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对年轻的夫妻在忙完地头的几亩田地后,他们就去无主的荒山野岭砍柴禾,在无主的河湾割水芦苇。做这些苦活儿的时候,往往正是骄阳似火的大暑天,连树荫下的狗都热得吐出鲜红舌头,何况人?不过,一个别无门路的穷人,为了比别人多得些钱财,不比别人辛苦些,难道钱自个儿长腿往你家跑?当然,这对年轻的夫妻也不敢太过蛮干。多数的日子里,他们一般都是趁着早凉干这些活,等太阳热得人差不多要把人晒得快化时就赶紧猫那两间小土屋里。一边歇息纳凉,一边暗自祷告:我的老天爷啊,你就可怜可怜穷人吧。我们本来就够苦的了,你老人家可千万不能再把三灾六难地降临我们头上啊。特别是不能让我们生病----
唉,这年头富人都害不起病,何况我们这些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穷人?【穿】
【书】
【吧】
经过春夏秋三个季度的苦挣苦熬,他们家的门前的柴禾垛就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年秋分过后,一忙完过冬农作物的播种,这对夫妻就赶紧实施他们的发家致富计划:磨豆腐。传统式的磨豆腐当然少不了石磨的旋转。条件好的人家都买头驴儿,让蒙上眼睛的牲口一圈又一圈地干这桩能把人累得半死的活儿——“老驴推磨”这句俗语大慨也就源出于此吧!
但是,这对年轻夫妻买不起驴。他们就只好从屋梁上垂下根麻绳,把推磨用的长杆木推儿悬空吊着,男人先是把木推子往前一推,再往怀里一拽,让石旋转;女的就一手扶着石磨上的木推杆子,一手往磨眼里添加浸泡好的黄豆。随着石磨的旋转,牛奶一般的粗豆浆就点点滴滴地落进磨盘下的大木盆里----接着就是将粗豆浆舀入悬挂着的纱布包里,让细豆浆通过纱布的布眼过滤到陶缸里。待过滤好的细豆浆烧开后,再把滚烫的豆浆舀到缸中里点石膏或卤水。待点了石膏或卤水的豆浆变成豆腐脑后,再将豆腐脑舀到搁在大木盆的纱包里。m.chuanyue1.com
这道工序做完后,木板上加石块之类的重物压在纱包上,将纱包里的豆腐脑压成热热的、散发着豆香气息的成品豆腐。待这些豆腐放到几块木板上晾着后,他们才能吹灯歇息。第二天天一亮,女的到县城的街面上卖豆腐,男的则在家收拾家务,准备第二天磨豆腐的材料---
如此不歇地忙了几年,这对年轻夫妻的豆腐慢慢有了一些固定客户,渐渐变得小有名气,两口儿也渐渐变得小了积蓄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他们还双喜临门地添了个儿子。熟识他们的人知道男的姓沈,女的姓汪,至于他们的名字很多人都记不太清,说不出所以然。
人们只是觉得这家男主人太抠门,这么多年来,周围的人难得见他们吃过一回肉。连磨豆腐让这家人积了一笔血汗钱之后,他们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也只是从街上肉买些猪骨头熬几回汤,算是改善一回生活,把这个年给过了。后来,这家人似乎也变得大方点了,逢年过节的,除过猪骨头——有时也因为生意好,这家的女主人一时高兴,也能从街上买一副便宜的猪下水了。
那年月,一般的庄户人家都是男人当家。远乡近邻的男男女女们见沈家男人守财奴似的如此抠门,就给他取了一个沈老抠的绰号。老抠就是抠门,吝啬鬼之意。至于女的,因她长年累月地街上卖豆腐,人们一般都管她叫豆腐娘子。
沈老抠或沈抠门之所在小富之后还如此克勤克己,过着仅比逃荒要饭时稍好一点点的小日子,就是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秘不告人的“远大”目标或理想:他要攒多多的钱,买多多的地。
在当家人沈老抠的意识里,一个乡下人之所以如此受穷,就是因为他没有足够多的可供自己耕种的土地。俗话说的好“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一个人只要他肯在土地上只下功夫,不怕流汗,不惜力气,自家娃儿似的宠着地和庄稼,疼着地和庄稼,照老祖宗留下的那一套的老农经验把它伺候好,它到时保准会给你送上大米白面,烧饼油条来----一个庄稼人,地种的越多,从地里的收获的庄稼就越多,小家庭的收入也就越多。如果土地一年比一年积攒得多,那也好办:一个人种不过来,两个人种;两个人种不过来就一家人种;一家人种不过来,就租给别人种。
现在,沈老抠除了种地还磨上了豆腐。在当时的乡村,他也算是农商一肩挑的新式农民,一个农民中的小能人。虽说人辛苦了点,可收入一年强似一年。可以说苦熬苦挣了这几年后,衣食有了保证,口袋里有了闲钱,此时的沈家已算不得一个真正的穷人之家,进而有些小康之家小富的人家味道。
为了尽可能地再多挣一些钱,沈老抠将起先卖给穷人作“美食”的豆腐渣拿出一部分来养猪。当然,他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可以换成铜板的豆腐渣白白地填进那畜牲的黑毛覆盖的肚皮子里,他是要把田边地头的树叶子红薯叶子还野菜什么的和豆腐渣搅和成一团,做成一道猪儿们难得吃上的一道美食;再让这些美食给猪儿肚皮里打气似的,把它们撑得嘶儿嘶儿地往快处长。
为了节省成本,沈老抠一大早就狠着心肠儿的把他才五六独生之子沈得财叫醒,让他赶紧提个竹篮子去野地挖猪菜。一天不挖三篮子猪菜,小小的沈得财就别想吃家里的那三顿饭。
虽说这一辈子,沈老抠和老婆先后生了两三个娃儿,可最终落下的,也就眼下这个娃儿了----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从草根到总裁更新,第九章 磨起豆腐的沈家夫妻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