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

  “折中之法?”

  “有一些,却……,还是和小神医你说说吧。”

  “……”

  “大都是提议打井或者开凿沟渠。”

  “如在一些平坦之地,可以打井,如此可以取水,可以浇灌田亩为用。”

  “或者开凿一些毛渠,比较节省银子,也可以将极远处的水取来。”

  “或者在一些附近有大河的情形下,开凿河道,将支流引入。”

  “或者将那些地方的人迁移至靠近水源地的地方。”

  “……”

  “大体的法子就那些。”

  “本王初始听之,也觉不错,毕竟取水困难,用水艰难之地,大都是取水以及开凿沟渠。”

  “然……工部的银子不多。”

  “正常年节,工部每一年的拨款并不多,也就二三百万两居多,这些银子要应对一十八省之地。”

  “平均下来,一个省也就一二十万两居多,再细分一下,就更少。”

  “但每个省每一年提交工部的文书,希望拨款的数目加在一起都是超过千万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眼下的工部便是如此。”

  “而那些人建言的开凿沟渠、打井,还有迁移,都是需要耗费极大银子。”

  “比如开凿沟渠,一条十里的沟渠都要千两以上,而本王刚才所言的那些地方加在一起,都要数万两以上。”

  “再加上直隶其它地方,数十万两都不多。”

  “若然再打井,再迁移民力,耗费的人力、财力更多了。”

  “最少都要百万两打底。”

  “每一年工部的银子才那般多,无法为之。”

  “……”

  “眼看着那些地方的人艰难,本王不忍之。”

  “小神医,你于此时可有两全其美的解决之法。”

  “既可以解决那些人的困难,又能够不花费很多银子。”

  “银子!”

  “若是工部每一年的拨款千万两银子,本王……,也不好说。”

  “果然真的要开凿沟渠,今岁要耗费那么多银子不说,接下来每一年都要拨下一些银子所为修缮费用。”

  “每一年,各省之地都有那个要求。”

  “去岁,本王出京城巡查诸地,对于一些地方的水利水渠有所知,那些修缮银子……只怕用在实处的少之又少。”

  “而果然在那些地方弄出那么多的动静,每一年又要耗费许多银子,对工部而言,非好事。”

  “许多人肯定要反对的。”

  “……”

  “哎。”

  “如今九月了,接下来就是种麦子的时候,本王真的希望可以替他们解决那般事。”

  “小神医,可有两全法?”

  小胖子轻叹一声,观侍女将杯盏满上,再次喝了一大口,而后伸手拿过一块蒸好的番薯。

  味道是不错的。

  此刻……相合这般话题,却觉得无味。

  两难之事。

  世间许多事情,两难之事不少。

  就如此刻自己碰到的那些事情一样,因银子之故,不能够将那些事情做好。

  可自己真的希望将事情做好。

  故而。

  两难!

  小神医向来有急才,也有敏锐之才,不知道可有两全的法子给于解决。

  时间,已经不多了。

  北方许多地方又要种下新的谷物了。

  而北方之地,又很少下雨,比不得江南,江南之地……一大特点便是多雨。

  语落,再次叹道一语,将手中果酿再次喝完。

  旋即,目光神态多期待的看向小神医。

  “……”

  “开凿沟渠。”

  “引来支流。”

  “开凿水井。”

  “迁移民力。”

  “其实……法子都是可行的,如殿下所言,花费比较多。”

  “而且一些法子接下来都要修缮修补的费用,那笔支出也是很大的一笔。”

  “殿下所求两全之法。”

  “……”

  “嗯?”

  “若是以我之见,想要花最少的银子,办最多的事情。”

  “就……打井吧。”

  “打井的花费,工部那里可有筹算?”

  秦钟喝了一口番薯米粥,很是回味,听着小胖子将事情说完,点点头,放下手中勺子。

  取来杯盏,也是喝了一口果酿。

  小胖子说的事情,不难理解。

  解决之法,工部那里也都给出不少法子。

  自己?

  自己解决?

  似乎也不多。

  小神医之心……也不是否认那些法子,而是那些法子过于耗费银子。

  工部!

  银子虽有,却不可能分出太多太多。

  不然,就乱套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仅仅是工部,六部诸司也是一样,就是陛下天子也是一样。

  自己?

  自己如何解决?

  想了想!

  根据自己的记忆,再加上自己的了解,打井……是最直接、最省钱、最有效的法子了。

  后期的修缮修补也不会花很多银子。

  而殿下好像对打井也不满意,这是为何?难道花费也很多?不至于吧?

  “打井?”

  “小神医推荐打井这个法子?”

