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黑貂之路的秘密 > 第6章 商朝大鼎
  山洞大门敞开的那一刻,“唰”,一道五彩斑斓炫目的宝光夺门而出,无数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洒向夜空,顿时璀璨如银河,天地间放大光明。

  文德和老赵措手不及,被笼罩在宝光里,宛如下凡的仙人降临人间。

  “咯咯咯”,清脆如溪水的欢笑,“文德哥,赵哥你们下凡了”。

  当夜有善观天象者,就会看到在大唐的东北夜空,有灿烂夺目,五彩斑斓的流星划过天际。

  大唐太史令李淳风记载:“天宝九年,季夏二十日,靺鞨之地,徒太山中,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自东而坠”。

  山洞前方是一个宽约半亩的平台,上面杂树生花,野草,荆棘高达半尺,很巧妙地掩盖了平台的痕迹,中间一条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鸟道通向山洞大门口。

  在琉璃的引导下,二人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走进去。

  洞口很大,三人分散站着,依然觉得很宽敞。

  琉璃点燃手中火把,但见得洞内在火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美轮美奂宛如仙境,洞内有无数林立,倒垂的钟乳石,将山洞装饰的如东海龙宫一般。

  洞里不时传来“呜呜”的风穿堂的啸音,显然山洞不是一层,肯定还有别的出口,扑面而来的是丝丝缕缕的水汽。

  琉璃举着火把,紧挨着她的是文德,赵德走在最后。

  琉璃将洞壁的火把全部点燃,瞬间洞内亮如白昼。

  借着火把的光亮,文德看清楚洞内的构造。

  山洞宽广,阔达,分为两层,底层是无数美轮美奂的石笋,石柱,石瀑与冰结晶互相呼应,幻化成不同的动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

  一道比渤海宣政殿徒太山松花石御道还要威武气派的白色钟乳石铺就的台阶,通往高约二十米的第二层。

  二层是生活区,比第一层更加广大,也更加干燥一些,石壁上凿出数十间大房间,每间至少可以安置三十多人。

  二层中间是下沉式的空间,四面是层层向上,一圈圈的石制台阶,中间留有两条过道,这应该是集体开会或者聚会的地方。

  在中央是一口威武,肃穆的青铜大鼎。

  鼎有一人之高,四个青铜圆柱鼎足,圆腹,腹底和腹侧有浓重的烟熏火燎的痕迹。

  文德穿越前曾现场考察过在郑州杜岭发现的“杜岭方鼎”和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

  下意识地反应就是,这个大鼎应该是商代的。

  大鼎已然许久不用,上面落满了灰尘,与这个豪华,绚丽的二层大空间有些格格不入。

  文德好奇的问这个大鼎是用来干嘛的,琉璃回答说,那是族里祭祀的,当然是在有重大战事或者族内需要做出重大决议时才启用,祭祀完毕,里面的东西最后都会进入大家的肚子。

  “哦,原来这样啊,看来琉璃她们挺有钱呐,光是这个大鼎没有千把人是根本铸不起来的,铸完了还要多少人工运到山洞里”。

  文德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仔细观察久远的历史留在鼎身的痕迹。

  大鼎通体青绿色,圆润,花纹繁缛富丽,是典型的三重花的浮雕手法,第一层在鼎肩部是三足蜿蜒浮雕龙,龙首悬肩,龙尾后又一小龙纹;

  第二层在腹部,是三足雕两虎捉鬼图,两虎相对,两张血盆大口张开,足下各按压一个呲牙裂嘴,死命挣扎的鬼魅;

  第三层是下腹部平雕羊面人身,目在腋下,虎齿人爪的“四凶”之一的饕餮图;

  鼎四足是龙虎鬼魅浮雕,上布雷纹或曲状条纹。

  文德心中暗暗吃惊,这个鼎,从颜色看,是典型的青铜器,根据年代推算,至少是千年以上,从器型和纹饰,图案看,可以肯定是商中晚期的王室用祭祀鼎。

  如此久远的大鼎,王室用鼎怎会出现在僻远,苦寒的徒太山腹地,而且是在十米的悬崖上洞窟内?

