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寇相学问很好,在五代后晋时中过进士,曾在一个贵族府第做秘书一类的小官。

  但寇准在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因此家道中落自幼跟着母亲过着艰辛的生活。

  可是深受书香世家影响的寇母,十分重视寇准的学习。

  少年时的寇准就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许多知识和道理,尤其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这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基础。】

  “他也爱读春秋?”关羽看到寇准也爱读春秋,顿时有种找到知己的感觉,末了,他还感慨了一句:“爱读春秋的人,都不会差!”

  是啊,不仅都不太差,还都有些自恋呢...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年仅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次年又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之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等官。】

  【寇准官运亨通,但这并不是因为阿谀逢迎,依附权贵,相反,他刚正廉明不畏权。

  寇准的青云直上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力、忠诚与智谋,用宋太宗的话来就是“临事明敏”。】

  【但是端拱二年(989年),寇准曾奏事殿中,极利害。

  由于忠言逆耳,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

  寇准却扯住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宋太宗耐着性子重新落座。

  事后,宋太宗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寇准传》原文记载:“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准能被钦誉为魏征,可见他在宋太宋的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心头一动,暗道:“这么说来,朕的魏征一定会上榜咯?”

  赵佶点头,赞同道:“寇老确实有这个能力。”

  赵构则有些恨恨的说道:“朕要是有寇老在身边,说不定历史上就真能跟金国划江而治了。”

  【寇准在太宗朝群臣中,以刚直足智著名。

  淳化初年,北宋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情节严重的王淮,赃钱以千万计,仅被撤职杖责,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

  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搞的鬼,于是心中忿忿不平。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

  群臣多认为这是天数所致,寇准则借用当时十分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刑罚不平的警告。

  宋太宗听后很是生气,但他又觉得寇准的话必有根据,就召问寇准朝廷的刑罚怎么不平?

  寇准回答道:“请将二府大臣都叫来,我当面解释。”

  当王沔等人上殿后,寇准就把王淮、祖吉二案述说了一遍,然后看了王沔一眼问道:“这难道不是刑罚不平吗?”

  宋太宗当即责问王沔,王沔吓得魂不附体,连连告罪。

  从此,寇准更加受到太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又改为同知枢密院事,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寇准巧妙的利用了另一件事,达成了惩恶扬善的目的,还顺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这足以说明他有着嫉恶如仇性格的同时,还有着非常高明的行事手段。夶风小说

  或许有人认为寇准太过奸猾,行事不够直爽,可硬碰硬固然爽快,但硬刚一时爽,事后火葬场...有时候这种举重若轻的手段,确实要比硬碰硬划算太多。】

  有人赞同道:“这才是智者的行事方式...那种只知道埋头往上莽的人,不仅办不成事情,大概率还会因为惹恼了上级而吃尽各种苦头。”

  不过也有人很不喜欢这种弯弯绕的做法,吐槽道:“俺就讨厌这些文人弯来绕去的心眼儿,直接抓住打一顿不久坦白了?还非要借灾害来陷害别人,不够光明磊落!”

  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我们在此不做评价,接着来看下面的视频内容,

  【后来,寇准在枢密院与知院张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寇准由于受张逊诬陷,被贬至青州,但这时宋太宗已离不开寇准了,寇准去青州后,太宗便闷闷不乐,还经常询问有关寇准在青州的情况。

  于是第二年,寇准就被太宗召回京师,拜为参知政事,直到元年(公元995年)又加给事中。

  当时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储,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头疼的事情。www.chuanyue1.com

  因为太祖赵匡胤死后,其子德昭未能继位,太宗赵光义以皇弟身分践祚。

  并且太祖之死还有“烛影斧声”之谜,也就是说太宗有杀兄夺位之嫌,因此太宗传位,就面临两个选择:立自己的儿子,还是立太祖的儿子。

  当时一般大臣都讳言立储一事,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还被太宗贬到了岭南,从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议论此事。

  寇准刚从青州还朝,入见太宗,太宗当时正患足疾,让寇准看过伤情后,深情地问道:“你怎么现在才回来能回京的。”】

  “呕...”

  【太宗当紧接着又向寇准问起了立皇太子之事,寇准其实早就已猜到太宗这次召见他的目的,而他也成竹在胸。

  不过寇准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太宗的问题,反而告诉太宗:为天下选择国君,不能与后妃、中官(太监)商量,也不能与近臣谋划,应选择众望所归者立为太子。

  太宗很是赏识寇准的回答,不久后他便宣布襄王赵恒为开封尹,改封寿王,立为皇太子。】

  【太宗与太子拜谒祖庙回来,京城的人们拥挤在道路两旁喜气洋洋,争着看皇太子。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声“少年天子”,太宗听后很不高兴,问寇准:“人心归向太子将把我放在什么位置?”

  寇准却连连拜贺说道:“陛下选择的皇储深得人心,这是国家的福气。”

  太宗恍然大悟,赏寇准对饮,大醉而罢。】

  各个时空里的百姓看后,不由得纷纷议论到,

  “这寇准做事真是滴水不漏啊!”

  “为官刚正,为人处世又不失圆滑,这样的官员谁不喜欢?”

  “要是能多出几个寇老,我大宋朝又何至于此?”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更新,第132章 这官做的通透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