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都市小说 >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 第六章 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你就无懈可击
  第六章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你就无懈可击

  只需不经意的一个行为,有人已经默默给你贴上了标签。细节是最微妙所在,最容易展现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当你连微不足道的细节都能做好时,一切就美好得无懈可击。

  是的!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前段时间,我们大学同学举办了一次十年聚会。十年的光阴,同学们多多少少都有些变化,有几个同学还是手持着保温杯来赴约的,大家纷纷感慨“青春不再”。期间,两个人的出现引起了现场的一阵轰动,一个是陈星,一个是刘宜,因为两人的变化实在太大,只不过一个变好,一个变坏。

  上学时,陈星是我们班上的“班花”,标准的鹅蛋脸,漂亮的大眼睛,身材高挑苗条,是全班男生觉得遥不可及的女神,毕业后她便嫁给了一个苦苦追求自己的学长,令班上许多男生心痛不已。如今,她的轮廓还带有曾经的痕迹,可是不精致的妆容,苍老的容颜,让她的形象大打折扣,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身材臃肿不堪,看着起码有一百四十斤!陈星似乎也感觉到大家惊讶的目光,解释道:“结婚后,老公说‘你在家就好,不用我养你!’我开始了自己为期10年的家庭主妇生活,下厨房、做家务、带孩子……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哪有时间打扮自己?”

  而刘宜以前是一个特别平凡的姑娘,身高157cm,脸上长斑,体型过胖,腿部过粗,她曾经为此伤心难过,后来她开始正视自己的短板,既然矮小,穿搭要绝对上心,她开始学着穿搭衣服,学习化妆课程,她还办了健身年卡,跟着私教进行针对性地塑身。仅用了半年时间,刘宜便脱胎换骨,她翻出自己半年前的照片,自己也惊讶改变竟然如此巨大。之后,她越来越专注于自己的形象,即便生孩子之后,她也丝毫没有放松过。如今,她的妆容自然端庄,身材纤细,衣品简约又干练,整个人看起来朝气蓬勃,活力十足。一时间,居然成为全场最引人瞩目的存在。

  参加完同学聚会后,有同学私底下充满感慨地说道:“谁是当初的班花不重要,现在谁最美才是王道!”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会出现分化现象,尤其是女性朋友,一部分日渐枯黄,渐成大妈;一部分反而气质愈来愈佳,愈发美丽动人,我认识不少优秀女性都是后者,她们一般三十岁上下,举止言谈充满魅力,而且事业有成,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精英人物,而她们其实当年在学校里可能就是个很普通的女孩子而已。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就在于,她们重视对个人形象的管理,个人形象决定了这个人的气质,也决定了这个人的事业和成就。

  或许这样的说辞有些残酷,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人的形象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重要。

  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以貌取人是最为快捷的一种识别人的方式。一点都不难理解,一个人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会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不舒服。相反,一个打扮得适宜得体、干净清爽的人,哪怕穿得并不华丽,也不时尚,都会让人感到愉悦,无论是职场还是情场,他们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第一印象”带来的影响。就像英国形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的:“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展示给人们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事实上,第一印象的建立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美也好,丑也罢,画上了就难以抹去,甚至还会左右人的行为和判断力——人们往往会无缘由地将好感和支持给予第一印象好的人,可能是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如此看来,为了这短暂却致命的两分钟,我们尤其要重视自己的个人形象。

  在这里,我决定再次提及艾老师。

  跟随艾老师工作的时候,他有40岁左右,虽然眼角有了鱼尾纹,头上时常冒出几根白头发,但他每天都会西装革履地来上班。艾老师个子不高,他深知如何显腿长,上衣基本都会选择短款西装,干净利落的休闲裤,得体的口袋巾与领带,每天都会换不同的衬衫,正式的白衬衫,休闲的衬衫,花式的衬衫。那几年,我从未见过他形象邋遢地出现过,他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认真的对待。

  艾老师一周运动三次,不论工作多么忙碌,也不会懈怠。他说运动带来最大的影响就是让身体更健康的基础上,可以让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向上。正是这种精英式的个人形象,令他显得更加资深、专业、才能享誉商界。

