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摄政大明虫豸 > 第1432章.皆为正义(一).
  ……

  ……

  晚宴结束之后,朱和坚原本是想要尽快送走全体宾客,自己就可以专注于处理「嘲风」死士的形迹暴露之事了。

  然而,待朱和坚好不容易送走了绝大多数宾客,却发现太子太师王保仁依然坐在原位,丝毫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一边慢悠悠的养神品茗,一边似笑非笑的打量着朱和坚,显然是想与朱和坚私下谈话。

  朱和坚不由是眉头一皱、心中暗恼,只觉得这个老家伙太碍事了。

  但下一刻,朱和坚已经再次戴上了谦逊温雅的面具,快步走到王保仁的面前,关切道:「老师,时间不早了,虽说已是入夏时节,但还是夜寒露重,您也该返回府邸休息了。」

  王保仁则是表情和蔼,笑道:「老夫的身体要比周尚景那个老家伙硬朗多了,并不惧于区区一点风寒,殿下大可不必担心,反倒是……

  今晚这场宴会期间,陆续发生了许多事情……譬如五天之后于夫子庙所举办的公开辩论,又或是宋家之人突然受袭死伤惨重……这些变数,皆是让老夫始料未及,事前没有收到任何一点消息,南京局势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所以,老夫现在更想与殿下秉烛夜谈,详细商议南京局势的后续对策……诸多变数之下,咱们就应该毫无保留、通力合作、随机应变,否则就无法妥善应对周、赵二党女干邪后续源源不断的明谋与算计,殿下你说对不对?」

  表态之际,王保仁神色诚恳、笑容可掬,似乎正在全心全意为朱和坚考虑。

  但王保仁的一双老眼观察打量朱和坚之际,却是咄咄逼人,明显是意有所指、暗藏机锋。

  *

  朱和坚当然明白王保仁的不满缘由。

  就是因为王保仁突然发现,朱和坚有许多计划、布置、以及底牌一直瞒着他,显然是毫无信任。

  事实上,朱和坚早就料到了自己的隐瞒做***引致王保仁的强烈不满、让双方心生嫌隙,也早就猜到了王保仁心中不满之后一定会设法敲打与警告自己。

  但朱和坚也是别无选择。

  在目前局势之下,他根本就不可能信任王保仁。

  这不仅是因为朱和坚的本性多疑,更是因为——在太子朱和堉正式遭到废黜之前,在朱和坚正式接任储位之前,在这场换储风波盖棺定论之前,朱和坚与王保仁的地位是完全不对等的。

  简而言之,只要条件合适,王保仁随时都可以抛弃朱和坚、转投朱和堉,但朱和坚却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反制王保仁。

  对于王保仁而言,究竟谁是太子储君并无所谓,朱和坚与朱和堉并没有太大区别,短时间内皆是不会影响到他太子太师的位置,重点是谁成为太子储君之后可以帮助他获取更多好处,增加他入阁辅政、执宰天下的机会。

  这般情况下,朱和坚自然是要有所保留,不敢向王保仁泄露更多机密。

  王保仁的眼光智慧固然是不及周尚景,但也是出类拔萃,他知晓了朱和坚的更多计划之后,很容易就可以推断出朱和坚的各项机密与把柄。

  再然后,待王保仁摸清了朱和坚的真正底细、获取了朱和坚的把柄机密,就极有可能会进一步发觉——自己接下来的最佳选择,乃是立即抛弃朱和坚、转而支持朱和堉,把朱和坚的各项把柄与机密尽数禀报于德庆皇帝,让朱和坚迅速失去圣卷,协助朱和堉稳固储位。

  毕竟,相较于朱和坚的激进与阴毒,朱和堉明显更容易操纵、做事也更有底线,王保仁选择支持朱和堉也更容易获得善终;

  最重要的是,朱和堉的储君位置如今已是及及可危,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废黜,而朱和坚则是接替储君之位的第一人选,所以

  王保仁支持朱和坚只是锦上添花罢了,而支持朱和堉、协助朱和堉扭转局势却绝对是雪中送炭,所造成的影响可谓是不可同日而语,最终获益也是云泥之别。

  王保仁乃是一个纯粹的实用主义者与利己主义者,当他分析利弊之后,认为自己抛弃朱和坚、转而支持朱和堉可以收获更多好处,那他就一定会迅速反水,绝对不会顾念两人之间短短几天的师生情谊。

