怨心,不久必尽散矣。若文武皆散,吴、魏来攻,两川难保。臣安得不忧乎?”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明白了他是因为什么病的,叹息曰:“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
诸葛亮听完了,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劝说刘备道:“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今大王名正言顺,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刘备心里面其实也是想要称帝的,但是他犹豫不定,眼下诸葛亮病倒了,他更是没心思想这些,于是就出言安慰诸葛亮说:“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想就此让诸葛亮先安心养病,不要忧虑过甚。
谁想到那诸葛孔明听罢,竟然从榻上跃然而起,将屏风一击,身手矫健,全然不像个病人。
诸葛亮拍完之后,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礼。”刘备懵逼之。
汉中王刘备视之,乃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简雍、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籍、从事郎秦宓等众也。
刘备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中了套儿了!汉中王惊呼曰:“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
孔明曰:“王上既允所请,便可筑坛择吉,恭行大礼。”
“不可,断然不可!”
“二将军,三将军何在?”眼看着刘备还是不同意,诸葛亮大喝一声,只见关羽、张飞也从屏风后面钻出来了。
“二弟?三弟?你们怎么……”
关羽,张飞不由分说,直接跪倒在地,说道:“大哥不答应称帝,我们就跪死在这里!”刘备无奈,只得应允。
关羽张飞并诸葛亮即时送汉中王还宫,一面令博士许慈、谏议郎孟光掌礼,筑坛于成都武担之南。诸事齐备,多官整设銮驾,迎请汉中王登坛致祭。
谯周在坛上,高声朗读祭文,刘备即位登基是为继承汉统,及皇帝位。
刘备遵已故汉献帝刘协为汉孝敏皇帝,封诸葛亮为丞相,关羽为大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迁右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赵云为扬武将军,顺平侯,法正为翼侯,追封已故副军师庞统庞士元为壮侯,其余文武官员,皆行赏赐。
至于刘备建立的国家的国号,自然为“汉”。
刘邦、刘秀、刘备、刘渊、李雄、刘龑、刘知远与刘崇建立的都是【汉】,史家为了区分,方便指代,分别命名为:【西汉】(或【前汉】)——刘邦
【东汉】(或【后汉】)——刘秀,
【季汉】(或【蜀汉】)——刘备,
【汉赵】(后刘曜改国号为【赵】,或称【前赵】)——刘渊,
【成汉】(国号先为【大成】,后改为【汉】)——李雄,
【南汉】——刘龑,
【后汉】——刘知远,
【北汉】——刘崇(其为刘志远之弟)。
另,刘备刘禅王朝一般自称【汉】与【季汉】,而【蜀】是曹魏与东吴对【季汉】的称呼,以刘备政权所占据之地来称呼其政权,是为蔑称——因为魏吴两国必须不认同【季汉】政权继承汉朝的合法性,不然不就是打自己脸了么?
现在刘备已经成为了汉朝的皇帝,曹丕暗地里弑君导致天怒人怨,民心不向,而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两川百姓痛哭流涕,感恩戴德,这已经看出来了差距,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现在天时不在曹丕手里,东吴所占据的地利在关索的谋划之中,也将要不复存在,但是蜀汉一直以来的优势——人和,却在不断的发扬光大!
季汉如果成功了,中国可就强大了,刘备给大汉续的绝不止是三百年江山,因为季汉三兴的光环加持太强大了,天命在刘的思想镇压可能连乱臣贼子都不敢去想造反什么的,刘汉变成万世一系都有可能,想一下没有五胡乱华,大汉这个军国主义体系的国家再延续五百年维持到唐朝中期是个什么局面,中国的底蕴会多强大,也就没有崖山甲申两度国变了,那以汉文明的科技水平在明朝初期就开始工业革命了,那君主立宪制和殖民地还会少吗,大不列颠率领洋人崛起时就要面对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了,世界大战也会是东西方的角逐,不过考虑到西方文明并不团结,威廉二世的德国可能会加入大汉的怀抱,最后世界大战的胜者也会是中国,不过西方文明也不是无条件投降,也就是把美洲大陆和印度割让给中国,双方东以大西洋西以耶路撒冷为界形成长期冷战的格局。Μ.chuanyue1.℃ōM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以刘备刘禅的繁殖能力是不会生那么多的王,再加上像刘璋刘表这种类型汉室宗亲早已在东汉末年死得差不多了,所以就算因为全国人口过少而不得不封诸侯王,也不会像司马家分那么多。
西晋开国时吴还没亡,晋朝就已经有27个王了。司马懿的老妖精家族:不仅抗衰老,而且繁殖力惊人,儿子一大堆,亲戚一大堆,遗祸不少。
季汉建立肯定是依照前面两汉的祖训和纲领,有了七国之乱的老祖宗留下的教训,季汉的诸侯王地方权力绝对不会有司马家的大。从源头上杜绝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司马家分那么多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得位不正】。士族表面服,但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心中不服,暗流涌动,只能亲信自家人。毕竟这是一个依靠政治恐怖而建立的权威,杀曹家杀魏臣那么多人.....由于为了拉拢士族,庶族寒门也不服。
刘家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姓刘啊!此乃天汉不绝炎刘!国家凝聚力比司马家强太多。
而在面对少数民族方面,季汉也有其独到之处,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带给中国最大的后遗症就是彻底养肥了周边的少数民族!
