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杨明曹节 > 第二章 扬名
  “王甫,遣门生王翘辜榷长安七千万钱,死罪,子王萌、王吉贬为庶人,流放雁门。”

  “杨明,当街弑杀两千石官员,死罪。”

  在杨明杀死王甫的第二天,刘宏下达了最终诏令。

  一时间,朝堂上书不断,多为杨明请罪之书。

  廷尉诏狱,门庭若市。

  东汉一朝,还从未出现过士人当街诛杀大宦官之事,做了此等大事的杨明谁不想一见?

  一些士人甚至拿着缣帛,只为求杨明在上面签一名字。

  诏令下发翌日,士人已在诏狱外排起了长龙。

  若非诏狱门口写着的大字,还以为这是哪个世家公卿的府邸。

  到了第三日,长龙阻塞交通,廷尉不得不下令,除非得到杨明许可的人,否则不许再进。

  转眼已是一月后,诏狱外前来探监的士人依旧络绎不绝。

  此时诏狱牢房内,一人正和杨明隔着矮桌席地对坐。

  此人相貌平平,但举止间温文儒雅,有名士之风。

  “公达,你方才所言为真?”杨明一脸诧异。

  “我怎敢拿此事打趣,叔父之意,欲嫁女与少君,两家结为秦晋。”被杨明唤作公达之人,乃是颍川荀氏荀攸。

  “公达莫与我说笑,我一将死之人,又如何娶妻?”杨明笑道。

  “少君并无性命之忧。”荀攸摇头。

  杨明假装疑惑望向他。

  “以王甫之地位,少君若有性命之忧,此时又怎还有机会与我对坐?”荀攸笑着说道。

  杨明闻言却并未作答,看了一眼门外的狱卒,摇了摇头:“我之生死,由天子裁定,不由你我,不过即便我侥幸得活,恐怕也无法答应公达。”

  “这是为何?少君觉得此事当问杨侍中?又或是觉得荀氏不足以配君?”荀攸语气平静。

  “公达哪里话,颍川荀氏乃天下世家,何谈不配?”杨明摇头。

  颍川荀氏虽不及弘农杨氏,但他也并非主支之人。

  “那为何?”荀攸不解。

  “数年前,家父已与晋阳王氏结下姻亲,故才有此一说。”杨明解释道。

  荀攸闻言一愣,接着便露出一阵“来晚了”的表情。

  不过他很快也释然,杨明说的是数年前,而荀氏不过是此时想来一出“雪中送炭”,绑定杨明这个士族新秀。

  而且他接着便对杨明投去欣赏的目光。

  晋阳王氏虽说也算世家大族,但位居太原远离朝堂,且自王莽乱政后便一直处于隐居状态,在朝中并无权势,杨明即便是旁支,也是王氏高攀的姻亲。

  杨明完全可以假装没有这门亲事,然后和荀氏联姻,这会让他那一脉在家族中地位大增。

  但他并未那么做。

  一念至此,荀攸起身向杨明拱手行礼,接着才转身告辞。

  他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人进来。

  来人手提酒肉,腰挂金印紫绶,狱卒见了惶恐,开门之时钥匙竟掉落。

  “莫着急,慢慢来。”

  来人非但未怪罪,还开口宽慰。

  杨明见到来人也是隔着牢门作揖行礼:“刘公。”

