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召开的万人大会,整整持续了三日,三日时间,昭和良川一人面对提来的质疑,皆是一一反驳。
那种淡定的气度,就连暗中保护昭和良川安全的樊崇、王九、郑平、周旬四人皆是暗暗感叹,此人不愧是被摄政王和小越王看中之人。
经过此次战事,很显然,这位扶桑的废太子,早就一改往日的平庸,取而代之的则是超远的眼光格局,以及云淡风轻的淡定。
与昭和仁川相比,此人才是真正配得上扶桑王位之人。
三日的驳斥,让原本心里有怨气不解的众人,基本上被昭和良川给说服。
通过昭和良川侃侃而谈,不仅说服了他们,还把众人的思想,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之前他们大部分都觉得德康介的大国论,才是让扶桑彻底崛起的方向,可与昭和良川三日的探讨,他们终于明白,如果真按照德康介和昭和仁川的发展,兵发新凉,争夺天下,最终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扶桑的地理,就已经决定了他们根本无法击败新凉,之前所谓的侵扰大凉沿海,看似取得了胜利。
实则也不过是侵扰了大凉的二州罢了,和坐拥十二州的大凉相比,他们的侵扰根本伤不到半点根基。
甚至能够分兵多路,一边平叛沿海,一边可以北上抵抗荣国,也能西进,解决西域诸国。穿书吧
这还只是当初被他们认为,垂弱不堪的大凉,展现的实力,很难想象,经过数年内乱战争,重新一统凉地的新凉王朝,究竟厉害到何种程度。
与新凉相比,扶桑真的弱小到犹如蛇与大象的差距。
被昭和良川这般讲述,带来的震撼,足够让内心不满的众人,基本上都被劝服。
他们知道,昭和良川的用心良苦,如今新凉和荣国这两个庞然大物,互相厮杀,扶桑要做的,保持中立,谁也不掺和。
要是被战争牵连,恐怕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这次召开的三日大会,还是有很大的效果,基本上化解了当地百姓对昭和良川心中的愤懑。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信服昭和良川这套说法,毕竟,扶桑的大国论之策,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这十多年的洗脑,想要通过三日的时间,彻底转变,根本不可能。
这点昭和良川也知道,但他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即便无法彻底扭转,但只要在百姓和贵族的心里,种下这颗思考独立的种子。
随心时间流逝,早晚会慢慢的扭转过来,而且就算有些人,依然暗中反对,暗中谋划搞事,昭和良川都不惧怕。
不说他已经继承了扶桑王位,身边也有一众支持的军队,只要军队在手,任何的动乱,他都能轻松化解。
就算在退一步,军中出现渗透,有动乱的迹象,他也能依靠新凉的驻军,替他解决混乱。
当然,想要彻底终结扶桑境内,这些暗中作乱,依旧不死心的人,也很简单,只要新凉击败荣国,就能直接扭转扶桑上下对新凉的态度。
慕强是每一个都会产生的心理,更别提国与国了。
所以,昭和良川根本不指望,通过三日大会,就能彻底改变扶桑上下,对新凉的态度。
他只需要控制境内稳定,不起动乱就行,至于最后的终结,就看新凉如何击败荣国,这点昭和良川十分有自信。
这种自信,甚至比樊崇、王九、郑平、周旬四人还要强烈。
本来这次协助昭和良川平定内乱后,新凉的军队,会启程离开,但受到昭和良川驻军的请求,四人商议一番,便打算停了下来。
之前樊崇还担心,昭和良川自削天皇封号一事,会不会太冒险,波及他的安全,现在经过三日的旁听,他们对昭和良川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种认识,他们当中,周旬是最深刻的,此次他协助出征,看中的是他的谋士身份,本来想着这一战,他要提供一些谋略。
可现在看来,有些多此一举了,除了刚开始的分兵外,后面的如何策反地方军,如果诱杀德康介,到最后攻破京都城,拿下昭和仁川,根本都不需要他,全是昭和良川一人的安排部署。
现在看来,昭和良川不仅仁慈,擅谋略,更有超远的眼光格局,这样的人,还真是扶桑之幸。
随着三日大会结束,四人就一直陪同在昭和良川身边,看着昭和良川的表现,一番恭维自然少不了。
在昭和良川的摆手下,他轻声道,“各位不用如此盛赞,本王能够做到这地步,离不开摄政王和小越王的扶持。”
“真要感谢,还真的挺感谢两位王爷,没有越州之行,本王怕也没能这般快速成长。”m.chuanyue1.com
“如今扶桑内乱也过去了,风波差不多也结束了,扶桑也能慢慢走向正轨了。”
“是啊,扶桑能够有扶桑王在,真是扶桑之幸啊,就不知对我新凉是幸还是不幸。”
说这话的不是樊崇,而是王九,此话一出,在场的气氛,明显有些凝固。
在场五人,都不是傻子,自然听得出话中之意,昭和良川转头,面带笑容,笑呵呵的看着王九道。
“幸与不幸,不是本王说了算,而是要看新凉如何发展。”
“与摄政王交谈的那一日,让本王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个人多么出众,才智多么惊艳,能改变的,也只有一个时代,往后的时代会变成怎样,谁也无法预料。”
“这就好比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个国家有强盛,自然也会衰败,谁也保证不了我们能够一辈子强盛。”
“既然无法预知,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扶桑在慢慢发展,难道新凉就会原地踏步吗?”