  有一天,艾老师要去拜访一位客户,让我准备一份相关的材料,跟他一起去。那是个周末,我们约好下午三点见面,我两点半赶到时,穿戴整齐的艾老师已经在门口等我。一看到我过来时,艾老师就皱起了眉头,“你怎么穿成这样来?”我一低头,当时我穿着贴有亮钻的衬衫,带洞的牛仔裤,脚上是一双运动鞋……我试图解释,“上午我和好朋友去逛街了,没来得及换衣服。”

  艾老师看着斯文,但说话毫不客气:“我知道你刚刚大学毕业,追求时尚和潮流,但职场上就该有个职场样,就应时刻注重自己的形象……絮我直言,客户想找的是专业人士,你一身休闲地过来见客户,客户会怎么看待我们?一会儿,你直接在门口等我就行了,我不允许你的不专业影响到公司形象。”

  那天下午特别热,我站在艾老师旁边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

  接下来,艾老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一个人对我们的评价都取决于我们的个人形象。假如你能够给客户一个好的个人印象,让客户愿意接受你、认可你,他才会研究你代表的东西。如果客户不接受你,纵使你有最好的东西,也无济于事。你知道吗?这些年来,在我的汽车上随时都备着一套职业装,以备不时之需。”

  相信你不止一次地被人灌输“人的魅力在于灵魂”,我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一句真话,但还有另一句真话你不要忘记:“但在多数时候,人们只看你的外貌。”

  常遇到一些初涉职场新人跟我抱怨:为什么自己学问高,知识博,产品好,却输给了一位除了衣着光鲜之外,一无是处的对手?别抱怨,这一切的“凶手”,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你的外在形象不过关。

  人就是天生的视觉动物,即便书的内容一样,我们还是会根据书皮的不同进行选择。明知道颜值不能代表什么,但依然会不自觉地把很多好品质与之联系。

  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个人形象是必修课,谁也绕不开。

  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形象,你的面容,你的衣着,你的头发,你的指甲,你的鞋跟,每一处都在暴露你的内心,越是细节的部位,越能说明你的品位。当你开始特别关注自身形象,并且时刻以好形象出镜时,相信你会把众人的眼光、信赖、好感吸引到自己身上来,进而节省不少后续的精力。

  好仪态让人一瞬间就能充满魅力

  如果有人问我:“一个人如何在一瞬间,就能充满魅力?”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仪态!”

  培根说:“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多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的确如此,举手投足是人的体与形、静与动的结合物,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外观体现,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风度与活力。生活中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仪态,不同的仪态给人的感觉有着很大的差别,向别人反映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论你在穿衣打扮上如何掩饰,仪态都会毫不留情地揭穿你的“老底”。

  试想,一个人行路时弯腰驼背、低头无神、脚步拖沓、步履迟缓,甚至八字脚、“鸭子步”,勾肩搭背,东倒西歪,你是不是觉得他无精打采,没有自信,缺乏风度?相反,如果一个人若具有端正的体态,亭亭玉立的站姿,自然放松的坐姿,步伐坚定的行姿,怎会不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呢?

  奥黛丽·赫本是我最喜欢的女明星之一,除了她的绝美容颜吸引人之外,还因为她超乎常人的完美仪态。赫本从小学习芭蕾,是一个出色的舞蹈演员。尽管她过于高挑纤柔,不过长期的芭蕾训练塑造了她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仪态——她喜欢微微地抬起来,颈部线条看起来流畅和优美。无论站立还是行走,她上身挺拔,肩膀放松,既不向前耸,也不向后塌,这样身姿看起来更加挺拔和妙曼……赫本的体态优雅,本身具有清新脱俗、富贵典雅的气质,所以银幕上的形象深入人心。

  仪态是由什么组成的?动作。站的动作,坐的动作,走路的动作,握手的动作等一连串的动作。在这里,我将对好的仪态进行一些简单说明。Μ.chuanyue1.℃ōM

  站立的时候,抬头、挺胸、收腹、脊背直,双肩放松,让身体保持一直线,像一棵松树般挺拔。如何做到?马上找一面墙壁,背靠在上面站稳,最好头顶再顶一本书。站稳,别晃,每天练习半个钟头,直到身体习惯这个姿势。这个练习的好处显而易见,驼背问题解决,再也不用担心佝偻的身形,而且能帮助你从内到外展现信心与风采,所展现出来的气质也是卓尔不群的!

