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炎炎夏日终于还是在吴王渡进入羌地前,先一步到达。
倒不是吴王渡行动迟缓,在四月末,吴王渡已经攻下了南苗所有的土地。
但海权的丧失不止丢失了漠国的硝石矿,还要时刻提防来自大海,运河的危险。
吴王近卫军和白帝近卫军两支骑兵担起了救火的重任。
五溪卫,锦官卫,天府卫,三卫八万人马分散在整个南苗和北苗南部的海岸上。
凭着本土的硝石矿,只能勉强供应上半年的肥料,供应燧发枪的火药几乎停产,运来前线的震天雷也越来越少。
好在南苗有大量除了硝石矿的其他大量矿藏。
十二磅加农炮,六磅加农炮,十二磅榴弹炮,甚至是未来风帆战舰上要用的36,24磅炮都已经开始铸造。
而最夸张的是吴王渡亲自前往军械司留下了48磅安排在战舰尾部的重炮,和68磅岸防炮。
这两样重炮未来也会安置在北苗边境的棱堡上。
袁奎也忙碌了起来,不止要负责造船厂,还有另一件重任,一件让袁奎激动不已的东西。
那就是12磅线膛炮,以及用来攻城的100磅线膛迫击炮。
袁奎比他兄长袁钊先一步听到了吴王渡是如何解决线膛炮的气密问题。
米尼步枪之所以能保持气密,就是因为米尼弹,这种铅制的子弹底部有空洞。
火药燃烧后,会顶开柔软的铅弹,让铅弹底部镶嵌在膛线上,从而达到一里的夸张射程。
但火炮不行,要是用铅做炮弹,那威力就太丢人了。
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做一枚和米尼弹形状类似的炮弹,在底部边缘用一圈柔软的铜。
但如果还是往常的装药量,可能会不足以把铜边镶嵌在膛线上,那就需要更多的装药量,而炮管也不需要全部加厚,只需要在尾部加厚一圈就能抵挡膛压。m.chuanyue1.com
有了膛线之后的十二磅加农炮,虽然还没造出第一批样品,但吴王渡估计的射程足足有十里,再加长一下炮管,就能让这种线膛炮成为其他炮兵的噩梦。
吴王渡并没打算量产这些玩意,因为目前的火炮就足够了,最主要的是线膛炮可不是米尼步枪那样四条膛线就够用。
而是需要几十条膛线。
迫击炮则需要上百条膛线。
成功率会低的令人发指。
没有三五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熟练的匠人,不可能做到滑膛炮那样的产量。
吴王渡一开始没打算让军械司占用如此多的钢材。
没有硝石矿,这些火炮,米尼步枪做出来也是烧火棍。
但实在是无事可做,只能让北苗从起步就开始瘸腿。
硝石矿的紧缺其实也只是让北苗少了些粮食,更关键的是北苗根本没有马场。
中断了和关山,克烈的联系后,战马的数量在一天天减少。
即便克烈骑兵把所有的战马都贡献了出来,也只是让损失巨大的吴王近卫军,白帝近卫军勉强补充到了满编。
战马的缺乏也会影响到火炮的牵引,粮草的供应。
这也是吴王渡停下了一个月的原因。
想解决这一切,那就只能打造风帆护卫舰和风帆战列舰,来打通海上通道。
为此,吴王渡力排众议,阔气的组建了一支水师,一次性就征召了三万沿海的渔民之类。
一半人熟悉没有火药的火炮,另一半人用少量的民船之类的练习操帆。
多少有些纸上谈兵的滑稽感,似乎是为了和关山照应,起名南海卫。
战舰火炮的问题也不大,虽然现在军械司的火炮造的又慢,质量也一般,但还算能用。
要命的是战舰消耗的火药数量,在现在的北苗看来是一笔天文数字。
除非下半年不再供应肥料。
