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唐清安秦可卿薛宝钗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治
  老奴死了。

  此消息确认无疑,因为根据打探回来的消息,蛮族治内各地都在戴孝。

  不管老奴是怎么死的。

  都是金江镇打死的。

  这回的功报,金江镇迅速的传回了国内,向金江镇请功,并向朝廷索要抚恤银两。

  京城年关诸事以停,不管朝廷如何应对,唐清安已经定下了调子。

  明年全年无战事。

  老奴死了。

  蛮族形势大变,无论如何明年也不可能发动的了对金江镇的大仗。

  趁着这个“安全”的空档,金江镇将全力以赴的组织民生事宜,为金江镇的夯实根基。Μ.chuanyue1.℃ōM

  军士轮休,解散民夫。

  牲畜马匹归棚。

  而随着明年的治理方阵传到各主官手上时,虽然没有明言将不会组织大战。

  但是公文上的内容,事事都关乎民生。

  因此官员们都松了口气。

  如果明年仍然要维持战事,这些官员只能无奈的向节度府告急,这是众人都不愿意的。

  “陈道台。”

  “戴道台。”

  节度府正街。

  街面宽广,被打扫的干净。

  石砖的街道上,修筑了一排拴马柱,还配有马槽,会有节度府的马夫提供草料。

  不过随着四轮马车的推广。

  放眼望去各色车厢,已经一半以上都是四轮马车。

  在各地新修建的直道上,四轮马车跑的又快又平稳,而且能坐数人不等。

  节度府的西边又在扩建。

  西街上都是工棚。

  不过随着天气严寒,各项工事皆已经停摆,工匠大多都放假归家,只有零散的一些活计还在室内。

  戴国伟乘坐的四轮马车,车夫刚找到空余的拴马柱,戴国伟下了马车,就看到了陈恒。

  一个是十井分巡道的道官,一个是长山分巡道的道官。

  根据节度使下发的公文,严禁官员武将之间称兄道弟,必须以职务相称呼。

  因此两人连对方的字也懒得称呼,直接叫对方官名。

  两人穿着官服,十分的威严。

  在街道上,两人寒暄了好一会,才互相谦让的进了节度府。

  节度府接待的吏员,根据各自的腰牌,领去一处公房歇息,等候节度使召见。

  进了公房里。

  壁炉的炭火烧的正旺,整个屋子里极为暖和。

  屋子里有不少的官员。

  见到新进来的两人,纷纷起身打招呼。

  戴国伟和陈恒,负责一地主官,几年下来资历不低,这一回肯定要升官了。

  众人羡慕的看着两人。

  用来安置等候的官员的公房不止一处,有四间院子,腾出了十几间房子。

  分别提供给官员武将落脚。

  这一间的公房,基本都用来接待东岸各地的官员。

  粮食缺口很大,缺衣少物的辽民很多,等待处理的公务很杂等等,但是并不妨碍官员们脸上的喜色。

  金江镇的地盘,今年直接扩大了数倍,占据了五分之二的辽左。

  戴国伟没有把大衣递给迎上来的官员,选择转身自己挂在钩子上,回头就看到了满屋子官员的笑脸。

  他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

  他一个举人出身。

  成为了分巡道道官,不久将会治理一地。

  放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多少京城的进士都还等在外放,攀交关系打点银两。

  而金江镇一地的生员,乃至童生,都已经开始做起官来,甚至有的人品级不低。

  谁能不欢喜。

  这几年的辛苦,大家都没有白熬。

  “投靠来的辽民,很多人不愿意把粮食截出来,非常的不明白事理,还是将军太过仁厚。”

  这些官员聚在一起,谈的当然也就是公事上的烦心。

  “是啊。”

  听到有人抱怨,有人满脸的附和。

  “粮食虽然借了,可是对于这些人是有好处的呀,不管是给利钱,或者抵扣为官府屯田的年限,乃至分田。

  明明是极为划算的买卖,就是有些百姓太过短视,浪费了将军的一片好心。”

  唐清安升任金江镇节度使,可是上下都仍然习惯称呼为将军,以示亲近之意。

  戴国伟把众人的话听在耳里,却不发一言。

  以前他不是如此,如今越是身居高位,他越是不愿意对外表态,展露自己的想法了。

  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名成熟的政客。

  不光他如此,他的余光看到了陈恒,陈恒躺在椅子上,正闭目养神。

  戴国伟嘴角一晒,学起了陈恒。

  眼睛一闭,果然没有人来骚扰他了。

  “郑国良道台在不在?”