  此时来到诏狱之人,便是当朝太尉刘宽。

  等开了牢房们,狱卒也赶忙离开。

  刘宽进了牢房,笑着握住杨明的手,接着便也和他席地而坐。

  “此番多谢刘公相助。”杨明刚坐下又拱手致谢。

  “子骞不必如此,我也只是实话实说。”刘宽摆手,还拿出碗倒上酒,自己忍不住先喝了一大口。

  子骞是杨明的乳名,正常情况下只有族内长辈才会叫,但刘宽是个特例。

  刘宽虽是皇室宗亲,但也出身华阴,在杨明少时就与之相识。

  “子骞可有意来我太尉府任职?”等放下酒碗,刘宽便开口问道。

  杨明本来也端起酒杯,听到这的时候又放了下来。

  刘宽,这是要辟他为官。

  东汉明面上的规定,二十及冠后方能出仕,且途径是察举制。www.chuanyue1.com

  所谓察举,就是高级官员考察并选举良家子弟为官,一般有举孝廉、举茂才、举贤良方正。

  举贤良方正是特科,一般只有大灾大异之后才开,举茂才则多针对在职官员。

  所以对一般良家子弟而言,举孝廉就等同于出仕正途。

  但在察举制之外,还有作为补充的征辟制,皇帝征召谓之“征”,例如熟悉的公车征召;官员征召则谓之“辟”。

  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除了征辟制不限制年龄外,还有“二元君主制”的存在。

  举主对被举之人而言便视同君主,不可违背其意志,此为其一,然后还有天然的君主天子,此为其二。

  辟也是同理,如果杨明同意了刘宽,那么他便要以刘宽的意志为主。

  “当然,我知子骞素有大志,这等任职只是过渡,待明年子骞及冠,我便以三公之权,举你为茂才。”刘宽笑着继续说道。

  这一下,杨明马上起身对刘宽行礼:“多谢刘公提携。”

  举孝廉以郡为单位,且受郡人口影响。

  人口十万以下的郡,三年一个名额,十万到二十万的郡,两年一个名额,二十万到四十万的,一年一个名额,四十万到六十万,一年两个,以此类推,上限是一百二十万的一年六个。

  像颍川、南阳等几百万人口之大郡,每年出的孝廉其实并不少。

  但是茂才,以州为单位,依照规定,唯有三公、监察御史、司隶校尉、州牧才有一年举一人的名额,因此名额稀少。

  刘宽直接把名额给杨明,且是提前预定,可见其厚爱。

  刘宽示意杨明坐下,越看他是越喜欢。

  毕竟,品貌非凡,又通经达礼,还能干出杀王甫这般英雄少年之事之人,又怎能不让人喜欢嘛!

  等聊完正事,刘宽并未马上离开,而是与杨明喝酒聊天,聊起杨明少年之事。

  杨明少时和曹操、袁绍一道,那可是雒阳闻名的闾巷少年,飞鹰走狗,裘马轻狂。

  等酒喝完了,刘宽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杨明严重怀疑,这位嗜酒如命的太尉是因为在家喝酒会被夫人吐槽,加之脾气太好,所以才特意跑牢房来喝的。

  此时已至酉时,要见的人都已经见完,杨明也准备休息。

  廷尉左平却又到了牢门附近。

  “外面还有人?”杨明看到他欲言又止的神情,开口问道。

  廷尉左平闻言立马开口道:“确有一人,自称北海孙乾,已等候两个时辰。”

  看他样子,不知是收了来人的钱财,还是为来人的意志所感动。Μ.chuanyue1.℃ōM

  “快请他进来。”杨明听到这名字却赶忙说道。

  不一会儿,一高冠博带、唇红齿白之人进入牢房。

  “北海孙公祐,见过杨少君。”孙乾在牢房外就对他作揖行礼。

  杨明也马上回礼。

  “我受郑师所托,邀少君出狱后前往北海一聚。”等坐下,孙乾开门见山。

  杨明听完后非常惊喜。

  孙乾所说郑师,他虽然未见过,但也听过,便是那天下闻名的经学大师郑玄。

  甚至,说是此时名声最大者也不为过。

  这里需提一下经学。

  两汉以经学治天下,所谓经学,便是四书五经里的那些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自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经学便成为了汉代官学,若要出仕,必要先通经,所谓“通经入仕”,可理解为后世之“文凭”。

