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岱作为东吴的重臣,后期甚至都官至大司马,其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在这次集结蛮族袭击黄忠部队的行动中,他的布置确实让蜀汉的军队有点措手不及。
吕岱这个人,文武兼修,在东吴群臣里面,论体魄,吕岱第一。
他一个江淮人,人到中年,逃难至吴。出仕孙家后,戎马倥偬,跑过益、荆、扬、交诸州,在交州这个传染病密集带待了二十年,又打仗又行政,最后以九十六岁高龄辞世。
相当于活了两个司马师,三个陆绩,一小半姜维。
也就是说从黄巾之乱184年就23了,差7年就能看到蜀国灭亡才死。
用吕岱对比下几个著名人物的生年,曹操155-220,吕岱小他6岁,比他活36年。刘备161-223,吕岱和他同年,比他多活33年。孙权182-252,吕岱比他大21,比他多活4年。
这家伙堪称是后汉三国时代的老王八,属龟的,太能活了!
吕岱的眼看着下面的局势,对于蜀军的强悍战斗力感到震惊,这些交州的蛮族尚武得狠了,素来快意恩仇,打仗不怕死,报起仇来更不怕死,东吴派来的山越人也算是蛮族部队,虽然有一点汉化迹象,但是战斗力也尚可,没想到面对蜀军还是不能有压倒性的优势。
相反的,蜀军在短时间之内能够组成阵势,保护百姓,以粮车组成了车阵来对抗,让蛮族骑兵没有取得想象中的那种优势,这让吕岱极度震惊。
吕岱先前就打听清楚了,蜀军里面统帅是黄忠,黄权为副将,其余的都是蜀军偏将不足为虑,他早就定下计策把黄忠留在了前军,那中军就是黄权在指挥。
“这个黄权黄公衡竟然如此厉害!”吕岱也不禁赞叹黄权的本事。
对于黄权这个人,东吴的了解不深,一来是蜀中的地理原因,在刘璋统治时期也没有和东吴来往过,而来黄权也不怎么显山露水,吕岱唯一知道关于黄权的情报,一个是他和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编撰过《蜀科》,另一个就是参与过汉中之战,担任幕后角色。
于是乎,所有人把黄权当成了一个内政人才,而不是一个军事人才。
实际上,黄权在投效刘备之前是刘璋的主薄,是刘璋比较核心的幕僚。投效刘备没多久之后亦得刘备重用,以护军身份辅佐刘备攻取汉中,汉中之战的谋划都出自黄权,是汉中之战实质上的军事谋划者。单纯论名声和影响力甚至都要高于睚眦必报的法正。
汉中之战中,黄权曾担任护军将军之职,打仗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匹配各种军务,比如协调各将领,调配军资和后勤等等,汉中之战,黄权要是继续担任护军,还能“率诸将”,那就不仅说明黄权能够沾上这些军务,黄权还应该可能也许大概是刘备之下的第一人。夶风小说
所以在汉中之战黄权继续担任护军的情况下,《黄权传》的“皆权本谋”,大概是指黄权全程参与了汉中之战的各种军务。而从官职上来说,护军黄权在汉中之战,所能参与的军务范围,造成的影响,以及战后的功劳,应该也许大概可能>法正这个蜀郡太守、扬武将军。
黄权的谥号为“景”,按照《谥法解》的说法,“景”是上谥。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德行可仰曰景。这几个解释,都比较符合黄权“忠谏于主”“弘雅思量”“筹画有方”的风格。
即便去了魏国,在人才济济的曹魏,黄权也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开府仪同三司的车骑将军。所以,黄权没什么名气是伪命题。应该说这样的名士没有留在蜀汉是一大损失,否则先主托孤,又何须要选李严这样的人入内朝。穿书吧
要是在蜀汉后期,没有失去黄权这个人才,那局势的变化会很大的。
一是给诸葛亮省了不少力气。二是影响了北伐成败。
如果黄权、李严都在,那么以黄权的品格、身份、能力,刘备的托孤很可能是以诸葛亮为首,黄权、李严并辅,或者诸葛亮>黄权>李严,这么一个顺序。
守江州,御东吴的重任应该会交给带过水军,又比李严更懂兵法,有实绩的黄权。而黄权的本领一定会让孙权无机可乘,当然李严干的也不错。