  突然。

  从外面跑来一名吏员,进了屋子就对着人群喊道。

  他虽然只是吏员,在节度府见惯了官,反而官员会对他露出笑脸,因此极为娴熟。

  “没看到。”

  那吏员扫了眼,看到了戴国伟和陈恒。

  “将军召见道官,请速速前去。”

  听到这句话,戴国伟和陈恒同时睁开了眼睛,取下自己的大衣,整理了一番仪容。

  在屋子里满是羡慕的视线中,两人同时出门而去。

  “啧啧,明年咱们头上就有十几位知府知州了。”

  等两人离去,有人忍不住感叹道。

  “慎言。”

  有人觉得众人越来越没了分寸,开始提醒道。

  戴国伟,陈恒被人领到正厅。

  正厅里。

  朱文,顾道初,李成贤,王宣,方士珍,郑国良,王昊……已经有了十余人。

  “刚才还有人到处找你,原来你早已来了。”

  戴国伟看到郑国良,对他笑道。

  郑国良也一脸笑意。

  “我在别处的院子碰到熟人,正好听到让道官来,我就先来了。”

  不同于刚才的屋子。

  几人随口几句,就各自陷入了安静。

  有名吏员在门口扫了眼,见人数已齐,才留下一句话匆匆离去。

  “各位道台别走动,我去请将军。”

  吏员说完。

  在座的官员们纷纷打起精神。

  没一会。

  唐清安从大厅侧门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冯胜之,顾应时,谢友成三位大佬。

  众官员纷纷起身相迎。

  “都坐。”

  唐清安坐定后,摆了摆手示意众人。

  等众人纷纷重新坐下。

  “正事先不提,我先说见旁的事情。“

  唐清安右手靠在黄花梨背椅的扶手上,身体向右前倾,嘴角带笑,左手搭在案几上,拇指与食指互捻。

  神态有些闲散。

  虽然如此,在座的官员都神色谨慎。

  “我听闻有些官员,抱怨有粮之人小气,短视,认为官府对百姓太过仁厚。

  本是对百姓有利的事,到了结果的时候,这些顽固的百姓,自然会对官府感恩戴德。”

  戴国伟眼观鼻,鼻观心。

  想到刚才公房里肆无忌惮说话的官员,内心对这些人摇了摇头。

  “因此,还有官员向我写信,告诫我官府要有威严,不然一昧的宽仁,会让百姓失去敬畏之心。

  而如果百姓对官府没了畏惧之心,反而是一大害处。

  这件事,我想听听各位在座的想法,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吗?”

  将军这般神态。

  在座官员都是人精,没有一人赞成这种言论,反而指责起来。

  唐清安笑了笑。

  他从不因言获罪。【穿】 【书】 【吧】

  不过到底自己的威望在这里,官员们不敢触犯,也是人之常情,他也没指望有人能说出个三五六出来。

  “六年前,蛮族全取辽左,得辽民近五百万,为何选择屠戮劫掠,而不是治理民生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十年前蛮族在建州,对于发展民生也有所努力。

  而朝廷昏庸,治理反馈,辽民无以供应,反而不少逃离辽左,涌入奴儿干司。

  那如果蛮族把这股劲头保留下来,用来治理这五百万辽民,带领百姓新修水利,开垦田亩,而不是以战养战的军略。

  那么这六年下来,蛮族的实力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唐清安笑道。

  奴儿干司不提,就是辽左也大部分地区都还处于深山老林,沼泽荒地的状态。

  新修水利,开垦田亩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可是真的办不到吗?

  当然不是。

  清朝封锁全辽东乃至奴儿干司。

  原来的田亩都重新变成了老林,水利都荒废掉无法使用。

  而清末统治无力,阻挡不住闯关东的百姓,遂放开了限制,两百余年后。

  东北终于迎来了人口。

  短短的时间。

  东北人口将近两千万。

  没有官府组织新修水利,没有官府组织开垦田亩,当然也没有官府提供物资。

  化肥,机械化都没有。

  比现在的形势还要困难。

  那这两千万百姓是如何存活下来的?

  人定胜天。

  有的时候并不是空话。

  “民生难,民生艰,民生苦,想要治理好民生,需要花费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

  因此蛮族选择了以战养战,屠戮辽民搜刮物资的方式,虽然短时间里能获得更多的物资。

  但是长远下来,则是竭泽而渔,一旦遇到挫折,则将无力应对,束手无策。”

  戴国伟缓缓的说道。

  “高见。”

  唐清安笑道。

  见状。

  陈恒也开口。

  “蛮族因为一系列的胜利,上下开始狂傲自大,无法沉下心来治理地方,此其一也。

  有我国,蒙古两大强敌在身侧,想要速战速决,不愿意下功夫选择稳妥之策,此其二也。

  蛮族视辽民为负担,而不是自家百姓,越是对辽民残酷,则越是防备辽民,直至屠戮辽民以绝后患,此其三也。

  有此三则,则蛮族当次此困境。”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唐清安秦可卿薛宝钗更新,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治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