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五年正月,大宋从金国女真手里接收燕京。
一座残破、衰败,被搬运一空的燕京城回到大宋怀抱。
当童贯率领宋军进入燕京时,看到满城流民、难民,他们饥肠辘辘,用泛起青光的眼睛,满是渴求地注目着宋军。
金军暂时从榆关撤走,回到东北老家。
老狼主阿骨打病了,需要回去故乡养病。
无人知道的是,阿骨打这一次回去,将永远不会再踏足关内。www.chuanyue1.com
东京城获悉燕京回归的消息,一片欢欣鼓舞,庆典礼花全城绽放,君臣出现在宣德门城楼之上,与民同庆。
东京城的百姓只知道燕京收回了,大宋朝版图第一次拓展到了燕京以北。
他们载歌载舞,为朝廷立下千秋万代之功为之欢呼。
百姓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全部都被骗了。
东京城百姓和普通官员知道的燕京战事经过,全都是由童贯和蔡攸等人精心编排出的假消息。
刘延庆兵败易水,燕京依靠女真人的力量才回到大宋手中,这些消息,他们一概不知。
只有赵官家和朝堂重臣才知道,燕京到底是怎么收回的。
每年付给金国一百五十万岁币,赵官家当然肉疼,可他奢侈享乐已成习惯,哪里会知道,这么多岁币,需要从民间强征多少。
有多少大宋百姓会为此家破人亡,赵官家不知道。
他只知道大笔一挥,在国书上签字,只要能收回燕京,付出些岁币怕什么。
大宋富庶繁华,难道还出不起一百五十万金帛?
童贯率领大军从河北回京,接受东京百姓夹道欢迎。
大宋朝看似用一种和平稳定的方式,消灭了辽国,收回了燕京,拓地千里。
北边的邻居从契丹人换成女真人,远在东京的宋人们没什么感觉。
可是,只有真正去过燕京,与女真人接触过的人才知道,女真人对大宋绝不会抱有任何仁慈。
也有人知道,战火,或许很快就会重燃!
五月底,病情稍稍好转的阿骨打,在辽阳府召见辽国投降大臣,左企弓和康公弼,向他们打听一个人的情况。
平州辽兴军节度使张觉。
整个燕京和山前地区,燕京已经归还大宋,而平州、营州、滦州还掌控在张觉手中。
三州加起来,张觉拥兵超过十万。
张觉表面上不投降大宋,也不投降金国,保持独立。
但实际上,张觉身为燕京汉人大族,心还是向着大宋,他早有意要投靠大宋。
但是,金军在榆关虎视眈眈,张觉并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康公弼告诉阿骨打,张觉年轻时勇武过人,性格有些狂妄,缺乏谋略,可以先给予一定好处,把他稳住,徐徐图之。
如果用兵,张觉只怕立马就会倒向大宋。
阿骨打觉得他们说得有理,就正式下诏,任命张觉继续担任平州节度使。
张觉接受了金国旨意,明面上答应投降金国。
阿骨打又派康公弼作为使者,亲自前往平州安抚张觉。
就在康公弼抵达平州,与张觉相谈甚欢,叙说旧谊时,大金国开国皇帝,老狼主完颜阿骨打,在上京会宁府去世。
继承帝位的阿骨打四弟完颜吴乞买,少壮派的代表人物,鹰派掌权人。
吴乞买不像阿骨打一样宽容,对待敌人,要么投降,要么死,没有第三条路。
他认为平州不能掌握在张觉手中,张觉一个辽国投降大臣,掌握十万大军绝对不行。
三州之地,是金国向关内进军的桥头堡,是楔入燕京地区的一颗钉子,吴乞买要派遣心腹之人坐镇平州,随时观测关内宋国情况。
吴乞买把辽国投降大臣,大多数都遣返回燕京,其中就包括左企弓、康公弼。
吴乞买的敌意,引起张觉警惕。
他知道女真人不会信任他,暗中厉兵秣马,同时加紧联系东京朝廷。
当时,残余辽国势力突然死灰复燃,爆发一波复国小高潮。
西北方向,天祚帝在大漠之南聚集力量开始对金国地盘进行骚扰。
东北方向,大辽大将萧干聚集奚人部族自称大奚皇帝,随时准备对燕京用兵。
张觉有意联合辽国残余势力,先把左企弓、康公弼等辽国降臣抓起来,全都砍了脑袋,举起反抗金国的大旗,营州、平州、滦州脱离金国控制。