但那显然是吴王渡无法接受的。
最要命的是,风帆战舰的建造时间是以年为单位的。
而且不是简单的加派人手就能解决。
若是加派人手,三个月就能造成,但那样的战舰质量极差,还容易腐朽发霉。
说是一次性战舰都不为过。
最短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造出合格的战舰,如果想要那种能用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战舰。
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因为光一个晾晒龙骨,就需要一年。
这当然不可能是吴王渡摸索出来的,关山也不可能两年就摸索出来。
而是鄂图曼的人告诉关山的,他们丝毫不怕这种技术泄密,这技术在他们那边是公开的,如果关山强大,还可以帮他们打击弗朗机。
在财政已经很紧张的情况下,白妙音还是做主制订了灭国舰队计划。
无数的船厂在南苗沿海拔地而起,开始建造两艘一级战列舰作为旗舰。
这种撑场面的海上堡垒有三层炮甲板,能装42门36磅炮,42门24磅炮,42门12磅炮,船头船尾还有三门48磅重炮。
一次能携带40吨火药和150吨炮弹,一次齐射就能打出半吨多的炮弹。
船员1000人,要不是苗羌本就盛产木材,光是需要的3000棵橡树就能让人抓狂。
相比于接到大单,还以为国主疯了的军械司,炼钢厂都觉得几十吨钢材是小问题。
同时开工的还有六艘,三层炮甲板能装90门火炮的二级战列舰。
十二艘,两层甲板能装64门火炮的三级战列舰。
以及五十艘能装32门火炮的护卫舰。
白妙音不仅定下了如此夸张的建造计划,还决定在局势稳定之后增加一批50门火炮的四级战列舰。
只不过四级战列舰的任务就不是和舰队决战以及辅助陆军了,而是单纯和护卫舰一起用来护航。
袁奎也在建造之余实验着蒸汽轮机,只不过得等下一批战舰才有可能用上。
而吴王渡在五月一整个月里,不仅亲自跑去白帝城解决一堆工业化的问题,还指挥着应对羌人、占城、靖人的袭扰。
最重要的是,吴王渡拿着线膛炮的图纸和白妙音一起做出了个重大决定。
那就是把北苗打造的一百多门隼炮全部打包卖给中州。
不仅如此,只要中州不对北苗用兵,那北苗就每月提供二十门隼炮,十门12磅加农炮。
而北苗要的也很简单,那就是一条陆上的商路。
让漠国孤立的化工厂能把东西从沙漠运到中州,再回到北苗。
这笔交易对双方都是巨大的诱惑和威胁。
中州虽然得到过几门火炮,但他们仿造的成品和洛国主以前造出的尿壶差不多。
弗朗机也不是傻子,虽然他们也研究不透关山那先进的火炮,但他们手里那落后一个时代的火炮也不舍得教中州。
对于中州来说,最诱人的反而是隼炮。
因为吴王渡故意透露这玩意中州也能仿造。
而中州则要承担大量肥料,火药运回北苗的后果。
北苗则要承担中州以后会大量仿造隼炮的后果。
毕竟隼炮虽然用料更多,精度,耐用各方面都落后,但中州的国力却不是北苗或关山可以比拟的。
如果不是吴王渡手里握着线膛炮,根本不敢把隼炮交给中州。
这样一来,关山也被吴王渡给狠狠坑了一把。
会有无数的人丧命。
但吴王渡只能用饮鸩止渴的办法为北苗破局。
这无疑是个极其混账的决定。
这种事肯定瞒不住,但瞒不住也不能摆在台面上。
人选则是张三甲,毕竟张三甲也还有许多故交,至少能通过非正式的手段和中州皇帝交涉。
为了表现诚意,花刀老将军也亲自去了一趟,毕竟花刀不止是五溪卫的都指挥使,还是只有一副空架子的兵部尚书。