  而经学又有今经文与古经文之分。

  秦汉相交时因战乱儒家古籍大都丢失,经书便只能靠儒家弟子口述记录,以汉代字体小篆记载,此便为今经文。

  因口述多有差异,今经文便有诸多版本,如《诗》就有《鲁诗》、《齐诗》、《韩诗》。

  后鲁恭王于孔子故宅壁间寻得残留古籍,以及民间有志之士冒死留存的部分,以先秦大篆记载,便是古经文,如《诗》中的《毛诗》。

  今经文为东汉官学,又世家大族代代相传,又被称为家学。

  杨明所在的弘农杨氏,便以《尚书》闻名。

  古经文分布则更为广泛,朝堂和民间都有人研习,如马融、卢植便是代表。

  因经学为文凭,便意味着解释权与话语权,再引申便是政治资源。

  例如太学十四博士依惯例皆为今经文学家,而古经文学家一直致力于谋求位置,卢植是当世唯一的古经文博士。

  故两派之间争斗不息。

  甚至不止今古两派之间,今经文学或古经文学内部亦是门派林立,内斗不止。

  而郑玄,是唯一有能力且也在消除争斗、融合古今文学的经学大师。

  这在学术领域便是至高。

  “郑师听闻少君之事,正与我等授课,他停下后行谶纬,得谶语:勿曰一木,不可成林,日月交替,百姓将兴。”孙乾接着说道。

  谶纬之学自古有之,最为知名的,当属秦末时的“忘秦者胡也”,当时秦始皇的理解以为说的是北方的匈奴,即胡人,于是便修建万里长城,不曾想“胡”指的是胡亥。

  汉代以经学治国,谶纬之学更加兴盛。

  郑玄作为经学大师,自然也会谶纬之术。

  他这句谶语的字面意思:不要说一根木头不可以成长为一片森林,太阳和月亮往复交替,百姓将要因此兴起。

  但谶语从来不单单指字面意思,勿曰一木组合在一起便是楊,日月便是明,说的就是杨明。

  所以也可以解为杨明兴起,百姓会因此而兴盛。

  这和杨明为百姓而诛杀王甫呼应。

  当然,它或许还可以解为其他意思,不过此时只能解成这样。

  杨明听完自然愈发开心,此并非一句谶语之事,而是此事本身。

  这就好比许劭评曹操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助他扬名!

  “依公祐拙见,少君若能拜郑师为师,再有此番事迹,他日位及三公亦不是不能。”看到杨明反应,孙乾接着又说道。

  杨明点了点头。

  他并非有意三公,而是这确实会在日后给到他诸多帮助。

  且孙乾句句戳人心坎,他很难不同意。

  “如此,便劳烦公祐,我不日当往北海赴约。”杨明拱手说道。

  ……

  翌日为四月辛亥,天子下诏,在押囚犯尚未判决者,允许缴纳缣帛赎罪。

  杨氏在为杨明缴纳一笔数额巨大的缣帛之后,杨明得以出狱。

  杨明走出廷尉诏狱的这一天,整个诏狱外交通不畅,道路两旁尽是前来迎接之士人。

  从诏狱外持续了一月的长龙便知,杨明当街诛杀王甫,已是名扬四海。

  且关键是,他活着走了出来!

  须知自恒帝开始,士人与宦官斗争,引发两次党锢之祸,均以士人失败告终,无数士人死于诏狱之中。

  去岁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更是使得灵帝下诏,凡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者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士人被打压到谷底。

  所以此刻,杨明诛杀王甫且活着走出诏狱对士人的意义可想而知。

  这是士人唯一的一次胜利,也是空前的一次反击!

  三公中杨赐、刘宽在场,九卿也来了四人,且有百姓自带锣鼓。

  杨明自诏狱出,一时间锣鼓喧天,欢呼四起,此等排场,东汉一朝闻所未闻。

  杨明望着眼前场景也是心潮澎湃。

  八年了,穿越已经整整八年,他终于迈出了争霸之路的第一步!

  而且,是坚实的一步,就如同建造一幢摩天大厦,他为自己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地基。

  这一路他走了很久,一直到穿过人群上了马车,他的心情才渐渐平复下来。

  马车自大道而回,在一处小巷停留,接着便继续前行。

  杨明此时已经在巷子里换了马车。

  马车七拐八弯后转入一隐蔽的巷子,停在了一处酒肆前。

  杨明下车,与门口的伙计对了个暗号,接着便进了后舍。

  推门进去之后,内有一桌,桌上有两杯一盘一碟,杯中有酒。

  桌一侧已坐有一人,面色白净,但高大健壮,此时闻声转头。

  若有其他士人在场,见到此人必定会拍案而起,大喊一声奸宦。

  然而杨明只是静静坐在了其对面。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杨明曹节更新,第二章 扬名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