  “似乎花费也不小,工部那里有过筹算,一口井……要花费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

  “耗费的人力不少,物力也不少,打井的速度也不快,一口井要花费十天半个月以上。”

  “而本王刚才所言的那几个地方,若是打井的话,起码要打一百口以上。”

  “那还是少算的。”

  “就算一口井两百两银子,那也是需要两万两以上,尤其还要调动万千民力。”

  “还要耗费许多时间。”

  “果然将本王负责的地方全部覆盖,两万两……远远不够,起码,五倍……十倍以上!”

  “民力更多了,时间更久了。”

  “银子!”

  “工部那里……刨除一十八省的费用,本王能够动用的……都要预支了。”

  “是以,银子不可能很多,超过十万两都很难,工部都很难定下。”

  “银子不多。”

  “打井!”

  “太难!”

  “故而,本王觉得不太好,小神医推荐打井?”

  “可有别的法子?”

  小胖子狐疑一声,摇摇头。

  吃着手中所蒸软糯香甜的番薯,将打井的事情细说着,打井……花费也很多。

  财力。

  物力。

  人力。

  时间。

  综合来看,非上佳之选,小神医怎么会推荐那种法子?

  “额!”

  “一口井要花费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

  “殿下说笑?”

  秦钟平缓的神色一怔,殿下说什么?

  一口井要一百两至五百两银子之间?

  说笑?

  用得了那么多?

  “工部的凑算,差不多是那些银子。”

  “本王一开始也觉得多,后来算了一下,大体如此。”

  “根据水源的深浅,可以打出一丈至三五丈深的井!”

  “故而,耗费的时间不一样。”

  “那些井平均打下来的时间在十天半个月之间,一口井要各种器具,至少十人以上,多多益善。”

  “打井所需的器物不菲,一丈便是要耗费十两银子以上,那些铁器和架子都是专门打造的。”

  “井越深,耗费越多,而且打井还需要专门寻堪舆之人,否则,打井就要事倍功半了。”

  “三丈的井,耗费就在一两百两!”

  “五丈的井,耗费更多。”

  “还有井口的大小。”

  “耗费也是不一样。”

  “请人要花费银子。”

  “打井也要花费银子。”

  “打造器物,也要花费银子。”

  “时间……也是银子,欲要提前,银子需要花费更多。”

  “一口井……相对于沟渠来说,的确好些。”

  “耗费也很大。”

  说笑?

  看来小神医不了解打井的事情,打井不是一件简单之事,需要很多东西,需要很多准备。

  不是用铲子在地上挖一挖,井就打成了。

  水!

  就出来了。

  那……不可能。

  故而花费很多。

  超出自己的预算,自己不愿意为之!

  将手中的番薯吃完,虽然没有品尝什么味道,还是不错的,喝了一口果酿,取来一只香酥鸡翅,畅快吃着。

  小神医!

  希望……给自己再想出几个法子!

  “殿下去岁巡查江南盐政之事,可有了解川地的盐事?”

  一口井要花费一百两至五百两之间?

  从小胖子的言谈中……的确……需要花费银子的地方很多很多,的确没得说。

  可!

  不至于吧?

  想了想,喝了一口果酿,提及一事。

  “川地?”

  “盐政?”

  “小神医何意?”

  小胖子不解。

  好端端的,怎么提及那些事情了,不是让小神医替自己参谋参谋良策?

  偏题了?

  “……”

  “川地的盐,和两淮的盐不一样。”

  “两淮的盐,以晾晒开采为多。”

  “而川地的盐,大都是从井下打出来的。”

  “称之为盐井!”

  “自隋唐以来,盐井就不断增多,川地……官府控制着主要盐井,也负责开凿新的盐井。”

  “而一些人家,为了生利,为了方便,开凿的有私人盐井。”

  “盐井!”

  “一般深都是五丈、十丈以上的,百丈以上的都有一些,而且也很隐秘。”

  “若是依从殿下所言,开凿普通的水井,都需要一百两至五百两居多。”

  “那么,川地那些人开凿数十丈、百丈以上的盐井,岂非要花费千两乃至于数千两以上?”

  “殿下觉得川地那些普通人家可以拿得出来?”

  没有直接提及开凿水井之事,秦钟将川地的盐井之事语落,打一口井花那么多银子?

  说笑?

  “……”

  “数十丈!”

  “百丈以上!”

  “……”

  “川地。”

  “盐井?”