  站好了,可以开走了。走起来的时候,不要小碎步也不要大跨步,不要低头而要直视前方。同样要抬头、挺胸、收腹,双肩放松,手腕放松,自然摆臂,面朝前方,双眼平视,自有一种自信迷人的高贵。如果还找不到感觉,不妨找个你认为走路姿势好的人模仿,一段时间后,你看起来就会挺拔健美。

  坐姿由动态转变为静态,形态转变的时候,别人最容易注视你,那么我们该如何坐呢?就座时应缓慢而文雅,轻松而自然地着椅,并坐椅子的3/4左右的面积,坐出精神饱满的姿势,以表示对对方的恭敬和尊重。最好的坐姿是,双目平视,面带微笑,嘴唇微闭,微收下颌。立腰、挺胸、上身自然挺直。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地放在两侧,两腿微微收拢,上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小腿与地面都形成直角,这能够保持上身挺直,让整个人显得自信而真诚。

  再附赠几条坐姿意见:坐下来的时候最好不要跷二郎腿,这个动作很容易给人留下傲慢自大、不尊重他人的印象;懒懒散散地靠在椅背上也会让你的形象打个对折;双腿不断抖动,你觉得舒服,却是代表你不成熟的标志动作;总是变化姿势,时而交叉时而分开,会让人觉得你想马上离开。

  谁都有掉东西的时候,当身处公众场合,不得不低身取物或俯身拾物时,你一定得注意蹲的姿势。蹲的姿势有很多种,高低式蹲姿、半跪式蹲姿、交叉式蹲姿,无论采用哪种蹲姿,无论你是男士女士,都要注意将两腿靠紧,臀部向下,使头、胸、膝关节在同一个角度上,看起来自然、得体、大方。

  在社交场合,握手是最常见的一种礼仪行为。握手时要面带笑容,目视对方,然后再握手,这是一种能力强、有自主意识的表现,其目的是要使对方在心理上居于下风,能够引起对方注意,以获取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对于公关小姐或其他长期从事接待、交际工作的人来说,这种握手方式非常有用。

  仪态之事,说少不少,说多也不多,只要按照以上动作,多多练习,多多实践,不偷懒,不耍小聪明,你一定能成为仪态高手,给人留下彬彬有礼,热情大方的好印象。但学习礼仪绝对是一个吃苦的过程,庆幸的是你吃的苦越多,结果就越好。

  读中学时候的我,因为坐姿不好以至于经常佝偻着后背,虽然不算严重,但被我那颇为讲究的母亲给批评过几次。她还告诉我说,“一个人可以没有锦衣华服,可以没有胭脂水粉,但不能没有一个好的仪态。”受母亲的影响,我从少女时代就开始有意识地注重仪态了。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更加注意。如今,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不少同事看电脑时常常会不自觉弯腰、脖子前倾,但大家永远不会看到我含胸驼背的样子,我总是坐得笔直笔直的,样子看起来很精神。

  何苗是我认识的一个年轻姑娘,曾问我:“如何像你一样,有这样好的仪态?”

  “最简单的办法,你试着去做礼仪小姐,一定要做正规活动的礼仪小姐。”我回答。

  听到这个建议没多久,何苗真去了一家公司当礼仪小姐。但是没几天,她就开始抱怨:“公司把我们送进一个短期培训班,学习的内容是如何站立、行走、落座、握手、说话接物,甚至连接电话的声音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发现,之前每一个自认得体的动作,都有数不清的毛病,而且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瘫在床上起不来,还要想着老师说的,‘时刻都要留意自己的每个动作’。”

  工作三个月,何苗薪水少得可怜,累得瘦了一大圈,但她认为“太值了”,因为现在的她不论出席什么场合,都能昂首挺胸,落落大方,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某个行为会不雅或让人不悦。这种标准曼妙的仪态,不但让她赢得了周围人的欣赏和欢迎,还为她送来了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m.chuanyue1.com

  现在就搬出一面镜子,重新审视你的身姿风度,补一堂专业的仪态课,让自己在举手投足之间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吧。

  女王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具”

