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都市小说 > 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 > 第三章 活得更好的人,最大的底牌就两个字:自律
  第三章活得更好的人,最大的底牌就两个字:自律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是被欲望主宰,而是自我主宰。所谓自我主宰,就是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这种自律恰恰能够为我们换来更好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要么瘦!要么死!

  “一个人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还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

  几年前,如果有人给我看这句话,我保证会轻蔑一笑,一脸不屑。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一个瘦子,喜欢的东西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吃多少,吃饱了还能再吃两口,从来不刻意去保持身材,但是体重却没有大变化,有时候甚至不胖反瘦。一度,我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个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

  结婚生子,就像我和我过去体重的分水岭,那些肥肉肆无忌惮地在我身上生长,硬生生将我变成一个140斤的大胖子,以至于身边好多人都问我,“你怎么胖成这样?”胖子的人生就是肥腻的苍白,我也曾大喊着减肥口号,但一次次遭遇失败。因为管住嘴、迈开腿说说简单,但是每天坚持跑半小时的步真的很难、面对各种美食管住嘴巴真的很难、晚上肚子饿了不吃夜宵真的很难……

  对于我来说,减肥变成一个跨世纪的大难题,直到偶然看到了一期电视节目:

  在这档节目中,记者采访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杨丽萍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舞蹈家,第一次看到她跳得《雀之恋》时,我简直惊了,太美了,更难得是她本人身材纤细,从内到外散发着一股超脱的气质。“您是如何保持身材的?”记者问,随后杨丽萍道出了自己的食谱:“早上9时喝一杯盐水;9时至12时喝三杯普洱茶;中午12时午餐,一小盒牛肉、一杯鸡汤和几个小苹果;晚餐两个小苹果和一片牛肉。”这是她一天的食量,并且是在高强度、不间断的舞蹈训练时所食用的全部东西。

  通过后面的介绍,我得知,二十多年来杨丽萍坚持不吃米饭,因为她认为碳水化合物较难消化。只要有演出,之前她肯定不吃东西,不喝水,理由是:“人只要一吃饭一喝水,不管多瘦,胃就会鼓出来,不好看。”尽管吃得如此少,但杨丽萍却比较注重运动,除了每天练习三四个小时的舞蹈之外,她至少会做小腿伸展运动10分钟,走路或站立2小时,每周至少做3次有氧运动。

  记者关切地问:“会不会饿?”

  杨丽萍笑着答:“热量已经够了。你看我还不是照样跳舞,从没有倒在台上。”

  看到此话,一个词跃然而出:自律。

  杨丽萍已经通过理智的分析,把自律意识融入自己的血液了,无论是控制饮食,还是坚持运动,她自然而然地照做。而做到了这样的自律,任何人都不会长得胖。所以,杨丽萍哪怕年近六十,依然青春、美丽、清瘦,有仙姿,有灵气,仿佛被时光定格一般,这种美不可复制,不可亵渎。

  很多人明知道许多人生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明知道正确的减肥方法,却依然很胖。那些天天喊着肥却仍然迈不开腿,管不住嘴的人,和天天抱怨自己穷却丝毫不付出努力的人是一样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咎由自取的胖。所以,如今“胖”这个难题,无非是我不自律罢了。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开始把自律变成一种生活常态。减肥离不开合理饮食和运动,饮食上,只要减肥大忌的东西一律不吃,像巧克力、面包、饼干、蛋糕、咖啡等一概不吃,以前爱吃的炸鸡、卤猪蹄一概放弃。而且,我每餐都不会吃得很饱,吃完要有一种没有满足的感觉,也就是7成饱。当然,我现在一周至少5天会跑步,每天达到三公里,大约4500步,还坚持做三十个仰卧起坐。

  身体带给我的回报是什么呢?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减了20斤,这就是自律带来的结果。当我慢慢习惯这种自律的生活之后,发现自己不再纠结于身材,不再愁眉苦脸,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面对其它事情的时候也会变得充满能量、比以往更加有信心,因为我相信只要自律就能做到。

  有人说过“要么瘦,要么死!”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残忍,但道理却不假。

  在减肥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你的人生态度,你的不妥协,你的意志力。没有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很多人的常态。薄弱的意志力,是人性的弱点。但当你对美好身材的渴望足够强烈,能自律地要求自己,并坚持不懈时,你就控制住了自身的欲望,克服了自身的弱点,战胜了自身的意志。

  藉着身材的力量,生发出自信,通往美好,活得更好,岂不美哉!