  “这……本王好像在一些书上看到过,不过,那些盐井开凿的时间很长很长的。”

  “一口盐井都需要数月、数年、乃至于数十年的。”

  “是以,才有那么深。”

  “如果时间很长,的确银子花费不多。”

  “……”

  小胖子还是不解。

  川地的盐井之事,自己有所知,尽管知道的不算多,却也够用。

  川地盐井,的确很深。

  可很深的代价,是时间换回来的。

  时间足够长,银子就可以少花一些。

  而自己!

  需要时间。

  不可能开凿一口井花费数月、数年乃至于更长时间。

  “于我授业的异人,当年曾提及他游历川地的事情。”

  “因前辈对盐井有兴趣,便是了解的多一些,于我闲聊之时,也有评点天下水井之事。”

  “川地的盐井,以卓筒镇的盐井最好,可称之为卓筒井!”

  “卓筒井,开凿的技艺可推广天下许多缺水用水之地。”

  “还有说着卓筒井可以进一步改造,大体好像是开凿的钻头,还有人力、物力的变化。”

  “言语……只需要三五人之力,一日,就可轻而易举开凿十丈之井。”

  “花费不过一些器物,以及一些饭菜。”

  “若是用心,可以开凿的更好。”

  “而且……,还有一种流传之宋朝的压水之井,异人前辈在川地也见过。”

  “以专门的器物,落在水井上,不需要水桶,只需要简单的手段……便可以将水取出。”

  “具体之法……,我也记忆不是十分清晰。”

  “大体需要专门打造一些东西。”

  “那些先不说,可异人所提及的川地卓筒井可用。”

  “而且异人提及的改进之法,也可行。”

  “耗费……三五人之力?”

  “一日十丈以上?”

  “三五百两银子?”

  “太多太多了。”

  “根本用不了那些,连一百两都用不了,甚至于五十两都用不了。”

  “是以,殿下刚才所言的那些法子,我觉打井最好。”

  “依从那样的法子,一口井五十两银子,一百口,也才五千两,一千口也才五万两。”

  “足以覆盖很大的地方。”

  “这笔银子……应该不算多!”

  秦钟将川地卓筒井的事情道出。

  自己阅览过百家典籍,对于川地的事情了解一些,卓筒井就是其一。

  论其卓越,丝毫不逊色造纸、印刷、火药等物。

  而且绝对可以推广大用,卓筒井的原理不难,推广也很简单,尤其便宜、便捷。

  “如果殿下不相信,今晚上回去我整理一下异人所言,再书画一些图纸,即刻命工部将一些东西打造出来。”

  “后日!”

  “去城外庄子,亲自试验一下,殿下就知道是否便利了。”

  “若可!”

  “便可大量铸造!”

  “而且卓筒井之法,除非是一些地势相差很大的地方,不然无需考虑堪舆最佳位置。”

  “只需要考虑对于田亩的便捷就可!”

  “关于卓筒井的资料……恭王爷编纂《钦定文献全书》,当有记载,殿下也可亲自了解。”

  秦钟将手中杯盏中的果酿一饮而尽,说道许多,将卓筒井的事情道出。

  给于肯定而又确切的回应。

  花银子少。

  事情还能够做成。

  打井……最好。

  还能够长期持续使用,只要法子传开了,他们自身就可以开凿一口口井。

  “异人前辈?”

  “川地的盐井?”

  “卓筒井!”

  “三五人?”

  “一日?”

  “十丈以上的深井?”

  “小神医……所语当真?”

  “……”

  胖胖的脸上,神情多有愣怔。

  小神医所言真的假的?

  异人前辈。

  那……应该不假。

  卓筒井?

  这个……自己没听说过,没有看过类似的书,对于那些书……自己先前没有兴趣。

  关键。

  小神医说什么?

  一日时间,三五人,不需要很多的花费,轻而易举就可以开凿许多深井。

  花费……很少?

  时间很少?

  岂非?

  成了?

  自己所想之事就是花银子少,事情办的快,正确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将事情坐下。

  就算可以拖延,也和不能太久。

  这就成了?

  小神医既然这样说……肯定有一定把握。

  小神医相信异人。

  自己?

  相信小神医。

  试一试?

  无碍。

  自己此刻都有些等不及了?

  “卓筒井!”

  “为何工部里没有人提及那些?”

  “果然卓筒井的法子便利无比,当大用。”

  “工部之内,他们都是才学博览之人,应该所知的。”

  然!

  小胖子又有一些小小的迟疑。

  解决那些地方常年缺少用水、艰难用水的情形,工部提出的解决之法不少。

  卓筒井!

  不在其中。

  他们都不知道?

  还是……其它?

  一双不大的眼睛不自觉眯起,看向小神医,回想着工部的那些人?

  嗯!

