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送走了记者,为防止欠薪的事儿再度惊动媒体,莲东县委和县政府便决定召开一次大大小小的企业老板们的欠薪问题警示会。会上县上的头头们反复强调:要坚决杜绝各企业因欠薪问题引起工人和农民工们集体上访的事,哪个企业违背此项规定必将受到严惩----
会场上的沈克勤虽然也在认认真真地听着,却觉得此事好像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他掌管之下的公司从来就没拖欠过员工们的工资。身为老板的沈克勤毕竟也是从社会最底层爬出来的苦命人,知道那几个暴发户们也许根本看不上眼的血汗钱,却关系着一个农民工的身家性命,祸福荣辱。在他沈克勤尚未发达之前,他也是和众多泥匠一样,为几个血汗钱在烈日和寒风中苦熬苦挣----有鉴于此,不无良知的沈克勤认为,他宁愿倾家荡产的不当这个老板,也绝不会拖欠员工们——哪怕是一分钱的血汗钱-----因此,人和集团公司在行业中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不光员工的工资待遇在整个行业中至少能算得上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及时发薪的事儿也极少发生,各类员工的流失率也是在整个行业中绝对偏小----穿书吧www.chuanyue1.com
开完这场似乎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欠薪警示大会后,一身疲惫的沈克勤刚回到自家门口,他那口不能言的巴哑婆娘项文丽便笑意盈盈地迎了上来,为他从鞋柜上拿出棉拖鞋,又替他脱去身上的黑呢外套,还给他泡了一杯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茶——茶不在贵,对味则灵。多年的朝夕相处,多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让他们配合默契,相濡以沫。在解渴之物的选择上,似乎是越活越年轻的哑巴老婆,自然知道丈夫有此一好。
沈克勤刚一进客厅,坐在三人沙发上的姐夫杨兴武便起身站起,笑意吟吟冲他点头致意,又老战友似地往前跨了两步,两个中年男人握了握手,寒暄几句后,才又各自坐下。在他们完成这些动作的时候,心细的人便会发现,身为姐夫杨兴武,两脚迈动得似乎不那么利索,一只腿高一只腿低似的----落坐之后,沈克勤这才注意起坐在姐夫身边的一个小男孩子来。
男孩上身一件蓝白两色的学生服,下身黑色带红色装饰线条的运动裤。他脚上那一双黑色廉价运动鞋进门换鞋时被搁在主人家的鞋柜上了。总体印象是,这孩子的一身行头虽说没打补丁却也只有六七成新。这样的衣服搁在条件好、讲究穿戴的家庭也许早就被扔到垃圾箱里去了。
男孩有些拘谨。刚才这对中年郎舅握手寒暄之时,他也跟着站起,一张出于礼貌的笑脸上满是腼腆和羞涩。
见小舅子在打量着他身边的男孩,杨兴武赶紧给他介绍:
“克勤,这就是我给你说的那个苏晓文。”接着又替男孩介绍,“晓文,这就是资助你上学的沈伯伯。”
这个叫苏晓文的男孩是莲湖市莲东县青塔镇青塔中学初中二年级的一名初中生。因为家境贫寒,不能及时上缴校服费和各种学习资料等杂费,他便想辍学去外地打工,到外面的世界挣钱,以养活自己和日渐衰老、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现在,世界上唯一牵挂他的只有这奶奶了。
虽然父母双全,苏晓文却是多少年来没曾见过他们一回面了。因为在他二三岁时,父母两人先后外出打工,就再也不曾回过家,再也不曾回到那排只有两三个房间的土墙瓦屋-----
这一天晚上,除过哑巴夫人做的两三样家常菜之外,身为集团老总的沈克勤又亲身下厨,做了两道他的拿手菜:胡萝卜烧肉和“平地一声雷”(滚热的油炸锅巴浇上滚热的三鲜汤,两者相遇一阵暴响而得名)。这两道菜的新鲜出炉,一半是为平时不轻易上门的姐夫,一半是为了那个缺吃少喝的贫困生苏晓文。另外,这两道菜也是沈家整个大家庭聚会时的保留菜和压轴菜。所以会这样,因为这两道菜的主要食材里蕴含了早年间沈克勤一家贫困生活的太多艰难,太多辛酸-----
为了不让自己和先后降临到人世间的新生代们忘记往日的苦难,沈克勤总是尽可能亲自下厨做出这两道拿手菜---
吃饭的时候,为了消除小客人的拘谨,身为集团总裁的沈克勤指着一盘他亲手做下的一盘胡萝卜烧肉片对这位来自山里的娃儿说:
“晓文,你尝尝伯做下的这道菜,不管好吃不好吃,多少尝一点。别客气。”
见苏晓文伸过筷子夹了胡萝卜和肉片,尝了一口又尝了一口,直尝得满嘴流油----
沈克勤开心地笑了。笑完之后,他便给桌上的小客人讲起这道菜的营养价值。然后,话锋一转,他向小客人说起1960年前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他想吃胡萝卜而不得的事儿-----尝到平地一声雷这道菜时,沈克勤又给苏晓文说起早年间的沈家,有时候是如何难得吃上一顿米饭----锅巴这玩艺对于沈家一家老小而言,实在是一件难得的美味,难得的“奢侈品”----
这两道蕴含着沈家早间贫困和辛酸的菜肴,一下子拉近了山里娃苏晓文和总裁沈克勤的距离。来沈家之前,苏晓文原以为这位好心的亿万富翁高不可攀,隔人千里,却不想他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且,早年间,这位沈伯伯的小日子过得比他苏晓文还要贫困还要狼狈,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甚至因为扛不过饥饿还偷过邻近生产队的胡萝卜----
家庭的变故让苏晓文和他奶奶一直处于在勉强糊口的生活状态里,贫困的生活时常让这位山里少年自强又自卑。虽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还算靠前,可经济状况的窘迫还是让他感到无助而迷茫----如今,有了沈伯伯的资助,他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力争像当年的沈伯伯那样,从无到有,从贫困到富足----如果那样,若干年后,有了能力的他要是遇上和他一样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他一定要像沈伯伯一样出手相助----
吃过晚饭后,这沈家老俩口又带着两位客人去自家开的超市给晓文买了两套过年穿的新衣新鞋。
第二天上早,一惯骑单车上下班的沈克勤又亲自开着私家车把山里娃苏晓文和姐夫杨兴送到莲东县汽车站。看着开往青塔镇的班车渐渐远去了,他的手臂还在依依不舍地挥扬着,不知不觉间,感慨而忧伤的热泪早已盈满了他的眼眶-----
最近一段时间,求学艰难的苏晓文,讨薪无门的民工,似乎又让不乏慈悲之怀的沈克勤重新回到贫困忧伤、不乏屈辱的早年岁月。透过晶滢的泪帘,这位年近花甲的老男人,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他那愁困潦倒的童年,饱受磨折的青年,努力奋进的中年,值得欣慰又不失本色不畏风霜的老年-----
这可真是:多少辛酸难肠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啊!
就这样,一部忠实记录他成长和奋斗的纪实片,便在他那翻江倒海卷澜般的脑海里上映着-----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从草根到总裁更新,第五章 家里来了一位小客人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