  在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默默努力

  小雅是我的一个远方侄女,90后生人,本科学历,先后在翻译公司、广告公司、摄影机构等任职,每份工作刚开始时,她都会在朋友圈发照片,各种单位培训的场景,各种办公室自拍,看起来对新单位很满意,但往往做几天就开始在亲友群大发牢骚,嚷嚷着想离职:“这份工作不适合我。”

  目前,小雅已经处于失业状态两个月,隔三差五给父母打电话哭诉。无奈之下,小雅父母希望我看看小雅究竟是哪方面出了问题。说起每一份工作经历,小雅都滔滔不绝,这是一位开朗热情的小姑娘。

  我问:“在这些工作中,可曾有过你最喜欢的工作?”

  小雅想了想说:“我一直喜欢摄影,去年那份摄影工作找了一个月才找到。”

  “那为什么后来不干了?”我追问。

  小雅开始唉声叹气:“我一度认为自己总算找到了喜欢的工作,可平时只要有客户来访,给客人端茶倒水领导都交给我去做;有时公司要给客户赠送小礼品,领导也让我在网上搜罗、下单……这和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我好歹也是211重点大学毕业,我怎么能做这种打杂跑腿的工作。”

  至此,我总算明白了小雅的问题所在——眼高手低。

  “我名校毕业,整天做这些琐碎的事情有意义吗?”

  “以我的能力,本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情,领导为什么偏偏让我做一些小事?”

  ……

  在现实中,我听过许多类似的质疑声。人在职场,空有一身技能却无法发挥,的确让人焦虑不平。但职场上不是只有光鲜亮丽,更多时间是繁杂琐碎。客户来了,公司不安排人给端茶倒水,难道让客户自助吗?给客户赠送小礼品,购买下单不正是必须的流程吗?谁都不做,公司如何运营?

  过去人们学手艺时都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一开始都是从打杂跑腿的工作做起。没有人喜欢做这样简单而枯燥的工作,而师傅之所以规定学徒工从扫地、擦桌子等简单小事做起,其用意在于磨掉新人的傲气和散漫,培养他们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这样才能为以后成大业打下良好基础。

  同理,一个公司是由各种各样的事情构成的,公司给你的最简单的事情都是给你的机会,都是对你的器重,对你的考验,将这些事情做好了,你也就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接下来迟早也会受到重用的。试想,如果一个人连那些简单的事情都没办法做好,那么领导怎么放心让你干重要的事情呢?

  身边的很多人每天都在做着默默无闻的小事,在我们看起来也许很乏味,但是只要自律地去默默努力,把简单的平凡的事情能够坚持做,把每天坚持的事情重复做。这样,所有的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最终做出一番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令人艳羡的人上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我认识一对从南方来北京打工的小夫妻,他们在小区里开着一家小超市,从最开始简单的零食百货,到后来蔬菜瓜果一应俱全。男人每天骑着电三轮起大早去进货,来来回回要跑好几个地方。无论是炎夏,还是寒冬,妻子一刻不停地热情地招呼着来来往往的顾客。

  和这对小夫妻熟悉之后,我在闲聊中得知他们原来是一对大学生。“大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做白领,你们当初怎么想的?”我有些好奇地问。“我们两家都是农村的,双方父母也年纪大了,我们结婚时就约定,不怕苦、不怕累、就是实干,只希望能多赚点钱,。”男子一边搬货,一边回答。虽然很辛苦,但他们努力得很起劲,每天超市开门最早,关门最晚。再后来,他们又开始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顾客通过微信和电话下单,每天他和妻子轮流送货,赢得了诸多好评和信赖。