在此之前,历代少数民族边患,他们只是能打,但文明程度很低,生产力很低,侵略伤害小,以抢劫边关的小规模劫掠为主。
经历五胡和南北朝之后,他们的文明程度—生产力均追了上来,乃至战略眼光也追了上来:从抢劫为主上升到了以夺汉人天下为主。这给后世的唐宋明三朝留下了严重隐患。
就像是西方人用武力叩开了亚洲的国门,把工业文明带给了亚洲,结果东亚一百年就追上来了,甚至敢向他们开战了!
而季汉能杜绝五胡乱华,少数民族会延迟几百年崛起。如果没有八王之乱,汉军对少数民族的战斗力能长期保持在三国水准,详情参照辽东公孙氏这个在汉末最弱的诸侯之一的战力在边关的高光表现。
综上三点,如果刘备成功季汉能延续至少两百年。总加在一起:刘家已经延续了600年……夶风小说
放眼古代,这是一个超神的纪录了!只有周朝的八百年天下才可以与之媲美。以后谁要敢再造反,首先理论上就没有合法性了。
秦末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因为秦不仅短暂而且名声不好,虎狼之国的观念灌输了几百年,等刘家延续六百年的时候,估计没人敢再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汉朝可能是中国所有朝代里除去本朝,造神运动最为成功的之一。汉之后的所有朝代,没有哪个朝代的权臣能像汉朝权臣这样,对于篡位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后世,只要没有掣肘,说篡就篡,甚至有掣肘也篡。从没哪个像曹操这样,对于篡位犹豫这么久的。后世的臣子里,也没有汉臣这么忠心的,“食汉禄,永为汉臣”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详情参照曹操称魏王之后,他的谋士们对他态度的转变。
同样参见五代十国:对于名存实亡的唐朝,朱温可是说篡就篡,南方可是说称王就称王,虽然还没称帝。东汉末年,别说袁术,就连刘备只是称汉中王都有很多人口诛笔伐。拥兵自重无人敢称王,只敢称刺史州牧,江东孙家也长期对外自称将军这跟唐末藩镇割据完全不同,唐末至少中央政府还在,汉末只剩一个光杆司令了。其对刘家的造神运动不可谓之不成功。
想想看,如果刘备成功,曹家肯定是要被杀全家刨祖坟的,这对于后世都是一个警告。如果再延续两百年,再造两百年的神,情况还真不好说。
古代的封建王朝宣传的是君权神授,所以皇帝称天子。秦始皇传国玉玺上刻的是:受命于天,寿而永昌。
如果天下能够历新莽和三国之乱,三归于刘。那天命在刘的思想必然会得到极大加强。这对于季汉维系统治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起兵反王莽的,基本都是汉室宗亲,就算是绿林军还要推出一个刘盆子。
曹操在汉末军阀混战中成功壮大,依赖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之后权倾朝野,天下三分有其二,依然不能完成篡逆,一个原因就是内部思想不统一,文官集团首领,颍川士族代表苟或反对他加九锡。因为高祖定的规矩:非刘不王。抗曹最坚决的也是大汉皇叔刘玄德。
《论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然连造反都要打着刘家的旗号,那就证明这杆旗特别好使。打天下好使,治天下更好使。
而且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曹魏的短命和司马家短命而担忧季汉。
曹魏短命恰恰从反面说明了君权神化的重要性。曹魏其实是一堆合作伙伴中脱颖而出的,大家三十年前还都是大汉子民,同殿为臣。这皇位你坐得,我为什么坐不得?司马家就更不用说了。他俩归根到底是得国不正。
皇叔的基础班子里就有一堆老兵是幽州乌丸杂胡骑,后来的夷陵之战五溪蛮王更是为季汉捐躯,说明啥?皇叔民族政策把握的不要太好好吗?这么粗一根大腿你不紧紧抱住,你要造他的反?
如果皇叔完成了统一,那就是荆州集团、益州集团和颍川集团、河北集团以及江东集团。
荆州、益州从龙有功,略占上风,但是底子差一些。
颍川为代表的中原士族,虽然有附逆的污点,但是荀氏一族还算挣回一些脸面。加之枝繁叶茂,人多势众。不算太落下风。
河北集团,划掉。江东集团,划掉。经过长时间的兼并战争很多士族已经被淘汰掉了。还是和皇叔攻取益州的情况是一样的,玩平衡就可以了。而且从治蜀的情况看,一直都是拉小压大,没有顶级门阀出现。说不定科举制度会提前推出呢?
