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谎,并不一定是因为个人品质不好,也不一定是不诚实的表现。
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分辨出孩子所说的话语是否是谎话,以免出现误会孩子的现象。如果发现孩子说谎,那么无论是小谎言还是大谎言,都应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切记不可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自尊心也很强,家长一旦动用了暴力,很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产生抵触情绪,暴力非但拯救不了眼前说谎的孩子,还会把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孩子说谎或是为了逃避责罚,或是为了得到关注,或是完全不知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别,所以作为家长就要具体分析孩子说谎的动机才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面对说谎的孩子,民主平和的教育方式是最有效最友好的方式,家长先缓解孩子因说谎产生的紧张感,才能打开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大门,进一步引导孩子养成诚信的良好品质。
1
家长在孩子面前说一次谎,孩子就会说十次谎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张春熙说,孩子的问题是家长问题的折射。因此,面对孩子爱说谎的现象,家长也应反思自己是否在孩子面前有过类似的行为。家长在孩子面前说一次慌,孩子就会说十次谎。
孩子出生以来接触最长久的处所是家庭,家庭之中父母更是处于教育的主导地位。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孩子通常从观察中学习并开始模仿所观察到的行为,在家庭之中,父母显然是孩子学习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孩子的认知。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妇女带领着孩子坐公交车,由于车内人多拥挤,有人不小心踩到了妇女的脚,虽然那人已向妇女道歉,但妇女仍不依不饶地破口大骂,并谎称自己的脚因被踩而受伤,要求赔偿,而旁边的孩子也随即开始学着母亲的话语啼哭谩骂起来。家长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孩子眼前,孩子由于年龄小无法辨认是非,认为家长的行为是正确的。于是孩子便开始自然而然地模仿学习,却无法从中认识到事实上真正良好的品质应是互相体谅。
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差,模仿性强的特点导致孩子无法分清现实生活中的是非好坏,因此家长的行为无论优劣都容易被孩子模仿学习。如果父母平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也爱说谎,那么孩子也极易学习到说谎这一行为;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正直诚实,那么孩子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说实话,诚信待人。所以说,孩子说谎的形成也有家长失责的因素影响。
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曾子很重视家长在家庭中的榜样作用,认为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去完成。
一天,曾子的妻子想要去菜市场买菜,可是他的儿子不停地吵闹要跟着母亲前去,曾子的妻子不得不哄孩子说:“你别哭了,只要你乖乖地在家,等我回来以后给你杀猪吃。”他的儿子听说有猪肉吃立刻就停止了吵闹,安静地在家等母亲回来。曾子的妻子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马上就慌了,急忙向曾子解释说刚才是在哄孩子玩,所说的话不可当真的,可是这时曾子却严肃地对妻子说:“小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习眼前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如果你今天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谎话去骗人,而且,孩子还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对母亲失去信任,这样以后他就不会相信你了,你要如何教育孩子呢?”曾子的妻子这才明白,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不然,以后孩子便不会相信家长的话了,这对教育孩子很不利。于是她就帮着曾子把猪给杀了。
正是曾子对孩子模仿学习家长行为的观察,才能够指出孩子是不能欺骗的,才能重视父母在生活中的榜样作用。因此,在面对孩子成长教育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重视榜样的作用,使自己在孩子面前成为正面的榜样,以此形成正面积极的效应,克服消极的影响。
那么,家长应如何为孩子做好榜样呢?