  如今,这对小夫妻的超市越做规模越大,又相继开了第二个、第三个超市……据说累积资产也达到了二三百万元,收入远远超过了一些大城市的白领,我打心眼里为他们感到高兴。一直默默地努力着,变成最好的自己,也靠本事过上想要的生活。在我心里,这就是活得非常高级的一种人。

  据说四川有一种竹子被称为“鬼竹”,因为这种竹子前5年根本看不见新竹长出,但到第6年会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长,迅速到达30米的高度。原因在于这种竹子在生长的前5年,表面没有生长,实际上是在地下默默的扎根,悄悄伸展出长达几公里的根系,而默默扎根的过程外人根本看不到。

  在生活中,我从不小看那些默默努力的人,因为即便现在他们看起来平平凡凡,但是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多数都是在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默默努力,自律地对抗着自身的庸、懒、散、奢。当他们的努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都是厚积薄发,一鸣惊人,将自己推向成功的顶峰。

  唯有厚,不断地积累,才能使自己更强大;也唯有薄,最后的能量才会闪耀出惊人能量,这就是厚积薄发的妙处。

  别人的灯关了,你的灯还亮着

  最近大学同学雯雯给我发来一张自己在巴黎街头的照片,照片上的她留着浅棕色的烫发,化了淡淡的妆容,身穿一袭连衣裙,看起来美丽知性,光彩照人。现在她是一家外企的高级经理,因为工作上的便利以及经济上的宽裕,她几乎游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真是令朋友们羡慕极了。

  不过,雯雯并非天生好命,她的人生可谓一部人生励志故事。

  大学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雯雯的家庭条件不好,上大学那会儿,为了帮父母减轻负担,当时她同时做着几分兼职,早上有些同学还在睡懒觉,她早早到食堂帮忙卖饭,中午到学校附近的饭店当服务员,晚上还要给一位小学生做家教。即便大部分时间被这些兼职占用了,但是雯雯在学业上一点也没耽误,考试总是班级前三名。

  一开始,我们私底下都认为雯雯比我们大多数人都聪明,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成绩却往往不如她,直到后来我才明白真相所在。

  我记得,那天半夜一点多我醒来想上厕所,我迷迷糊糊出了宿舍,却在楼道拐角处看到一个人影。当时那人正蹲坐在一个小马扎上,一只手举着一个充电的LED小台灯,一只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当时正值寒冬,最冷的时候将近零下二十度,那人把毛毯披在自己身上,时不时跺跺脚、搓搓手。

  细看之下,我发现是雯雯,“深更半夜的,你在做什么?”

  雯雯抬起头,一看是我,边揉眼睛边回答:“我白天没有时间复习,只能晚上加班加点了,又不想打扰你们睡觉,所以每天夜里都在楼道看书。”

  我摸了摸雯雯的手,十个指头冰凉凉的,跟冰棍一样。

  没有人知道雯雯坚持了多少个夜晚,没有人知道她看了多少本书,更没有人知道她遭了多少罪。大家只看到,大学四年,雯雯每次考试都是系里的前三名,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凭借优秀的成绩和表现,一毕业她就被一家外企聘用,之后她也不曾停下前进的脚步,一路奋斗到今天的位置。

  曾经有一位忠实的读者问过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身边一些人——曾经的发小、同学、朋友同事——已远远地将我抛在了后边?”