中国古代出现过三次典型的割据后大统一。一是秦,二世而亡。之后是大汉四百年基业。二是西晋,基本二世而亡。之后是三百年乱世。三是隋,二世而亡。之后是大唐三百年。一个是蠢,一个是傻,一个是用民无度。好像安乐公哪个都不沾。三百年稳了。不要担心皇帝不成材,看看东汉那么多小皇帝也没咋地。
马尔萨斯人口论,基本就是耕地资源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限,开发到达极限或者分配严重不平衡的时候就会出现动乱,导致人口减少,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很巧。三国时期就是一个循环的结束和开始。东汉鼎盛时期人口有6000多万,三国时期经过长时间战乱,人口锐减只有1500万。按照2.5%人口增长率计算要有个六七十年才可以达到人口的鼎盛。这和我们主观感受是一样的,就是大统一的王朝基本就是在立国五六十年达到鼎盛时期。气象分析三国时期的气温比现在偏低,恢复到温暖期要到隋唐时期。气候寒冷人口增长率也会比较缓慢,这个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
汉朝是按照最严格的昭穆制度,一个王朝只有一个“祖”,只有王朝开国的第一个皇帝会被称为祖。西汉去掉前后少帝、海昏侯,一共12个皇帝,有庙号的就四个,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东汉14帝,去掉废了庙号的就剩三个,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
刘备是汉景帝后裔,汉室宗亲,三兴汉室成功的话,肯定还是严格按照前面两个汉的宗法制度,祭拜的还是刘邦刘备开创了季汉王朝,是开国之君,所以庙号要称“祖”。
而刘备也自然是不二的开国之君。
关索远在交州,也在憧憬着季汉日后美好的未来。
要是光复了汉室,夺取了天下,估计刘备首先建都洛阳,毕竟队伍里荆州派成员居多。
其次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董承和马腾平反昭雪是必要的,也可以借此向天下昭示自己起兵的合法性。
最后是人事安排问题,卧龙回隆中继续种田,这也是他出山的誓言之一;诸葛瞻等待老一辈的人走后会崛起的。估计就算到时候刘备留他他都不会再留在朝堂了,毕竟使命已经完成了,除非刘备死了,托孤给他,他还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至于关、张,根本不需要考虑,不会出现被杀或者是杯酒释兵权放在京城养老的情况,他们继续干下去应该没问题,毕竟是桃园结义的兄弟,但张飞的女儿成了太子妃,这可能是下一个外戚势力的崛起。
马超如果能活到那时候的话领个啥征西将军的官常驻凉州,震住西北边境,考虑到他也曾是一方诸侯所以应该不会真的去统兵,应该是主将,再给他安拍一个副将干活,大概率是魏延实际带兵,如果马超死了就把魏延扶正,马岱当副手,毕竟治理西北他们两个已经在汉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了。
黄忠到时候如果还活着的话,可以镇守南方,荆州,江东什么的应该可以,可以统兵,毕竟江东不太安定,东吴的旧势力很有可能搞复辟。以现在黄忠的精神状态看来,只要没有什么意外,他似乎还能再活二十年,那可就是百岁高龄啊!
至于赵云,可以去守长城,重点防治那些未来造成五胡乱华的少数民族,实施精准打击!毕竟当年他在公孙瓒白马义从里面干的就是这样的活儿,算是老本行了。他可以当下一个蒙恬,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当卫霍,直捣龙城,饮马瀚海,封狼居胥。
至于徐庶,法正他们这几个主要智囊,可以效仿萧何、曹参,轮流为相,毕竟诸葛亮肯定是要回隆中躬耕田亩的,除非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大事,否则不会出山的。
至于许靖、简雍、黄权、刘巴这些人的话能在朝中有一席之地,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可以凭资历混到三公。马良的话应该是昭烈帝身份的侍从之类的吧,或者负责文书工作啥的;至于他弟弟马参军大概率是个某郡太守什么的,刘备应该不会把他提到中央来,能不能晋升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蒋琬、费祎、董允应该是后来的名相,不过应该不会在刘备这一朝发迹。
王平、廖化、姜维应该撑起以魏延为代表的二代名将的场面吧,都是后起之秀,如果季汉的前一代优秀将领不死光死绝,他们也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了,毕竟五虎上将他们的光辉实在是太过于耀眼了!
继承人的话刘封可能争不过阿斗,毕竟养子名不正言不顺的,元老们对嫡长子继承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意见的,刘封要么当曹植,要么当刘据。从现在的状态来看,刘封的本领也就是那样了,还不是亲生的,很有可能会自己作死。
除非刘封能出外统兵,昭烈驾崩后搞“清君侧”,不过他应该当不成朱棣,阿斗底下的元老们随便来一个就能碾压他,最终也不过是刘濞的下场。
但昭烈既然下定决心立阿斗的话,刘封是压根儿没希望得到兵权。
以现在的形势来看,曹丕篡汉自立,肯定要先找蜀吴双方里面的其中一家下手的,现在蜀国没有荆州了,只有汉中和魏国接壤,先前曹魏几次三番的在汉中被马超、张飞和魏延打得折戟沉沙,估计是不会再去汉中方面找罪受了,大概率会去攻打东吴,夺取荆州,毕竟现在三家里面东吴是最弱的,这个情况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所以,季汉还是可以获得几年的发展空间的,只要能够让这几年里面季汉兵精粮足,就可以实现先伐吴再攻魏的战略部署。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更新,第118章 天意不绝炎汉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