而李严会被放在南中、汉中的任一处,磨资历+锻炼,同时在诸葛亮、黄权出征时前往替补。
这样的三角形,无疑会使汉国政权更为稳固。
先说省力气的部分,如果李严的确去了南中,那么东吴在南中的破坏行动效果就要打折扣。如果去了汉中,那么汉中的开发治理上,诸葛亮无疑可以少花些精力。毕竟李严的本事也在那里摆着呢,不是废物。
而黄权在江州,既不必担心他会冒险攻荆州,也不怕他会防不住陆逊、朱然。
而且黄权是个极为持重,又不大争夺名利之人,他一个二把手都这样了,李严就很难飘起来。
至于勾搭孟达,诸葛亮、黄权也都能做,李严不是必须。因为曹叡才是最大助攻者。
而即使南中仍如本时空那般大乱,那么有黄权、李严镇守二边,诸葛亮也能少些担忧。
黄权身体不错,风评也好,有他在台上,益州本地官员对新政权的疏离感也会更低。
然后是正面影响北伐。建兴六年(228)的初次北伐,诸葛亮应该还是会重用马谡,街亭悲剧应该也是照旧,黄权在其中起不到多大作用,顶多有李严镇守成都,会让诸葛亮更安心些。
而两年后的子午之役,因为是防守反击,位置也在黄权熟悉的蜀地,那么总指挥官可以由黄权担任,李严调去江州锻炼,巴州牧啥的就不要想了,诸葛亮坐镇成都,管好物资供应就行。以黄权为对手,曹真讲不好会抹不下面子,不肯早早退兵,那么黄权很可能会获得比历史上更大的战果。
然后是建兴九年(231)的第四次北伐,诸葛亮与黄权互换位置,卤城之战、甲首三千重演,司马懿空握大军,进退不得,而黄权显然也做不出李严那种自断军粮的事情,到最后司马懿为了避免长安空虚,自然就只能放弃雍、凉二州,成功转进啦。
所以说,多一个黄权,真的会很不一样。
“这个黄公衡,倒是个人才啊,刘玄德夺取西川之后,手下能人果然多了不少啊!”
吕岱心想着,这黄权黄公衡也是个东吴未来的劲敌啊!要是有机会把他给杀掉了,日后东吴可就要少一个强敌了,毕竟蜀汉的顶级谋士除了诸葛亮和法正之外就没人了,像黄权这种有成长机会的武将,还是尽量让他成长不起来的好。
黄忠是蜀军的主将,定军山斩杀夏侯渊,是蜀汉重臣,黄权比起他来说地位还是差了点,要是想杀黄忠,一来是不容易,这老东西的武艺恐怕整个东吴都没人是他的对手,二则是要是死了黄志强,不太好和蜀汉交代。
毕竟黄权死了,还可以说是交州蛮族暴动所致,但是黄忠身为西蜀五虎上将之一,他死了保不齐蜀吴又得打起来。
“传令,叫这些蛮人集中力量进攻蜀军中军,冲破那些破车杀死黄公衡,为吴侯霸业日后少一个威胁!”
身旁的一个蛮族打扮的家伙立刻高喊一声,在不远处的山坳里面,立刻站起来了一支铁甲步兵。
这支铁甲步兵是吴主孙权扶持的蛮族部落里面挑出的勇士,这些铁甲也是东吴所提供给蛮族的,当然,也需要他们投桃报李的用生命来效忠东吴,以此来回报。
吕范身边站着的这个家伙叫儒根,是交州当地的蛮族,他的部众众多,领地靠近广州,是交州的大部落之一,也是归顺东吴的部落。
“大人,你看,我们的铁甲步兵出动,加上之前的骑兵,他们肯定挡不住。”
吕岱点了点头,因为一队重甲步兵,再加上一队骑兵,蜀军确实挡不住,重甲步兵又不会被那些粮车挡住,完全可以和骑兵配合,当开路先锋。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当铁甲步兵撕开了车阵的口子时,铁甲步兵和骑兵鱼贯而入,蜀军就有些难以招架了,被护在中心的百姓也开始了恐怖的喊叫。
“将军,敌人还有铁甲步兵!我们只怕是难以抵挡了!”张著把冲过来的敌人一刀砍倒,保护了黄权。
“黄老将军与沙摩柯尚未回援啊!速速派人去后军,请程祭酒,张南,冯习两位将军来救!”黄权现在也只能尽全力抵抗了,敌人把优势兵力布置在这里,摆明了就是要吃掉中军,前后两军如果不回援,那就危险了!
“杀!”
就在此时,一队人马突然从后军方向冲出,黄权定睛一看,竟然是张南和冯习,还有两个不认识的将官,一个手持长枪,腕悬两条紫金鞭,一个手中一条镔铁大棍,正朝这边杀来。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更新,第81章 一波三折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