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言情小说 > 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大结局(全二册) > 第三十三章《嗜血的皇冠 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大结局》(16)
  尾声

  No.1封禅大典

  革命已然成功,论功行赏,大飨将士,功臣增封,不在话下。邓禹、贾复等人心知刘秀有意息兵戈,修文德,皆上交将军印绶,请归甲兵。刘秀许之,于是退功臣,皆以列侯就第,不使当朝用事,改以文吏治国。其后功臣或有小过,刘秀总是曲加优容,不予处罚。终刘秀一生,不曾杀一功臣,皆保其福禄,得以善终,为历代帝王罕见。

  而在生活上,刘秀也是一个堪称另类的皇帝,既不喜欢听音乐,也不爱饮酒,不爱珠玉等奢侈品,就连对女色也并不热衷,后宫中仅有阴丽华、郭圣通、许美人等数人而已。

  刘秀唯一的爱好,居然是上班,每天准时早朝,一直到太阳偏西才肯下班。下班以后也不闲着,再召集公卿、将军、郎官等人讲论经学义理,直到半夜,方始就寝。皇帝当得如此操心劳累,儿子们都看不过去了,劝老爸道:“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刘秀笑着答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兵火散尽,四海安宁,告别了战争,告别了折腾,帝国再次表现出强大的自愈能力,开始了快速的复兴。

  帝国继承人的问题,也在建武十九年(公元四十三年)得以最终之解决。建武十七年冬十月,刘秀废皇后郭圣通为中山太后,立贵人阴丽华为皇后,预为改易太子张本。建武十九年六月,废郭圣通之子刘彊皇太子之位,封为东海王,立阴丽华之子刘庄为皇太子。

  身后事安排妥当之后,刘秀这一生大事都已办完,可谓功德圆满,如果还能有什么追求的话,那就只剩下举办一次封禅大典了。

  所谓封禅,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是为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土,报地之功,是为禅。

  即使对帝王来说,封禅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绝不是随便一位帝王都有资格获取。“德不周洽,不得辄议斯事;功不宏济,不得仿佛斯礼”。当初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打算封禅,管仲委婉劝谏,意思却很明确,于功于德,你都不配。齐桓公惭愧而止。

  远古不可考,近世帝王之中,则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二人享受过这种荣誉。而且,也只有这二人当之无愧。

  《左传》曰:“国之大事,惟祀(祭祀)与戎(战争)。”刘秀统一天下,战功之高,足可与秦皇汉武媲美,如果再行封禅泰山,对天地进行一次最高等级的祭祀,那无疑将从此正式和秦皇汉武比肩。

  皇帝不急大臣急。参加封禅不仅是皇帝的荣誉,也是大臣的光荣。当初汉武帝封禅,没带上太史公司马谈随行,司马谈竟然因此愤愤而死,临终之际,还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抱怨这事道:“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大有未能封禅,死不瞑目之恨。

  建武三十年(公元五十四年)二月,太尉赵熹、司空张纯先后上言,奏请刘秀在即位三十周年之际,封禅泰山。刘秀无意好大喜功,当即严词拒绝,下诏道:“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此时封禅,吾谁欺,欺天乎?”群臣不敢复言。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五十六年)正月,刘秀夜读谶书《河图会昌符》,忽见以下文字:“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意思是说,刘氏第九代帝王,将会封禅泰山(岱宗即泰山之别称)。如果不封禅,不足以表明得到了汉室正统;而封禅之后,则可以确保奸伪灭迹,天下大安。

  对刘秀来说,大臣的话可以不理,谶书上的话,却是一句顶一万句,不能不听。刘秀担心孤证难立,又令虎贲中郎将梁松等人翻检所有谶书,查找其他的封禅依据。梁松等人这一查,居然查出多达三十六处,都提到九世封禅之事。

  谶书即是天意,天意不可违,刘秀这才“不得已”而封禅。本年正月二十八日,自洛阳出发,随行的有诸王、诸侯、文武百官、郡守州牧等,帝国的权贵精英,悉数会合;二月九日,抵达鲁国;二月十二日,宿于奉高;二月十五日,行斋戒。