六月上旬,稻谷飘香,苗地的粮食产量根本不是和以前估计的一样多出七成,而是翻了一倍。
因为从三月春耕开始,白妙音就花了大力气统筹安排,还用上了崭新的农具,翻修的水利。
张三甲和花刀也回来了,中州改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后续的二十门隼炮换成六磅加农炮,这样算下来就是三十门大小火炮。
从现在算起到打通海上商路还需要一年时间,中州会得到360门火炮,还会打造出一大批隼炮。
但这完全在吴王渡给张三甲的授权范围内。
张三甲也带回了中州的诚意,那就是十车中州提炼好的肥料和三车火药。
看到中州如此“大气”,吴王渡也有些放心,看来中州在漠北盗取卤水一直占不到便宜。
也怪不得中州知道怎么制造火药,震天雷却少的可怜,就那为数不多的估计全用到越国公身上了。
粮食充裕起来后,被工业化折腾的一路起飞的物价瞬间回落。
巨量的补贴和宽厚的政策让南苗的民心逐渐归附。
六月下旬,粮食收割后,紧锣密鼓的下一轮播种和征兵同时展开。
不仅让之前伤亡不小的各部满编,白妙音还替吴王渡收服了五万南苗降卒发往和羌人对峙的前线。
为了照顾这些南苗士卒的心情,一个叫黄石卫,另一个叫狼兵卫。
因为以前瓦家的军士就叫做狼兵,而瓦家也有着不小的声望。
虽然这支狼兵里压根就没几个瓦家的人,全都是之前黄石城和其他寨子的降卒。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自从狼兵卫的名头打出去。
就有源源不断脸上纹着刺青还凿齿的年轻人前来投军。
这些都是以前瓦家手下的百姓,和附近有着相同习惯的族人。
瓦家寨主竟然也来了,还带着好几车的财物和几百个年轻族人。
一见面就跪到了吴王渡面前,吴王渡没吓着,倒是把茴香吓得不轻。
甚至怀疑这个长相一般,皮肤略黑,身材丰腴的昔日寨主想以身相许。
只不过茴香都不信吴王渡会看上她,毕竟吴王渡连那三十个长的国色天香的美女都舍得扔下。
两个侍女给吴王渡扇风的手也慢了下来,随时准备出手。
主要也是吴王渡在南苗被刺杀的频率有点高,一旦离开军营,连同侍女和欣儿都会穿上山文甲。
南苗和羌人的手段也是越来越离谱,有藏在草丛里用有毒的吹箭差点毒死吴王渡坐骑的。
有藏在桥下用土作坊造出来的火药想把吴王渡炸上天的,有在吴王近卫军采购的鱼里下毒的。
最倒霉的也不是吴王渡,而是吴王近卫军,刺客都以为吴王渡是在吴王近卫军里。
却没想到虽然吴王近卫军和白帝近卫军总是一起行动,但吴王渡从来都是待在白帝近卫军里。
具体点说是直接住在茴香军帐里的,茴香都快成吴王渡的贴身丫鬟了。
之前讨伐南苗,白帝近卫军回去修整的日子里,花椒的军帐成了帅帐,花椒成了贴身丫鬟。
倒不只是吴王渡觉得和白妙音曾经的侍女,以及这些女亲兵待在一起赏心悦目。
还因为茴香和花椒的亲兵都是他们的同乡之类,绝不可能被刺客混进来。
“奴婢瓦氏拜见吴王殿下。”
这个奇怪的自称让吴王渡摸不着头脑,怎么还有人主动来当奴婢的。
“奴婢说了,若是南苗在北苗的治下,百姓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在下为奴为婢在所不辞。”
这句话说完,跟着瓦氏的几百个年轻人都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
“我什么时候和你打过这种赌?”