  在一本杂志上,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或许是最好的说明:“当听到年轻人对天才羡慕不已、啧啧赞叹时,我常会问他这个问题,‘天才勤奋工作吗?’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两个词的差别:‘应付差事’与‘勤奋工作’。”这段话告诉我们,没有真正的天才,“天才”一定是“勤奋工作”的结果。

  的确,一个人所获成就的大小,固然与天赋、学识、环境、机遇等外部因素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勤奋与努力。这其实很好理解,任何成功和辛勤的劳动都是成正比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相应的就有多少回报。那些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多流汗、多出力、多费心。

  严歌是我的大学导师,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出书率很高,名字时常出现在畅销书架或者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有一次,我问严老师:“您白天在学校要上课,晚上回家要备课,还要照顾家庭各种琐碎的事情,怎么能写出那么多书?”

  严老师的答案很简单:“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接下来,严老师给我讲述了自己的一番经历:“我白天的事情比较多,很多时候的文字都是在寂静的午夜完成。因为晚上环境比较安静,无诸多琐事分心,思路不会被打断,写起来比较顺畅。每天晚上,我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时刻是,当我写累了,往窗外望,竟然发现窗外所有的灯都关了,安静地望着窗外,和自己的灯光辉映的只有星光,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开始接近成功了。”

  成功没有其他原因,就是用自律约束自己,比其他人多付出一点。

  人难免会有一定的惰性,当下心里的旁白大多是:“不过就是偷懒一下,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当这样的想法入侵大脑时,请及时提醒自己——日本SONY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1年后就是183步,10年后就是十万八千里。”这个数字是不是很惊人?

  外人眼中的天分,往往也是用更多时间的努力得来的。你看到的成就,都是日日夜夜努力用汗水换来的。即便你和你的工作都很平凡,也要自律地去努力,数年如一日地付出心血和汗水。如果有一天,当你往窗外望,发现别人的灯已经关了,自己的灯还亮着,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现在的每个时光,都是不进则退

  前段时间碰见大学同学妍妍,她一见我,就开始大吐“苦水”。

  以前谈及自己的工作,妍妍觉得自己幸运,没怎么费力就进了现在这家公司。不用加班、不用熬夜,每个月就忙几天,其他时间还可以偷偷追追剧,而且走路上下班也就十五分钟,真可谓“活少,轻松,离家近”。可是,前些天公司突然说裁员,妍妍就是其中一员。这不是要命吗?妍妍三十岁了,要技术没技术,要能力没能力,这怎么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去拼?想回家做全职太太,可拿什么养娃?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妍妍眼下的危机其实是她自己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大三的时候,同学们陆陆续续准备考研,妍妍却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刷剧、打扮、交友、恋爱等,日子过得不亦乐乎,用她的话说“那么拼做什么?年轻不享受,那不是枉少年?”很多人都劝说过妍妍,应该趁着年轻多学习,多努力,给自己多一些积累,但每次却都被妍妍用同样的话给堵了回来。

  那就准备应聘材料找工作吧,妍妍的成绩排名一般,实习经历也不亮眼,按理说应该多多费些心思才好,但妍妍却在朋友圈晒出了火车票,她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很诧异,“马上毕业了,你不赶紧找工作,怎么还说走就走?”“是是是,道理说得都对,但总不能把所有时间都拿来努力吧?生活也是需要娱乐的嘛!”说这话的时候,妍妍正躺在三亚的沙滩上,悠闲地喝着果汁。

  后来,妍妍回到老家,找到了这份省时省力的工作。她依然奉行享乐主义,“人这一生,过一天算一天,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要是全部时间都奉献给工作,那还有什么乐趣?”而她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下班后从来都是追电视剧、刷朋友圈,节假日则是四处拼饭局、旅游等,从未想过提高自己。

  “一开始我还为自己懂得享受生活沾沾自喜,习惯了之前悠闲简单的生活,满足于自己已取得的安稳,也以为这样足以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可领导说,我工作几年了还跟刚毕业的学生一样懵懵懂懂,工作没有突破,没有提高。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怨我永远不愿意主动进步……”妍妍无比感慨地说。