  那年我读大三,和班上所有女生一样,我最喜欢上严莉女士的课。

  严莉女士是我们的社会学老师,她大约有四十岁,瘦弱矮小,鼻子塌,脸上有雀斑,在外貌上,实在算不上一位吸引人的女性,但我们偏偏都喜欢看她,因为她的每一次亮相总让我们每个女孩大开眼界。严莉女士总是穿着裁剪大方的套裙,但脖子上的丝巾每次都会换,有时长有时短,有的还配有造型别致的丝巾扣。取下丝巾,每次的项链也不一样。还有手上戴的戒指,她戴鸡尾酒戒指、图章戒指、嵌珍珠的木质宽手镯……这些饰品如此与众不同,每一个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在严莉女士的影响下,我开始留恋在小巷深处的那些小店,淘宝似地寻找那些被冷落的饰品,项链、耳环、耳钉、镯子、戒指、脚链、丝巾扣、发卡……出去旅行的时候,我也总会将旅费的一部分换成具有异域风情的首饰,有的平淡而有古味,有的夸张却有鲜明的格调。每一次佩戴它们,我都能发现,一件合适抢眼的配饰能够瞬间提升美感,赢来赞美的目光和羡慕的询问。

  有人说“细节是魔鬼”,越是细微的地方,越要注意。要想让自己的形象更出众,成就更好的自己,不仅要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要善于利用特殊“道具”,也就所谓的是佩饰,配搭好各个细节。佩饰,是点缀。一个“点”和一个“缀”字,把饰品所赋予的意义很准确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即给红花几片绿叶,把花儿衬得完整并变得生动,这是一种不可抵挡的细微处的魅力。

  一般来说,佩饰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大类是首饰,通常泛指全身的小型装饰品,包括耳坠、项链、手镯、戒指、发卡、头簪等。在现代生活中,眼镜、手表、胸花、发带之类也延伸到首饰系列里。

  第二大类是衣饰,一般指项巾、领带、腰带、头巾、披肩、纽扣等,它们的艺术魅力主要来源于色彩、图案、质料或造型,能产生多种艺术效果。

  第三大类是携带物,诸如挎包、提包、雨伞、扇子之类,如今这些实用性的物品,正日益起着不能忽略的装饰作用,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情趣。

  要在纷繁的配饰中挑选最美的,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一句经典的爱情名言曾说:“最好的并不是最适合你的,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选择配饰的时候,你要考虑佩饰的点、线、面是否与你的肤色、体形相配,哪些是你需要的元素,并且根据自己的气质和服装进行搭配。

  配饰既可以单一使用,也能够多重使用。多重使用,应该是你在购买时选择的重点。什么是多重使用?在场合上,可以用在晚装、日装、职业装等两个以上的场合;或色彩上可以与两个以上色彩的服装相搭配;或质地上,能配合两个以上季节的服装。这样既可以风格多变,又可以节约开支。

  台湾第一美女林志玲,相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提到林志玲,你会想到什么?窈窕的身材?甜美的笑容?软糯的声音?优雅的气质?殊不知,人家还戴得一首好配饰。对此,林志玲表示,“很多艺人会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选购服装上,但我认为好的佩饰,往往就能够使一件平淡无奇的服装绽放出亮眼的光芒。我选择的佩饰风格多变,大多是根据场合及造型的需要,精心搭配的。”

  比如,我曾买过一本女性杂志上,封面就是林志玲。只见她穿着一件米色的蕾丝长裙,手拿一款蓝色的晚宴包,搭配的是一款v型的长款水晶项链,微卷的长发放在肩后,露出两个细链条的及肩耳环。她本就身材高挑,加上华服与配饰的衬托,整体造型高贵而大气,让她越发靓丽与出众。

  在这里,我还要提醒大家一点,配饰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之与自己所要展现的气质更为合拍。因此,我们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不要为了饰品而使用饰品。一般来说,一两件是精巧的装饰和点缀,就可以很好地衬托出不俗的气质,多于三件则显得庸俗,反而会使气质大打折扣。

  还有,隆重的社交场合要配戴高档的饰品,廉价的饰品一般在日常生活中配戴。不过,有时也可进行巧妙搭配。比如,用高档的配饰配普通的服装,可提高服装的品质;将高品质的服装与低价格的搭配,可提高配饰的品质。如此,不但能尽显自己的华丽高贵,而且恰到好处,不会喧宾夺主。

  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以粗糙

  刘嫂和我们住在同一栋楼里,通过几年的相处,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刻。

  刘嫂是一个全职太太,非常节约,她几乎每天都在研究各种打折商品,附近哪家服装店价格便宜、菜市场什么菜打折,你去问她,她立刻可以报出来。平时在家里,她也是省水省电省气各种节省,家里的角落永远都有买菜的塑料袋用来装垃圾,她甚至经常吃剩菜、剩饭,一连可以吃两三天。

  刘嫂一直对自己很吝啬,她最经常说得两个字就是——“浪费!”