  斋戒满七天,二月二十二日,封禅大典正式开始。这天一大早,先燎火祭天于泰山之下,狼烟直冲云霄,相当于提前向老天爷打声招呼——咱们这就来了,麻烦您老先在家里等着。

  事毕,刘秀乘御辇率先登山,其余人等随后跟上。这次封禅,负责接待的泰山郡,一共准备了三百副辇,远远不够用,虽然来的都是领导,但也没办法,只能优先满足更大的领导(贵臣、诸公、王、侯),至于小一点的领导(卿、大夫、百官),就只好委屈一下,靠步行了。

  古时泰山,交通不比今日,极其险峻难攀。尽管已经提前派了一千五百民夫修整道路,然而仍是崎岖难行。起初,十余步一休息;再往后,口干舌燥,体力不济,五六步一休息。有些老领导,平日养尊处优惯了,走上一段,直接晕倒路旁,然而也没人搭理,过一会儿自己苏醒过来,接着再往上爬。在今天这种场合,甭管多大的官,谁也休想享受特殊待遇,只能依靠自己。

  中午时分,到达山顶,秦始皇和汉武帝当年封禅所立的石碑和门阙仍在,一南一北,相顾无言。刘秀的圆形祭台设在二人中间,高九尺,方圆三丈,东西两边各有台阶。圆形祭台上建有方形祭坛,方一丈二尺,祭坛上又叠有巨石,其方五尺。

  群臣自觉地在祭台前止步,那是只属于刘秀一人的舞台。虎贲卫士持戟立于台下,刘秀从东边台阶拾级登台,尚书令捧玉牒(其上刻有致神明之书,其文秘而不宣,世莫得知(1))而上,刘秀以一寸二分皇帝玉玺封之。封毕,太常领驺骑三十余人撬开坛上巨石,尚书令将玉牒藏于石下,然后巨石复位,尚书令用五寸印再封石检。

  事毕,刘秀向天而拜,拜毕,北面而立。群臣再拜刘秀,高呼万岁,声动山谷。

  神圣的仪式在此刻达到高潮。许多大臣早已潸然泪下,为这旷代的盛典,为这不世的荣光。

  在五岳之尊的泰山之巅,刘秀和他的臣子们将帝国的强盛呈报给了上天,他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建起了帝国的大厦,而且比以往更加富丽堂皇。

  这是最为辉煌的时刻,每个人都为置身其中而亢奋激动。我旁观着他们的欢乐,却感到悲伤。

  帝国大厦之建成,既非一日之力,更非一人之功。帝国大厦,奠基于血火与牺牲、尸首与哭喊、无数家庭的妻离子散,而这些作为地基,已被深深埋于地底,迅速被遗忘,直至无人提及。而修建帝国大厦的工人,则是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黎民百姓,他们就像是用来施工的脚手架,一旦大厦落成,迅即被拆除抛弃。他们修筑了这座大厦,却永远住不进这座大厦,更不可能在大厦中拥有某个房间。现在在泰山顶上的这批人,才是大厦的真正业主,瞧,他们正在开业主委员会呢。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被儒家吹捧得神乎其神的封禅大典,说到底,不过是权贵阶层的一种自娱自乐,一场闭门狂欢,和黎民百姓完全无关。他们被无情地拒之门外,连一位列席的代表也没有。

  当告天石碑竖起于泰山之巅(2),封禅仪式宣告结束,已是日暮时分,众人起程下山,各举火炬,缓缓而行,比上山时更为小心翼翼,队伍绵延二十余里。夜半时分,终于回归山下,无一人摔伤,无一人生病,也算是不小的奇迹。

  No.2命运之叹

  刘秀下得山来,非但毫无倦意,反而精神百倍,又召昔日功臣饮宴,为彻夜之欢。他刚刚办完人生中的最后一件大事,的确有资格放纵一下自己。

  刘秀封禅过后,就像祥林嫂捐过门槛一样,心中无比安宁。上天选择了他成为天子,现在他总算是对上天还过愿了,于是感到踏实,感到不再亏欠。

  这一夜,刘秀破例饮了许多酒。当初和他并肩作战、共同打天下的老战友们,如今就只剩下眼前的邓禹、马武等寥寥数人。刘秀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中一阵伤感,他们都老了,他也一样。

  君臣饮酒作乐,酒酣处,也和其他普通的老人一样,很自然地聊起当年往事,开始忆苦思甜。

  酒越喝越多,话越聊越深,刘秀忽然没来由地觉得后怕。他们即将接近人生的终点,盖棺论定的话,他们都可以算是凌驾于众生之上的成功者。然而,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他们的命运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刘秀将这个问题抛给邓禹等人,问道:“倘若当初天下不曾大乱,诸卿身处太平盛世,自以为爵禄如何?”

