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兰南部,有个城市你必须要去,先行者告诉我说。于是,从布达佩斯出来,我径直踏上奔驰的列车,在细雨霏霏的路上,向着克拉科夫进发。
这是一座典型的欧洲中世纪风貌的古城,在欧洲,中世纪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划分节点,同样也流传下来极其宝贵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独树一帜的建筑风貌自成一派,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旅行者络绎不绝的追随观赏,就是最好的颂扬。
和其他著名的中世纪城市有别之处,克拉科夫的中世纪韵味更加浓郁、单纯和集中,不大容易看到现代场馆所的渗入,即便咖啡馆、酒吧、书店、酒店等等所谓现代设施也是包裹在中世纪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里,古朴优雅的姿态和整个城市风貌甚为谐调。这种不曾被破坏的纯粹,多半时候,让我游离在穿越时空的年代。
我在占地面积4公顷大的中央广场上来回走动,任凭雨水打湿衣衫,只是为了尽可能详细地打量周围的宫殿、教堂、古堡和民居等,各式建筑都依稀可见历史旧貌,看清每一座古城墙,每一个博物馆,每一扇路灯,每一扇门楣……的真切模样,它们无声地向我诉说着克拉科夫昔日的辉煌,告诉我这里曾是波兰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证明着这座城市今天存在的价值和风格。大部分时间,我不是进入中央广场的大教堂,就是游逛在纺织会馆和沿街的商铺中。www.chuanyue1.com
号称是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的确比马德里皇家广场、华沙古城广场看上去要阔绰有余。刨除广场中央面积不小的纺织会馆Sukiennice,外围还有零散摊床、人行道和开阔的皇家马车行驶道,之后才是环中央广场而建的餐馆、咖啡馆等店铺。巨大的遮雨伞点缀在广场周边,和广场上的花店争艳,伞下的游人轻轻啜饮着,那份闲适悠然的样子,自成一景。
雨一直没停,好似越来越大,雨水裹挟着风掀起我的外衣,打湿全身,我犹如一只扑腾在湖泊里的黄嘴鸭,傻呵呵地满心欢喜,并没烦恼。整个广场统一起来,构成克拉科夫最让人心动的地方,温馨又充满活力,精致且不失纯朴,无数街道从这里延伸开去,一直伸展到城墙脚下。
没有人会错过纺织会馆Sukiennice,这座有着明显的连拱门型的纺织大楼位于广场中央,古时候就是商业贸易交易大厅,十二、十三世纪时,商贾云集,贸易兴盛,历史久远,从其城墙的断层结构上可以看得十分真切。而当下的纺织会馆色彩清新,显然是被不断修缮粉刷得来,看上去格外美观,本身就像是一座视觉景观。会馆大楼顶部亦可圈可点。白色尖顶,仿若一个个MINI教堂排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会馆本身就是一座体型庞大的教堂。
会馆的中央广场前,有个青铜碑座十分醒目,上下由数个雕塑构成,最上层是纺织会馆的建造者NARCD的全身雕像,碑座四周环绕着妇女和儿童形象,她们的身边站着振翼的鹰,摆放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四周由石柱和铁链护卫环绕。供游人歇息的半圆椅分列两侧,有路灯为伴,整个布局充满祥和温馨的气息。
连拱门型的出入口是纺织会馆的亮点之一,特别是从侧面看去,长长的柱廊和奥斯曼风情的城堡建筑似曾相识。出入口没有厚重的大门,永久开放,从砖石斑驳的断层可以一窥其原始风貌,走进去,里面灯火通明,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纺织会馆已被改为百货商场和博物馆。里头的摊位两侧排开,规则有序地一个连着一个,区分的隔断是原木雕花,从远处望去,每个摊位就像被一个个镜框装裱起来,十分丰满华丽。
我又陷入一场视觉享受的境遇。所售产品纷杂,成色很新,色彩炫目,以经营琥珀、瓷器、木盘餐具、波兰娃娃、布艺等各种波兰民俗手工艺品为主,我似乎只能从那些波兰风情的各色布艺和围巾上,寻觅到当年这座纺织会馆的针纺织品的痕迹,除此之外,就是波兰,尤其是克拉科夫地区,精湛的现代工艺技艺的实品体现,成为主要的旅游纪念品和手信礼的购买地。事实上,这里成了延续波兰古老文化的市集。
我在临近市政厅的会馆一侧看到了SZARABAR,可以避雨遮阳,KAWA、HERBATA、DRINKI,前方对应的是SIENNA大街。m.chuanyue1.com
从SZARABAR过来,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色彩缤纷,各种杂志沿墙排列,眼花缭乱,克拉科夫人的现代生活方式一览无余。从其封面的图像和设计风格来看,总体走势趋向保守、优雅和温和,这与我在波兰旅行的基本感受大体一致。偶尔我想,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早已根深蒂固,即使经年变故,风云辗转,也难改变其精神内核。同样,我也不难理解“浪漫”
之于法国人,“严禁”之于德国人,“质朴”之于不丹人等等一样。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路过的世界更新,克拉科夫,老城广场热闹的中心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