  刘嫂的老公是跑长途运输的,经常不在身边,偶尔回来要带她去看电影,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去,“看什么电影?有这些钱不如给儿子存起来。电影票好几十,不如在家里看电视。”

  在楼下闲聊时,刘嫂经常唉声叹气,抱怨老公工资低,生活压力大,有时说着说着,她就急匆匆“闪人”了,她还赶着去菜市场抢购打折的菜做晚饭……

  听说,刘嫂最近在和婆婆冷战,因为她婆婆抱怨家里连着吃了一个星期的炒土豆,实在没有胃口了。而刘嫂却说,因为土豆大减价她才买了一大袋,她只是想省点钱,却得不到家人的体谅和理解,这让她感到委屈。

  我曾委婉地提醒过刘嫂:“人要学会适当享受。”

  刘嫂却是一脸的无可奈何:“我们的经济条件跟不上。”

  对此,我想告诉刘嫂的是:“不是所有人的条件都比你家好,只是你对生活丝毫没有精心的准备,才把人生彻底活成了廉价两个字。”

  生活就像一片蕾丝布,经不起粗糙的抚摸。我们提倡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如果节俭过了头,应该享受的不去享受,应该见的世面没见到。久而久之,你会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意思,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如此,你的生活看来不仅仅是粗糙的等级了,甚至已经可以说是糟糕的层面。

  想必每个人都渴望更好的人生,但现实是,绝大多数人就像亲爱的刘嫂一样,总认为好的人生是有钱人才能配得上的。自己的困境完全与金钱有关,在劳累与压力中把日子过得越来越马虎。但在我认为,一个人过得好不好,与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数量不能画等号,粗糙仅仅是由于你的内心。

  好生活本身,没有什么高深的内涵,它仅仅要求你在生活中足够“用心”。什么是“用心”?就是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足够的重视,都尽量做到更细致,更舒心。比如,时常用美味而新鲜的食物犒劳自己,在周末的时候去看电影或与朋友聚会,每天睡前翻一翻书本,休息时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懂得这些,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的第一步。不论内心还是外在,都会开始改变,变得不那么廉价。

  是的,你未必好运到含着金汤匙出生,也未必就有超强的赚钱头脑和工作能力。很多时候,你和大多数的人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族。你需要每天上足8小时的班,甚至可能经常付出额外的加班时间;你每个月拼了命也只能赚几千块钱,却还背负着房贷、车贷——这就是你的生活。

  但你也必须认识到一点,生活可以简陋,却不可以粗糙。

  徐萌是我大学时的一位舍友,她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在因为腿疾在老家一所企业当保安,母亲一边料理家务,一边照料三个孩子。她的家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窘,据说学费都是乡里资助的,但是我发现,她的杯子、饭盆、书桌等总是擦拭得纤尘不染,洗得发白的床单总是铺得整整齐齐,她还会隔三差五在校园里摘些野花,拼出一个造型别致的花束,插在宿舍窗户前的花瓶里。

  我曾经问过徐萌:“你有没有抱怨过生活?”

