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后世的理论划分的话,刚毅完全就是一个xx分子。他的整个官场生涯除了在贪污受贿的路上拼尽全力以外,就是无时无刻在鼓吹“xx威胁论。”他有一句响彻大清官场的名言,那就是:汉人一强,满人必亡。二百多年以前,鞑子趁着明朝自己的各种作死,在机缘巧合之中夺取了汉人的中原江山。鞑子祖上本来就是东北原始森林里的野人,但在明朝的招安下学习了文字,一下子就从原始社会跨越到了封建社会,这样大的跨越让本来就没有经过完整社会阶级发展的鞑子就像一个暴发户,他们除了对于汉族江山的迷念与崇拜以外,就是无时无刻在提防汉族的崛起,已经过上了奢侈生活的鞑子们自然不愿意再回到东北之地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刚毅的论调实际上是很符合满族上层的调性,同时这也让这个笔帖式出身的镶黄旗人在官场上一路平步青云。
听见慈禧的召唤,刚毅很是得意。扫视了一下那些殿内的汉族官僚,鼻子哼了一下,与这些汉狗同朝为官简直就是自己人生中的污点。他并没有理会站在最前面的皇帝,而是直接对着慈禧跪下后,用他那满嘴京味的语调高傲的说道“启禀老佛爷,臣以为自陛下变法以来,朝廷混乱,政令一日数发令百官无所适从。陛下亲小人远贤臣,实在令臣等寒心。”ωWW.chuanyue1.coΜ
“刚毅,你是何居心?竟当场辱没陛下?这么多年的书读到哪里去了?殊不知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为纲常。刚毅以狂悖之言辱骂君父,属以下犯上,臣请陛下当以其大不敬论处,不赦之罪。”还没有等刚毅继续说完,作为光绪老师的翁同龢就跳了出来对其进行弹劾。与其是说弹劾,还不如说是站队,为什么是请光绪对刚毅进行治罪而不是正坐在龙椅上的慈禧?翁同龢用这样的态度来向养心殿里的大臣们表示自己是站在皇帝这边的,而且古人最是注重纲常伦理,一句“纲常”二字就将自己立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翁同龢作为三朝老臣又是两代帝师,他在读书人中间的地位没有人可以忽视。他一站队,也令其他保守派官员缩了缩脖子。
“刚毅,还不向皇帝磕头谢罪。念你忠心,罚你一年俸禄。你可知罪?”尽管在自己的预料之中,但慈禧没有想到翁同龢这么早就跳了出来,而且还是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她不得不出面将场子圆了过去,不然接下来的戏可就不好演下去了。
刚毅蠢吗?当然不,自古以来,能够混官场的就没有一个是蠢人,刚毅为什么故意忽视光绪给翁同龢把柄?他也在向太后表明自己的立场,尽管自己的立场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官场中人有着自己的逻辑准则,那就是忠心要时刻表,要让领导知道自己的心思,把柄也要让领导知道,好让领导认为自己是个只知道忠心于自己没有太多花花肠子的人。
“臣该死!臣只是太过于忧心于国事还请陛下治臣大不敬之罪!”既然自己的“老大”已经发话,刚毅立刻转过身去向光绪磕头谢罪,如果不是大家知道他刚刚的表现,单单看这一个画面的话,众人还以为这刚毅对光绪无比的忠心呢!而光绪能有什么办法?亲爸爸已经为这件事定了调了,难道自己还揪住不放不成?刚毅如此做也算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强忍住恶心,光绪冷着声音说道“免了,爱卿既然是为国担忧,朕又如何怪之?望爱卿好自为之。”
“好了,既然皇帝这么说了,此事就此揭过,刚毅你接着说。”
“喳!陛下自变法伊始就开始重用康有为等奸臣,此贼子自进入中枢以来,所有谏议均是照搬洋人,长此以往我大清将会国将不国。据闻,康有为最近还上奏陛下,要立议会让平民百姓有参政议政之权。还说什么陛下应完全效仿西方,将国体改为君主立宪制,想必诸位大臣都知道君主立宪制意味着什么,依照臣看来,这康有为看似为国着想,实际上行曹阿满之事。启禀老佛爷,臣现在弹劾康有为卖国求荣、大不敬之罪,请老佛爷明察!”
