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其他小说 > 我路过的世界 > 桑斯安斯,打坐冥想,淋着小雨坐木鞋
  阿姆斯特丹是现代气氛相当浓厚的地方,要想感受荷兰的过往最近的地方就是去桑斯安斯zaansschaans,Lzi叮咛我这个信息时,我已在阿城停留了两天。距离阿姆斯特丹只有15公里的乡村,对于初到荷兰的游客,简直就是不二之选,Go!第三天,我毫不犹豫地直奔而去。

  乘轻轨,搭乘89路BUS,又用了45分钟车程,巴士穿过一路美丽的屋舍停在站台。抬头望去,一架巨大的风车车翼高悬在我头上,吱吱拉拉不停地转动,“桑斯安斯到了!”有点莫名其妙的欢喜。

  一座白色的大桥迎着我,走到桥中央,凭栏而望,开始挪不动脚步。眼前的景象美的让人心旷神怡。清澈的河水由窄向宽,精巧的屋舍和渡船次序排列两岸,略远处,色彩明艳的风车在旷野中如花朵般自由绽放……我不得不加速脚步,甚至最后是从路口跑向村庄,然后我愣住了,看着忽然浮出视线的景象有点陶陶然地迷醉了。

  宁静而美丽,清新而质朴。密集的草地环绕着三角形的墨绿房舍,白色的花边宛若刻意织补上去,花朵和绿植随时都会探出头来,和它们目光交集的时刻,我却先低下羞涩的头。河水可以这样呈现,或者清澈,或者浓稠,铺满了油绿油绿的草絮,戏谑的水禽懒懒地伏在绿波上,长久地一动不动。白色的小桥如淘气的孩童,给了静宜一个起伏,我从倒映着的婆娑的树影和人影打量这个乡村,真实的有些模糊,因为曾经在梦中!

  我的脚步缓慢的要命,后面的人一个个越过去。我不慌不忙也不喋怪,沿着小路走向乡村的深处。路两旁全是平坦的牧场,牧草一望无尽,视野开阔得让我想脱鞋撒欢,天鹅戏游河水间,奶牛安心地吃草,棕褐色的羊儿敏捷灵巧,牧场姑娘走出奶酪房,红色的长裙明艳了整个牧场。

  我跟上牧羊姑娘的脚步去打水,又去稻草堆抱草给牛儿添粮。黑白花的奶牛真是又憨又萌,挤出的牛奶一定也是带着草地的清香和闲庭信步的快乐音符吧!牧场深处,散落着三五成群的农舍,周围种满了红彤彤的郁金香。荷兰是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的国家,奶牛养殖和花卉是主要农业部门,鲜牛奶、奶粉、奶酪远销欧洲和世界各国,据说有位外国经济地理教授在讲到荷兰时的一段现身说法:他年青时在伦敦留学,早晨听到飞机的轰隆声便起床,一番洗刷、如厕、再看半小时的报纸后,一瓶从荷兰空运来的鲜牛奶便放到他的门口,正好赶上早餐饮用。我亲临其境,那位教授的描述变成了眼前的动态图画。

  牧场里的姑娘人很和气,似乎也对我颇为热情,一帮游人中,就愿意在我眼前晃当,我怎么拍也没有黑脸,后来离开时,她说了一句:Love?you!那一刻自己很感动。到荷兰做“牛”当“羊”,在天然的大氧吧打坐冥想,体会奶牛的幸福生活经验,牧羊少年会快乐吧。

  现在的风车村,依然还保留着这些中世纪特色的风车,而风车与田间错落有致的中世纪小木屋相互呼应,畅游其中恍如步入童话世界一般。遥望四周都是翠绿一片的沃野,如茵的草地,古香古色的民居木屋,田园风光十足,给人感觉宁静而惬意。

  夕阳的余辉将河水变得一片金星四射,古老风车徐徐地在转动着风翼,绿色民居点缀在草地上,茵茵的草地四季生机,宁静的河水如同轻轻吟咏的诗歌,肥壮牛羊晒着温暖的太阳,瞬间飞起的天鹅和鸭子惊鸿一瞥,这一切不用组装,自然铺陈着,美丽得就如同一幅17世纪古老而又新鲜的三维油画,一座生动有趣的露天荷兰民俗博物馆。

  优美的环境让喜悦漾满我的胸间,并在我的容颜上悄悄地弥散。那水、那桥、那屋、那浮在绿波上的鸳鸯无不令人瞩目。自然的美丽无需雕琢?,有一刻我都在想,这牛、这羊比人还幸福呢。一头高大的山羊探出脑袋来,样子实在是又萌又可爱,两个小朋友先我一步走到栅栏前去问候这里的主人,虽然在后面,我却被淡淡的温馨给感染了。请问:你们是来看我的吗?也许那羊在问。是的。我想是的。美丽的环境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变得简单又清澈,一切都回归自然了,包括人的心灵,人与人的关系。

  回转身来,荷兰桑斯安斯小镇一地的黄叶落在了碧绿的草坪上,小桥流水在我的身后,刚刚合上的木门,多么希望能够再次打开,阳光暖暖地打在昨夜忙碌的焦黄的脸上,似乎有了点新鲜气,不远处就是奶酪房,我准备去看看新的美味会是什么形状。如果,每天能够这样去上班,是不是就叫幸福呢,简单即丰富,我以为是。