  人生如同一条湍急的河流,我们每个人都犹如在河中央行走。顺流而下是覆舟之险,今天的停顿,就是明天的落魄。所以,不要在最有能力奋斗的阶段选择原地转圈,否则你会把自己置于不可知的洪流当中,面临两种结果,要么付出更大的力气和代价艰难前行,要么只能被水流越冲越低……

  当你推崇娱乐至上的时候,你的事业便会不进则退;当你奉行消费至上的时候,你的生活便会寅支卯粮;当你认为享受至上的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只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一切都会成为拖慢我们人生步伐的阻碍,让我们浪费宝贵的时间,消磨意志力,甚至最终止步不前。

  生活就像一场激烈的长跑比赛,每一段你停下的时光,都有无数人因为努力和付出而超越你。如此,你将永远失去竞争的资本。若你总是为了追求安逸和享乐而放弃努力,若你总是更愿意走那条轻松又快乐的人生岔路,那你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自己平庸的今天和毫无希望的明天呢?

  所以,在我认为,人生永远没有真正的停顿,一如水的性质,只有流动,方能不腐、不臭。人生也只有克制自己的种种欲望和贪恋,选择逆流而上,付出更多的毅力和艰苦,才能越走越宽阔。

  黎哥是我以前单位的一位同事,看上去其貌不扬,而且学历只是普通大专,老板却很器重他,年纪轻轻就做了制作部门的主管。后来,我才得知黎哥从前期策划到后期制作无所不精,而且还懂得业务营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材。黎哥为人很好,对于当时初入职场的我十分照顾,倾囊相授。

  当时黎哥尽管已是制作主管,带领着二十多人的团队,在公司独挡一面,可是他却还是不满足。根据我的观察,他整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学习新技能,而且这种工作状态往往持续

  很长的一段时间。下班后或周末,同事们经常相约着一起去聚餐、k歌,黎哥永远找理由不去,宁愿在公司加班。即便他偶尔去了,我们也私底下嫌他太严肃,因为他只会聊他的工作和职业规划。

  一次,我情不自禁地提出内心的疑问:“黎哥,您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还这么拼?”

  黎哥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问我:“你有没有在大雨中奔跑两小时的经历?”

  见我摇摇头,黎哥继续说道:“那时我正在实习期,一次我到郊区拜访一位客户,准备返回时突然下起雨,我站在寒风里瑟瑟发抖,而最后一辆公交车也已经走了。雨越下越大,打出租车又觉得贵,而且晚上我们还有课,我只好冒着雨跑回学校,晚上脚踝就红肿得疼痛。这一路,汗水夹着雨水,足够我想明白很多。我要努力,我要赚钱,最起码,我不要再因为贫穷让自己的脚受苦。”

  原来那次经历是黎哥直到今天都不敢懈怠的原因,也是黎哥持续学习的动力。

  如果老天对你百般设障,请不要磨灭向前奋斗的勇气;如果老天善待你,给了你优越的生活,更不要收敛自己的斗志。生命除了用来享受和挥霍,还要用来思考和奋斗。所以,请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既然梦想成为那个别人无法企及的自我,那么就应该付出别人无法企及的努力。m.chuanyue1.com

  记住那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你所谓的努力,希望不是说说而已

  几年前,我在一家杂志社工作,当时已经坐到了部门主任的位置。公司新来了一个实习生,叫小晴。小晴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姑娘,在我们公司群里很活跃,也不止一次说希望我们能多教教她一些写作计划与技巧。小晴说得次数多了,我也认真起来,跟她说有空来办公室找我互相探讨。

  我在办公室等了小晴足足一个星期,她都没有来找过,渐渐地我就忘了这回事。直到一天,小晴在分享会上聊起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感受,她说得慷慨激昂,一副激情满满的样子,“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很多值得提升的地方,接下来我会跟前辈们好好学习,希望您们不吝赐教。”

  对于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我向来都是喜欢的。散会后,我忍不住问小晴:“上次我等了一个星期,你怎么没有来?”