  徐萌微笑着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年幼的时候,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勉强可以养活我们姐弟三个,我们几乎没有逛过商场,更没穿过商场的衣服,但是我的妈妈总会亲手给我们做衣服,带有荷叶边的裙子、喇叭袖白衬衫,一针一线都非常认真细致,比外面卖的便宜好多,也要好很多,总是令同学们羡慕不已。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费劲,妈妈笑着告诉我‘生活可以简陋,但却不可以粗糙’。”

  “十岁前,我不知道什么叫家具”,徐萌继续说道,“我们家买不起家具,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妈妈沮丧,她把别人丢掉的木箱、木条、铁皮都拾掇起来,敲敲打打,慢慢的有了桌子、书架、柜子和沙发。因为技术不到家,这些家具看起来有些难看,后来妈妈买了一些彩色的布料盖上去,布置出了一个漫馨浪漫的小家。这些布料一用就是好多年,虽然颜色洗淡了许多,但永远都是洁净的。”

  生活原本是一杯水,贫乏与富足,权贵与卑微,不过是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为生活添加的调味剂罢了。有人爱刺激,把它做成多味酱;有人喜欢甜蜜,给它加点糖;有人喜欢甘香,便把生活泡成茶;有人喜欢苦中作乐,便把它冲成咖啡。当然,也有人喜欢淡淡的白水,什么也不加,却品出余味清香。

  对于这种人而言,哪怕是一个细微的幸福,他们也能够将其无限放大。哪怕只是粗茶淡饭,他们也能吃出别样的味道。他们会想尽自己的能力给自己更好的生活,即使暂时贫困,暂时低谷,没关系,依然要在贫困中寻找情调,做到不为生活所累,进而让思想和生活一天比一天更有层次。

  这是一种情调,是对生活的肯定,是对自己的爱护。

  所以,我觉得对一个人最大的褒奖不是“你是个有魅力的人”,不是“你是个受欢迎的人”,而应是“你是个有情调的人”。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我和闺蜜思敏是高中认识的,当时我们被分在一个班,朝夕相处,彼此了解,之后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些年,我们一起经历了高考、上大学、恋爱、失恋、找工作、辞职等诸多事情,虽然期间彼此的一些故事曾在不同的城市上演,但我们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并且乐此不疲。

  高考结束之后,我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由于当年条件有限,资金问题,年龄也比较小,我们只是一起简单旅行了一次,可以理解为一日游。

  我们的大学,在不同的城市,但是每逢对方生日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对方的学校,送上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我们的礼物并不贵重,有时是一本书,有时是一支口红,或者一件衣服,却能感觉到彼此的珍惜。

  工作之后,如果没有极特殊的情况,我们会固定在周六相约,放下手机,好好说说话。

  签第一笔单,做好第一个大客户,跳槽到一个更好的公司……这些年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我和思敏都会庆祝一下,有时是去吃一顿大餐,有时是去看一场电影,有时是去商场挑一件礼物作为奖励。

  甚至,我们连分手都是有仪式感的。一段感情走不下去的时候,我和思敏一定会当面跟对方说清楚,一起吃一次散伙饭,然后彼此祝福。

  有同学得知后,私底下说我们过于矫情,我不赞同,我们只是讲究仪式感罢了。

  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只是通过一些仪式感的行为来提醒自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真正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生活理念。

  在著名童话《小王子》中,有一幕对仪式感的描写,令我印象深刻。

  小王子驯养了一只狐狸,第二天小王子去看望它。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种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当对生活的爱,变成一种在乎和重视的时候,仪式感是唯一的表达。这种仪式感不必华丽,也无需刻意,当我们有意识地感受、去珍惜时,就可以每一天的生活与众不同。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带着仪式感去做,也能在平凡枯燥的生活中,增添了一份惬意和美好。我想,这样就够了。

  比如,我们春节要贴春联、放烟花,端午节要赛龙舟、包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赏圆月,清明节要给先人扫墓、献花,这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仪式。当我们认认真真地遵循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时,原本平淡无趣的生活会变得充满盎然,令人期待,不是吗?

  对于有仪式感的人来说,即使生活一地鸡毛,他们也能过成阳春白雪。

  我认识这样一对中年夫妇,丈夫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工资不高。妻子则体弱多病,常年吃药,赋闲在家。他们唯一的女儿,远嫁他乡,一直不在身边。

  每天早上,人们都会看到这对夫妇并肩走出小区,一边走一边哼唱着小曲。小区门口有一块空地,春天时会开出一大片野花,先生几乎每天都会摘下一朵野花送给妻子,有时还会轻轻地将野花别到妻子的头发或衣服上,举手投足间透着对妻子的关爱。而妻子看着丈夫,脸上也洋溢着幸福地满足。