(1)加强自身修养。
首先,家长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建设,孩子学习做人,最开始并不是从简单的道理说教学习而来,而是从观察父母为人处事的行为中模仿而来,家长为人真诚、尊敬长辈、乐于助人、惩恶扬善等等这些行为都会长远、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如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其母亲待人热情,老实忠厚,对待左邻右舍有求必应,也得到了左邻右舍的善意回报。老舍先生因此学会了母亲为人处事的方法,传承了母亲的性格特征。可以说其母亲真正从生活细节上影响了老舍先生,造就了老舍这样一位朴实求真的伟大作家。
其次,家长也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建设,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让自身拥有良好的素质,这种素质也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品质。家长不断地解放思想,在家庭教育中采用创新优良的理念,才能适应时代的特征要求。
(2)以身作则。
家长不仅要对孩子教育有要求,也要对自身作出要求规范,同时家长自身要形成一定的生活规范,并规定家庭成员的生活准则。当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家长要好好利用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家长对孩子说实话,孩子才会领会到实话的重要意义,明白说谎的严重后果。
(3)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和谐、友爱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而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一氛围的有效创造取决于家长的耐心、恒心、爱心等的综合。
家长说谎一次,孩子则会变本加厉的效仿,这样的严重后果家长应事先预想到。因此,孩子说谎并不能成为家长打骂孩子的理由,家长应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深入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家长在生活中的榜样作用应该得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高度重视。
本节家教智慧
孩子说谎不一定都是孩子的错,家长也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应做好孩子学习的第一任榜样,家长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家长要用诚实的行动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用诚实的行动告诉孩子真诚的意义。
2
帮孩子找到爱说谎的原因
人们常说孩子是最纯真的天使,但当孩子成长到一定的年龄后会常常伴有说谎的现象出现,那么,家长应如何教育爱说谎的孩子呢?针对这个问题,专家指出,家长要先探究孩子为什么会说谎。而关于儿童说谎的原因,通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逃避家长的责罚。
孩子犯错后害怕家长的批评或是暴力,因此常常会选择用说谎来掩盖自己的过错,以此躲过家长的责罚。如果说谎成功,孩子便容易接受这一方式,最终形成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因为考试成绩差会选择说试卷丢了或是成绩单还没有发下来,这是为了逃避家长的批评。
第二,现实与想象的混淆。
二至三岁的孩子处在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不能够将事物联系起来。孩子会好奇为什么人和动物长得不一样,因此孩子跟随自我意识说出来的话,例如“人会飞,人也拥有翅膀”这种谎话对孩子而言不是欺骗,是他理所当然地这么想而已。
第三,获得成就。
孩子会为了在某一方面得到荣誉而选择说谎,通常是为了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表扬,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荣誉满足。家长也总是喜欢向旁人炫耀自己孩子所获得的种种荣誉,这无疑助推了孩子想要得到更多奖励与夸奖的心理。
第四,逃避困难问题。
孩子讨厌上学或是遇到不愿意做的事,也常常选择说谎,常常以生病、肚子疼来博取家长、老师的同情,以此躲过不愿意做的事。
第五,引起特别关注。
有些孩子说谎纯粹是为了得到家长、老师、伙伴的重视,为了得到他们的关注。这其中有较多善意的谎言。因为孩子很多时候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或是意识形态的初步形成并不能够表达出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只好用一些谎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当孩子说“我头好疼”的时候,可能并不是真的头痛,而是心里想要与父母亲近,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
第六,周围的环境影响。
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也是造成孩子说谎的因素,如果孩子身边的伙伴也常常说谎,那么这个孩子也很容易被伙伴影响,开始学习他们的这一行为;如果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说谎这一现象又不重视,对孩子放任自流,那么孩子的这一行为边可能持续下去成为不良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及未来具有重大的消极影响。
