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着人流奔涌,七扭八拐地快走到桥塔前时猛一抬头,就被特立独行的塔楼给惊叹了!那个尖形拱洞的门上站了两排,也许是三排的拿刀持枪的人偶,还有一个个捷克国徽般的盾牌。这些新颖的装饰小东西吸引着我,专业术语叫做“壁画式或立体雕塑式的外墙装饰”,只顾抬头走路,竟然没有顾及到脚下已经跨入到一条汽车、电车随时要风驰电掣的通道,猛然被旁边的一只手抓住才停顿下来,好险。
桥塔是查理大桥的桥塔。桥塔的右侧有十字修道院和圣弗兰西斯科教堂,已存在很多年。教堂是一派古典巴洛克风格,刚一出现就成为当时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穿着红袍子的主教站在那里,不知道他在十字广场等谁?他右手握着高贵精致的帽子,左手挽着教卷,表情严肃而沉稳地看着来来往往的尘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和他擦肩而过,我穿过桥洞,融入五湖四海的人流。
我的奇遇就在这文艺气息最浓厚醇香的流动聚集地——查理大桥上渐次上演了。信使骑着造型奇特、颜色明亮的工具车从我眼前突然穿过,白色天使聚集在木架子上,那一扇扇张开的翅膀,弱小,能量却无限大,说不清是第几次在这个城市看到天使面孔,有人曾问我:布拉格的艺术标签有何规模?大小真的无所谓,隆重、稳固的如桥墩上的巴洛克雕塑;微小、奇妙的就似一堆堆琐碎儿手工艺品。眼前的波希米亚女郎低着头,却依然让我看到她的格调,在她的身上,她的货架子上,在她存在的地方。
不可忽略的元素还是艺术,艺术被制造成了作品。小的手工艺品、用色彩表现的素描作品、用节奏诠释的音乐作品、用布片表现的身着传统捷克服装和宫廷服装的木偶家族……还有没有来得及发现的东西!他的目光比他的作品有吸引力,一堆小东西可以让一个大男人踏踏实实地守在桥上,不是骨子里的一种闲适还是什么?我只是怀疑,每天这样的收入,会不会手头拮据?画师细心地描摹着黑皮肤小女孩的画像,桥上不远处就是另一个,街头画家分散在桥上,我还真以为是到了塞纳河畔的左岸。几艘游轮穿过伏尔塔瓦河上的雷吉桥,向着我伫立的查理大桥驶来,平静的河面有了涟漪般的动感,将我的思绪又到退了回去。穿书吧
回到公元12世纪。一位不知名的建筑师就在此建造了古老的朱迪斯桥,直到查理四世国王时期才将这座石桥改建成现在的样子。大桥最突出的特点就是16座桥墩坚实厚重,桥面为砖石所砌,没有一钉一木,在当时就是一个建筑奇迹,成为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上面的30尊圣者雕像,都出自捷克17~18世纪巴洛克艺术大师的杰作,被欧洲人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每一尊巴洛克雕塑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桥右侧的第8尊是圣约翰雕像,据说只要用心触摸石雕像,便会带给你一生的幸福。人们蜂拥向这尊雕像,雕像的下部有两尊铜雕画已被游人摸得锃明瓦亮,人们亲睐的是一条狗,已经光可鉴人。
儿童活动乐园在桥畔五颜六色,和平、安宁的生活为大桥的沧桑涂抹上温情的华彩。在查理大桥边坐落着斯美塔那的故居,那份早已泛黄了的原始曲谱留白处,斯美塔那用斯拉夫文标注着查理大桥和伏尔塔瓦河的字样,这是他生命的源泉。交响诗《我的祖国》的第二乐章就叫做《伏尔塔瓦河》。大桥落成后,一直被称为布拉格桥或石桥。1870年,官方将其正式命名为查理大桥,以表示对决定建桥的查理四世国王的尊敬和纪念。几百年来,查理大桥曾经被河水淹没过,也曾遭受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捷克人民同外来侵略者在此地进行过殊死激战。
忽然对一个名字肃然起敬,这个人就是彼得·帕尔勒日。1357年,当时波希米亚王朝的建筑师彼得·帕尔勒日被国王查理四世钦定在伏尔塔瓦河上设计并建造一座石桥。圣旨接到的刹那,这位年仅27岁的,来自比尔森的年轻人竟长跪不起,他发誓一定建成一座全欧洲最好的大桥。我闲散地行进在这特别的桥上,被前面几个桔黄色的身影吸引……他们顶着一头苞米花似的发套,招摇过市,是刚从某个热闹的聚会上离席的吗?每人手里都有小道具,笛子、喇叭、口琴……演奏队。如此轻装的六人乐队横靠在墙壁上开始挣钱、赚吆喝,这样的风格够拉风的吧。
弗兰兹·卡夫卡是差不多一生都生活在布拉格的奥地利作家。他说他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源自于伟大的查理大桥。传说他很小时,就在查理大桥的桥上桥下游荡,能说出大桥上每一组雕像的典故。去过没去过布拉格的人都知道,城堡区黄金小巷21号,有一处所谓的隐秘的卡夫卡故居。其实,那里是她妹妹的居所,大作家只住了一个月,就跑回查理大桥去了……ωWW.chuanyue1.coΜ
乏善可陈的故事怎么能看的完讲的完。这时,我发现查理大桥从主角的位置上退下来,变成配角,甚至只是背景。桥上的人、桥上桥下的故事,才是真正的主角。
感悟
没有人会厌倦布拉格,布拉格城总是会有新异的面孔出现。碧波粼粼的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和桥上热闹的人流形成鲜明的动静相宜。我独自踯躅在无法不著名的跨世纪大桥的人流中,耳畔不时地掠过历史的回声。隆隆的坦克穿桥而过,熊熊的火焰在升腾……捷克人为国家尊严而战,而我眼前的大桥却毫发无损,稳如泰山,就连桥头上那些默默无声的30尊圣像也完整地伫立在人头之上……我更听到一首首温暖浪漫的提琴曲,最美不过斯美塔那的生命福音:“那天清晨,我缓缓地走上大桥,没有人知道我想干什么。就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了伏尔塔瓦河的激流在撞击查理大桥的声音……”捷克民族乐派奠基人斯美塔那一度耳聋,却在这一刻恢复耳聪,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布拉格是属于我的。我喜欢优游于这种差异幻境带来的各种传奇和美妙。台湾作曲家陈升写过三首“桥”,《桥这边》《桥中央》《桥那边》,那种美妙的前奏,就让我无法沉寂的心开始触摸、感觉到……每一次穿行这里,我都会有不同的相遇和发现,每一次也都从中世纪一步穿越到现代,时空交错的幻感,就是这样向世人展示它耐人寻味的魅力。回望走过的路,一条不寻常的路,把经历带走,丰富我们的人生。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路过的世界更新,布拉格,奇遇的轴线叫穿越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