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我路过的世界 > 因斯布鲁克,雪山之上,我最“狼狈不堪”的照片
  站台旁的地面落满了黄澄澄的树叶,沁凉的空气弥散着草木的味道。我穿过铺有铁轨的街道,直奔老城缆车站所在的位置。缆车票是一张电子卡。缆车小的像是我在韩国娱乐园看到的“蜈蚣”,缓缓地启动后,只听“嗖”的一声,缆车就钻进了隧道。隧道不长,嗖的一下又窜出黑暗,天光大亮。

  轨道,沿着斜角向上攀升,缆车两侧有着大扇通透的玻璃,沿途的山水风景一览无余。“因河”泛着淡绿色的水波从眼前流过,随山形而建的屋舍错落不一地排列着,教堂高高的尖顶突兀之上,青铜一般的蓝绿色像翡翠一样生动。很快,缆车脚下一片密集的树林,树林丛中有隐秘的屋舍,落满雪痕的崎岖小路。忽然,我看到红色的影子在动,是腿上绑了沙袋的徒步者,又一个蓝色衣衫的人影在动,不过略显模糊。

  两个活泼的少年在缆车里,叽叽喳喳地在我的眼皮下,而父母却站在我的身后接吻……欧洲人浪漫起来真是让你无法想象。人们兴冲冲地走出终点站台微型缆车,沿着弯曲的道路向一个白色的门洞而去。路两旁有很多屋舍,木制的屋顶掩映在赭红色的树叶中,透露着一种迷人的宁静之美。

  门洞出来,我就惊诧了!和前面的景象判若两样。严峻的雪山就在不远处,到处是厚厚的积雪,空旷的地上,没有一棵树。我到了山顶上的公园,除了接待游客餐饮歇息的白色餐馆外,这里没有任何建筑。但是,雪地的空旷,居高临下的视线让人大快朵颐。我站在阿尔卑斯山海拔1600多米的地方,一个人欢快起来。孩子似地荡起秋千,登上木制滑梯,冲着远方光线直射的地方眯起眼睛。眼海里有我儿时的木滑梯,有秋千荡到几米高时的尖叫,有一帆风顺、节节高的小学生时代。Μ.chuanyue1.℃ōM

  大胡子先生向我走来。他妻子牵着一条黑狗在不远处向我招手。我接过他们的相机,一红一黑出现在镜框里,还有那条跟随主人的狗。突然,黑狗疯了似地向雪山脚下奔跑过去……我们愣在雪地上。

  那山脚下还有一个人和他的狗。白色的狗体型大,看到黑狗突然扑来,却也没有摆出绅士风度,立马迎战。瞬间,两条颜色分明的狗就厮打扭动起来。两个主人使劲地去拉扯自己的狗,却不停地被狗推搡得东倒西歪,最后哐叽摔了个四仰八叉……据说黑狗再向白狗求爱呢,这也有点太过于恐怖吧。

  两个西欧女子请我帮忙拍照,我也就请她们帮我拍。山崖边上留下我的身影,一个人的孤寂就瞬间消失掉。在这样的地方,遇到什么人都是有趣的。那印度女子已不年轻,看上去也没有男子漂亮,但她一直在笑。她摘掉背包,解下围巾,又抖了抖衣衫,倒在男子的身上……你在模仿我吗?我笑。

  ?海拔1700多米的阿尔卑斯已是白雪皑皑,我尽力向山脚下的山谷俯瞰,希图看到因斯布鲁克Inns

  uck老城细腻的内容,然而,模糊的只有大概轮廓。于是,继续UP的想法成了我唯一的信念。

  黑鸟飞到我脚旁。若头不是在动,我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全身黢黑,只有小小的喙上泛着一抹鹅黄。是雪雁吗?我没敢太久耽搁,要上达山顶,还得要换成悬吊式缆车!翻行1000多米!