  心中疑问越来越浓,文德边想边绕到大鼎的后面。

  大鼎后面显现的图案让文德大吃一惊,大鼎就像电影画面,錾刻了三幅图画:

  第一幅,熊熊燃烧的大火中倾颓,坍塌的接天高楼,隐约有一头戴王冠的王者手舞足蹈地仰天狂笑;

  第二幅,远远的城外高山之上,一队全副武装,头戴铜胄,身穿皮甲,上身白色戎服,下着黑裤手持各式兵器的精锐部队,全体跪地叩首,嚎啕痛哭;

  第三幅,一群逃难的难民,赶着牛车,羊车,来到海边,海边有船,这群难民在海边分为三股,一股扬帆向东南远航,另外两股向东北方向继续进发;

  而在三幅画像中间,是一坛熊熊燃烧的大火,不过和三幅画面有些不协调,很明显这是后期錾刻工艺,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作为后世的考古工作者,文德敏锐地觉察到,这个大鼎很有故事,可能是承载着一个已经消失的民族或者古国的历史。

  他凑近大鼎,想要仔细的查勘一番。

  堪堪就在距离大鼎不足一步时,一股股冒着白雾的寒气从地上裂缝向大鼎蜂拥聚拢。

  五步外的赵德和琉璃的身影渐行渐远,文德想要伸手去触摸大鼎,想要张嘴呼喊,却是嗓子发紧,无法出声,两双手也被冻得好像裹上了厚厚的冰甲,眼中看到的是自己嘴里喷出的股股白雾,四肢冰寒入骨,如同一座冰雕伫立在大鼎的后面。

  好像过了许久,也可能是一瞬间,一股破冰而至的温暖袭遍文德的全身,猝不及防地撞上了盛夏烈阳,包裹的冰甲消融散尽。

  从冰封大地来到艳阳之下的感觉真好,定睛一看,琉璃的温暖笑容,赵德揶揄的浅笑,两双眼睛齐齐地望着他。

  “文德哥哥,你怎么了?,干嘛在这发呆呀?”。

  看着笑得花枝乱颤,吐气如兰的佳人,文德不好意思地摸着头,笑着掩饰了自己的尴尬。

  “琉璃,这个大鼎真气派呀,运上来可是费了不少劲吧?”。

  琉璃望着大鼎,悠悠地说到:“可不是吗,这是我们祖里的祭天圣物,听老族长说,它至少有上千年了,当年为了把它请进来,很多的部落和一些外来人都过来帮助我们”。

  心中的判断得到证实,千余年的历史,如此器型,纹饰,商后期是没跑了,但具体是哪个商王呢?

  这三幅画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雕在大鼎的背后,为什么中间有那么突兀的一坛火焰?

  是什么缘故,能让如此国之重器千里迢迢从温暖,湿润的中原腹地来到苦寒,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不咸神山,而且还一定要安置在山洞里,难道是为了守护什么?

  刚才我看鼎的后面,为什么会有那样怪异的情况?

  “琉璃,我问你呀,这个宝鼎的后面为啥是一团火焰呢?”。

  才还笑靥如花的琉璃,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贝齿咬着娇唇,双手绞来绞去,莹润剔透的脸,白中透青,好像天青色的青花瓷。

  “二位哥哥,这个说来话长了,咱们先吃点东西再说吧”。

  文德赶紧找了一处平坦的台阶,仔细擦拭干净,招手二人过来。

  赵德一屁股就要坐下,文德赶忙把他拉开,“你坐一边去,这是琉璃坐的地方”。

  “呸,登徒子”,老赵心里一万匹骏马呼啸而过。

  文德脱下外套,垫在台阶上,“来,琉璃,台阶凉,你坐这里”。

  这一番操作,让不平衡的老赵,更加腹诽,愤愤不平:“你等着,等着回天池社的,你看我咋和四公主说,看四公主咋拾掇你,哼哼”。

  老赵嘴里嘟囔着,呼哧呼哧大喘气。

  在美女面前,文德是从来不顾及兄弟情谊的,这是老毛病,到了这个时代,身边没有父母,学姐的监督,文德就更加放任,恣肆忘形。

  文德紧紧地挨着琉璃,感受着琉璃芝兰般香甜的体香。

  琉璃指着二层入口处的一个稍小一些的房间:“文德哥哥,赵哥,你们今晚就在这个屋子住,咱们明早卯初动身,约莫午末未初即可到达我们那里”。

  文德迷醉的看着琉璃:“妹妹,饿了”。

  “唉呀,不好意思,怠慢二位哥哥了,我这就去拿”。

  琉璃噔噔蹬跑进一间石屋,片刻,手里拿着三大块干肉和一瓮泉水来到文德身边,不好意思地说:“今晚二位哥哥将就一下,简单吃点”。

  “唉呀,琉璃妹妹,这就很好了,出门在外不容易,我和赵哥不挑”。

  文德从琉璃手里接过干肉和水,趁机摩挲着琉璃的柔荑不愿意撒手。

  满满地一口肉刚下肚,老赵就看到这扎心的一幕:“唉呀,高手啊,这么快就下手了”。

  琉璃看着文德,眼中泛起羞涩,使劲抽出被文德握的生疼的手。

  “文德哥哥,赵哥,这个大鼎的来历我也是听老族长简短地说过一些,我也弄不清楚,等到了我们那里,让老族长讲给你们吧。

  我知道的是,大鼎背后那个火焰的故事,这和一群外人有关系,这事要从百年前说起了。”