  而此时此刻,朱和坚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与报复王保仁的反水背叛。

  这般情况下,朱和坚自然是不可能把向王保仁全盘托出自己的所有计划,更不允许让王保仁察觉到任何反水机会。

  除非王保仁像是吕德一般,向朱和坚拱手交出自己的身家性命,让朱和坚拥有反制手段,否则朱和坚就绝不可能轻易信任王保仁。

  但王保仁这样的官场老狐狸,又岂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拱手送给朱和坚?他同样在暗中提防着这位殿下。

  所以,这师生二人的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必然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双方利益彻底绑定之后,才有可能毫无嫌隙、齐心协力。

  朱和坚与王保仁皆是非常清楚这一点。

  但此时此刻,王保仁已经发现了朱和坚私下里有许多计划瞒着自己,譬如是五天之后夫子庙的那场公开辩论,又譬如是杀死宋家仆从的那伙神秘人马的具体来历,王保仁竟是事先毫不知情,这让他不由是大为光火。

  从表面上来看,朱和坚刚刚才拜了王保仁为师,表面上也是政治同盟,竟然有大量计划瞒着王保仁,也确实不占道理,所以朱和坚必须给王保仁一个解释。

  这一关并不好过,稍有不慎就会让朱和坚与王保仁离心离德。

  一旦是失去了王保仁的支持与协助,朱和坚就更难应付周、赵二党的后续攻势,说不定就要满盘皆输。

  但幸好,朱和坚也早就准备好了应付王保仁的手段。【穿】 【书】 【吧】

  *

  此时,听到王保仁的意有所指之后,朱和坚当即是面现犹豫,似乎是依然不愿意向王保仁坦白一切。

  王保仁见状之后,倒也没有表现出更多恼态,依然是笑吟吟的满是善意,道:「若是殿下不愿明说,那也就罢了,老夫知道殿下必然是有自己的难处与考量,但……如今南京局势异常复杂,若是老夫完全不知晓殿下的后续计划,恐怕就会无法默契配合,说不定还会无意间帮倒忙、扯后腿,最终也很可能会坏了殿下的全盘大计,让周、赵二党女干邪得逞女干计,那就不好了……」

  这一番话,已是隐含威胁之意。

  但朱和坚依然是面现犹豫,似乎还是不愿意坦白交代自己的所有机密。

  王保仁终于是眉头一皱,又缓缓道:「还有一件事情……老夫受陛下看重,被委任为太子太师,不仅有教导储君之责,对于太子废立之事也有表态之权……而最近这段时间,朝野各方风起云涌,不仅是南京局势诡谲,京城那边亦是乱成了一团……

  首先是衮衮诸公们为了赵俊臣辽东之行的功过赏罚而争议不休;然后是陛下的几项旨意遭到了吏部尚书宋启文的坚决反对,相互间争锋相对不断;而最重要的事情,则是太子遭到陛下软禁,储君废立之事也正式提上议程……

  就在三天之前,老夫收到陛下的一封密旨,不仅是向老夫询问南京局势的变化详情,也向老夫询问了储君废立之事的意见……譬如是现今这位太子殿下是否应该废黜、又譬如诸位皇子与藩王的品性与能力,还有就是七皇子殿下在南京境内的具体表现……」

  说到这里,王保仁表情犹豫,似是深为苦恼:「老夫收到密旨之后,就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也担心自己的意见有错漏与偏颇之处、误导了陛下

  的判断,所以就迟迟不敢回禀陛下……却不知,七皇子殿下认为,老夫应该如何回禀陛下最为合适?」

  王保仁的这一番表态,所隐含的威胁之意更重,意思是如果朱和坚不愿意向自己坦白底牌与隐秘,自己不仅会「无意间」破坏朱和坚的南京布局,更还会改变立场、不再支持朱和坚接任储君之位。

  朱和坚并不担心王保仁的这些威胁。

  在朱和坚看来,储君废立之事大势已成,王保仁的意见根本无法影响最终结果,德庆皇帝向王保仁询问意见也只是出于惯例罢了,以德庆皇帝的性格,实际上并不会真的在乎王保仁的意见。