可以说,孩子说谎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因此发现孩子说谎,家长不能一味地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这样的方式产生的效果很容易是负面、消极的。
小明从上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的父母也一直引以为傲,常常以考双百分奖励小明,可是自从升入五年级后,他的学习状况就不如以前了,而且常常希望能够自由出去玩乐,同伴为了能和小明一起玩,教他谎称自己是去同学家学习。于是,小明便开始了第一次说谎。一次成功后,又不断出现第二次、第三次。当小明妈妈看到了他的考试成绩,并发现小明说谎很是失望,批评责怪他没有认真学习,也不给他好脸色,而且常常限制小明的自由时间,不准小明看电视、上网、出去与同伴玩,致使小明对学习越发失去了兴趣。小明妈妈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极端不正确的,当发现孩子厌学就应该主动询问原因,积极找到解决方法,发现孩子说谎的现象时,更不能极端地限制孩子的自由,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动力,失去生活的乐趣。
事实上,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再因势利导,鼓励孩子承认错误、说实话。
三岁的女孩莉莉在家里跑动时不小心碰倒桌子,碰坏了妈妈刚刚买来的花瓶,妈妈回来后很生气地质问莉莉怎么回事,莉莉害怕被责罚说:“小猫咪刚才从桌子上蹦过去,碰倒了花瓶。”妈妈一听就知道莉莉在说谎,为了让莉莉以后不再说谎,妈妈先说:“每个人都会犯错,犯了错承认了就是好孩子,妈妈不会批评好孩子的。”莉莉为自己说谎感到很羞愧,于是,马上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打破了花瓶,并说明以后再也不说谎了。妈妈的教育方式温和有效,莉莉也能从中体会到说谎的羞愧感和说实话的快乐。
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将产生不一样的教育效果,所以这也就要求家长在面对孩子说谎的时候要根据事实情况来具体分析,做出具体的教育决策。
如果孩子是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那么家长应该对说谎的孩子温和地询问,告诉孩子自己并不会追究他所犯的错误,而说谎则是不对的。家长要逐步了解孩子的心理与能力,让他主动承认错误,学会诚实地面对结果,帮助他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是分不清现实与想象而说谎,那么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由于还分不清现实与想象,认为自己所想事物或是故事情节都会实现,因此有时候“童言无忌”,这时候家长应对孩子所说的想象的事物给予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孩子的思维创造力。
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成就而说谎,那么家长则要向孩子分析以说谎得到的荣誉不是真正的荣誉,说实话比说谎话更高尚。可以通过表扬及时承认错误的孩子让他感动,体会诚实的可贵,走上诚实的道路。
如果孩子是为了逃避困难而说谎,家长就要对孩子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困难,对孩子的性格缺陷要及时弥补。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要尝试将自己视为儿童,以童心体会孩子面临的困难,并协助孩子解决。
如果孩子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那么这就折射出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心理的忽视,因此家长要自我反省,对孩子多给予关注与陪伴。家长常以工作为名推托和孩子的约定,孩子被家长的约定欺骗,本身就很失落,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样的说谎情况,那么就要适时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不够关心,而不是一开始就责怪孩子。
如果孩子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说谎,那么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入手分析主要原因,并一一击破不利因素,重新塑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在孩子处于成长阶段时,他身边的一切环境都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而他辨认是非的能力还在形成的过程之中,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作为家长,要主动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并及时找到根源,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针对说谎的孩子,家长不能以打骂的方式进行教育。
当发现孩子说谎时,家长要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动机,这样才能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很重要。
改正孩子说谎的毛病时,不仅要让孩子意识到说谎话的严重性,还要让孩子意识到说实话的可贵性。Μ.chuanyue1.℃ōM