  听着琉璃不急不徐的讲述,文德听的心惊肉跳,真没想到这个大鼎竟有如此传奇经历,隐藏着如此惊天的大秘密。

  在渤海率宾府生活着靺鞨七部中的号室靺鞨和佛涅靺鞨。

  他们生活在牡丹江流域和绥芬河流域,张广才岭的西麓,最北处能与黑水靺鞨的极北大荒接壤。

  对于率宾府来说,除了闻名天下的率宾马,这里还有一样风物也是名声极大,龙泉上京府的贵人和头领们,甚至在契丹地的大唐营州的达官贵人们也都会定期纷至沓来,供奉丰厚财物。

  这个风物可不是什么东西,而是一座已经存在了百年之久的大庙。

  听老辈人说,曾经有一年,从极北的大荒之地来了一群碧眼金发的胡人,这群人拖家带口在太平岭深处的一处山坳安顿下来。

  他们封闭了坳口,进山后从来不见人出来,当地人就很纳闷,他们到底在里面干啥呢?

  一些胆大的猎人和顽皮的熊孩子禁不住好奇心,就偷偷地爬上最高峰三合顶子往下看。

  那些猎人和孩子们说,在山坳里这群胡人修了几十座房子,有住人的,也有养猪的。

  但是这些房子很奇怪,房门正对着被封闭的山坳口,看不见他们在做什么,只能听见里面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好像是在打铁,但是看不见火苗。

  还看见老人和妇孺拿着盆子和用柳条编的箩筐在河里捞沙子,然后把箩筐放在水里来回晃悠,再把晃悠完的沙子放到小盆里用火烧。

  他们在小盆里烧沙子的时候,还往里加一些白色的滴溜圆的滚珠子,烧的时候冒白眼,那个味打鼻子,我们在山上都快被熏得晕了,人家到不拍,脸上都蒙着白布。

  如此一来,当地人就纳闷了,山里,河里到底有啥宝贝,值得这些胡人这么下力气,还举族迁移到这里呢?

  当地人把这群胡人的信息报告给佛涅头领矢异蒙。

  此时的佛涅部,号室部正在全力抵御渤海国的北进,大头领鱼可蒙手里无兵可派。

  而号室部在渤海国的强大压力下,已经全族归附。

  形单影只的佛涅部只得向北部的黑水靺鞨靠拢,也就顾不上搭理这些胡人了。

  就这样,这群胡人逍遥自在地在太平岭这座山坳中繁衍生活了近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里,他们也逐渐地与当地人接触,随着时间推移,有些胡人与当地人通婚,在这里生儿育女。

  山坳里的秘密也随之揭开盖子,原来这些人是来自遥远的西域之地。

  他们沿着前人开拓的丝绸之路,前往黑水靺鞨收购当地特产银貂皮倒卖到极东的佛林国和极北的罗斯国。

  路途虽然艰苦,但是获利非常丰厚。

  在与黑水靺鞨贸易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当地的忽汗水(牡丹江)有一条很丰富的金脉。

  勘探的结果是在靠近太平岭一带的忽汗水流域的黄金产量最大,而且这个地方的人,还没有掌握淘金技术。

  所以萨宝就命令三个部族各留下二十口在当地淘金,养猪,开设武器制作工坊。

  待大队回来之后,再一同出发到营州,那里是他们在大唐的大本营。

  在太平岭期间,这些人思念家乡的大桃子,听他们说呀,家乡的桃子比拳头大,颜色金艳艳的,人们都说那是“金桃”。

  他们就想把家乡的桃子移种到当地,桃子喜欢温暖的气候和砂土,而忽汗水两岸的土地是油黑土,金桃在大荒之北的移植失败了。

  但是喜好琢磨的胡人们盯上了当地漫山遍野的山核桃。

  当地土生的山核桃,壳厚,肉少,油性差,平时人家都是用来喂猪。

  山核桃经过人家的巧手改良,原来不值一文的土核桃,一下子就在率宾府,黑水靺鞨贵人家里的待客上品。

  普通百姓也摆脱了单一的猪油,改良的山核桃出油率奇高,不光可以作为食用油,也可以在青黄不接时用来饱腹。

  家里一片核桃林,就是一座小油坊,世世代代的山民们除了养猪,采集山野土特产之外,又多了条致富的门道-卖核桃油。

  几十年前来的胡人们和他们的后代被当地人厚待,在他们修建大庙时,当地民众也积极出工出力。

  建成后的大庙也成为渤海国极北之地这些人的精神家园,甚至远在营州的同族也都过来朝拜纳供奉。

  渤海本地人的信仰在上层是以佛教为主,但是在广袤的渤海大地上,底层的民众还是信仰万物有灵。

  他们对大自然所有的生灵,包括桦树,松树,柞树都虔诚地敬拜,这种原始的萨满教,也被已经融入到当地的胡人们所结纳,在他们神圣大庙的后院,也贴心地设置了供奉萨满五仙的神主牌位。

