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寻找脱逃机会,当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时,他不失时机地以“试马”为由,“牵马出相府”,然后“加鞭望东南而去”,从此开始了他的一段流亡生活。
果然,在曹操逃走后,吕布首先醒悟过来:“适来曹操似有行刺之状,及被喝破,故推献刀。”
董卓也产生了疑窦。这在心理上是符合逻辑的。因七星宝刀那“七宝嵌饰”的外表吸引了董卓,暂时转移了他的视线,所以在事过之后,他会忽然萌生疑点。
经李儒的分析并派人去召见曹操,曹操早已“乘马飞出东门”,董卓等才确信“操贼心虚逃窜,行刺无疑矣”。尽管遍行文书,画影图形,重金悬赏,曹操却早已远走高飞了。
后在逃亡中被擒,陈宫弃县令私放曹操,并与曹操一同逃亡,陈宫与曹操二人投靠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
陈宫居然以县令的身份放过囚犯曹操然后吕伯奢热心招待曹陈二人留宿,却起身入内,过了很久才出来,说家里没有好酒,要去西村买一樽酒,然后还要杀猪设宴款待。
窝藏朝廷通缉犯,还敢公然买酒杀猪,与常理不合。先讲杀猪,古时农业社会,不是天天杀猪,只有重要节日才有。
为了陈宫与曹操二人,要杀一头猪,况且吕伯奢还不认识曹操。而杀猪哀嚎之凄凉,邻居其谁不知,杀猪一事,太过招摇。
再来是美酒,曹操是不是贪杯的人,姑且不论,逃亡之际,还会享受美酒吗?而且酒是昂贵之物,家里有没有酒,即使是现代人都知道盘算,身为主人的吕伯奢怎会不知道家里有没有酒,还要起身入内去看有没有酒。
如果吕伯奢家里富有,主人不知道有没有酒,那么买酒也轮不到富家的主人去买,所以买酒杀猪根本就是招摇外界,生怕人不知窝藏逃犯,可见杀猪买酒是子虚乌有。
烹煮杀猪要多久?吃一只全猪要多久?曹操不是在逃亡吗?有时间啃大餐吗?
而且成皋就在京师附近,逃亡应小心翼翼,怕走露行踪,引来追兵,愈早走开,走得愈远愈好,还有空留下饱食?买酒喝酒、杀猪吃猪,时间花费不少,在敌人随时会追来的阴影下,无疑是等死。
而且曹操杀死吕一家后,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因猜忌而杀人全家的说法,明显不合理。
陈宫听闻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后,扬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心中大骇,寻了个机会回兖州老家去了。穿书吧
曹操回到谯郡后,得商人卫弘资助曹操开始招募兵马准备讨董,曹操刺董一事,使其名声大噪。
张榜之后,应征者络绎不绝。其中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人皆率数百兵马来投。曹家与夏侯家乃是世交,几人关系极好。
曹操发矫诏言其曾得皇帝的密旨,令天下率兵勤王,各路诸侯云集响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
李璟当然也接到讨董的消息,决定率两万骑兵出发。关羽,黄忠,戏志才三人随行。荀贞顺利为李璟诞下一名男婴。
李璟取名李煜,李璟当然不能让李煜成为南唐后主一般。秋香三女也陆续怀上了。李璟两世第一次成为父亲,心情十分激动。荀贞看出甄姜对李璟有意思,便提出纳甄姜为妾。
李璟对甄姜也就同意了,李璟临行前还当了一次新郎。流连三日后才启程。
酸枣会盟。十几路诸侯都来了,那接下来就该推举盟主、统一指挥了吧?对!这就是酸枣会盟!可是,这个会盟,却很有“意思”。
按理说,十几个省部级诸侯,平时那是谁也不服谁,可会盟当天,所有的诸侯却都开始谦让起来:“谦让”一:袁绍当盟主。
袁绍当时是渤海太守,这官虽然不小,但其诸侯中的刺史、州牧,都比他官大,可是在当盟主这事上,大家却一致推举袁绍当盟主。
明面上的原因是“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各怀鬼胎的诸侯们——不好管!