但是很快,张觉发现问题所在。
辽国残余势力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金军击溃。
张觉在平州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况。
如果想保住三州之地,他只剩投降大宋一条路可以走。
张觉派亲信前往燕京,联络燕山府路最高军政长官王安中,试图通过他来说服东京朝廷接纳他。
当初在宋金协定里,有一条关于接纳俘虏和降臣的规定。
宋金两国,不得接纳对方的叛徒和逃往的难民。
如果接纳张觉,无疑违背了两国协定。
可拒绝张觉,平州、营州、滦州三州之地,势必会落入金国手中。
三州就在燕京东边,乃是关内关外的出入口,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如果让金国掌控,随时可以发兵威胁燕京。
况且张觉还有十万兵马,如果走投无路之下,投降金国,无疑又会大大增强金军在燕山南麓的力量。
王安中认为事情太大,不敢擅自做主,就秘密联络东京朝廷,上报赵官家。
赵官家对此很是心动。
当初,赵良嗣嘴皮子磨破,都没能说服金国人同意把三州让给大宋。
现在,张觉携带十万大军回归,三州之地唾手可得,赵官家当然想捡便宜。
可奇怪的是,当初为大宋极力争取三州的赵良嗣,现在却极力反对接纳张觉。
赵良嗣深知,一旦接纳张觉,给予金人口实,宋金战争说不定会突然爆发。
以大宋孱弱的军事力量,和燕京并不稳定的防守态势,燕京十有八九守不住。
燕京一旦失守,河北再无阻挡金国铁骑南下的力量。
到时候,当初他在临潢府看到的一幕,将会重现在东京城下。
可惜,赵官家并没有理会赵良嗣的警告,他给燕京副使詹度写了一封信,命詹度偷偷接纳张觉,不要被金人发现。
金国一开始没有察觉张觉秘密和东京联络,只派大将阇母率领两万兵马,抵达平州一带,用意是威慑张觉,逼迫他早日开城投降。
对峙一段时间后,阇母发现平州城池高大险固,极难被攻破,暂时撤退。
张觉把这次事件渲染成一场大胜利,命人禀报赵官家。穿书吧
赵官家信以为真,授予张觉泰宁军节度使。
就在张觉出城接旨时,金军对平州城发动猛攻。
张觉被金军紧追,逃亡过程里,赵官家的圣旨落入金军手中,成了大宋背弃盟约的铁杆证据。
金军围困平州城,转而去攻打营州。
营州城破,张觉的母亲妻儿全都落入金军手中。
金军围困平州长达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燕京城里郭药师部队被严令不许出击。
就这样,宋军错失了一次挽救的机会。
如果当时宋军能够果断出击,配合平州守军夹击金军,把金军赶出榆关,三州之地失而复得,并且能得到张觉和其麾下军将的效忠。
即使因为这样,和金国撕破脸,双方彻底爆发战争,也比坐视不管强。
其实赵官家心里也知道,金国乃是虎狼之辈,绝对不是澶渊之盟时的辽国,凭借一场谈判就能令其满足的。
赵官家不过是心存幻想和侥幸,想用一点点代价,让金国人知足,维持现有的和平局面。
宣和六年,吴乞买向东京发来一封措辞严厉的警告信,让大宋火速交出张觉首级。
赵官家异想天开,命詹度找了个假首级送去金国。
结果被人家识破,场面一度很尴尬。
双方来回扯皮,一直拖延到了九月,赵官家实在没办法,逼迫王安中杀掉张觉,把首级送回金国。
这件事影响极其恶劣,直接把大宋朝廷在河北的信誉降为零。
郭药师和燕京城里常胜军,从此与东京朝廷离心离德。
所有辽国降臣降将都在想,这一次金国要张觉的脑袋,下一次不知道又会要谁的脑袋。
大宋朝廷靠不住,必须想办法自救。
郭药师和常胜军而转变,被王安中和詹度看在眼里,秘密向东京奏报。
这个时候,金军已经开始频频出现在山后诸州,平州一带的军马调动,也越来越频繁。
