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汉建安二十五年。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使用时间从公元196年1月至公元220年3月。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

  二原本在公元220年的食欲而且,随着襄樊之战的尘埃落定,一代奸雄曹操逝世,曹丕篡汉,汉献帝刘协逊位,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

  四百年大汉,亡矣!

  而原本的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于蜀,孙权亦自王于吴,于是天下遂三分矣。

  而今去,这一切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变化,关羽未兵败身死,曹操有没有死,而那做了半辈子傀儡皇帝的汉献帝留下,现在至少还坐在皇位之上。

  而在原历史上已经去世了的关羽,现在则率领此次南征军全军在成都西门,汉中王刘备和军师诸葛亮带领成都诸位文武大臣给南征军送行。穿书吧

  想起了昔日荆州的失败,关羽在刘备面前双膝跪地,坚定的道:“关羽此次出征,必知耻而后勇,手中青龙刀定要荡平南中,为兄长开疆拓土,若不成功,绝不生还来见兄长!”

  “云长请起,孤素知你忠勇,此次出征南中,必然得胜而归!但要切记,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南人心服口服,用不复反!”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当然不是关索的首创,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句极为符合兵法的至理名言出自《孙子兵法》,然而,实际上,这句话是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没错,就是那位大意失街亭的马谡,马幼尝说的。

  但是,关索早了一步把这句话在这个时代给说了出来,也就掌握了所有权和版权,也得到了蜀汉君臣之间的一致认同,其中就包括了马谡。

  “众将士们,此次平定南中,山高路远,瘴疫纵横可谓是困难重重!”

  “但是,军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此方才能展现我蜀军之精锐……”刘备以蜀汉一号领导人的身份开始了战前动员,和后世学校开百日誓师大会差不多,激情四射但是内容空洞,站在将领中间的关索听得有些百无聊赖,但是左右的关平和关兴却听刘备的演讲听得热血沸腾,神采飞扬,关兴的眼睛都红了!

  他后世听了太多了,各种各样的什么都有,现在完全无感,免疫。

  这次的南征,出兵路线有蜀汉高层商议,大体和原历史上的诸葛亮南征南中的路线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首先沿水路自成都快速到达僰道(今四川宜宾),而后以僰道为前进基地,开始分兵行动。

  南征的人员部署大致如下:

  南征战役总指挥:蜀汉征东将军关羽

  西路军:估计人数大概在十万以上;主要将领:统帅关羽、护军将军法正、越隽太守龚禄、前锋关平、刘封,辅国将军关索,以及关兴、张苞、赵统、赵广一干人等。战役目标:消灭越嶲郡(今四川西昌)高定的主力,随后进击益州郡,消灭雍闓、孟获军。

  中路军:庲降都督李恢、老将严颜、廖化、蒋晥、五溪蛮族将领鄂毕节,所调拨的兵力并不多,其主要任务是从驻地平夷县(今贵州毕节)沿小路迂回益州郡(今云南东部),占领孟获的根据地,来个偷家行为,切断孟获援高定军的退路。由于需要翻山越岭迂回,不利于大军团作战,兵力大约在万人左右。且其中不少是五溪蛮王沙摩柯第一批派进蜀中的五溪蛮兵,善于翻山越岭。

  东路军:门下督马忠,张翼、张嶷、张裔。因为对手比较弱,兵力也不会很多,估计在两万人左右。其战役目标为直取最东面的牂柯郡(今贵州黄平西南)、消灭朱褒的叛军。

  实际在原历史上,马忠军完成这个目标后没有再西进与诸葛亮会合,而是留在当地进行抚恤等工作了。因为牂柯郡距离益州郡也很远,要等马忠从牂柯来会合,时间上是不够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王贲也加入了南中军,暂时充做主簿,在关羽帐前听用,而关银屏和王贲二女王悦、王桃也随军出征历练。

  关索之前向关羽提议了组建女兵女将的事情,关羽也没有反对,正好趁着这一次南征的机会把几个女将拉出来试试水。

  南中四郡,实际上只有三郡叛乱,也就是越嶲郡叟帅高定,牂柯郡郡丞朱褒、益州郡的益州大姓雍闓叛乱,至于南蛮王孟获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其统治地区暂时不算在其内。

  第四个郡,永昌郡一直没有参与叛乱,叛军一直没有能够进入永昌(今云南保山东北)。

  这时,高定的主力主要集结在旄牛、定筰、卑水(今四川美姑)一线,关羽的策划则是想一鼓作气消灭叛军的主力,吸引叛军主力决战,所以关羽觉定,在部队到达卑水地区后,暂停前进,驻扎当地,采用诱敌之策,吸引叛军合围大军,以等待叛军向卑水地区集中,以便一举消灭之。

  以关羽的实力,手中的主力军足有十万的人马数量,叛军如果想一口吃个胖子,想合围吃掉关羽,就是正中了关羽的下怀,会被武圣一举歼灭的。

  说实话,《三国演义》里面的蛮王孟获完全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愣头青莽夫形象,能力上有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文韬武略跟诸葛亮没法比,和关羽也没法比。

  至于南中的将领方面,除了他孟获的老婆祝融夫人还算是一个女中豪杰,住哪二流武将水平,剩下的那些将领实力真的是不堪一击除了一个会驱赶野兽作战的木鹿大王和一个手下掌握藤甲兵的人形怪物兀突骨,没什么厉害角色。