  更何况,并不是只有王保仁与德庆皇帝保持着联系,朱和坚也经常收到德庆皇帝的密旨、向德庆皇帝呈送密疏,并不惧于王保仁向德庆皇帝说自己的坏话。

  至于南京局势,则是过于复杂诡谲,各方势力皆有不同算计,变数更是层出不穷,所以别说是王保仁了,只怕是就连周尚景也难以洞悉全局,而且朱和坚又向王保仁隐瞒了自己的核心计划,这般情况下王保仁就算是想要拖后腿、帮倒忙,大概率也是无从下手。

  不过,朱和坚依然把王保仁视为一个可以利用的助力,未来还有许多事情需要王保仁出力协助,待双方利益绑定之后也有机会变成真正的政治同盟,所以朱和坚也不愿意与王保仁交恶。

  当然,出于各种考量,朱和坚依然不打算向王保仁全盘托出自己的所有计划。

  这样一来,不仅要继续向王保仁隐瞒自己的真实计划,又要妥善应付王保仁的纠缠与追问,还要平息王保仁的心中不满……应该如何做?

  答桉很简单,那就是让王保仁主动放弃追根问底、探究真相。

  而想让王保仁主动放弃追根问底、探究真相,其实也不是一件难事。

  王保仁乃是一个官场老手,他必然是明显一个道理——难得湖涂。

  有些时候,知晓真相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些事情,也是内情知晓越少越好;

  有些情况,懵懂无知反而是对自己的最佳保护。

  于是,在王保仁的审视之下,朱和坚犹豫良久之后,终于是再次开口,却又话锋一转:「老师,您如何看待「不择手段」这个四字?若是为了朝廷社稷、若是想要天下行善、若是别无选择,行事之际是否可以不择手段?」

  王保仁老眼一眯:「世间诸事之运转,皆有规矩与惯例,而这些规矩与惯例之形成,乃是兼顾了各方各界的利益考量……而所谓「不折手段」,实际上就是做事之际坏了规矩、违了惯例,也就损害了各方各界的长期利益、不利于全局之稳定,所以……一旦是行事之际不折手段被外界发现,就必然会遭到各方各界之忌惮与反弹。」

  王保仁的这般回答很有趣,只是说被发现之后「会遭到各方各界之忌惮与反弹」,却没有明确反对。

  朱和坚自然是明白王保仁的真正态度,叹息摇头之后,话题也是越扯越远,又问道:「学生再问老师,您认为……大明江山还能存续多久?」

  王保仁面色一变,只觉得这个问题过于敏感。

  关于这种敏感问题,最佳答桉就是说一番冠冕堂皇的废话。

  废话之所以是废话,就是因为它绝对正确,没有任何价值,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只要君王贤明、臣子忠良、百姓们安守本分,那自然是……」

  朱和坚并不意外王保仁说出这一番废话回应自己,但他此刻急着赶走王保仁,却没耐心继续听下去,就直接挥手打断了王保仁的说法,冷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在学生看来,若是我朝之糜烂现状持续下去、却迟迟不做改善,很快就会面临江山覆

  灭之忧!」

  王保仁又是表情微变,连连摇头:「殿下这般想法,只怕是忌人忧天了吧?据老夫所知,我大明近年来中兴之势已成,不仅是对外战事连战连捷、开疆扩土,朝廷财政也是逐渐改善,陛下更是英明神武,近年来不断革新政务,皆是直指要害,唯一值得担忧的地方,就是中枢政局变动频频,但只要陛下依然在位,也足以稳住局面……」www.chuanyue1.com

  朱和坚依然是冷笑不断,终于是彻底展现了自己的锋芒与真实想法:「老师您是洞悉朝野的智者,又何必揣着明白装湖涂?千余年来,无论唐宋元明,历朝历代之兴盛衰败,关键为何?就是一个字,粮!而粮之根本,则在于百姓所耕种的田地!只要百姓还有田地可耕种,朝廷就可以征得粮税,反之若是百姓再无田地可耕,那朝廷就无法征收粮税,没有粮税就无法维稳各方,到时候不仅百姓会造反,军队也会造反!」