  当丈夫说出自己想吃的饭菜时,妻子一定会记得,并且在下班后做给他。狭小的厨房里,妻子不停地忙碌着,饭锅里正冒着热气,厨房里氤氲着一层饭香的烟雾。而丈夫也不闲着,浇花、收拾房间、扔垃圾等,两人有说有笑,消除了一天所有的疲劳,绵延出了无尽的满足与幸福。

  ……

  几十年来,无数个朝朝暮暮,他们都是这么平静地生活着。岁月在他们脸上毫不留情地留下了皱纹,然而他们仿佛还是热恋中的少男少女。虽然没有一束束的玫瑰花,虽然没有一起吃过烛光晚餐……但他们的爱是那么朴实、那么真切、那么贴心,令我生出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动。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多么忙碌、多么平淡,我们都不能少了仪式感,毕竟这是生活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由此也终会发现幸福的所在。

  真正的奢侈是简约,它是一切好的基础

  去年我一直忙着装修新家,装修伊始,我就陷入了一大串的纠结中“是选择欧式风格,还是复古风格?”“家具是选实用的,还是时尚的?”……我希望自己的新家看起来高大上,能彰显高级的品质,但很快就发现,这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又要设计风格,又要挑选家具,还要货比三家,而老公工作太忙顾不上,我一个人挑着大梁,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各项工作进度也都慢了下来。

  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开始接触插花,跟随一位老师学习,也亲自动手实战。隐约中发现,凡香气极盛的花卉,如桂花、玉兰、夜来香、百合花、栀子花、七里香等,都是白色的,即使有颜色也是非常素淡。反而那些颜色艳丽的花卉,像兰花、玫瑰之属,就没有什么香味了。这,真是一个比较惊喜的发现。

  顺着这条线索搜索,继而发现了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香花无色,色花不香》。林先生说:“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少能欣赏素朴的事物,却喜欢耀目的风华;但到了中年则愈来愈喜欢那些真实平凡的素质……面对外在世界的时候,我们不要被艳丽的颜色所迷惑,而要进入事物的实相,有许多东西表面是非常平凡的,它的颜色也素朴,但只要我们让心平静下来,就能品察出这内部最幽深的芳香。”

  读毕无比动容,简直就如指路明灯一般为我拨云见日。

  真正的奢侈是简约,它是一切好的基础。

  这是我自己总结出的一句话,大家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越是好东西,越是简单朴素,就好比清水出芙蓉,不需要任何的粉饰雕刻,便会展现出其天然之美。装修也是一样,有时候复杂设计风格令人眼花缭乱,而越是简约的风格,越是有味道,越有格调,越能给人带来高大上的感觉。

  这不禁让我想起柚子,柚子外表一般,穿得也普通,尤其钟情于简单的白衬衣、牛仔裤。有时,我们会质疑柚子疏于打扮,但柚子却笑笑说:“这样很舒服呀!轻便、舒适才最重要,而且百搭不用费脑!”柚子的衬衫并不一定是某名牌,但这种简约、舒服的着装,让她整个人看起来精干利落,她的眼光平和,笑容真诚,站有站的气场,坐有坐的端庄。

  柚子的家也是一样,浅咖色的墙纸,简单的墙面,挂着几幅抽象的画,没有过多的造型和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简洁大方。还有我最喜欢的木质书架,书架前面是舒适度极佳的米白色的布艺沙发,虽然看起来简单,样子也不算新潮,却极具品质感。阳光洒进来的时候,坐在那里看书,真是惬意极了。

  简约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复杂之后的精简,华贵之后的典雅。有着“21世纪新生活导师”之称的珍妮特·尔斯认为,“它是人们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生活,是一种表现真实自我的生活,是一种丰富、健康、平凡、和谐、悠闲的生活。是一种让自然沐浴身心、在静与动之间寻求平衡的生活,是一种无私、无畏、超凡脱俗的崇高生活。”

  真正的奢侈是简约,它是一切高级的基础。

  清楚了这点后,我明白了,装修的最高境界,不是精心设计的繁缛豪华,亦不是各种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崇尚形式上的简约。它和“自然”和“舒适”有关,简约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凡。例如选用一张桌子,有人注重颜色与造形之美,有人则比较注意它是紫檀木或是乌心石的材质。

  家装如此,许多事情,亦然。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更新,第六章 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你就无懈可击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