  邓禹先答道:“臣年少时曾经用心学问,做某郡的文学博士应该问题不大。”

  刘秀笑道:“太谦虚了。你是邓家子弟,名门之后,又有志行,就算做不了二千石的太守,也可以做六百石的掾功曹嘛。”

  其余功臣也都依次作答,刘秀一一评论,最后轮到马武。马武嗜酒如命,时已半醉,高声狂言道:“我虽然不如邓禹有学问,但却比邓禹有武勇。我可以做到二千石的都尉,专管抓捕盗贼。”

  刘秀大笑道:“你自己不做盗贼就不错了。依我看,你最多也就是当亭长(近似乡派出所所长)的命。”

  众人哄堂大笑,笑完,却又不免惆怅。

  借着酒劲,邓禹大着胆子问刘秀道:“那么陛下您呢?”

  刘秀含笑不答。

  这问题他早就想明白了,人生根本就没有如果,现在没有,过去更加没有。

  每个人都被唯一的命运俘虏,穷其一生也无法挣脱。而他的命运,早就写在了谶书上——“刘秀当为天子!”

  那么,究竟是他在经历命运,还是命运在经历着他?只有这个问题,刘秀始终无法解答。

  一年之后(公元五十七年)的二月初五,刘秀驾崩于洛阳南宫前殿,享年六十三岁,谥号光武(谥法: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庙号世祖(礼:祖有功而宗有德),身后只留下这样一份简短的遗诏:“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同日,皇太子刘庄继位登基,是为汉明帝。刘庄因父之丧,追感前世功臣,命画师作开国二十八将之画像,张于南宫云台,铭旌其功,永卫汉室,后世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其名罗列于下(排名严格分先后):

  太傅高密侯邓禹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征西大将军夏阳侯冯异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佑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卫尉安成侯铫期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夶风小说

  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左曹合肥侯坚镡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太常灵寿侯邳彤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No.3蝴蝶效应

  于是,时光席卷着我们,再次无可挽回地开始倒流,将我们带回更为久远的西汉年间,关注两件看似毫不起眼的偶然事件。

  先看汉景帝刘启的错进错出。

  话说汉景帝某夜大醉,兴致勃勃,便命宦官召宠妃程姬前来侍寝。能被君王临幸,既是嫔妃之本分,也是嫔妃之荣幸,程姬自然很乐意应召,无奈这几天身上不方便,不能侍寝,要拒绝吧,一没那胆,二又怕从此失宠。

  程姬想了一个荒唐的主意,找来随身使唤的侍女唐儿,说:“你替我向陛下献身。”唐儿哪里敢不答应。程姬于是把唐儿打扮成自己的模样,送到汉景帝的床上。汉景帝既醉,加上夜间灯光昏暗,并未发觉货不对版,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夜尽情风流。

  次日,汉景帝酒醒,见枕边人并非程姬,而是唐儿,略感意外地“咦”了一声,然后提起裤子走人,装作这事儿从未发生。

  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和皇帝当了一夜露水夫妻,并未让唐儿的命运发生任何改变,她默默地回到程姬那里,继续做她的侍女。对于偌大的后宫来说,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根本就不值得特加留意。

  再说汉元帝刘奭的乱点鸳鸯。

  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十二年),汉元帝刘奭时为皇太子,他最爱的宠姬司马良娣不幸病死。司马良娣临终,对刘奭恨恨说道:“我死,不是因为阳寿已尽,而是被你的那些娣妾活活诅咒死的。”司马良娣死后,刘奭悲愤发病,闷闷不乐,迁怒于其余娣妾,再也不肯和她们亲近。