  「粮、田、税……」王保仁摇了摇头:「听说赵阁臣在中枢主持财政之际,表态之际就总是绕不开这三个字,看来殿下与赵阁臣颇是志同道合啊!」

  朱和坚立刻摇头,道:「老师错了!学生与那位赵阁臣的看法,完全是南辕北辙!在学生看来,那位赵阁臣看似是财政好手,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表湖匠罢了,不仅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许多时候更是以鸩止渴,只是为了渡过眼前之难关,就不惜掏空大明的家底、动摇江山之根基!所以,学生若是将来有机会继承大位,就一定会立刻废止他的各项改革!」

  王保仁发现自己竟是完全搞不懂朱和坚的真实想法,不由追问道:「哦?为何这样说?」

  朱和坚冷声道:「在学生看来,田粮之事不仅是关系着江山之稳固,也关系着权力之分配,若是追根朔源的话,谁掌握了最多的田粮,谁就掌握了最多的权力!哪怕是皇帝,若是手中无粮供养军队,军队就要滋生异心,若是军队有了异心,百官的忠心也就无从谈起……这种情况若是持续下去,皇帝也就只是空剩一个名位罢了!江山稳固更是空谈!

  但老师您仔细想想,那位赵阁臣的几项政策……商税改革、川盐开发、还有新农政,实质为何?实际上就是在暗中协助缙绅们不断扩张势力权力,商税改革实际上就是赐予了缙绅们免交大部分税赋的特权,川盐开发其实就是把川盐这个财源全部交给了晋商,至于新农政,最终效果是否可以达城预期暂且不提,但按照赵阁臣新农政,百姓们种植了玉米、番薯等新作物之后,皆是交由民间商行统一收购,百姓们的粮税则是换成了银税……

  【鉴于大环境如此,

  简而言之,就是会让各地缙绅的财力大涨,国库看似增加了许多税银,但征收的粮食则是越来越少,而缙绅们财力大涨之后,又会一窝蜂的争相兼并土地,然后就会让朝廷的粮税收入进一步减少……而朝廷所掌控的粮食越来越少,就意味着权力越来越小……长此以往,又会如何?」

  听到朱和坚的这一番言论,王保仁是真的心中震惊了。

  并不是因为朱和坚的「危言耸听」,而是因为朱和坚对于权力的深刻理解。

  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权力——在王保仁看来,这个观点略显偏激,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但确实有其道理。

  只是王保仁依然想不明白,朱和坚究竟是想要表达什么。

  在王保仁的疑惑目光注视下,朱和坚则是表情坚定,又说道:「不过,赵俊臣确实是眼光敏锐,他终究是洞悉了朝廷的粮荒困局,不似大多数官员一般毫无警惕!只可惜,学生刚才也说过了,他的解决之策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至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若不是目光短浅,那就是包藏祸心!

  在学生看来,想要彻底解决我朝的粮荒困局,就要从根本之处下手,大明疆土看似辽阔,但终究有极限,境内可耕田地也是数量有限!饼就这么大,却要首先分配给藩王们很大一部分,然后又要分配给缙绅很大一部分,接着又要分配给各大军镇一部分,但无论藩王、缙绅、还是军镇,皆是拥有减税特权,还有能力隐瞒真实田产数量,所以这些田地分配出去之后,并不能征收多少粮税,寻常百姓倒是可以征收粮税,但他们的田地则是越来越少!

  这般情况下,想要从根源上解决困境,那就只有一种办法,也就是直接改变朝野各方的利益分配,减少藩王、缙绅、以及军镇所掌握的耕田,让寻常百姓得到更多田地,然后朝廷才可以拥有更多粮税,有了更多粮税就更容易稳定朝野,也才可以保证江山之长久传承!」

  闻言之后,王保仁愈发是心中震惊了。

  此前与周尚景接触之后,周尚景就曾向王保仁仔细讲过朱和坚的可怕之处。

  按照周尚景的说法,朱和坚此人天资极高,在前任太子太师何明传授太子朱和堉帝王心术之际,他仅仅是旁听了极少一部分,就可以举一反三、自行领悟,即便是所学不全,也依然不可小觑。

  但王保仁依然是万万没有想到,朱和坚竟然可以通过帝王心术、权力运转的角度,推演出「耕者有其田」的道理。

  「耕者有其田」这个道理,其实任谁都知道,儒生们更是时不时就会高喊这个口号,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也仅仅是一个道理、一个口号罢了,人们只是从道义、悯农、防止流民作乱等等方面进行解析。

  朱和坚这个时候也说出了「耕者有其田」的道理,但他的分析视角则是截然不同,表面上看似结论相同,但思维内核则是截然相反。

  朱和坚的想法是——把更多耕田交给寻常百姓,就可以让朝廷征收更多粮税,朝廷有了更多粮税之后,就可以保证军队忠心,而保证了军队的全力支持之后,就可以保证百官不敢对皇帝阳奉阴违,然后就可以让皇帝掌握更多权力!

