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从农村信用联社借贷两万元钱,还是最高利息,每月两分四厘,借款期限一年。他现在不管贷款利息和贷款时间,只要能贷到钱,就是谢天谢地。
他马不停蹄地乘车换车,到安徽的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那里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也有各种中药材种子交易。
他不敢买很多的中药材种子,购买大众中药材种子,桔梗种子10斤,柴胡种子10斤,猪苓种子10斤,黄连种子30斤,就花去2000元钱。他不敢把这60斤种子办理托运,害怕途中调包,或托运过程中损坏了种子。
他将种子随人走,打成两大包,挑在肩上,上车下车挤车,一路赶到神农架林区客运站,再从客运站转车到高峰乡。
从高峰乡到大岩村不通车,他只能挑起60斤重的担子,行走30多公里的山路,前前后后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这几种中药材种子弄到家里。
他计算了一下车费、住宿费、吃饭钱,共计花去了1000元,记到种植成本里去,仅种子钱3000元。
他把剩下的17000元钱全部投入到种子的培育上,不再敢乱花一分钱。
赵大海刚回林区时,带回来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人们对他刮目相看,以为他已经跳出了龙门,再也不回到这个落后封闭的小山村。
但是,大家伙没有想到,在一年内又生下一个胖小子,更是喜上加喜。然后,他们一家三口人就走出山村,回到大城市里去。
人们没想到,在一年之后,他和王秋华依然扎根在大岩村,没有要走的迹象,还搞起了什么林下经济产业,这是老祖宗都没有搞过的事儿,他怎么不依前辈人的规矩行事呢?顺其自然,种苞谷之类的庄稼,望天收即可。
人们认为他俩上了几年大学,就有什么了不起的科学技术,要改天换地。他们搞的大棚种植不是失败了吗?
现在又弄什么林下经济,种植药材,是在瞎糊弄,那些药材,天生在大自然里,自生自灭,怎么能人工种植呢?岂不是天方夜谭吗?能成功吗?
自身没有钱,还敢贷款,真是胆大包天。如果失败了,两万块钱砸到水里不翻泡,还要背负一辈子的债务,后半生的日子该怎么过?
乡亲们对他的印象和评价大打折扣,人前背后议论他,说他是书读多了,迂腐,只是一个书虫,尽干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赵大海不信邪,也不被人们的流言蜚语左右,他该干啥还是干啥。
他将自家的五亩地用来培育黄连种子,并且把柴胡、猪苓种子种在自己的自留山林里,仅仅人工费用和买树杆子的钱,又花去7000元钱,还有一万块钱,他要留做资金周转,还要继续开发其他的经济项目。
他打算栽培香菇、木耳,这样还要继续买树杆子,把树干排在山坡上,点上菌种,就能生产香菇、木耳。只要春天点上菌种,当年就有收益,第二年、第三年仍然有收获。这是短期经济,赚到钱后可以还信用社的贷款,又可以继续投入林下产业。
王秋华听到赵大海的打算,像听天书一样,似乎是在云里雾里一样。
她认为赵大海的计划是好的,落到实处,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不尽人意。再看看现实,住的干打垒土坯房子,就是上个厕所还要转到屋侧面,还是四处通风的板壁厕所,特别是夜晚,暗灯暗火,要是不小心,一脚踏空,就掉到粪坑里,这且不说。
屋边上的山林子里还有各种野兽窥视,如果是豺狼、豹子、老虎,他们还想吃人肉。山里曾经发生过这类事情,老虎把人拖进林子里,饱餐一顿,只剩下骨头架子和人脑壳。