  那木鹿大王的妖术在《三国演义》里面可以驱赶虎豹豺狼,曾一度让赵云和魏延这样的沙场老将都吃了点亏,也不知道这个妖术是不是真的,关索有没有可能见到。

  关索更倾向于这是一种古老的御兽手段,毕竟人类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就学会了驯养动物,木鹿大王的野兽也很有可能是饲养用来作战的“战兽”,这也不足为奇。

  不过,就算是他真的可以驱赶虎豹狼虫,关索也不会怕他,毕竟作为一个现代人,怎么驱赶野兽,如何能让野兽恐惧的方法,他还是知道的。

  至于藤甲兵吗,优缺点就更加明显了,是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东西虽然是很轻便,而且拥有刀枪不入的强悍防御能力,但是惧怕火烧,一把火就可以解决战斗,不是大威胁。www.chuanyue1.com

  说实话,关索一点也不担心打不下南中,以关羽的能力攻取一个南中还不是手到擒来,可是所谓“打江山易,坐江山难”,真正的困难应该是在蜀军彻底平定收复南中之后的统治问题,毕竟南中是个异族杂居之地,历史上基本就没怎么消停过。

  但是,这就不是关索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了,毕竟他不是专业的政客,即便是熟读《三国演义》和一些史书,对于这个时代的了解和政策都是没有深入了解的,片面的。

  这样的活,更应该让诸葛亮、法正、刘巴、黄权这些蜀汉智囊团来谋划,毕竟人家是专业人士,但是关索可以在他们制定出相关的方案之后,自己以后世之人的视角来观看这些政策,以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一看这个政策的发展前景和可行性。

  另外,南征时期由于古代的地理环境十分恶劣,会造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原著《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南征期间就遭遇到了野兽、毒泉、瘴气、桃花潭水等一些地理原因导致的非战斗减员。

  而这些在热带丛林里生活的常识知识,关索也都知道,而关索现在有了安道全这个神医,他也对这些情况否有所遇见,在军中准备了应付水土不服、瘴气、蛇毒等一系列突发事件的草药,毕竟安道全是宋朝人,宋朝时期对于偏远地区的开发已经很大了,应对这些事情,安道全也有不少办法。

  古代人们对瘴气的认识非常有限,实际的致病的瘴气大多是由蚊子群飞造成的。大量带有恶性疟原虫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飞行,远远的看就像一团黑沉沉的气体。人畜被它们叮咬过之后,便会感染恶性疟疾。我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森林里乌烟瘴气过后,人就倒下了,实际上瘴气就是蚊虫群飞而成的,而这些蚊子能传播恶性疟疾。中国人称疟疾为瘴气,在意大利语当中,疟疾叫“阴风”,可谓如出一辙。中国西双版纳有几句民谣:“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疟疾对人类的危害。

  瘴气与南方明确相联系始自马援南征。东汉初,交阯发生征侧、征贰造反,附近各地纷纷沦陷。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交阯。马援虽然完成任务,立铜柱而还,但军队却损失惨重,《后汉书·马援传》:“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马援自己也说:“下潦上雾,毒气重蒸。”这是长期征战于中原的军队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后世由此甚至诞生出“鬼门关”的传说。

  南方闷热潮湿,自然环境与北方迥异,很多地方病对于北方人士来说闻所未闻,而且北方人士常常由于水土不服、缺乏对南方地方病的抗体、缺乏规避当地地方疾病的经验等原因,更容易受到这些疾病的侵害,由此诞生出恐惧感。

  至于疟疾等传染疾病,目前没有金鸡纳霜,而金鸡纳霜产自南美洲,现在南美洲那里活动的也不知道是印加人、阿兹特克人,还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只能想想别的办法。

  在关索和安道全聊到疟疾时,关索询问他有没有什么治疗疟疾的有效办法、药物时,安道全说蜀中多产青蒿,青蒿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的功效。主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暑热外感,发热口渴,疟疾寒热。可以让人大规模猜忌青蒿备用。

  青蒿可以治疗疟疾,关索自然是知道的,在几千年后,有一个人就创造出来一种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

  但是关索没有想到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知道青蒿可以治疗疟疾,而且已经应用在治疗当中了。

  关索也不禁感叹起了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的那中医药的神妙,华夏的先人们,他们刀耕火种,筚路蓝缕的创造除了这样辉煌的文明,然而在后世,无数的人却在质疑和唾弃祖先的智慧。

  子孙如此不孝,令人痛心疾首,只可惜自己能领略古人的风采智慧,却不能把这些让后世的人都看见。

  “三军将士,进发南中!”

  关羽从关平手中接过来青龙偃月刀,翻身跳上赤兔马,向着刘备一抱拳,蜀汉三军齐动,一个月厉兵秣马,如今待试锋芒,蜀中百姓在道路两侧夹道送别,老将严颜的部队还抬着一口棺材,这位老将的岁数比黄忠还要大,已经是发如霜雪,此次是抬棺出征,告知家人,若死于南中,则葬在南中,愿长眠于南中。

  “二弟,孤等你德胜归来的好消息!”

  “二将军,亮祝二将军能势如破竹,克敌制胜,收复南中,成就盖世奇功,名垂青史!”

  两边的“蜀汉军乐团”正在滴滴答答,吹着一首叫做“得胜归”的乐曲,也不知道和当初诸葛亮三气周瑜周公瑾的时候用的是不是同一首曲子。

  大军缓缓离开成都平原,队伍连绵,远望不尽,恰逢黄昏之时,蜀中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三国:开局重生,我是汉寿亭侯第三子更新,第29章 出征平南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