宋军其实并不是没有察觉,只是他们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郭药师和常胜军身上。
宣和七年,再度上任,出任河东宣抚使的童贯,抵达大同府时,感受到了风雨飘摇之感。
金军西路军统率粘罕,直截了当的告诉他,由于大宋屡次破坏宋金协定,双方互信的基础已然不存在,大金国将会兴兵前往东京问罪。
更糟糕的是,上一任河东宣抚使谭稹,刚刚在大同府组建的义胜军,竟然有三四千直接投降的金军。
义胜军的投降,让粘黏看到了宋军内部的软弱和矛盾,他不再犹豫,于宣和七年十二月初一发兵,初五抵达太原城下。
东路,金军攻破檀州,开始向蓟州进发。
十二月初七,童贯赶在金军攻城战爆发前,先一步离开太原,逃回东京。
与此同时,驻守燕京的郭药师,却率军在燕京东郊,三河一带,与金军展开大战。
双方厮杀多日,硝烟弥漫天地,远在八十里之外的燕京城,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最终,常胜军略逊一筹,败下阵来,郭药师率领余部返回燕京。
这一战固然战败,但金军伤亡同样惨重,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
就在东京准备嘉奖郭药师的时候,却突然听到惊天噩耗。
郭药师投降了!常胜军归顺金国!
郭药师作为大宋降将,一个典型的辽东耿直汉人,他对宋军里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难以适应,对于赵官家杀张觉讨好金国,更是感到心寒。
他率领常胜军虽然暂时抵挡住金军,但是他也知道,如果没有后续援军,燕京城很难保住。
可问题是,一旦宋军派人来燕京接手军队,他的地位又该如何保证?
最糟糕的是,常胜军内部也有诸多分裂。
许多投降辽军,都想投靠金军,他们本就是胡汉混杂,从生活习性各方面来说,似乎金军那边更容易适应些。
郭药师麾下几个主要将领,也受到金国拉拢。
郭药师如果不降,只有病变被杀一条路。
于是,郭药师率领常胜军开城投降,并且随后跟随金国东路军主帅,二太子斡离不南下攻宋。
十二月二十,赵官家在一片惊恐之下,宣布封太子赵桓为开封牧,并且下罪己诏。
跑路前,赵官家还玩了一把演技。
他在上朝当日假装晕厥,然后以病重为由,顺理成章把皇位传给赵桓。
可怜二十六岁的赵桓,什么事都没反应过来,就被摁在了皇位之上。
而黄河边,金军已经开始渡河。
赵桓即位,改元靖康。
同时,赵桓在吴敏的举荐下,见到了东京城最后的保卫者——李纲。
李纲认为,金军所求有五点,一是活动北方土地,二是索还河北边民,三是索要岁币,四是物资赔偿,第五是逼迫大宋屈居金国之下。
在李纲的纲领性指导下,赵桓派人与金军接触,商讨和平解决争端。
另一方面,赵桓也在学习他的好爸爸赵佶,时刻准备跑路前往襄阳。
二月十一,东京城破。
赵桓与斡离不、粘罕、斜也签下售卖皇族宗室女眷的协议,为了凑齐金国狮子大开口的一百万锭金。
最终金人还是没能放过赵佶赵桓父子,二帝随着金军北归,身影逐渐消失在东京臣民的视野里。
大金皇帝吴乞买,封太上皇赵佶为昏德公,少帝被封为重昏侯,将他们发配到韩州。
建炎四年,吴乞买再度下令,把二帝迁往五国城。
赵佶死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赵桓死于绍兴二十六年。
靖康之祸大多由赵佶而起,赵桓当上皇帝一年多,余生二十余年时间,却背负无比沉重的耻辱和仇恨。
从此靖康成为父子二人历经千年,难以洗脱的耻辱标签。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莽在北宋末年贼秃秃更新,外传之帝国余晖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