她想,她还年轻,也细皮嫩肉,还没有走完美好的人生,让野兽啃吃了冤枉,岂不是白来人间一趟?她鼓励赵大海到山外去,要么考上一个行政事业单位混日子,要么到一家企业去发展前途。再不济事,就自主创业,或经商,或办企业,比窝在深山里要强百倍。
赵大海反对她,对她说,眼前只是暂时困难,等度过了难关,会慢慢好起来,如果到外地大城市里去打工,每月有现钱。如果考上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每个月也只是一点死工资,饿不死,撑不饱。到企业里工作,是效益工资,替别人打工。如果自己在城市里创业,无论经商,还是办企业,没有资金铺底,不可能空手套白狼,只有不讲良心的皮包公司行走在社会上,招摇撞骗,那是短命的行为,早晚被弄进监狱里去,进行劳动改造。【穿】
【书】
【吧】
在这个时候,他俩在同一问题上产生了不一致的意见。
王秋华天天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所有的付出没有任何的结果。如果小孩哭闹时,她更加烦躁,有时拿着小孩出气,不管小孩的哭闹,有时候还在小孩的屁股上拍几巴掌,出出心中的恶气。
公公大人看不过眼睛,就吼叫一声:“打孩子干嘛呢?奶娃子,能知道啥,要出气,把自己打几下。”
王秋华就同公公大人顶撞,还不是因为家里太穷了,买不起奶粉,小孩饿了,要吃奶。她说,她自己营养不良,没有奶水,怎么喂养孩子?如果你家要嫌弃我,走人就是了。
赵大海也看出来了,王秋华对自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家里的穷根子,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山里人都是这样,没有几家是富裕人家。
王秋华更不服赵大海,只要他说话,就火冒三丈,同他吵闹,有时还出口脏话:“真他妈的穷的腥气,老娘早闻够了这个味道。”
初来乍到时,王秋华还能喝苞谷稀饭,时间长了,新鲜劲儿过去,就嫌赵家的生活太差,每次闻到苞谷煮红薯就反胃。她大声叫道:“把喂猪的东西拿来给人吃,这是过生活的样子吗?”www.chuanyue1.com
因为大山上不能生产稻谷,没有大米。即使要吃米饭,最近的地方在乡镇上去购买大米,来回几十公里的路程,单靠人挑背驮,很吃力。
他们每次到集镇上去购买东西,只能拣最重要的油盐酱醋等等日常日用的东西购买,不敢买大宗米面,这些东西太笨重了,就是买回家去也吃不了几天就没了。况且家中大量储存的是苞谷、红薯、南瓜等食物,因交通不便,这些东西又卖不出钱来,只能自产自销。
千百年来,老祖宗们都是这样过来,为什么现代人过不好呢?
老赵家不能惯王秋华这个嫌弃老祖宗过日子的法子,他们只能开展家庭斗争,每天依然是包谷饭,有时掺红薯,有时掺土豆,有时掺南瓜。最好的日子是腊肉炖香菌、竹笋。尤其是香菌、竹笋、木耳都是林中出产物,纯天然的食材。
但是,王秋华最初来到时,吃这些食物挺满意,日子长了,感觉到腊肉、腊腿子之类的东西腻了,没有大城市里的鱼虾海鲜有味,她真厌恶这样的生活。
更甚者,每天开门就是大山,晨雾缭绕,到了晚上还是日落大山。夜幕降临时,只有归林的鸟雀叽叽喳喳声。到了深夜,还能听到屋外山林里传来一声、两声怪鸟的叫声,或者是野兽的吼叫、搏打声,把她吓得直往赵大海身边藏。她问男人:
“野兽会不会把门弄开呢?还有野猪能拱土地,能不能把土坯房子拱倒了呢?还有黄鼠狼要偷鸡,怎么办?尤其是夏天里,竹林里的蛇跑到屋里来,钻进被窝,怎么办?”
她没说到这儿,就浑身激灵,就像这些动物在身边似的,她不自在。
赵大海多次回复他,房屋不是好好的吗?鸡笼里的鸡也在,床上也没有来过长虫啊。
她始终不相信丈夫的话。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心有千千结更新,第24章 在贫困中闹矛盾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