  暂时先不论。

  待小神医将东西准备好,亲自在地上试一试就知道是否可用了。

  “这……。”

  “也许卓筒井传的并不广,许多人不知道。”

  “也许是一些其它的缘故。”

  秦钟摇摇头。

  如今时下,许多消息的传开很慢很慢,很是闭塞,许多人不知道卓筒井,完全可以理解。

  工部?

  专业人士?

  不清楚?

  不好说。

  也许是知道却不想说。

  也许是其它的缘故。

  现在……纠结那些无用,关键法子是否可用。

  “小神医。”

  “那些东西的图纸可以画出来?”

  “本王……本王……,明日早上,你随本王入宫,先将三种新式谷物的事情同父皇说说。”

  “而后,本王与你前往工部,亲自调遣人手。”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东西打造出来,若可……明日下午乃至于晚上……本王就要看到结果。”

  “可行之。”

  “小神医,你大功!”

  “小神医……本王所说的那几个偏远之地,你没有去过,你不知道那些地方的艰难。”

  “若然真的可以在那些地方落下许多井,受益极大!”

  “不仅仅是直隶之地,还有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也会受益。”

  “也许,就因为一口井,他们一岁可以多收许多粮食,可以过活的好一些。”

  “……”

  “小神医,今夜可有把握将那些东西准备好?”

  小胖子将口中已经咀嚼片刻的鸡翅骨头吐出,目光灼灼的看向某人。

  自己相信小神医。

  相信小神医可以将那些东西准备好。

  “殿下。”

  “当……不令殿下失望。”

  秦钟自椅子上起身,拱手一礼。

  能够为那些人做一些事情,自己也是愿意的。

  卓筒井!

  自己知道那种开凿的方式手段,也见过一些图,当不难,希望……有成。

  “小神医,这件事若成……,无论如何,本王都要为你请功!”

  “饭食!”

  “小神医,若可……你现在就回府,争取将东西早一点准备好。”

  “事成之后,本王与你,再好好痛饮。”

  小胖子亦是深深颔首,从身下宽大的椅子上起身,行至某人身侧,抬手拍了拍某人的肩头。

  用饭!

  虽然还未结束。

  事情。

  紧急。

  “殿下!”

  秦钟再次应语。

  ******

  “邢妹妹,你爹娘他们如何?”

  “由钟哥儿亲自安排,肯定无碍的吧。”

  “林姐姐,宝姐姐今儿得空,我可是给你找了一个好帮手。”

  “三姐姐她们待会也要前来。”

  “还有香菱,她跟在钟哥儿身边一年多了,识文断字,也读数百首诗词了。”

  “……”

  荣国府。

  府邸深处,庭院一隅碧纱橱之地。

  圆脸少女史湘云正踱步其中,手中把玩着一只江南特有的纸扇,翩翩风雅,多有趣味。【穿】 【书】 【吧】

  话语不绝,看向邢岫烟。

  又看向此刻正坐于窗前罗汉床准备写评论文章的林黛玉,嬉笑间。

  又看向之前同自己一起前来的薛宝钗、香菱等人。

  钟哥儿没有前来宁荣街,只是在东府留下香菱几个人,整理一下院子,似乎……再有数日,钟哥儿就要在东府小住了。

  香菱!

  之前是宝姐姐家的丫鬟,和宝姐姐很好的,今儿一早随着蓉大奶奶来这里耍子的。

  可惜。

  三姐姐此刻无空,自己问过了,好像再和二姐姐她们完善一些画儿。

  再有半个时辰乃至于一个时辰才会前来。

  三姐姐在制衣工坊份量不浅,每个月都有许多银子落下,三姐姐所言……拿钱要办事的。

  银子!

  好像真的挺多,每个月都是数百两以上的,若是设计的衣裳款式流行,奖金更多了。

  自己?

  一个月才银子全部用来吃拉面好像都不够,还真是……。

  得!

  等钟哥儿再来府中,自己也要找一个差事,赚一些吃拉面的银子,总是林姐姐、宝姐姐请客……怪不好意思的。

  白象拉面……又十分好吃。

  钟哥儿今儿没来,应该在处理他自己的事情。

  二哥哥……去学堂了,还是稍稍有些罕见的,二哥哥若是专心学业……也挺好的。

  叔叔在家里也说过……二哥哥将来若是学业不成,这里府上会有艰难。

  具体之事……自己也不清楚。

  反正,多多学业是好事。m.chuanyue1.com

  上午学业,下午府中还是可以一块玩耍的,二哥哥的胭脂水粉做的不错,自己用的挺好,比外面买的都不差。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红楼大相公一顿两馒头更新,第950章 卓筒井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