昭和良川的侃侃而谈,让在场四人对视一眼,而后哈哈大笑。
说的没错,无论日后新凉、荣国、扶桑,又或是西域诸国,如何发展,都不是他们能够干预的。
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事,至于日后,便交给后来人就好。
不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四人大笑过后,眼中也是充斥着些许的期待,扶桑之乱已经平定了,接下来就是新凉与荣国的决战了。
……
扶桑之乱的平定,以风一般的速度,很快传回了新凉京都。
永川王府
苏祁安悠闲的坐在小院内,看着手中一沓沓有关扶桑的军报。
一边看着,苏祁安的脸上有着些许的惊色,他不惊讶扶桑这么快就被打服,而是感叹昭和良川有如此魄力,先是请求新凉军队留下驻军,其二竟然自削天皇封号。
这两件事,单独拿出来,都让人感到震惊,更别说同时进行。
特别是后者,自削天皇封号,这种魄力,恐怕扶桑前面的诸多天皇,都不敢这般去做。
唯独昭和良川有这魄力,硬生生去掉天皇的名号,自降为王。
在寻常人看来,昭和良川这么做,就像是讨好新凉,是可耻的。
但苏祁安一眼就看出昭和良川的用意,除了尽可能降低扶桑在之前刷的存在感,明哲保身外,更重要的,就是通过自降国位,让国内百姓看清局势,不被所谓的野心冲昏头脑。
只要冷静清醒下来,认清自己,在由昭和良川的带领下,扶桑会迎来飞速的发展。
这种发展,说不定日后会对新凉产生威胁。
对此苏祁安却是莞尔一笑,正如他与手下将领,以及昭和良川的私聊中说的那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做好当下,不杞人忧天,相信后来者,肯定会超越他们这些前人。
如果一个小小的扶桑,都能产生对新凉的威胁,那新凉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该改朝换代了。
看完手中的军报,也算除了苏祁安的一件心事,扶桑的平定,起码能让新凉毫无后顾之忧的与荣国开战。
至于驻军扶桑,苏祁安也没打算提前让樊崇、王九他们撤回。
一来扶桑刚结束战乱,为了防备某些不怀好意之人,的确有驻军的必要。
二来,也能通过驻军,能够对扶桑产生一种无形的震慑,可别小看这种震慑。
正如当年,扶桑倭寇侵犯大凉十多年,留给大凉百姓的是无尽的凶残,这种凶残甚至都产生阴影。
如果不是干掉了十万的倭寇,恐怕恐惧倭寇的阴影还会存在。
所以,驻军扶桑,就是为了让扶桑日后提起新凉,会感到敬畏,一旦有敬畏,扶桑绝不可能踩到新凉头上。
这封传来的军报,苏祁安还是很满意的,不过他还是要回信一封,叮嘱樊崇、王九他们关于驻军的具体要求。
震慑归震慑,可千万不能因为驻军,而丧失自己的军律,要是被扶桑的某些人利用,到时也会引起一些麻烦。
待回信写完,苏祁安活动下筋骨,而后起身,朝着皇城的政务司走去。
扶桑之乱平定,接下来也该敲定如何收复青幽二州了。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布衣枭雄更新,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收复之战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