“是白帝,那日白帝想让奴婢做布政使,但奴婢死性不改,当面顶撞,还说下了这样的狂言。”
吴王渡的心里没有丝毫波澜,只觉得自家师姐越来越会收拢人心了。
竟然还登门拜访想给瓦氏布政使这种封疆大吏级别的高官。
吴王渡当然不想要这种麻烦,光是新接收的两个满编卫所就把吴王渡搞的心力憔悴。
哪还有心情再收个颇得人心的奴婢,这奴婢要是收下了,以后吴王渡就在南苗百姓眼中变成什么形象了。
“那你去找白帝吧,以后要是当了布政使,比在我这做个奴婢强的多。”
结束这点小风波后,吴王渡开始专心操练部队,以及解决想在耕种时捣乱的那些苍蝇。
南征依旧没有继续进行。
因为第一批从陆上远道而来的火药还没运到。
米尼步枪倒是生产出了五千把,批量生产的燧发枪也优先给两卫新兵先装备上了。
但刀盾,震天雷,甲胄都还需要时间,吴王渡总不可能让这些人只拿着燧发枪去送死。
吴王渡也把花椒手下的死士调了过来,让花椒专心带着五溪三卫防范海上的威胁。
军械司四个月才打造的五千把米尼步枪被吴王渡集中了起来。
一把都没留给两卫新兵,而是特意从御北卫以及北边的山区招募了三千个猎户。
组建了一支五千人的猎兵营。
一点都没打算节省弹药,每日都拿天上的鸟或者五百步外的铁罐头练习枪法。
后来训练的目标换成了集体进山狩猎。
最主要的目标就是野猪,七月一整个月吴王渡都没有进军,而是发起了足足十五次大规模围猎。
两天一次,一天都没歇着。
因为南苗山区里的百姓之所以少,不只是因为种庄稼收成不好。
不说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经常会发生惨祸,就算是聚集的村镇,也经常会有野猪毁坏庄稼。
野猪有着野兽里极为出色的速度、耐力,还有锋利的獠牙,就连皮厚也是出了名的。
因为野猪经常会在泥浆里打滚,一身皮毛比熊的威胁还大。
猎户里就有一句话,头猪二虎三熊。
一个月的时间里,猎兵营狩猎了十几万只野猪,巨大的数目让人留下了感动的口水。
不仅两卫新兵每天都能吃上肉,还让农妇帮忙做了几十万条火腿。
附近山民的生活也大大改善,不知不觉间,吴王渡的口碑直线上升。
反倒是苦了茴香和吴六七。
自从吴王渡不务正业,她就要带着几百个亲卫随时跟着吴王渡在山林中跋涉贴身保护吴王渡安全。
吴六七则承担起了救火队长的重任,每天疲于奔命。
但自从火药运到以后,羌人和占城安生了不少。
因为之前这些人欺负北苗没有水师,总是在近海游曳,一脸的有恃无恐。
而有了火药之后,每个卫所的火炮百户所都用二里的射程告诉他们,什么叫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尤其是袁奎,他之前都快被每天都想毁坏造船厂的占城人逼疯了。
12磅线膛炮造出来两门后,就直接亲自带着几个船厂的劳工隔着七八里的海面打沉了一艘占城战舰。
就连之前一直嚷嚷着要掘开运河,水淹北苗的中州也安静了下来。
不止是因为现在有交易,更是因为第一座比普通土堡大不了多少的棱堡建成了。
造好的舰炮现在还没地方用,就把六门36磅炮和一门48磅炮安在了棱堡上。
也多亏了武大带着百十个夸父族人才能这么快就完工。
这种口径已经不是原先的12磅炮能比得了的了。
等到100磅的攻城迫击炮造出来,就轮到中州每日在边境惶恐不安了。
瓦氏也被白帝安排了重任,瓦氏三番五次的要求去吴王渡那边的黄石卫或者狼兵卫。
但白妙音显然出于某种奇怪的考虑没有这么安排。
反而安置到了御北卫,直接提拔为御北卫都指挥使。
白妙音也不怕瓦氏做什么,御北卫一直伤亡不大,换句话说是北苗的老底子。
不是什么人都能策反的,之前负责北苗锦衣卫的吕指挥也干起了老本行,全面接手影卫。
这么重要的职务随便交出去让吕指挥感动不已。
影卫也终于慢慢恢复到以前北苗锦衣卫的水平。
再怎么说吕指挥也是在锦衣卫待过十几年的,水平远远超过八角。
八角则被白妙音贴心的调到了吴王渡的身旁,统领狼兵卫,赋闲许久的金谈统领黄石卫。夶风小说
这种明显偏向自己人的做法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却又好像没办法反驳,毕竟金谈也曾是关山的指挥使,每次北苗有难,都跟在吴王渡后边。
八月就在紧锣密鼓的练兵下来临,但吴王渡依旧没有进军的迹象。
只是在几次进山狩猎时“不小心”跑进羌人的土地,打两个寨子迁走百姓。
白妙音都有些着急,还专门写了私信问吴王渡为什么还不进军。
而吴王渡的回答只有一个字,热!