袁绍就拿盟主袁绍来说吧:听说董卓废掉刘辩之后,袁绍的第一反应是——拥立宗室兼幽州牧刘虞为帝,而刘虞则是坚决推辞。连盟主的小算盘都打得这么精明,其他诸侯的想法,那就更复杂了。
至于为什么是袁绍当盟主?首先是老袁家确实名气大,其次也跟袁绍的经历有关:先是杀尽宦官帮何进报了仇,后来又公开怼过董卓。
所以,盟主就是袁绍了!“谦让”二:诸侯会盟这一天,需要有人宣读誓词,可神奇的一幕又发生了,诸侯们再一次各种“谦让”,谁都不去读这个誓词。m.chuanyue1.com
最后硬拉出来一个叫臧洪的人出《三国志臧洪传》: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
不管怎么说,别别扭扭的酸枣会盟总算完了,那是不是应该像誓词所说的“并赴国难……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呢?嘿,我们又天真了!其实这场讨伐董卓之战,与其说清君侧。
不如说是抢实惠:首先是抢名声,争取政治资本;其次则是抢地盘,趁着大军出动,那自然就是各种兼并小势力了。
既然是盟主,那就该做表率吧?可是袁绍却觉得自己渤海太守的官位太丢份,于是,袁“盟主”干脆自称车骑将军(仅次于太尉、骠骑将军的军方三把手),不仅如此,袁绍还给了“平民领袖”曹操“行武威将军”的官职。
这下好玩了,本来这讨董,就是讨伐董卓的“不臣之心”,可袁“盟主”现在却自己玩起了自封、封官的把戏,这可真是开了一个群雄割据的“好头”!
李璟到来之时,十八路诸侯都亲自迎接,毕竟李璟的征北将军,幽州牧可是朝廷亲封,与袁绍自封不可同日而语。
对李璟的尊敬起码还是要有的,将李璟迎入大帐,袁绍试探到,既然燕侯已至,不如某将盟主之位交由燕侯,诸位可有异议。还没等其余人发言,李璟便道:本初兄,万万不可,小子年纪尚幼,恐无法服众,还是本初兄担任盟主。
袁绍听到李璟如此恭维他,心里也是很高兴,但是还是不动声色的道:。伯玉,言重了,既然你如此看得起我,那某便当仁不让了。
得到李璟的答复,各路诸侯也是见怪不怪,毕竟袁绍的为人众人都有了些许了解。
董卓听闻竟有十九路诸侯,前来讨伐自己。招来华雄,命其再带三万骑兵前往汜水关,汜水关的守将是郭祀和李傕这二人皆是董卓的部将,十分受董卓信任。
华雄到汜水关时,正值鲍忠在汜水关下搦战,“贼将下马受死!”华雄拍马而至鲍忠眼前。挥刀直取鲍忠,鲍忠被一惊连忙想要退却,但却来不及了,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
“鼠辈,!”华雄一声冷哼,将此人头颅割下,送于丞相。捷报飞至,董卓大悦,封华雄为都督。
袁绍道:华雄悍勇,何人可战,此时孙坚出列,末将愿往。此时袁术的手下谋士道:孙坚乃是江东猛虎,若是被其攻入洛阳,我等岂不是什么功劳都捞不到了。声威日盛恐日后会对我等不利。
袁术道:那我们能怎么办,袁术心里恨死袁绍这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我等只是负责押送粮草,这时袁术麾下的谋士道:不如我等断其粮草,就算孙坚如何能征善战,亦不可久战。
袁术听闻此计,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但脸上不露声色,若此事暴露该如何是好。这时谋士道:大可将此事推给押送的运粮官,将其斩了。
大家死无对证,孙坚不可能再追究主公的责任,好,这主意好,就这么办。袁术抚掌大笑。
怎么回事……孙坚来至关下,主公如今该如何,韩当问到,呵呵,当然是去叫阵了。孙坚笑道。西凉蛮子,快快出城受死。“吾势必与其大战三百回合”,华雄道:打开城门,看某去取其人头。
此时李肃道“如今这联军刚到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此时不宜出关与其交战”待联军士气衰竭之时,我等一举杀出,必可立下大功。
华雄自然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再经李肃劝说便闭关不出。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再续雄汉更新,第26章 诸侯讨董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