  小晴回答:“哎呀,最近我工作比较忙,一直顾不上。”

  我直接回她:“那你可以下班后来找我。”

  小晴说:“下班后我还要逛街买东西,更没时间。”

  我又说:“其实平时你多多注意学习和练习,这是提升自身最好的途径了。”

  小晴说:“写作又不是简单的事,有时我也没有思路。”

  总之,我每说一句话,小晴总有解释的理由。话聊到这个份上就无解了,因为她根本只是说说而已。说,永远比做容易。无论你有多高的天赋,多丰富的资源,多聪明的头脑,多完善的计划,多少人愿意帮助你,如果你没有行动力,一切都是空谈,你的梦想终将仅仅是梦想而已。

  关于未来,关于事业,关于生活,谁都有许许多多的想法,但又有几个人真将这些想法变为了现实?多少人,要么是担心自己的能力,要么是害怕承担责任,要么是害怕遭遇麻烦,于是裹足不前。想努力的时候总会被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半途而废,最主要的原因是自控力太差,没有足够的自律。

  “我要在实习之前把之前的专业书看一遍”“我今年一定要去旅游,看看祖国山河”等等从口中信誓旦旦地说出来时掷地有声,但是到真正行动的时候,心里那个声音又在说“现在看一遍有什么用,到看完了也不一定记得住,不如追个剧”“没有那么好的经济条件,学什么别人去看世界”,就这样,给自己的懒惰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在自我欺骗与堕落中一去不回头了。

  比谈论一件事更好的选择是什么?永远都是“去做”,这是我人生的重要经验之一。

  工作几年之后,我有了创业的想法,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为此一度充满了豪情壮志。但那时的我不懂得自律,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条件不成熟、资金不到位、害怕失败等,结果整日忙忙碌碌,却始终觉得创业遥远。直到后来我意识到,总是停留在思考层面或者再考虑往后推迟一段时间,对于自己的事业丝毫没有意义,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松懈了很久,于是我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实施。

  四年前,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有失败,有收获,更重要的是有了全新的开始。

  如果你有一个目标,请不要再用嘴说出来。行动永远胜于言语,自律地行动起来吧。“行胜与言”“言必行,行必果”“说到不如做到”,这些话都是说要想做成某件事,并不是说说而已的,是需要行动去实现的。将你的梦想或想法真真切切地落实在行动中,这才是成功的正确打开方式。

  蔡志忠是台湾著名的漫画家,被称为“台湾最会画漫画的人”,他的作品《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大醉侠》等在49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4000万册。这些作品充满幽默,映射出哲理,往往使人发人深省。有记者采访时问蔡志忠:“为什么您的画如此有境界,很难被人超越?请问,我们怎么才能画出这样的作品,成为像您一样的画家?”

  对此,蔡志忠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你这样坐着等着,什么都没有。真正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那个人,一定不是体力最好的,而是那个哪怕死也要登上去的人。”

  碌碌无为与成绩斐然的差别,就在于你是选择说还是做。

  愿你的努力,不只是说说而已。

  越害怕的事情,越要去做

  一个真正高级感的人是什么样子?

  答案有很多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一切事情面前稳操胜券,胸有成竹。

  你想成为这样的人吗?这里有一个解决方法,越害怕什么你就尝试什么。ωWW.chuanyue1.coΜ

  说起身边活出高级感的朋友,我第一个就会想到采薇。采薇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女人,因为无论是职场中还是生活中没有她办不到的事,她一口流利的法语,获得市级游泳比赛冠军,总是不经意就惊艳众人。当我问及采薇如此成功的原因时,采薇说:“不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多有能耐。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去做我们害怕的事情而成就了更好的我们。”