慈禧对刚毅的发言是极为满意,她为什么从支持光绪变法变成在养心殿逼宫?就是康有为提出君主立宪搞得,别以为上奏的奏折皇帝留中不发就不会有人知道,要知道这紫禁城可没有秘密可言。慈禧当然知道君主立宪制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只要大清实行这个政策,大清就算完了,或者是说这大清就再也不姓爱新觉罗,也许有的人是看到了只要这样,皇权就将万世一系,一旦皇权没有了权力也就没有了争斗。但要知道人的欲望是不会满足的,一旦皇家失去了权力那就是粘板上的鱼肉。这是她不能容忍的!从光绪一系列的表现来看,他完全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自己已经岁数大了,如果将大清继续交给他,可以预见的是这皇位传不过三代。与其这样,还不如趁着自己还有些时日,再培养一个!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康有为万万没有想到这火这么快就烧到了自己的身上,如果在平时,说不得他会站出来和这弹劾自己的人好好说道说道。但是今儿个可不是时候,君不见,现在养心殿内除了陛下和自己以外其余的人都是保守派,至于翁同龢?这个陛下的老师康有为就从来没有放在眼里过,如果现在有把刀摆在自己面前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将刀向翁同龢砍去。再说了,大清立国二百余年下来,汉族官员在朝中是非常没有地位的,尽管康有为很是崇拜西方的自由平等精神,但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奴才思想已是进入到了骨髓,不是随便读了几本书就可以改过来的。即使被刚毅指着鼻子骂,康有为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活像一条老狗缩在角落里!
“康有为何在?”按照规矩,慈禧本应该询问光绪这个皇帝的意见。但是她现在已经对光绪失去了信心,所以干脆越俎代庖直接将康有为提了出来。
“臣...奴才在!”本来打算自称臣的康有为,话一道嘴边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将臣换成了奴才。
“住嘴!奴才是你能够自称的吗?李莲英,去,给哀家掌嘴十下,让他懂懂规矩。”千万不要被后世的影视作品给误导,在清朝,这“奴才”的称呼可不能随便自称的。满族官员,在皇帝面前或者奏折中,自称“奴才”;汉族官员,则自称“臣”。根据《清稗类钞·称谓类》对此区分原则,也给予过相关证实:满臣奏折无论公事私事,俱称奴才,以为媚矣。然不独满洲也,蒙古、汉军亦同此称,惟与汉人会衔之章奏,则一律称臣。除了旗人自称“奴才”外,“王公府邸之属员奴仆,对于其主,亦自称奴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那就是“汉人之为提督总兵者,称奴才”。也就是说,清朝官员在皇帝面前或者奏折之中,能够以“奴才”自称的情况主要有三种:1、隶属满、蒙、汉八旗的旗人,以“奴才”自称。2、出身潜邸,无论满汉蒙,均以“奴才”自称;当然,但凡出身潜邸的官员,大都拥有旗人身份。3、汉臣中的“提督”一职,以“奴才”自称,这种情况在咸丰年间甚至延伸到了武科举人的身上。咸丰二年,咸丰皇帝专门下旨规定:“嗣后中式武举引见,俱一律奏称奴才”。除了上述自称“奴才”的官员外,汉臣或者当朝皇子则自称“臣”;皇帝在举行祭天大典时,也自称“总理山河臣某某”。而康有为现在什么身份,不过是一个工部主事罢了。如果不是皇帝对其宠幸,他连在养心殿议事的资格都没有。
“康主事,奴才得罪了!”李莲英对着康有为假笑了几下后,就将其官帽取了下来,用手对着康有为的脸上打去。养心殿内只剩下啪啪啪的打脸声,李莲英的那个狠劲让其余看得人也不自觉的摸着脸。没有打多久,康有为的脸上就红肿了起来,嘴角甚至开始留有血丝。俗话说打人不打脸,在古代甚至到了民国,一个读书人被当众打脸那是极其受辱的事,如果刚烈些的人只怕会当众撞墙而死一保全自己的名声。但遗憾的是,殿内的大臣都没有看见这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只见最后一个嘴巴打完以后,康有为对着慈禧连连磕头,一边磕头还一边说着“蠢(臣)有坠(罪)。”
什么读书人的气节在康有为这里完全就没有,俗话说的好,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再说了,气节是什么?气节这东西自崇祯皇帝上吊以后,气节这东西早就不见了。
www.chuanyue1.com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历史的征程苏卡2更新,第八十三章臣子与奴才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