本节家教智慧
现今社会以诚信来衡量一个人的优劣,那么作为父母,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走上诚实的道路。发现孩子说谎,家长首先要弄清孩子说谎的原因,了解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并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地予以解决,而不是失去理智地责怪与打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逐步养成不欺骗他人的品格。
3
孩子爱说谎——要用事实戳穿孩子的“假话”
小小年纪常常说“假话”,家长也习惯性地不分青红皂白的发脾气甚至对孩子打骂一番,告知不准再说谎便就此了事,然而,打骂式的教育常常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孩子有时候会变本加厉地选择说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人们也逐渐意识到针对说谎的孩子,不能纯粹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
当怀疑孩子在说“假话”时,家长应该最先确认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因为事实会戳穿孩子的“假话”。
所谓孩子的“假话”,有时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根据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的研究,儿童直到七八岁,都不能完全陈述事实。他们在生活之中认为自己所坚持的内容是理所当然,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他们即使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扭曲了事实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可见年龄小的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所说的话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意义,孩子总是乐于利用身边的一切条件来达到满足自己需求的目的,且大部分孩子所说的话也是与现实有所偏离的。
孩子说“假话”的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一方面,这个阶段的孩子以自我中心为特点,他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各种行为,甚至无视事实的真相,学会在成人面前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事情的内容,或是掩盖事实的真相。另一方面,孩子所学习到的经验和存储的记忆有限,所达到的认知水平也有限,当要表达某个事件的时候,孩子找不到相对应的语言来诠释,于是常常会出现孩子用错误的语言“捏造”家长不知道的事的现象。
面对孩子的“假话”,我们要如何解决呢?家长切不可以用打骂的方式来逼迫孩子承认错误,家长要合理引导孩子说出事实。尤其是对于孩子想象与现实的断裂,家长应该用事实这一桥梁来连接孩子的想象与现实。
星期天,妈妈带着小东到同事陈阿姨家做客。陈阿姨家有个和小东同龄的儿子叫乐乐,两个孩子玩的时候,乐乐向小东展示了自己的很多玩具,飞机模型、变形金刚、遥控汽车等等,小东家里并没那么多新奇的玩具,可是小东不想让自己没有面子,于是,每次在乐乐拿出新的玩具时,小东随后就会说:“这个我们家也有。我们家还有新的玩具”,这让乐乐羡慕不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乐乐突然对妈妈说:“妈妈,周末我们去小东家玩,好不好?我想和小东玩,小东家有很多新玩具呢!有新的哈利波特玩具!”乐乐说出的话让小东妈妈很吃惊,并说:“我们家没有这些玩具啊?”小东也很羞愧,又说:“我是说以后我妈妈会给我买那些新玩具的,我没有说我们家现在就有那些玩具。”乐乐很不开心,觉得小东欺骗了他,小东妈妈也觉得小东怎么可以对大家说谎呢?然而小东并没有觉得自己欺骗了乐乐,他认为自己说家里有玩具的时候并没有说是现在家里有,不算说谎。小东的假话说出来以后,被大家识破,气氛很尴尬,两个妈妈及时平息了孩子们的争吵。回家的路上,小东妈妈对小东询问说谎的原因,明明没有的东西为什么要说有呢?小东说他这么做只是不想让自己在乐乐面前处于低他一级的感觉。孩子会想要你有我也有的平等感,小东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满足想象中的平等感而选择扭曲家里没有新玩具的事实,并说了大人们认为的“假话”。说大话的孩子并不容易察觉自己的话具有欺骗性,只有大人们发现孩子说的话与事实不相符的时候,才会将孩子的话定义为谎话。
在这种情况下,小东的假话反应了小东的心理需求——维护自尊,面对维护自尊的孩子,家长不应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这样暴力的方式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起到教育的作用。小东由于年龄小为了维护自尊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家长也不要急于批评,应该在发现问题之后合理地激发孩子对维护自尊的需求,引导孩子追求正确的方式,采取恰当又符合实际的手段。穿书吧
小东妈妈可以选择用事实来戳穿孩子的“假话”,告诉孩子新玩具、旧玩具都是玩具,不要虚荣攀比,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己的领域获得尊严感,并懂得选择正确的价值观,采用恰当的手段来体现自尊。