  悬吊式缆车很像笼子,钻进去的人不多,女性只有我和一个八九岁的绿裙子女孩。我们大睁着眼睛扫视着眼前变换的景象,稀疏的林木、陡峭的山崖、不知何用的栅栏、没有人影的苍茫、越来越远的城市……我想我又是孤零零一个人上雪山难免有点情绪消沉。

  越往上,地形越复杂崎岖。多个电缆从头上穿过,拉成一个铺开的半径。森林彻底变成了光秃秃的山石。山石裸露着刚性的黑灰色,气温明显低落下来,有一种莫名的窒息弥漫开来。二十多分钟后我下了缆车。缆车口有个建造不错的通道和洗手间。“一个小时后缆车关闭,你们要按时回来”。看缆车的人对着那两个穿着登山服的人说,我觉得更像是提醒我。

  没有片刻停留,我直接去推前往观景台的门,这一推不要紧,一股强烈的寒气迅速扑了过来,让毫无准备的我顿时打起了寒噤。衣领系好,围巾包个严实,整理了一下再次用力推门,我走出了站台。

  望远镜前看到父女俩。女孩的长发已在空中舞成散乱的一团。瑟瑟发抖的样子噤若寒蝉。还算聪明,起码我能够武装起来的地方无一暴露。而其他人,早已不知去向。

  因斯布鲁克的轮廓完整地浮现出来,它夹在两侧连绵的雪山间,绿色的草坪、粼粼的湖泊、不同时期的特色民居、中世纪的建筑和气派的皇宫点缀其中,清澈透明的因河如同绿色的纱幔穿城而过,构成一幅超凡脱俗、宁静致美的天然大作。清丽、浑然天成,没有人听我赞美,我在心里不仅念叨“真是不一样的美丽啊”!

  父女俩钻进笼子开始返回。小姑娘隔着玻璃向我招手,我挥手示意。回转身,一条通向山顶的坡路出现,我还没有站到顶部,这样就回去总觉得心有不甘。在那个弯路没有过去之前,阿尔卑斯容颜之于我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风速大了起来,我艰难地挪动着脚步,几乎是几寸几寸地前进。

  好不容易走到那个落款“DieStadtInsbubck”的牌子时,已是气喘吁吁。然而,很快我就被更大的寒风包围了。转过弯口,不大的开阔地凸显出来,紧邻着就是嶙峋的雪山。我奋力向上挪动脚步,向那个海拔2334米的黄色指示牌而去。那风像是故意为难我似的愈加猛烈,随后飘起了雪粒,掀起的围巾遮住我的眼睛,脚下似乎穿了滑轮无法站稳。云雾弥漫,傍晚的阳光变得无精打采,只在奋力冲破浓雾的瞬间,照耀到空地上冻得哆哆嗦嗦的我。往回走,还是继续向前。忽然,看到雪山端上影影绰绰有两个黑色的人影,仿佛打了气一般我又来了向上的动力。

  四周静悄悄的,咚咚地,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终于走到坡顶,走到山崖边侧,为防止被卷下山谷我蹲下身体,周边嶙峋、苍茫的山景历历在目,雪雾弥漫,有几分骇然。风速大的像个要将我吞下去的虎口,我赶紧撤下回到略微平坦的坡地,终于看到一个人。那个登山者在风雪中挥舞着一面小旗子,蓝地红白相交的“米字旗”,是英国人,心头一喜,马上来了劲头,“Hi,我来自中国”,他笑了笑,“我们可以拍张照片吗”,“当然可以”。此地此时,我能想到的就是多拍照片,也许这就是最后的光临。穿书吧

  四处搜人帮忙,那风雪刀子般扫到我的脸上,冷空气都钻到肚子里。又冷又累又饿又渴,眼里都是五味杂尘的泪水,却还在找着人能来给拍上照片。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劲头,转了几个360度不知道,终于看见有人从风雪里冒出头来,我又欢喜地大呼大叫。

  那是我最狼狈不堪的照片,却是最有情怀和意义的照片,连同那雪山之上的所有经历,沉淀为我旅历的一个灿烂的里程碑。

  感悟

  作为奥地利蒂罗尔州的首府,四周被山顶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环绕,成就了独特的景观资源和人文风情。从某种角度来看,因斯布鲁克更像一个男人,气宇轩昂,硬朗豪迈。人们来因斯布鲁克大多是为了欣赏和尝试阿尔卑斯冰川雪景所营造的生活方式。徒步远行、登山、滑雪、探险以及观景。虽然是以旅行者的身份莅临此地,但这并不影响我去感受一下它的存在形式。

  乘坐北岭公园缆车抵达阿尔卑斯山顶是一次奇妙的探访旅程。这座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莎哈·哈迪蒂设计的工程完全给到旅行者一次惊喜感受。它把城市的中心和阿尔卑斯山的支脉连接起来,20分钟即抵达2千多米的阿尔卑斯山中。站在山巅俯瞰卧在深谷里的城市全景,清澈的湖泊连成一片,了望雪山的连绵起伏、云海茫茫,顿增英雄豪迈气概。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路过的世界更新,因斯布鲁克,雪山之上,我最“狼狈不堪”的照片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