  这一年,刘奭已经二十三岁,娣妾虽多,却没有一人能给他生下一个儿子。老爸汉宣帝大为着急,刘奭不肯房事,那他怎么抱孙子?汉宣帝心知刘奭怨恨他的那些娣妾,既然如此,那就再换一批新人呗,于是命王皇后张罗。

  王皇后在宫女中精心挑选了五位年轻佳丽,趁着刘奭前来向她请安,将五位佳丽唤出陪坐,算是让刘奭相亲。

  散席之后,王皇后命长御(女官名,宫女之长)试探刘奭的口风,相中哪个没有?刘奭根本就没心思相亲,自始至终都没正眼看那五人,然而皇后的一番美意,他也不能太过违背,只得随口敷衍道,其中有一个还可以。再问是谁,刘奭不答。

  长御只能自己琢磨,刘奭相中的到底是谁?嗯,当时有一个女孩紧挨着刘奭而坐,而且又穿着醒目的大红色衣服,刘奭看上的应该就是她吧。于是禀告皇后,皇后一听大喜,打铁趁热,马上派人将女孩送到太子刘奭的宫中。

  皇后将女孩送上门来,刘奭勉为其难地和女孩春风一度,算是完成任务,然后再也不见女孩,再到后来甚至已经忘了这女孩的存在。

  说完这两件离奇的小事,现在可以揭开谜底了。

  汉景帝和唐儿一夜情之后,唐儿竟然便有了身孕,生下一个儿子,是为长沙定王刘发。刘发生舂陵节侯刘买,刘买生郁林太守刘外,刘外生巨鹿都尉刘回,刘回生南顿令刘钦,刘钦生……刘秀!

  汉元帝刘奭和女孩一夜缠绵之后,女孩同样神奇地有了身孕,为刘奭生下他的第一个儿子——刘骜,是为汉成帝,而女孩也母凭子贵,日后被汉元帝刘奭封为皇后,汉成帝刘骜继位之后,再被尊为皇太后。

  而这个阴差阳错的幸运女孩,名叫王政君,正是王莽的姑母,也是王莽得以窃国称帝的最大靠山。

  波澜壮阔的王莽篡汉、刘秀开国,其实便肇始于以上两个荒诞不经的意外事件,不得不让人感叹,这就是历史的蝴蝶效应。历史看似冷酷坚硬,同时却又是脆弱的易碎品,一个小小的意外,四两而拨千斤,便足以彻底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

  是的,这便是我们故事的源头。

  我想就在这里结束,结束在故事最初开始的地方。

  (1)唐代刘肃《大唐新语·郊禅》:“开元十三年,玄宗既封禅,问贺知章曰:‘前代帝王何故秘玉牒之文?’知章对曰:‘玉牒本通神明之意,前代帝王所求各异,或祷年算,或求神仙,其事微密,故外人莫知之。’”

  (2)其碑碑文,相当于皇帝刘秀写给上天的一份述职报告。皇帝肯作述职报告,可谓难得一见,姑且附之,看个新鲜。碑文曰:“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太尉熹、行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藩王十二,咸来助祭。《河图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得中,治平则封,诚合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祇瑞兴。帝刘之九,会命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兴,九世会昌,巡岱皆当。天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纪,禅于梁父,退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封刻政。’《河图提刘予》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拒,九州平,天下予。’《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会修符,合帝际,勉刻封。’《孝经钩命决》曰:‘予谁行,赤刘用帝,三建孝,九会修,专兹竭行封岱青。’《河》《雒》命后,经谶所传。昔在帝尧,聪明密微,让与舜庶,后裔握机。王莽以舅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宗庙堕坏,社稷丧亡,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杨、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及荆州,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号。北夷作寇,千里无烟,无鸡鸣狗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以次诛讨,十有余年,罪人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牲,一死,贽。吏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六十二。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肃神祇,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图》《雒书》正文,是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僚从臣,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秦相李斯燔《诗》、《书》,乐崩礼坏。建武元年以前,文书散亡,旧典不具,不能明经文,以章句细微相况八十一卷,明者为验,又其十卷,皆不昭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

穿书吧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嗜血的皇冠: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大结局(全二册)更新,第三十三章《嗜血的皇冠 光武皇帝之刘秀的秀 大结局》(16)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