三岁的童童最近不爱上学了,童童妈妈很奇怪,童童一进幼儿园大门就哭个不停,妈妈询问原因,童童就一直哭闹着说“里面有只大老虎”,妈妈认为孩子在撒谎,并对他批评了一番。幼儿园老师倒不觉得童童爱撒谎,但是幼儿园里怎么会有老虎呢?经过几次观察,老师才发现原来有一个小朋友穿了件虎皮纹的衣服,童童把他想象成凶猛的大老虎了。由于童童将自己想象的老虎与现实中的穿虎皮衣的同伴混淆,幻想了大老虎的存在。
作为家长,在孩子还未能完整地叙述事件时,应该主动去发现孩子说出奇怪话语的原因而不是立刻对孩子的话语进行定义,将不符合现实逻辑的语言定义为谎言。孩子有时并不是说谎,而是利用其他的语言代替了现实中的事物。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家长不妨告诉孩子什么是现实的,什么是想象的,用事实证明孩子说的是“假话”,教会孩子逐渐将现实与想象区分,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想象。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引导的,纯粹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打骂教育是不能够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的。孩子的“假话”需要家长辨别并加以分析,家长可以尝试用事实的结果对孩子提出疑问,让孩子自己主动发现,学会自己区分现实与想象,学会主动说实话。有效利用事实来戳穿孩子的“假话”,避免了家长与孩子的针锋相对,而且更有事实的可信度,让孩子明白事实的重要性。
本节家教智慧
用事实说话,往往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更深刻的影响,用事实将谎言打破,让孩子能够一步步认识到事实的真实性,理解到自己所说的话的欺骗性。打骂的教育方式绝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一教育方式不仅忽视了事实的真实性,还忽视了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所以这就要求父母面对说谎的孩子时,学会用事实来教育孩子,领会到孩子说谎并不能成为父母打骂孩子的理由。
4
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家长在发现孩子说谎后,一定要去寻找孩子说谎的意图,了解孩子说谎的真实心理,孩子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不是急于对孩子打骂,因为家长的打骂会将孩子内心真实的话语给埋没,打击孩子的内心,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利影响,也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对于孩子说谎的问题,作为家长要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事实上,更多的孩子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才选择说谎,因此家长一定要分辨出孩子的合理要求和愿望。孩子往往会因为想要得到自己心里渴望的东西而选择撒谎。那么家长在怀疑自己的孩子说谎时,首先做的应是证实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说谎,如果孩子是真的在说谎,那么应该找到说谎的原因,而当发现孩子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选择说谎时,家长就要去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如果孩子的需求和愿望是合理的,家长应设法满足孩子。这样,能够让孩子建立起诚信的意识,避免以后用不诚信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兰兰是个7岁的小姑娘,因为父母工作很忙,于是对她的学习生活也不闻不问,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奶奶照顾她。妈妈认为孩子很小,不需要那么多的零花钱,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玩具和漂亮衣服,所以对这方面给予的很少。兰兰看见身边的小伙伴买来好吃的零食,玩着好玩的玩具,穿着好看的花裙子,很是羡慕,于是,偷偷拿了奶奶的钱去街边的零食店买零食了。一天,妈妈发现了兰兰书包里的棒棒糖,便问兰兰怎么回事,兰兰结结巴巴地说是因为自己在学校成绩优秀,平时表现积极,获得了老师的表扬,这是老师奖励的。妈妈有点不相信,后来找到老师询问情况,老师说,兰兰在学校成绩优秀,积极帮老师搬作业本。但平时对这样的好学生老师都会奖励小红花,到了期末的时候可以拿小红花来和老师兑换铅笔或是橡皮等文具用品,并没有奖励零食的方式。妈妈这才知道兰兰说谎了,于是去问奶奶,奶奶说家里确实丢过钱,但都是几块几块的钱,因担心兰兰被妈妈责怪就一直没有告诉她。而兰兰妈妈这次很是担心兰兰,小小年纪不仅拿了家里的钱还学会说谎。
兰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正是由于妈妈平时和孩子没有及时沟通,没有了解到孩子的内心需求而导致的,如果妈妈平时能够注意到孩子的真实想法,这一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兰兰想要买零食,想要拥有与其他伙伴一样的玩具,这些愿望并不过分,妈妈在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不要因为孩子很小就觉得孩子什么都不需要,而且应该适当对此做出改变。此时对说谎的孩子宽容,不打骂,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儿童发展理论学家和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博士认为,当孩子的要求得到满足,他就会信任周围的人。也就是说,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和愿望,可以培养他的信任感,对父母的信任感尤其重要,父母应该在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增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避免孩子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孩子的说谎教育中要学会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与愿望。对此家长应该做到:
(1)时常亲近孩子,多聆听孩子的需求。
在生活当中,父母与孩子要时常亲近,要多和孩子游戏,沟通交流,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适当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父母的亲和。避免孩子为满足需求而出现说谎现象。
(2)不惩罚认错的孩子,询问孩子的愿望。
孩子说谎犯了错,家长不可暴力批评,反而应该赞扬认错的孩子,仔细询问孩子说谎的目的;家长不应为孩子合理的需求和愿望而惩罚孩子,家长应认识到正是由于自己对孩子愿望的忽视才导致孩子说谎;家长严厉而粗暴的惩罚措施可能还会变相塑造孩子说谎的能力,让孩子今后把谎话说得更为巧妙而更不容易被家长发现。
(3)尊重孩子的要求与严格要求孩子相结合。
想要孩子诚信,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坚持诚信,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外,还应该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如同教育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所提到,儿童的自尊心如果在某种程度上得不到期望的尊重就可能会出现不诚信的言行。即使孩子出现了说谎现象,家长也应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愿望。
当然,对孩子有求必应,放任遵从也不可行,父母应该将尊重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制定相关的行为规范,让孩子按诚信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不说假话、不说大话、不说谎话,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雨曾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在他10岁时,因一次撒谎,被父亲重打一顿,那是他第一次撒谎,而他的撒谎经过很简单:一天晚上,小雨告诉母亲第二天要参加班集体组织的郊游活动,但母亲第二天得知学校并没有安排郊游活动。晚上,在父母的再三追问下,小雨才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原来他和班上的几个男生相约去学校的后山爬山玩去了。父亲勃然大怒,认为小雨不仅没有好好学习,还撒谎欺骗父母,把他痛打了一顿。这样的打骂教育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效用,还让小雨很受伤,日后他开始变本加厉地撒谎。
在此次事件中,小雨的父母并没有询问小雨撒谎的原因,也未关心小雨的要求。其实当时若有人尊重已经承认了说谎的小雨,问一问他为什么说谎,问一问他的要求,那么就会发现他那一次是因为提前和同学约好去后山爬山,为了不食言才选择前一天和父母说谎是参加班里的活动。如果当时有人尊重小雨的想法,能够安慰认错的小雨,对他认错表示赞许,对他不食言表示赞同,那么后来的小雨便不会撒谎成性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能够将心比心,尊重孩子的内心,真诚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与愿望,那样犯了错的孩子也会从错误中反省自己的过错,学习正确的观念。
小雨的父母忽视了小雨选择撒谎的真正目的,只看到表面玩乐与撒谎的现象,从未深入探究孩子的选择,这才导致了小雨走上了撒谎成性的道路。
想让孩子学会不说谎,对其打骂往往会适得其反,打骂只会令说谎的孩子越加厌恶大人的的行为,越加反感抵触大人所说的道理,甚至强化孩子说谎的行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如果不深入孩子的内心,就永远无法了解孩子的真正要求,无法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走得顺畅,更无法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只有深入了内心,满足了孩子合理的要求与愿望,才能够和平友好地维系家庭关系,互相信任,并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家教智慧
恰当的满足孩子内心的合理要求和愿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孩子的内心成长,能够避免孩子的不诚信行为的发生。
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内心,温和地对待说谎的孩子。说谎的孩子并不完全是无理取闹,家长的耐心询问,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感受到说出愿望的美好心情。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阳阳何伟更新,第十五章 孩子常说谎,不能成为你打骂孩子的理由——孩子为什么爱说谎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