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帝国往事回忆录 > 第八十七章 战争的前夕
  作为人类的第一个地外聚居地,火星共和国的出现弥补了社会学家对人类社会的一种遐想,就是不同人种,不同背景的人群真的能够和平友善地生活在一起吗?

  种族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比较著名的如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导致的难解的恶性循环。

  比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歧视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黑人会受到歧视,这是最初的原因。这一原因导致了黑人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下降,包括求职或是求学。不被社会接纳这就直接导致了收入的下降,被排挤在社会边缘。

  这样的边缘化和贫困化必然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土匪多数聚集在山区一样。

  而这样就导致了黑人的犯罪率相比于白人就会高上不少,这一客观现实又反过来导致了对待黑人的歧视进一步加大,又为更多的种族主义者找到了可以依靠的现实论据。

  最终进一步导致黑人被社会排挤,又再次加大歧视的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死循环。

  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问题,从富饶的欧洲到相对落后的非洲,其中还夹杂着文化的交融,合并,输出等等复杂的情况。

  比如对外来文化一味地反对,就会变成极端的排外主义,必然会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逐渐落后于世界。夶风小说

  但是如果采取海纳百川的政策,则又会必然失去一部分本民族的文化,可能是糟粕,也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比如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原因之一就是吸纳的外族人口和奴隶太多,作为国家主体的罗马公民反而是少数人,这样的背景下解体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正因为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所以社会学家对于火星的种族问题,文化问题都十分好奇的,火星共和国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新的现代社会体系。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火星上的民族问题却远远没有地球上严重,这样繁杂的人种和完全不同的文化竟然融治地并存着。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社会学家给出了如下的回答。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一一每个民族的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同的。这往往是由于环境决定民族价值观的。比如中国古人的以和为贵,这是因为中国本土气候较好,只要安心种地是完全能够生活的很好的,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战争一直都是不安定的因素,从来都不会带来任何财富。

  再看看另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北欧的维京人,或者说他们在历史上的另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维京海盗。

  维京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相比于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他们追求在战场上光荣地战死。这不仅是他们的行为上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文化中也可以略见一二。在他们信仰的多神教的故事中,战死沙场的勇者会跟随女武神进入英灵殿享受,尽情饮酒,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是对于战死的勇士,则是另一种新的开始。

  有着这样的风俗,维京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都依靠劫掠欧洲沿海为生也不足为奇。穿书吧

  这样的风俗主要是由于环境影响的,北欧并不是一个"好好种地"就能活下来的环境。那个时期人类的工业极其落后,想在北欧之类的极地生存并发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的影响下,渐渐就造成了一种思想,他们不得不抢夺“邻居"的物资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这个“邻居"可以是隔壁部落的维京人,也可以是隔海相望的欧洲。而当维京内部统一后,最好对象便是富裕的欧洲人。

  这样例子在后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个主战轴心国中也能看出,日本地形狭小且自然灾害频发,而德国则遭遇了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著名的"五十万马克的一块面包"。

  恶劣的环境会导致人的好战,在地区上是犯罪率的上升,而在国家层面则是穷兵黩武。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性,也没有永恒高尚的道德。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都有着适应自身的道德。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分析火星的情况,结果却是奇怪的。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火星应该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地区或者民族,但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这一点从火星内部少得可怜内部的战争就能看出。民族的好战性不仅是对外的,还有对内。

  那么按照前面的说法,火星应该是一个十分好战的地区或者民族,但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这一点从火星内部少得可怜内部的战争就能看出。民族的好战性不仅是对外的,还有对内。

  历史上但凡能够靠对外战争建立庞大帝国的民族,如蒙古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在环境没有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大多数帝国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内战导致的帝国分裂。

  好战的属性为他们的民族带来广袤的土地,好战的属性也同时毁灭这个民族的统一和团结,这大概是上帝为人类开的一个小玩笑。

  但是火星自从第一次宣布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之后,竟然基本上没有发生地区的独立事件,这虽然与稳定的生活有关,但是也能大体看出火星人本身是类似中国人的以和为贵的民族。

  为什么如此恶劣的环境反而没有激发一个民族的好战性呢?这要源于火星的极其特殊的历史与地理环境。

  中国古代有一句很著名的话:“物极必反。”

  火星上环境太过于恶劣了,恶劣到如果你生活在火星上,那么你就算抢了邻居的资源也不一定能够存活下来。维京人只要有食物就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

  但是在火星上,不仅需要食物,还有氧气,气压,温度等等更多繁杂的条件才能存活下来。而达成这些条件所需要的技术并不是能够抢来的,而是需要人才这种资源。在这种环境下,“邻居”的资源是资源,但是“邻居"本身也是资源。

  抢夺物资无非是为了生存,但是想象一下,在庇护所内,如果为了仅存的食物杀死了负责氧气维持装置的人或者其他什么气压负责人之类的负责人,那么没有技术人员维护的装置一旦损坏,抢夺者也会死去。

  其次对外的“邻居"也没有什么可以抢的,最初的火星定居点都是在地下的,而且每个国家的都相距甚远,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来一场维京人版的长途打劫显然不现实,你要是有能力去抢劫一个几百公里外的别国定居点,物质水平也犯不着去抢劫,但是如果物质水平太低了需要抢劫来维持,也会因为能力太低而没有办法去抢劫。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最初到火星上的人,道德水平平均都是比较高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确实是有即使为了自己多活几天也要所有人都死的极端私自的人存在的。对于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任何规则都是不适用的。

  在早期的官方统计中,几乎每一个到达火星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最终能够活下来,这样必死的决心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和平团结和矛盾的发生。

  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几乎所有人都成为了人类前进的垫脚石,前十几批次的先驱者,没有任何一个人活下来。正如火星上说的:"正真对于建设久安城重要的人,都没有见过久安城。”

  他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大概率是死亡的结局,但是还是义无反顾地搭乘太空飞船,而且经常出现一个庇护所好几代人经营,往往在要牺牲的时候,都会义无反顾地将剩下的资源留给下一任继承者。他们是那个世界最初的火种,也照亮了那个世界前进的道路,民族的精神不仅有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有内部自身的传承。

  同时如此巨大的环境外压也不得不让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就像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资本官僚和社会革命者,汉族与满清人,改革的与保守的,在日本侵略者巨大的外压下团结在了一起。

  火星的种族问题是最特殊的情况,被巨大的环境压力碾压破碎了。在一个连正常呼吸都无法保证的世界,人们通常也不会关心身边的人是黑人还是白人或者黄种人之类的问题。

  于是社会学家研究了半天,发现这对地球的民族问题参考意义不大,这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火星环境自然选择的方向。(生物学上的概念,自然选择决定物种进化方向)这样的一个理论上并不好战的新兴世界,也没有重大危机的助推的情况下,却和地球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毫无底线的情报刺探,夸张的军备竞赛,都在不断地将两个世界逼向战争的方向...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帝国往事回忆录更新,第八十七章 战争的前夕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