  为感谢这些来自万里之外的朋友们,让大家摆脱贫困,太平岭的人们,就把这个山坳改称为“桃林村”。

  这座混合了大庙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桃林寺”。

  桃林寺庙建在海拔1036米三合顶子的下面,茂密青翠的落叶松,红松和赤松如同皇位两侧的黄罗伞盖遮盖在桃林寺的上方。

  每逢拜山的大日子,十里八乡的人们,都纷纷前来抢占地盘,从山脚到山顶,密密匝匝都是提供吃食,特产,饮水的简陋布篷子,那些打把势买艺,耍猴,玩魔术则因地就简,摆开场子就开干。m.chuanyue1.com

  桃林寺占地不大,内外两进,外墙上有一座神像,神像上半身为一个留着长胡子的庄严而智慧的男子,身体周围展开三重羽翼与尾巴。

  进入庙门迎面是一个圆形水池,再往里走就可以进入大殿,殿门上是雕刻着骑在狮子上的女神像。

  殿内引人注目的一盆熊熊燃烧的“火”,这盆火已经生生不熄了六十年。

  在后殿则又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在后殿供奉的则是当地土人信奉的五仙-胡黄白柳灰。

  那胡仙尖嘴猴腮两个爪子做作揖状,小眼睛笑眯眯地盯着你,不过那双眼睛里可不见温暖,倒是森森寒意沁透心脾;

  黄仙一个爪子捋着胡须似笑非笑,一个爪子做拈花状;

  白仙挺着白肚皮两爪肃立,眼睛朝天,仿佛万事不关己;

  那柳仙可不是吐着芯子吓唬人,而是一个妖态冶丽,杏眼魅人的美妲己;

  当然排在最后就是那位或者生活于厕间,或者享乐于谷仓的灰老鼠,不过爪子里倒是一捧卢城之稻;

  显然这个隐藏在后殿的众仙家更是符合当地人的口味,供桌上摆满了五谷供奉。

  香火旺盛时的桃林寺,从南至北的驿道上,常年都是络绎不绝的朝拜人群,其中有富人,有渤海国的贵人,各部头领还有来自营州甚至还有来自大唐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胡人。

  而那些普通人,穷苦人更简单,他们没有多少宏大的目标需要去实现,顾及的是吃饱肚子,风调雨顺,儿女平安,不再打仗,在外从军,行脚的掌柜的,能够平安归来。Μ.chuanyue1.℃ōM

  这些求能够即时带来灵验的五位大仙最管用。

  所以,每逢盛会,桃林寺就会呈现出纷繁多姿的热闹景象,前边是信徒们围绕着熊熊不熄的圣火,祭司引领着大家祷念。

  在后院的五大仙牌位外,萨满的巫师们头戴桦树皮帽,帽顶插着一根截短的驯鹿角,身穿鱼皮衣,从胸前到腰间叮叮当当悬挂着大量的铜铁骨木制的法器,手里拿着鼙鼓在烟雾缭绕中沉醉的跳着转圈舞,和上下,五仙交流。

  就这样,我们和这些已经融入当地的胡人和平相处了百十年。

  有一年,我们的老族长邀请他们的头领到族内做客,在交谈中无意说出了山洞中的大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他们就派人把老族长敲锣打鼓地迎接到他们的屯子里,也不知道和老族长说了什么,反正第二天回来的时候,老族长一言不发,呆呆地盯着门外一整天,当天晚上就大病一场,在炕上躺了三个月。

  在老族长病重期间,那些人又来了三次,每次来都是重金厚币,流水般的酒肉粮食。

  老族长病愈后,在一个月圆之日,这些人和老族长夜入山洞,在里面叮叮当当忙乎了五天。

  大鼎后面的火焰就是那时候有的。

  族里人问老族长,可他老人家从来都是摇头不答,时间长了,我们也懒得问了,不过那群胡人在出山洞的第三天,给族里又送了大批的粮食和酒肉后,当天晚上就全部消失了。

  “至于他们去哪了,谁都不知道,这事的内幕在老族长那里,不过任谁他都不说,所以这也成了我们族内的忌讳。”

  “文德哥哥,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老族长知道的更多,见到了你们问他吧”。

  洞内一时静谧无声,火盆里的火焰“呼啦”暴起一朵火花,照亮了这个神秘、温馨的方寸空间。

  文德,琉璃也在不知不觉中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好像两个甜蜜的小情人在说着情话,喃喃细语。

  赵德悄悄地走进一间石室,不知道在摆弄着什么?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黑貂之路的秘密更新,第6章 商朝大鼎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