  傍晚,夕阳伴着迷雾洒落在草地上,放学的孩子们风似地从我身边掠过,忽然,他们集体停下来向我微笑,并在瞬间排成一个大圆圈的样子,让我的每一处细胞都欢快年轻了起来。你知道,那一刻只有我一个人,遇见这些青春灿烂的笑容!Μ.chuanyue1.℃ōM

  绿色的旷野上,沼泽遍地,水流淙淙。牛羊悠闲地吃草,风车的摆叶永不停息地摇晃。我沿河而行,穿过那座漆成白色的拱形小木桥,经过一幢幢墨绿色的小屋,我眼前一亮。那是传说中的荷兰木鞋吗?很大,有三米长。明艳的亮黄,上面有朱红纹路点缀。我急不可耐地走过草地,甚至没来得及仔细瞧瞧屋角那簇开的粉紫粉紫的花簇。

  天空不停地在下着淅沥沥的小雨,但是丝毫没有破坏我对眼前这座大号木鞋的兴趣。它像一个雕塑品,独自呆在一座木房的侧角,像是一个随时被人忘记又随时不被人想起的标志。远看时,它像一艘果冻色的,刚刚出海的小舟;近观时,它像极了一辆超级卡通的小车。毫不犹豫地跨了上去,车厢里逐个方位坐一坐,美得真是不可言表。我慌张地四处找人,如果晴天,这里前后必定人来人往,而此刻,只有我这等坚定的人,才可以冒着小雨,坐在木鞋上想什么意外惊喜。

  忽然有两个女游客向房子跑来,车上的我冲着她们大呼小叫,还好,是新加坡人,看我那迫切的样子,竟也不顾雨打,一人撑伞一人左拍右照起来,总算是完成一个心愿。我们匆匆躲进房里避雨,不仅大喜。一个造鞋工厂,兼有木鞋博物馆的成分。人们已经围坐了五六排,每个人都被师傅的讲解给吸引了,虽然看上去,一双木鞋的生产过程只不过就在10几分钟内完毕。

  随后,我就被通道两侧,布置得满满的木鞋收藏展示给吸引了。一条十余米长的甬道一侧,陈列着上百双古老的木鞋,有的斑驳露缺,有的油彩脱落,有的雕刻繁复,有的带着滑轮。之前对于荷兰木鞋的了解还停留在唯美好玩的层面,而眼前一一看过去是木鞋发生发展的历史,是荷兰农业文明天才智慧发展的历史。因为濒临北海,地势又大多低于海平面,而且绝少山峦谷地,地势一马平川般平坦。河水丰沛,欧洲一些著名的大河又都经荷兰进入海口,全年经历着湿润的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冰冷的水中,让劳作的荷兰穷人备受辛苦。穿书吧

  富人可以有皮鞋穿,贫穷的荷兰农民买不起皮鞋,又不能赤脚走在结冰的地上,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多能的方法来。荷兰到处有杨木,这种木材硬实没有纹路,适于制造形状。一块木头在刻刀的翻转下,能被雕空成底子厚实,鞋头上翘的船型鞋。这种鞋看上去厚实,稳健。内里添上稻草,比东北的乌拉鞋还要暖和上几倍。看上去绝没有高跟鞋那般灵巧性感,穿在脚上却是暖和又舒服,对于个子矮下的人,还有了不少提升的作用。

  最初,制作一双合脚的木鞋并不容易,荷兰人在做小学生时,就由老师指导制作了,日后渐渐长大积累下的经验更多,也许就能制作出更好的木鞋,求婚之路也将平坦许多。这么充满美好敬意的事业,真可谓放长线,钓一只幸福的大鱼。我在荷兰行走时,非常注意他们风格不一的,色彩缤纷的山形建筑,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个打理得漂亮整洁的小院子,而在院子的某个角落里,一定会发现一两双木鞋,像景物一般沉静在那里,却又不知有多少故事蕴含其中。附近有一双大得出奇的木鞋,由一整块木头制作而成,鞋面漆成黄色,并饰有红色的条纹,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鞋。

  走出博物馆门,我又钻进另外一双大号木鞋。淅沥沥的小雨依然不停,这情景让我觉得更像是坐在了诺亚方舟上,随时都可以载着我驶进奔向幸福的海洋。

  感悟

  对于观光客来说,桑斯安斯是一个开放空间式的博物馆,而对于17—18世纪的荷兰人而言,却是生活与工作的场所,这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区。据说俄国彼得大帝就曾在这里学习过造船,连法国拿破仑也赞美过这里的美景。现在游人在这里也还可看到荷兰人是如何利用风车产生动力,碾磨制造颜料和制造羊皮纸的。荷兰的三宝,有两项在这里被收罗并保存完好,独特的房屋民居,唯美自然的风情,让人过目不忘。

  荷兰是世界地势最低的国家,相比起那些山峦叠障,峻岭蜿蜒的山地国家,似乎是个矮子。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荷兰才给我呈现出许多与地势低平有关的奇景和风情。低地是荷兰特有的一种自然地理现象,也是荷兰最为神奇和光荣一面的光彩折射。

  乘坐高铁从德国进入荷兰很方便。一路上望着车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发呆。一等坐席的位子相当舒服,有各种按钮,车厢内的过道宽敞,可以并行两个人都不拥挤,如果想穿越欧洲大陆,不急不慌,又可以沿途大饱眼福,那么高铁是不二之选。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我路过的世界更新,桑斯安斯,打坐冥想,淋着小雨坐木鞋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