苗羌这边的夏天热的让人抓狂,进山狩猎时,猎兵营都是只穿一件凉快的布衣。
这要是穿上铁甲,别说铁甲了,穿皮甲都能让人受不了。
而且还有蚊虫的叮咬,粮草也容易腐烂,水源都容易喝到污水。
白妙音也接受了吴王渡这个借口,这也确实是一半实话。
另一半则是吴王渡已经把羌地当成了自己的土地。
南苗就因为吴王渡在春耕时进军导致大规模歉收。
要不是北苗的粮食翻了一倍,光是南苗那几乎是北苗两倍的人口就会导致饥荒的可能。
所以炎热的八月,九月,吴王渡直接撂挑子了。
练兵交给了八角,骑兵救火交给了茴香,海防依旧是花椒。
吴王渡则是在白帝城里每天帮白妙音“处理政务”。
白妙音知道自己这个师弟就是单纯的懒,但吴王渡回去的两个月确实帮了大忙。
因为北苗的工业化进行了五个月,各个产业都已经投产,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
尤其是各类矿产,根本不是吴王渡几个公式那么简单。
就比如硝石矿就有硝酸钠和硝酸钾两种。
硝石矿里往往还有岩盐,巨大的数量给北苗带来了廉价到离谱的食盐。
白妙音也把传统的铁税盐税一起砍掉,虽然会损失一部分税收,却让百姓生活大幅提高。
生活水平提高了,百姓手里就有钱了。
有钱就能去买那些其他的工业化商品,比如成品的衣物,丝绸,玻璃之类。
只会让经济活起来,至于盐场就更不用担心因为盐太便宜而需要官府补贴。
毕竟这玩意的产量在那放着,怎么也不至于赔钱,甚至都是硝石矿顺手生产的东西。
硝石矿里发现的芒硝被甄别出来后被掺进了硅沙里用作炼钢厂的模具,效果好的让人惊叹不已。
这要是解决了内模水冷的问题,钢制火炮可能要比铜炮精度还高了。
铁矿石里含硫的黄铁矿,白铁矿也被吴王渡废物利用,多出的硫则是成为了又一种肥料。
光是各种矿石就让吴王渡心力憔悴,甚至想干脆还是去前线的好。
因为矿石上可不会写他们叫什么,需要先用硫酸硝酸各种方法先确认这玩意是什么。
然后就是甄别,提取的办法,以及为它找到适合它的用处。
北苗的条件远不如关山,现在连普通的工匠都不多,某个机器环节出了问题,第一时间就是询问白帝城该怎么办。
而袁钊手下的那批人,自己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这需要的是识字率和工人的技术水平,再过个三五年。
北苗也许就能靠着广大百姓的智慧自己向前发展了。
而在这吴王渡煎熬的两个月里,关山的锦衣卫带来了两封截然不同的信。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月夜龙骑漫关山良人独醉更新,第163章 被逼无奈的选择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