  所以,朱和坚想把更多耕田交给寻常百姓,并不是因为他怜悯农户、爱惜百姓,而是为了让皇帝进一步集权!

  从某方面而言,这种思维方式是极其危险的,也是极其偏激的。

  更何况,朱和坚还隐瞒了一个关键之处,那就是他登基集权之后,究竟想要利用这些权力做什么事情。

  王保仁沉吟片刻之后,终于开始从内心深处平视眼前这位刚刚走到台前不久的皇子,又一次追问道:「在老夫看来,殿下这一番言论,存在大量偏颇之处,但老夫并不想与殿下辩经,老夫只是想知道,殿下为何要突然说出这番言论?」

  朱和坚之所以说出这些言论,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要让自己站在道义高位上,让自己的后续说法可以更具有说服力。

  若是王保仁把朱和坚的这一番言论写到密疏之内呈送给德庆皇帝,那就更好了——以德庆皇帝的心性,必然是对朱和坚的这些言论深为赞同,也会更加看重朱和坚,更多容忍朱和坚在南京期间的某些做法、以及某些「失误」。

  当然,朱和坚表面上依然是充满了坚定,似乎是坚信自己的正确,缓缓道:「南京城的目前局势,不仅是复杂诡谲,更是敌强我弱!学生虽然有老师相助,也得到了南京镇守太监的支持,但相较于周、赵二党依然是处于劣势!

  以老师的目光如炬,自然是明白周、赵二党的最终意图!他们就是不想让学生顺利接替储位,就算是学生最终接替了储位,他们也会利用南京这一局让学生威信扫地、风评受损、饱受各方质疑!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削弱皇权、助长臣权与缙绅之势力影响!

  而学生的真实想法

  ,刚才已经对老师坦然相告,那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我朝之困境,重新分配大明境内之耕田!为了实现这般意图,学生就绝不能在声誉受损、威望不足的情况下成为储君太子!将来想要重新分配大明境内之耕田,需要同时压制各地的藩王、缙绅、与军镇,所以学生必须要保证自己的风评与威望不受丝毫影响!

  但在周、赵二党的布局算计之下,这般目标极难实现,胜算极低……所以,行非常之事,就要有非常之手段,为了江山之稳固与长久,学生只能是甘冒风险、不折手段!」

  说到这里,却换成了朱和坚目光炯炯的审视着王保仁,问道:「学生明白,老师您于今晚这场夜宴期间,发现学生有许多事情瞒着您,当然是心中不满,实际上学生也是心中有愧……但若是老师您愿意认同学生的心中志向,那学生也愿意把自己的全部计划向您全盘托出,让老师您能与学生共同承担所有风险!」

  绕了一个大圈子,朱和坚终于是图穷匕见、反客为主。

  王保仁也完全听懂了朱和坚的言下之意。

  简而言之,朱和坚坦然承认了自己这段时间陆续做了许多不能见光之事,却又为自己不折手段的做法寻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让自己站在了道义制高点上,好似他的所作所为皆是为国为民一般。

  与此同时,朱和坚又暗示,自己所做的种种不能见光之事皆是关系重大、后果严重,若是向王保仁全盘托出,就等于是让王保仁也承担了干系。

  这般情况下,王保仁只剩下三个选择,或是知情不报、或是出力协助、再或是曝光真相。

  而这三个选项,对于王保仁而言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后续隐患无数。

  按照朱和坚的说法,就是要「共同承担风险」。

  所以,王保仁的最佳选择,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不再追问朱和坚的机密计划,假装自己完全没有察觉到朱和坚私下里的不折手段。

  这样一来,待朱和坚未来计划成功之后,他还有机会坐收渔利,若是朱和坚后续计划失败,他也可以完全撇清自身关系。

  ……

  ……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摄政大明虫豸更新,第1432章.皆为正义(一).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