  采薇是我的高中同学,大学学的法语专业,那时她是宿舍法语水平最差的那一个,尤其是口语,说的不洋不土,舍友们经常会开她玩笑。那时候采薇最害怕的就是口语课,害怕更多的同学嘲笑她,据我所知她一度害怕到想退学。结果因为成绩差,采薇错过了几次好的实习机会。采薇痛定思痛之后,决定改变自己,她先在网上交了几个法国朋友,坚持每天和这些朋友语音聊天,听不懂的话语就反复听,并诚恳地向大家求教。同时,她总会再听一遍自己的语音,听自己说得好不好,“这样反复练习之后,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口语还是挺好的,发音也变得标准了起来,于是我开始敢说了。”由于外语交流能力强,采薇如愿进入了一家外企,在那些海外客户面前毫无惧色,谈笑风生。“现在我更敢说话了,要是我早一点觉悟,或许现在会更好。”

  这件事情对采薇启发很大,让她意识到,不要遇见害怕的事情就认输,越害怕什么就越尝试什么,人只有自觉主动地去改变才能变得更好。

  两年前第一次看到大海时,采薇特别想学会游泳,但她自小一接近水就觉得很恐惧的感觉,也担心一直学不会被朋友嘲笑,还担心穿着泳衣会尴尬,但她依然立即报了一个游泳班。为了学会游泳她喝了很多池水,被水呛了无数次,但是她还是战胜了恐惧,放松身体开始享受水对身体的感觉,游得越来越好。和她一起开始学游泳的有一位女士,因为害怕下水,至今还未能游泳。

  每个人都有感到害怕的事情,其中很多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也就失去了很多优秀的机会。如害怕自己在公共场合出丑,而不敢当众发言;害怕会被水呛到,就不敢尝试着让自己潜入水中学着游泳;害怕做事情的时候别人会嘲笑而不敢去做;害怕自己晕车而放弃一次美好的旅行等等。

  对此,台湾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说过一段话很经典:“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真正的高级感是什么?就是内心明明感到害怕,却依旧无畏无惧怕地前进。

  退一步说,恐惧其实属于人性的一部分,而人性是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的。因此,当你因为恐惧而产生畏惧时,无须感到羞愧或者自责,重点在于承认和正视恐惧的存在,用你的勇气打败恐惧感。不怯懦,不逃避,当你强大到可以战胜一切恐惧的时候,那便是真正的高级感了。

  相信大家都看过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其中一幕感人的场景,至今深扣人心。

  当“泰坦尼克号”遭遇冰山撞击渐渐沉没时,乘客们大呼小叫,如热锅上蚂蚁争先恐后逃生时。船上的小乐队一直在甲板上一丝不苟地演奏着赞美诗,尽量安抚乘客的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一位乐手认为此刻的演奏没有作用,反正没人会听。但乐队领队华莱士·哈特利却平静地说:“他们在吃饭时也是没有听的,我们现在拉一拉还可以取暖。”于是,他们又继续演奏下去,美妙的音乐在大西洋冰冷的夜空中飘荡。

  甲板倾斜得越来越厉害,凄厉的哭喊和求救带着绝望在四周响起,海水漫过乐手们的脚面,音乐依然没有停……没有一个乐手去争抢救生艇,没有一个乐手胆怯惊恐,他们专注地拉着琴,直到船身断为两截,泰坦尼克号彻底淹没在大海之中……

  在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时,恐惧是正常的,但是勇敢的乐师们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镇静地演奏着音乐,平静地面对死亡,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性光辉。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时候,学着勇敢地战胜恐惧,并把恐惧的力量转化为动力,集中精力专注于自我控制,你就能够变得更加冷静且泰然自若,进而更有效地思考解决方法。

  所以,你大可尝试去做那些令你向往和在意,但又感到害怕的事。比如,勇敢地向心爱的人表白,在年终酒会上主动与人搭讪,主动向领导汇报你的工作进展,甚至去换个从未尝试过的发型……开始时你也许会不习惯,感到不舒服或不自在,但长期坚持下去,你必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请相信,你一定值得过上更好的生活。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拼尽全力,只为成就更好的自己更新,第三章 活得更好的人,最大的底牌就两个字:自律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